第三十二章 燕戒与者

“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记·乐记】

荀攸在听了皇帝的解释后,逐渐明白了其中深意,今后但凡荐举上来的能吏,无不要接受、学习、并深入领会朝廷大政与皇帝施政的方针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认真贯彻执行,保证上行下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所升迁的官员与朝廷、皇帝之间的联系。

此固然是一时良计,可其他人会同意么?且不说那些摩拳擦掌,就等着将这些随行入朝的关东士人安插到各个部门的关东大臣。就说那些关东士人自己都不会接受,他们千里迢迢的赶过来就为了求个一官半职,一展胸中抱负与才华,结果未有官身则罢,反倒还要去学习?放之往前四百年,大汉也找不出这样的成例!

荀攸知道皇帝一定会有办法让这些人就范,就像是当初太学招生过后,将明经科超额的学子强制调剂到其余几科一样。只要不是大是大非、涉及到根本利益的问题,朝廷已经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拦皇帝的意愿了。

陛辞了皇帝之后,荀攸冒着寒风前往路寝殿筹备天子招待宾客大臣的宴饮,完成最后的入席仪式。

宴饮并不真的如皇帝口中所说的那般是‘琐事’,荀攸也没有将此视为屈才,恰恰相反,他深觉与有荣焉,并认为皇帝将天子宴饮的事交代给他,是对他的一种重视。

古时重礼,尤其是跟天子有关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开‘礼’这个字。宴饮也是一样,天子召开的宴饮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请客吃饭那么简单,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

自西周迄秦汉,天子王公招待宾客卿士,有飨、食、燕三礼,飨、食二礼行于宗庙,燕礼则行于路寝。虽然如今置办的是最次等的燕礼,但这毕竟是朝廷自从孝灵皇帝驾崩后,三四年间第一次由天子召开的宴饮。

此外据说这次燕礼只是一个预演,皇帝还要在元旦大朝之后,举办大飨,那可才是真正的天子大宴。故而这次非得要将其办成办好不可,并且要在关东各州派来的使者面前好生展示朝廷的气度。

燕礼举行前,要有侍臣作为燕礼之宾,主持宴饮的一应事务。并且要去‘戒与者’,也就是就是去告知、迎接被邀请的人。

荀攸作为这次燕礼的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所幸有太常赵温、以及其属下太宰令、大予乐令为其分担具体的琐事,不然的话,荀攸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置办天子燕礼。

风风火火的忙完一通后,荀攸好容易得着空,在一旁路寝西厢寻了个空席休憩。这时有人打开门朝里探了探身,见到荀攸后,恭谨的说道:“荀君。”

“是孙令啊,快快请进。”荀攸伸手招呼着,笑说道:“本想躲个懒,没料到却被你寻见了。”

来者正是太宰丞孙笃,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每逢大宴都需要太宰出面参与筹备。

才刚一进来,孙笃便忍不住皱起眉头,说道:“这西厢怎么不生炭火?荀君受凉了怎么办?”

他又望向门外忙忙碌碌的声影,出声埋怨道:“这些人真是越来越不会做事了,来人啊!”

“不、不。”荀攸连忙阻止道:“一会就到时辰了,眼下正是忙的时候,孙丞还是不要驱使他们做旁的事了。”

好在孙笃也只是做个样子,态度表到了就行,他笼着袖子,两手悄悄在袖子里握着取暖,嘴上说道:“还是荀君明达事理,又善于治事。这次陛下交代燕礼,若不是有荀君在一旁调派,我等还不知要忙成什么样子。”

荀攸略微抬头正眼瞧了此人一眼,浅笑道:“膳宰可都将食馔饮器都备好了?”

“都依礼制安排到路寝殿东,只等良辰一到便可开始。”孙笃答道:“此外,陛下特意要求的茶,也一并备好了。”

荀攸点了点头,没有答话。

见荀攸不肯接着他的话往下说,孙笃勉强笑着,强扯话题道:“今时不同往日,谁也想不到在半年前朝廷还是人皆惶恐不安,担忧汉室至此倾颓,可自打陛下亲政过后,就立即一扫阴霾,四方贡献朝使,还复太平了。”

对方顾左右而言他的说了半天,荀攸不由觉得好笑,他直截了当的问道:“孙丞,可是有什么事要说?”

“啊、让荀君见笑了,笃确实有个不情之请。”孙笃身材瘦小,留着山羊胡,眯缝着的眼睛里偶尔透出一丝狡黠的光,他笑了笑,说道:“在下有个远亲,三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只得依附于兄嫂。此人曾在太学受业,博览精通,也有名士称赞其才……”

荀攸听了默然不语,半晌,方才说道:“可是要我荐举他?”

“喏。”孙笃很快答了一声,又不着痕迹的看了荀攸一眼:“这事倒也不难办,那人本身就是极有才华的,我也不敢劳请荀君将此人上荐国家。这次赵公等人出使归来,不是在关东荐举、征辟了大批士子么?在下想着,不然将我那远亲归入此列,留待公府策试?”

“他叫什么名字?”

孙笃以为荀攸松了口,立即说道:“他叫孙资,字彦龙。”

荀攸仰脸吁了口气,缓缓说道:“称赞他的那位名士,如今在太原可还好?”

孙笃脸色一变,迟疑的说道:“荀君这话是、何意?”

荀攸自然知道孙笃的用意,不言声的漠然看向孙笃,对方举荐内亲是假,借此试探是真。

孙笃是并州太原人,本来是专司帝后饮食的太官令,虽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却依然被王允的事情牵连,遭到免职。后来幸而拜入黄琬门下,这才再度为官,只是他不能再做负责皇帝饮食的太官令了,所以只好降职做二百石的太宰丞。

王允余党在当初那场风波之中大部分被清除殆尽,只有极少的如孙笃这样的边缘人物凭借着黄琬的照拂,才得以苟且下来。如今突然冒出来接近荀攸,显然是关心那些被征辟荐举入朝的关东士人今后的去向,以及皇帝对这批人的看法。

如果仅仅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刚刚才回寝室,第二更还差几百字,等下发!

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九章 私心杂念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陈列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八章丨所荐得人第八十四章 任凭自至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第六十一章 初来乍到第四十二章丨月晕础润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还寒第一百八十五章 计日可数第六十三章 去来有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九十九章 嗟乎义士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员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旧图新第八十四章 任凭自至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难当对第一百三十三章 泾渭之流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饥己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则毕露第六十一章丨群虏寇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四十五章 刚卯既央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后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难叙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十章 设师于雒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百零九章 作计自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饭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十五章 窥图讯鼎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惮勤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盘尝新第一百章 本心初试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杀人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结异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第八十八章 钱文旋读第八十一章 振师整众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一百零五章 火伞高张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一百章 碗转麹尘第七十章 钓台风凉第二百章 丧将失恃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营第五百零七章 战不料己第五十七章 纵行不义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负厄会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第八章 杜渐防萌第六十章 秘书执笔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风驶篷第四百四十章 穷矣困兽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第一零四章丨连坐者众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锋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第二章丨乱由治郅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七十四章 经始灵台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绳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职乃决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