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

“辛伤伊何言,怵迫良已多。”————————【代空城雀】

河东,安邑,卫氏坞堡。

整个河东尽皆残破不堪,在这场风波之中就连保持中立的豪强都难以独善其身,范先对不愿依附自己的豪强下手十分狠辣,比如凉则家的历代经营被叛军洗劫一空。但范先到底是念在卫固的关系,没有对卫氏坞堡做出什么攻击举动,是故卫氏庄园得以独完,也得以成为皇帝驾临安邑之后,首选的一处驻跸。

坞堡内原有的卫氏苍头、奴仆等尽皆被驱逐出去,安防由王忠带领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卫士接管,而皇帝的日常起居则是由随军的小黄门穆顺,带着一批从宫里跟来的宦官们负责。

用过午膳之后,皇帝在后面的庭院里休息了一会,空阔的庭院里生长着一棵苍劲的柏树,柏树的树冠肆意伸展,其树荫近乎覆盖了一半的空地。

皇帝坐在庑廊下,懒洋洋的晒着午后的太阳,眯着眼打量着那棵柏树粗大的树干,轻声说道:“这柏树似乎比温室的还大。”

щшш▲ttκΛ n▲¢O

“据说当年卫氏先祖无论何时何处都不忘教诲子弟,在以儒学受征入朝的路上,每回歇脚都要背靠大树,为子孙授习。这棵柏树据说就是当年卫氏先祖在安邑附近的山道里歇脚时所背靠的树,后来卫氏子孙追慕,便将其移种于此。”秘书郎王粲瞥了这棵柏树一眼,说淡淡道:“温室里的那几株古柏少说也有数百年,不是这一株能相比。”

“也差不到哪去。”皇帝眼睛仍盯着那株柏树,口中说道:“人活百年尚且不易,何况是草木?你一会传话给荀君,让他拟诏,凡民间、高门,一围之树、若无明令特许,不得滥伐;百年之树长成不易,亦不得采伐、移种,若有违者,一概笞三十、城旦舂二十日,不许以钱赎免。”

在古代,尤其是秦汉时期,北方山里多得是千年、百年的大树,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未央宫、建章宫等殿宇之所以比后世的故宫还要宽敞高大,就是因为秦岭有着几乎随处可见的巨木。直到南北朝、五代等乱世的到来,以及中原战乱的破坏,这些千年巨木因此在北方绝迹,以至于明清时期为了修建宫殿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楠木当主柱,都只能到云南的原始森林里找。

皇帝一直讲求‘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理念,如今这么做,保护自然环境是一方面,借此限制豪富之家擅自修建不合规制的奢侈宅邸、大规模炫富,则是另一方面。

什么样的人该住什么样的宅邸、屋上用什么样的瓦当、门前该不该立阀阅、允不允许有望楼门阙,这些至今为止都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非常严格细致的区分,而现在不一样了,皇帝是时候要划清它的等级了。

“臣谨诺。”王粲也随着皇帝的眼神朝那株柏树看去,口中接过自己刚才讲过的、而皇帝没有接话的题目说道:“卫氏经学传家、儒术精通,卫侍郎熟悉国朝典章、制度,又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也是当世名士。”

他收回目光,小心瞧了眼皇帝意味不明的神色,继续说道:“卫侍郎明晓政务,曾说‘盐乃国之大宝,宜如旧制,置使者监卖,以值购买牛、犁,供给黎庶耕作,以丰殖关中’。卫氏家中虽有不少盐池,但在大是大非上,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仲宣。”听着庭院里的鸟雀啁啾、晒着温暖和煦的太阳,皇帝的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他笑吟吟的说道:“你今天不该说的话有些多了。”

王粲背后一凉,赶紧稽首道:“臣失言。”

“王仲宣本性纯善,向来好奔走说情。”秘书郎裴潜突然插话道:“上回我与他去了趟宣平学市,道口有人拿鞭赶驴,驴叫怆然,王仲宣听了不忍,当即把那驴子给买下了,整日拴在后院里听驴叫。”

“哦?还有这事?”皇帝这下是真的被逗乐了,笑着说道:“我知道你平日最爱听驴叫,却没想到你竟然喜爱到了这个地步。”

王粲喜欢听驴叫,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裴潜特意拿此事来打岔,众人为了不让王粲沾上麻烦,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皇帝矜持的笑着,眼神一一从王粲、裴潜、法正、傅干等随驾的秘书郎们脸上掠过。他心知王粲这番话不是无的放矢,这几日王邑在他的支持下对河东豪强展开大规模的清算,程银、侯选、范先等主犯家里的田宅、资财充公,嫡系亲族一概处死,余者废为庶人,流放武都郡服役。

平准监拿出来的名单几乎囊括了河东有名有姓的所有豪强,这些豪强刚经过一番动乱,此时正处于极虚弱的状态,皇帝便趁着大军坐镇安邑,命王邑一概惩处,丝毫没有任何手下留情、宽大处理的姿态。就连及时倒戈、投降的张时与祝奥两人,皇帝也只是饶了他们的命,但还是罚没了一大半的家财与田地。

张时、祝奥都是这般下场,而一开始便向皇帝坦白的卫觊与卫固的下场就很危险了。卫固不知道卫觊究竟是什么时候告知的皇帝,他只知道卫觊在河东事发当日便自行谒廷尉请罪,直到如今都没有放出来。所以他只好四处求告,先是求了王邑,王邑拒而不见,然后再是去寻杜畿,杜畿好在念及旧情,也感激当日卫固没有让范先派人在他们来河东的时候暗杀他们,于是便指使卫固找上了王粲。

王粲与卫觊俱通文采,在卫觊入朝做黄门侍郎时便与王粲因文章结识,二人甚是投契。而且在王粲看来,眼下河东才稳定不久,正是要安静人心的时候,皇帝对河东豪强的手段实在太酷烈了,所以于公于私,王粲都自觉有必要跟皇帝说情。

可他却不知道卫觊早在杜畿等人空降河东、以及平准监派人前往河东不久,就敏锐的感到不寻常,尤其是杨沛与范先等人发生龃龉之后,他就果断选择向皇帝坦白了河东将生的变乱,自愿配合皇帝对河东的一系列措施。而且向皇帝靠拢,全力支持盐铁专营的国策,并自愿献出家中盐池以换取卫氏的存续。

而之所以将卫固蒙在鼓里,除了避免泄密以外,更多的是因为早在卫觊作下抉择的时候,就已经打算将卫固送给皇帝立威了。

皇帝满带笑意,眼底却无不可惜的看着王粲,原来一个人知道的太少,会让人看上去这么的无知可笑。

“去传王邑、杨沛他们过来。”

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十一章丨风起微末第五百九十章 将军弃钺第四十章 济人利他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三百一十七章 胁肩低首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台观云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秾矣第二百五十三章 简举平当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十三章 应答如响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雾迷茫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盘尝新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三十章 台阁生风第七十章 披香暖风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第二十二章丨治国治民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二十七章 责有攸归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禄第二百五十三章 简举平当第五十八章丨单见浅闻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贼众第四百七十三章 质疑问事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环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义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十一章 斯言既发第十八章丨有诏讨贼第十三章 重蹈覆辙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坚持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章 旧部星散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四百五十七章 轻率难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一百八十四章 发号施宪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十九章 私心杂念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七十九章 太学野驹第七十九章 名动人心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庙算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详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论莫及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则殆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九章 钱谷出入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章 钓台风凉第三百三十二章 时运之会第十一章丨垦辟上林第三十九章 荐璧朝觐第三百七十七章 众议从安第二百三十八章 悬军深入第二百四十二章 临城而降第四章 轻哀薄敛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第二百五十五章 兴平仓米第四百八十九章 斩将却敌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机伏莽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七章 公孙伯圭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业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坚持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怀瑾握瑜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十五章丨趋于歧途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禄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国两泰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骖单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十六章 快马一鞭第十四章丨风雨前夕第五百九十章 将军弃钺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国基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