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

“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庄子·徐无鬼】

公孙瓒一开始占据着些微优势,但听闻后方有难,自己眼见难以攻下邺城的情况下。凭恃着武勇与手下步骑的精锐,在一阵冲杀过后终于带着两万多人杀出重围,麴义兵少,又因为士众疲惫,所以也不敢离营追击,眼睁睁的放着公孙瓒离去。

崔巨业一身是血的走了过来,把手上提着的首级往麴义脚边一丢,那颗头骨碌碌的滚到麴义的脚边停下,面孔朝上,正好是公孙瓒部将文则的首级。

麴义低头略看了一眼,像是踢球似得将其踢到一边,若无其事的说道:“嗯,崔将军这下不用观星都能与袁公共饮食了。”

四周忽然传来一阵讥笑,崔巨业善于观星,袁绍经常以此问他天象等事,有时起兴,还会拉他同吃同喝,待遇超然,甚至在最后把他安插在了军中带兵。冀州军中尤其是麴义的部下都很瞧不起崔巨业,何况当初界桥之战麴义击败公孙瓒主力之后,袁绍便以为公孙瓒即将败亡,便临阵换将,使崔巨业接替了麴义去围攻公孙瓒。

结果崔巨业带数万大军都未能攻下故安,反而粮尽南归的时候被公孙瓒率部队追上,在巨马水大败,战死七八千人。

这被崔巨业视为最大的耻辱,很长时间在军中都抬不起头来,袁绍这次既是为了暗中防范麴义、又是为了再给崔巨业一次机会,特意让他参与了这次牵制公孙瓒的战斗,幸而他这次没有失误,甚至还斩下了敌军一员将校的头。他将首级丢到麴义跟前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本以为这就能让自己扬眉吐气了,没想到麴义浑不在意似得,还刻意取笑他。

崔巨业脸色涨红,好半天才说道:“笑什么笑!此时不整顿军旅,还在等什么!”

这些人里面大都是麴义亲手带出来的私兵,根本就不怕崔巨业这个外将,仍旧在哪里低声讥笑着。

在城中留守的袁谭与高览这时也走了过来,看到这副场面,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麴义微眯着眼,手轻轻一摆,像是关上了闸门,四周的笑声这才消失不见:“都听见了?”麴义往四处张望着,视线所到之处,所有人都肃穆着神情,低头不语:“全军休整两天,确保公孙瓒的确是往幽州而去,然后再拔营。这时候派人去南边的东郡传讯,请臧使君收拾部众准备反攻,我与他两路并进,只要收复了渤海、平原,公孙瓒的手就再也伸不进青州。”

袁谭有些不悦,他代袁绍执掌大纛,按理说他才是这支部队的主将,可麴义却丝毫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他有意发作,却碍于麴义当下的威势,一时奈何不得。

毕竟麴义是当前冀州军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当初曾是冀州牧韩馥麾下,因不满韩馥太过软弱而叛乱,最后与袁绍结盟,既为袁绍夺得冀州,又为袁绍在冀州扎稳脚跟,重挫公孙瓒。在冀州军中战功赫赫,性格蛮横专断,有时就连袁绍都指挥不得。

故而袁谭与崔巨业等人心里再是愤恨,也只好强行忍着,留待以后。

公孙瓒一路快马加鞭,奔袭返程,准备走河间大路回易县,路上却为关靖及时劝阻:“袁绍若真的进攻易县,难道不担心我等会从后杀到?这其中必然是围魏救赵,恐怕袁绍趁虚进攻易县是假,诱我等回军,在路上伏击是真。此行切不可走正路,不妨走渤海绕行北上。”

“若是非你所想,袁绍当真围击易县又如何?”公孙瓒问道。

“易县经营多年,堪比广宗,又有王门等将镇守,短短数日,绝难失守。”关靖笃定的说道:“若是袁绍当真围城而击,我军大可与王门内外合击!”

“好!”公孙瓒此时也没有旁的办法,立即采纳了关靖的意见,绕道从渤海郡北上渡过易水,顺利抵达易县。袁绍的确听从了沮授的建议,并在他的安排下在河间北上易县的要道上布下伏兵。此时听闻公孙瓒绕道,失望之下,只得悻悻然的收兵鄚县,与公孙瓒南北对峙,正式卡死了公孙瓒再度南下的道路。

“幽州亦不乏能人,公孙瓒在危急之时还能明智果决,选择绕路北归,这也是我等不曾预料到的事情,怪不得沮君。”看着沮授略带歉意的神色,袁绍好言宽慰道:“沮君不要在忧心于此了,下去收束部众,我等过一会就班师回去。鄚县就交给张儁乂,他正好就是河间鄚县人,熟悉地理人情,由他守着是再好不过了。”

“谨诺。”沮授这才躬身施了一礼,缓缓告退。

袁绍看着沮授离去的背影,蓦然将视线放在了一旁坐着的田丰身上,脸上似笑非笑。田丰头脑清醒,反应过来后,也立时找了个借口,告辞离去。

“诶……”房间里就只剩下袁绍一个人,他轻轻的叹了口气,低头感慨着说道:“都是聪明人啊。”

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阴影处,有个干瘦的人突然冒了出来,对袁绍执礼甚恭:“明公。”

“陈君,你观我今日情势如何?”袁绍问道。

此人又瘦又高,坐在席上就像是折起的竿子,他名叫陈逸,是孝灵皇帝时的太傅陈蕃之子,也是袁绍的汝南老乡。陈蕃当年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诛杀宦官,后来事败被杀,陈逸也因此受到株连。幸而陈蕃的一个友人将陈逸藏匿于冀州甘陵,方才使其幸免于难,直到后来黄巾蛾贼造反,孝灵皇帝为了团聚士人,不得不解禁党锢,陈逸也因此蒙获官职。

只是陈逸的父亲为了汉室鞠躬尽瘁,最后却被朝廷害死,这让他一直就对宠信宦官的孝灵皇帝心存怨恨。故而在中平四年的时候,他与术士襄楷造访冀州刺史王芬,与一干名士密谋废帝。

最后事情泄露,陈逸也与许攸等人逃到袁绍门下避难。若说是对朝廷的忠诚,陈逸经历了家破人亡之后,那是半点也无,他一直想着的是如何推翻朝廷,至少是不能让孝灵皇帝的血裔继续做汉家天子。所以他也一直是袁绍身边最坚定的支持者,很多连田丰都不可说的事情,袁绍都会与陈逸商量。

“此次连番大胜,冀州再无近忧,明公也算是可以稍松一口气了。”陈逸答道。

“全赖将士用命,但他们出死力到底是为了冀州,还是为了我,却不得而知。”袁绍语气有些沉重,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情,他转而说道:“陈君,我引你为腹心,眼下有件事,非你替我去做不可。”

陈逸福至心灵,他虽然才学不及他的父亲陈蕃,但论及计谋却远胜其父:“可是为了那件事?”

这件事早在几年前两人就为此商议过,并且敲定了许多细节,只是中途经历了许多波折,时机又尚未成熟,这才一直寝废搁置。如今见袁绍似乎有意提及,陈逸突然就兴奋了起来,他的脊背挺直,像是一棵劲竹。

“嗯。”袁绍简短的应道:“此地去博陵不远,你到那里之后,将他们请来,记得沿路潜行,不得声张。”

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七十章丨图窥朝政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问第三十章丨蓝田雄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属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兴替所存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余情第二十章 遗策何算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五十一章丨兼权尚计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七十六章 务期实用第二百六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丝疑影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章 凶终隙末第二百零五章 尔虞我诈第十八章 专诸进爵第七十五章 遗学伟迹第一百八十四章 发号施宪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兽第五百五十三章 黄屋左纛第十三章 势危而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六十四章 阴雨之期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七十章丨图窥朝政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将涉巴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第七十八章 监观民瘼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八十七章 御书钱范第五十七章 纵行不义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为薪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十五章丨洒扫役使第三十五章丨洒扫役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众议从安第三十章 试策甲科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见吏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十二章 算我师旅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厘千里第八十八章丨先事虑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四百八十七章 劝惩勉进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难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执本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劳第三十四章丨官无常法第三百五十八章 骄矜不恤第十五章丨夜见中台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零六章 尊长之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十五章 异军东来第四章 轻哀薄敛第十七章 京室为墟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惩恶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导帝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开一笔第三十三章 赂遗金钱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势突然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卫第四百三十章 恻然有感第二百章 丧将失恃第九十八章丨钻营冀望第二十四章丨一拍两散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八十章丨轩波撼岳第六十八章 响我明德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终人定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六章 先屈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