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调和鼎鼐

“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左传·隐公四年】

杨琦走后没多久,很快便让尚书台送来了几份刚写好的草诏,皇帝看过了,方才将其发回去,由符节令出玺用印,然后尚书台再将其正式下发。

流程虽然繁琐,但却能让皇帝牢牢把握住发号施令的大权。当然,皇帝有时也觉得麻烦,很想让身边人直接拟诏下发,不过这个改动容易招致整个尚书台的不满,还需要一个契机。

皇帝一边想着,一边从宣室步入更衣后阁,在房舍里换好衣服,这才再坐回桌案边。在他离开朝廷的这段时间里,即便每天都会有马日磾等人不便决断的奏疏乘快马送到军前,尚书台里依然积攒了很多政务亟待皇帝亲裁。才回长安没两天,除了批阅奏疏、接见外朝官员、还要忙着会议论事,中间夹着跟底下一帮大臣们勾心斗角、准备收拾局面。

在场的时候尚且打起精神一一应对,尚且还不觉得如何,这时候人都走了,一静下来,心里就开始怅然若失,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

皇帝正在望着奏疏出神,小黄门穆顺悄悄的走进来说道:“禀陛下,皇后派人来说,想与陛下一同进膳。”

“我这里还有好些奏疏没有批阅,让她不要等了。”皇帝摇了摇头,他现在一想起皇后每次与他单独相处时那炽热的目光,就忍不住心里发毛。宫里的三个女人且不说别的,漂亮是漂亮,可自己的身体还没到那个时候,只能看着不能动,不仅解不了馋,反倒更让人郁闷。

皇帝亲政成婚以来从未真正‘临幸’过一个人,这在宫内宫外都不是什么秘密。众人也都知道皇帝身体上还没长大,也都不急,也不敢催促,都在静静地等待,也正因如此,后宫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争端,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谨诺。”穆顺答了一声,复又让人多拿了几盏灯过来,亲自布置在角落里,又走近前挑了挑桌案上的灯芯,好让灯光更亮一些。

“你好像有话要说。”皇帝看着他做完这一切,忽然说道。

“唯。”穆顺跪下说道:“前些个月,陛下要奴婢去查宫中是谁在背后乱传长公主婚配的谣诼,如今已经有眉目了。”

皇帝看了眼桌上摆着的奏疏,没有伸手动笔:“哦?”

“那些宫人最初都是从披香殿传出来的。”

披香殿是宋贵人的居处,议论长公主婚嫁的消息居然出自宋贵人那里,这个结果让皇帝大为意外。他本以为这个消息应该来自于皇后,因为皇后与长公主这一对姑嫂之间相处的不是很好,并且对她颇多牵制,想把她送出去、然后独占掖庭也在情理之中。

可偏偏是宋贵人。

皇帝觉得这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他不动声色,说道:“这事到此为止吧,你自己私底下多留意着些。”

“谨诺。”穆顺心知此事重要,遂移步站在一边,不再说话了。

皇帝这时心里想着马日磾的事,一时又想起杨氏,又念及王邑不知道对河东的改制有什么成效或者建言没有,转念想着朱儁此时应该到河内了吧?这次他堂堂一个豫州刺史,未经请示便擅自动兵河内已经引起朝中部分人的不满了,战后到底该如何处置?还有那个郭嘉,这个《演义》里的鬼才没有投曹操反而应了朱儁的征辟,这是让皇帝诧异的一件事,看来他跟荀攸一样,都不仅仅是擅长军略。

想了一通纷扰的局势,他看了看桌案上堆放着的奏疏,头一次对这些政务感到索然无味,还是叹息一声,一手拿过一份简牍,一手拿起笔看了起来。

连着看了几份都是关中各郡奏报这几个月的雨水阴晴,这是皇帝为了预防洪涝旱灾而特意命各地官员留心注意的措施,皇帝最后又看了看灵台令刘琬汇总的晴雨表,今年除了六月时扶风出现了一次冰雹,其余的时候还算风调雨顺,今年若是顺遂,秋收估计会有‘大熟’,至于最后能收上来多少,还得看大司农的统计。

皇帝有些不放心,今年是好,但明年怎么样却未见得,小冰河时期不仅是气温骤降,旱灾也是颇为频繁,他不能不防着这个。于是在奏疏上批了几句话,吩咐继续留意气候变化。又另外写就草诏,让尚书台下发各地郡县趁秋收之后,百姓冬季无事,多组织黎庶劳役开挖沟渠。

写完之后,又看向下一份奏疏,是琅邪国相阴德在任上最后发来的奏疏,内容说的是琅邪王刘容于今年春天病薨,由于距离遥远、一路上盗匪丛生,导致这个消息知道秋天才到长安。

由于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琅邪国内早已天翻地覆,其国相也早已不是阴德,而是陶谦署任的臧宣。此人是臧霸的亲族,一伙以臧霸为首的青徐豪强驱逐官吏,几乎霸占了琅邪国,而相邻的泰山郡守应劭也因为没有接应好曹嵩,担心为曹操迁怒,是故弃官逃往河北。

这等若是在青州与兖州、徐州之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势力真空,一时都还没有人前去填补,皇帝打算让吕布南下,不单单是借他影响青州的局势。

负责管理宗室事务的宗正刘松在后头上奏疏请派使者前往琅邪主持葬礼、并追赐谥号,作为琅邪王刘容的弟弟,太原太守、阳都侯刘邈也跟着上疏,请立王太子刘熙早继王位。

皇帝自然诏准,并因为琅邪王刘容作为第一批在朝廷迁都后遣使贡献的郡国,特意给了‘顺’的谥号。

琅邪国让皇帝联系到了陈国,那个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陈王如今没有骆俊与他君臣相得,看来在袁嗣的压力下过的不是很如意。陈王刘宠也算是汉末诸王里少有的贤王,只可惜皇帝的位置注定了不会给这个同宗太多的发展空间,他已经打算好了,等汝南平定以后,再另外调派一位陈相过去,并让陈国将太子送入朝廷,这样豫州便有一半在皇帝手里。

但这样的话进展未必有些太快、太顺利了,甚至走向有些失去了皇帝的控制,这让皇帝心里有些犹疑不定,毕竟用战争的手法摧毁关东有名有数的世家豪强,破坏他们的政治、经济基础。可现在发展的这么迅速,倒是出乎皇帝的意料,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陛下。”穆顺忍不住说道:“要不先用膳吧?皇后还在椒房等着呢。”

“她还在等着?”皇帝有些惊讶:“不是让她别等了么?”

第三十四章 遭慈亲忧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权柄第一百九十二章 导引禽戏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宫树第九十四章 近而间亲第六章 国之干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义薄人恶第三十一章 谁谓不庸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贵第六百章 纷纭未尽第三百六十章 义何如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圆体修颈第五十九章 因敌制胜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远志第五百八十七章 辙乱旂靡第一章 试骑虎豹第十四章 忧郁生疾第七十五章 撰集经传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十章丨粮秣军需第七十九章 祸福同门第三十二章 贵道以专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绝义安后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义归属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六章 推涛作浪第五十六章 周密温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谋身陨第五十二章 汉化政策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论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习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难不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于籍籍第七十七章丨鸿门倒戈第四百七十三章 质疑问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乱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十二章 贵道以专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饥己溺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怀少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陈列第二百五十一章 饥时理会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终人定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六十九章 愿者上钩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说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四十四章 欲荐州郡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五百五十章 介胄之间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五十一章 饥时理会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亲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第二十一章 鸡鹜争食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测第一百四十四章 为山止篑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一百九十九章 参分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机不可失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谬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旧图新第八十三章 谋应外放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兵论战第四百七十一章 拟将挞伐第四百三十章 恻然有感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儿第三百八十章 参决议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否俗薄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余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决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为薪第三百六十章 义何如生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八十九章 披坚执锐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