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织作文绣

“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西京杂记】

未央宫,披香殿。

“皇后身边的长御太招人厌了。”宋都为郭采女打抱不平:“几次把你叫去训话是什么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宫规!”

“长御犹如国家身边的侍中,位尊权重,这次是奉了皇后之命宣示宫规。未央宫所有采女、宫人都要去听的,也不只我一个。”郭采女嘴上说的轻松,其实她心里知道这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董皇后借口称迁都以来,许多知晓宫规的老人都已不在,规矩废弛,致使许多新进的宫人采女无以管束。为了给明年将要新选入的宫人、采女树立一个好风气,董皇后便让掖庭令苗祀以及身边的长御一同负责教导现有宫人规矩,一个月后还要加以考核,不合格者会有相应的惩处,严重的会贬黜宫外。

郭采女入宫有四五年了,为人机敏勤恳,熟知各种宫规。虽然长御对她们这些披香殿的宫人总是抱有偏见,言语里时不时的会讥讽几句,但对老成的郭采女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她也不怕这件事会给自己造成多大威胁,毕竟自己的资历、才干是摆在那的,就算为人算计,宋都也不会坐视不理。

她所担心的,是披香殿其他的宫人。

“长公主将在明年为国家采选宫人,贵人的披香殿势必也要添入一些新人,现有的旧人有些拙劣的会过不了掖庭令他们的考校,被汰选出去。”郭采女说出了她最担心的一种情况:“那时候披香殿人员混杂,不是谁都能信,贵人可不要再像现在这般快言快语,以免被他人听了去,惹下祸事。”

“这话你已说过许多遍了。”宋都随口敷衍道。

郭采女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宋都如今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宫里向来是任性随心,可寻常夫妻都有不复恩爱的时候,何况是天子?如今是宫中只有一个皇后两个贵人,等明年充进了新一批的妃嫔,宋都这一时的恩宠又能保持多久呢?还不如趁着现在的恩宠巩固自身的权势地位,若能率先生下皇嗣,无论是男是女,都是一个凭仗。

这本来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可宋都偏偏无动于衷,还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似得。想到这里,郭采女苦口婆心的劝说道:“贵人明年可就有十三岁了,玩心也该收一收。贵人这一年琵琶弹得好,国家虽说来的也勤,但也不是特别热衷,是该……”

这时从殿外走进几名采女,郭采女适时地打住,望向来人,认出走在前面的是伏贵人宫中的赵采女。赵采女年长,约有二十余岁,性情敦厚,在未央宫的宫人们之间很有人缘。

“这是为宋贵人赶制的冬衣,我家贵人托我送来。”赵采女让身后宫人呈上几件样式朴素的冬衣。

宋都高兴的站起来,拿起冬衣又摸又瞧,说道:“寿姐姐真是有心了,每年的冬衣都这样暖和,比织室缝的还要好。”

郭采女心中一动,织室本来拥有民间最出色的绣娘,除此之外多为官奴婢。但因为前几年朝廷遭乱,织室也不复从前。伏寿因为善女红,故而被皇帝托付了宫中织室,与织室令一同负责管理整个未央宫的采缯锦缎。由于伏贵人制衣喜好简单实用,不爱奢华,久而久之,宫里宫外开始传出伏贵人朴素贤惠的美名,甚至有好事者开始拿喜好穿粗制袍衣的明德马皇后与其对比。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她抬眉问道:“国家与皇后哪里可是都有一份?”

“喏。”赵采女答道:“国家与皇后的那份冬衣早已送去了,长公主与怀园贵人的也是。”

郭采女听罢,便开始沉默不语,待赵采女走后,她看着喜滋滋比试着新衣服的宋都,忍不住加重了语气:“贵人,你瞧瞧人家!”

“怎么?”宋都不明白,旋即误解道:“寿姐姐缝制的衣服确实耐寒,就是不大好看,要是多一些纹饰就好了。”

郭采女无话可说了。

伏寿缝制的冬衣很快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打量了几眼上头的缎纹,放下手头的简牍问道:“织室的绫机都足用了?”

绫机就是提花机、又称花楼,是汉代用以纺织的机器。通常要用几名织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纵才能使用,能织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在满足宫廷需求之外,皇帝还打算将其适当的作为官方纺织机构,参与到以后的市场贸易中。

“如今织室已有织工二百余人,每人三日能断五匹,算起来每个月能……额,能……”穆顺算到一半突然卡了壳。

“行了。”皇帝也不为难他,径直说道:“现有绫机综蹑繁多,丧功费日,你过会抬一架提花机送去格物院,让韩暨和马钧他们都看看,可否有改进之处。另外,再让他们想想,棉花是否也能用提花机织出布来。”

“棉花?陛下说的,可是木棉?”穆顺有些不明白,本土的木棉只用来填充枕褥,哪里能用来织布?

“不是木棉,是白叠子。”皇帝站了起来,走到窗边,随手往外面的院子里一指,指着一丛像是长满鸡子大小的白色蚕茧的植物说道:“就是这个。”

白叠子又称棉花,张骞通西域之后才开始传到中原,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没有掌握利用方法,一开始人们只将它作为观赏性植物,种植在庭院里,成熟时也算是一道景色。而且它的分布范围太小,民间也只将其与寻常木棉一样当做被褥枕头的填充物。

皇帝这还是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才偶然发现了这种植物,在得知这个时代的人对棉花还不够重视时,皇帝又惊又喜。棉花虽然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但等到其推广为人们主要的衣着原料,还得等到宋代以后。

棉花比蚕丝、葛、麻要更能抵御严寒,若是能提前纺织出棉布、棉衣,将其推广至民间,说不准能减少百姓在小冰河时期的冻害。

“白叠子还能织布?”穆顺谄笑道:“奴婢还是头一回听说。”

“你不知道的多着呢。”皇帝想起穆顺刚才连算数都算不明白,好笑着说道:“西南夷的哀牢人知染采文绣,罽缀白叠,织成文章如绫锦。可见以此为服,不是没有先例,你把这棵棉花采下来给马钧一起送去,再给织室送一些。等明年春天的时候记得提醒我,让上林苑令在上林苑开辟一处,用以种白叠子。”

见皇帝心情不错,穆顺继续装傻充愣,打算再说几句,一转眼却见内谒者令李坚走了进来,向皇帝禀报道:“陛下,水衡都尉给陛下送新钱样范来了。”

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百九十一章 兴替所存第四十九章丨见利忘义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狈失据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势乎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飕雾晦第二十章 遗策何算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七十章丨图窥朝政第十章丨忠义余烈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八十一章 当防隳坏第八十七章 御书钱范第五百二十九章 劳于心计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五章丨赞拜稽首第二十六章丨仗义抗辩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十八章 专诸进爵第二百四十一章 将功折过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从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秾矣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三章 赂遗金钱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七十一章 复升台榭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终人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二百九十七章 鹬蚌相危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争暗斗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第七十二章 邻女詈人第十二章 算我师旅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秾矣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于事第一百零三章 远迄南郑第十章丨忠义余烈第三百四十四章 云来深远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轻重之击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残守孤第一零四章丨连坐者众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台观云第四百七十一章 拟将挞伐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尽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难为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礼贤第七十八章 监观民瘼第一零五章丨将士归顺第五百零九章 作计自量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诱第十二章 兵势难料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举燧燔第一百四十章 离石屠各第二十四章 强词夺理第三十七章 教于宗室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兴蔚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七十六章 务期实用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执兵第五十章丨能断取舍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时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夺城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六章 吴牛喘月第五十章 以夏变夷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十五章丨夜见中台第三十九章丨无猜心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计日可数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车停辇第三百二十一章 视事如纹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亲是任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