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丨脱颖时至

“不妨事。”鲁充宽宥道:“我是熟知你本性的,知道你向来不好儒经,只喜好兵书,经常寻访藏书之家,搜寻兵书残章对否?”

兵书一直属于禁书的范畴,朝廷为了维护统治,禁绝民间私自收藏,违者将处以重罪。只是这几十年来法令废弛,朝廷无力管控此事,只得听之任之,于是有些民间世族多口授抄录兵法,视为家学,从不对外传告。

法正嗜好兵家学说,不为其父所喜,屡屡阻拦,后来见世道大乱,朝廷频繁用兵,儒经不足以拯乱世,于是便默许法正在不耽误家学的前提下,研读兵书。此时被鲁充提起,显然不是问罪的意思,法正如实道:“是。”

“这就是了,兵书到底属于禁书之列,民间虽多有流传,但篇章不全,大族又不肯示之于外。”鲁充看向法衍,又看了看法正,心知法正早慧,要想说服他参与承明殿试,首先就得投其所好。

于是他说道:“而朝中秘府藏书,都是迁都时由王司徒从洛阳兰台带来,其中所藏可谓是天下一绝,但凡经文、图籍、百家之学无不总揽。你若是有心精研,而今所能涉及的到底太过狭窄,倒不如让你参与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万一得选,入侍秘府,宫中藏书皆可披阅,不比你现在四处搜寻兵书残篇要好?”

法衍在得闻自家在可以举荐的资格范围内,早已动了心,如果能让儿子与皇帝打小一起读书,结下情谊,那日后名列公卿,自然不在话下。

这实在是一个光耀家门的好机会,并且毫无风险,只需让儿子法正去考试一场就好。他跟着说道:“你世叔说的确实有理,你也素爱兵书,宫中藏书甚多,不如去试一试。”

见两位长辈都殷切的看着自己,十六岁的法正又是年轻气盛、不肯服输的年纪,也很想去承明殿试一试,顺带看看自己跟别人公卿名门家出来的子弟相比到底如何。

他点头答道:“既然阿翁有愿,儿必不负所托,誓要在承明殿考一个秘书郎回来。”

法衍没料到儿子如此坚决,怕他万一未中,心里落差太大,连忙道:“我自知吾儿聪慧,但凡事还得尽力而为,尽力而为!”

鲁充在一旁却突然叹道:“若吾大儿尚在,就能举荐他与令郎一起了。”

法衍知道他年过而立,膝下子嗣皆未长大便不幸早夭,如今仅存一子鲁芝也不过两岁。此时见他思念亡子,气氛渐渐变得悲伤,法衍不愿让友人伤心,故意打趣道:“六百石官员才可举荐子弟,你不过四百石官,哪里敢发大言!”

鲁充顿时假作不满道:“好啊,你岁有六百石,便可瞧不起我了。罢,既如此,那我走便是,不敢登高门大堂!”说罢,便准备起身回去。

法衍连忙拉住他,笑道:“玩笑耳!君又何必当真?”

“我这也是玩笑,君又何必当真?”鲁充回头看着拉着他袖子的法衍,揶揄说道。

气氛又复变得融洽起来,几人说了几句闲话,法正突然想起一事,发问道:“倒是不知承明殿的策试都要考些什么?”

儒家的《孝经》等书都是汉代传习百年的官学,皇帝要读书,自然是要通晓这些官学的子弟伴读,对此法衍理所当然的说道:“应是与童子郎试经一样,那些年幼的孩童,无不是要考察通晓儒经的学识,譬如《孝经》、《尚书》等,往日让你研读经书,如今当可考校你是否用功了。”

但鲁充却有不同的回答:“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自董卓伏诛以后,陛下几乎日日都要去石渠阁读书,勤学好问。我已帮忙打听到了、其实也不需要刻意打探,这事在宫中人尽皆知;陛下最爱读的不是经书文学,而是史书。”

“陛下在禁中常言其有‘三鉴’。”

鲁充娓娓说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陛下曾说过的话,可谓是精炼无比,内臣无不称善。是故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除了必要的经学,定然会论史。经学的题目,是诏诸博士拟定,再由陛下从中挑选合适的;而史书的题目,不出意外,应是陛下亲自拟写。”

法衍惊叹道:“想不到陛下如此重视这次策试,只是陛下的年纪,由他出题……”

话没说完,法衍立即自觉的闭上了嘴,他这句话有失臣子的本分,居然质疑皇帝学识水平,不够出题的资格。

鲁充装作没有听到法衍刚刚说的话,对法正说道:“陛下年纪虽小,但不可以孩童视之,他忧心天下,认为读史可知来者,如果我所料不差,陛下应该会考校你们对某件时事的看法。毕竟你们今后不仅仅是要陪伴陛下读书,长大以后更是要担负重任,或为朝中公卿,或为地方牧守,只知经典,不知治事,那是断不可行的。”

这话里带有浓浓的告诫与期望,法正听得心潮澎湃,凛然受教。他只知道如今未央宫里的哪位小皇帝年幼聪慧,但拘于见识与年龄,他一时却没有想到秘书监会有这么大的前景,寄托了皇帝如此厚望。

渐渐地,他对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充满了斗志,恨不得现在就开始策试,尽快通过,好早点见到那位让他好奇不已的皇帝。

鲁充坐了一会儿后便告辞离去,这副场景在长安许多官吏家中不断上演,皇帝要收伴读的事情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三辅诸地。

人们都对承明殿策试这既新奇又有例可循的选拔方式瞩目不已,更多人只会想到皇帝要用这个方式挑选自己心仪的陪读,好在身边栽培成得力股肱,但只有极少的人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第五十六章丨白龙鱼服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颜面第九十九章 钱谷出入第七十九章 太学野驹第一章 试骑虎豹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绳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三十七章丨游侠胆气第八章 今却非是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则毕露第二十一章 龙返其乡第十九章 制胜之策第三十五章丨诏旨夺权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十四章 相为建计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五十章 难能济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余情第七十八章 监观民瘼第九十四章 询于刍荛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十三章 势危而走第十二章 师友相从第九十二章 议论钱货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零四章丨连坐者众第五章丨往事回顾第一百零五章 火伞高张第七十八章丨各奔东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二章 海内儒宗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八十四章 掩义隐贼第一百八十一章 别开新面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运更移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欲熏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胜负难测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义第三十一章 谁谓不庸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五十九章 因敌制胜第四百零四章 窃观风气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三章 难逃定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余殃第十四章 忧郁生疾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七十一章 奥援有灵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间第六十章 器以悦上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厘千里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图便第八十章丨轩波撼岳第九十二章 议论钱货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零二章丨凶顽授首第三百六十八章 窥觑南人第二十六章 推涛作浪第五百五十九章 胜负难测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六十九章 私心杂念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三十一章丨急击勿疑第一百零二章 德泽恩被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八十五章 陈情讲武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十五章丨密谋颠覆第八十五章 陈情讲武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肃第六十三章 未过其誉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骖单行第八十二章 连骑击鞠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为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静第一百八十四章 发号施宪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残守孤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五百六十六章 择人任势第十七章 京室为墟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肃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百零五章 蹈险不复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