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厉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皇帝沉吟了会,忽的问向赵温:“上一批粮草是何时拨给?”

南征的粮草供应在地方上是由韦端、射坚等人负责,在中央则是以司空赵温主持全局,他立即答说:“禀陛下,上一批粮草还是十五天前拨给的,自那以后,司隶校尉等军所需,皆仰赖武都太守韦端征集地方麦粟、以及从武都氐王窦茂等贼营寨俘获的大批钱谷。如今算来,粮草虽所剩不多,但大抵能再济用一些时日。”

董承半是提醒着说道:“君上,既然汉中之粮可用,朝廷也不必再耗十数万的麦粟供应前方。与其将这些粮草在转运途中凭白耗散,倒还不如留待他用,今年旱情已成,若不多备些救济的粮草,恐怕……朝廷近年辛苦,会溃于一旦。”

汉中的府库未有经过劫掠与兵燹,仓储钱谷都得以保全,裴茂在奏疏里仅是粗略的估计就有三四十万石,差不多够十万大军用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之内,难道还拿不下一个益州?

董承之所以这么说,恐怕是想着宣诏派的是一路疾行的快骑、而新官上任,负责调度粮草的太守王朗紧赶慢赶也比不上轻骑加急的速度。

这等若是裴茂可以在王朗到来之前开府取用钱粮,在这段无人监管的时间内,只要稍有疏忽,就会为人抓住把柄,事后论起功来,也会因此而打个折扣。

明里暗里,董承都是在算计裴茂,但他偏就用的一个取巧的法子,没有影响、危害到全局的利益,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对于裴茂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对个人品性与能力的考验,事后吃了亏,也不能说全怪别人。

皇帝认真想了想,觉得即便是要考验裴茂等前方将官的品性,也得做好万全的应对准备。何况,此时相比起来,既然汉中不缺粮草,那这批将要发放的军需大可在别的地方物尽其用,这也是符合优化配置的观点。

于是他点头说道:“便依此议。不过,此次旱情,不仅涉及关中诸郡,并州、雍州等地近来传报也有少雨、不雨等气候。是故,各地都要有充足的储备以应对旱灾。如今武都郡为了应付南征军事,驱役民力,疏于农桑,今岁旱情必然受灾严重。这批粮草虽然不再供给裴茂,但还是依原有的计划,取十万石麦粟,自长安发往汉阳待用。”

董卓求得就是这个,南征是朝廷头一等的大事,分量不比旱情要轻多少,他没有必要、也不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暗中派人去汉中做什么手脚,这样只会得不偿失。所以他只能寄托于汉中郡看守仓库的掾吏手脚并不干净,裴茂军中督军粮的人不尽是正人君子。

接着,他转头看向作为末尾、官爵最轻的尚书仆射吴硕,说道:“愣着做什么,去拟诏。”

吴硕连忙应了几声,后知后觉的站起来,走到一边的小案旁拿起笔将刚才议论的事草就了几分诏书,然后将其双手奉上。

虽然吴硕的品性为人所不齿,但他在尚书台多年,熟悉各类文事,对这种诏书辞令最是驾轻就熟,该避讳的、该简述的,他都做得十分妥帖。

这一点,就连皇帝见了,也挑不出毛病来,他将诏书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便用彤管笔在草诏的首部勾了一圈,再递还给了仍在一旁侍立的吴硕,说道:“再添一句,就说这十万石粮,不是让他们拿到了就直接用的,而是要先存放着,随时应急。”

“臣谨诺。”吴硕点头接过诏书,这诏书此时仅仅只算是草拟,只有等皇帝圈红了,才能将其誊抄、润色,再盖印形成正式的诏书,发放该处。

汉阳郡南边紧挨着武都郡,其北部又是安定郡,大军驻扎,人口繁盛,可谓是雍州的核心郡县。将十万石麦粟运往汉阳郡,可以做多种用途,一面能随时接应上汉中的军需,一面能赈济因雍凉旱情而受灾的百姓,此外,还能就近为雍凉的羌事做好预备。

凉州刺史韩遂在朝廷的几次催促下,还是在金城郡磨磨蹭蹭,一下推说钱粮征调不及,一下又说远近羌人不附,总之就是不肯出兵。非得等到这次裴茂攻下阳平关,见汉中局势再无反复的余地了,他这才算是下定决心,带着两三万人去围攻位于枹罕、自称河首平汉王的宋建。临行前,还派使者来长安请求拨给军需钱谷。

韩遂不比马腾,马腾至少还有个扶风马氏的身份,又有马日磾作保,皇帝还可以姑且信之任之。而韩遂一介凉州士人,很早以前就具备相当强的独立性,为人趋炎附势,对汉室没有多少忠诚。像这种无法直接掌控的一方诸侯,朝廷不但不会给他拨给粮草,反倒还会防备他的任何动向。

这一点,在承明殿的几个大臣们来看,几乎已是一个共识了。

“凉州刺史韩遂几次借口违诏,不仅推诿不前,还拥兵两万余驻守榆中,这分明是想观望我军南征局势,借机行事。”韩遂的这个动作瞒不住旁人,赵温直截了当的说道:“臣以为,韩遂的心思就放在南征一事上。若是南征受挫,彼等恐会再次鼓动羌氐作乱,以此进据雍凉;若是南征事遂,彼等转向陇西,奉诏讨伐宋建,为时也不算晚。”

榆中是金城郡最东边的一个县城,西南就是宋建所在的陇西郡,东南就是雍州刺史钟繇、以及安集将军张济等人所在的汉阳郡。若是韩遂要从金城出兵枹罕,完全不必借道榆中,而他却借口称要在此等待羌人义从,等大军集合了乃敢发兵枹罕。

“如此行径,实在首鼠两端,非人臣所为。”董承忽然说道:“此战即便讨平宋建,那也是彼等谲诈无情,不足以称之为忠于朝廷。”

陇西宋建虽然势力微弱,当初却是孝灵皇帝年间、凉州羌乱的主谋之一,在河西羌氐之中有极高的威望,朝廷这次诏令韩遂攻灭这个昔日一同反叛的同谋、前辈,一是假道伐虢,为南征汉中而虚张声势、转移外界的注意力,二是给了韩遂一个正式洗白上岸、向朝廷表明忠心的投名状。

赵温眉头一皱,与马日磾、杨琦等人相视一眼,皆是会意,一众默契的不接董承的话茬,反而说道:“无论韩遂心思如何,一旦宋建败亡,雍凉之间必有动荡。如今正多事之秋,安集将军张济理应约束部众,严守边境,不得擅启战端。”

羌氐对战祸最为敏感,宋建死后,必然人心惶惶,这就不得不让临近的几个归附于朝廷、位置关键的郡县长官,如武都太守韦端、汉阳太守射坚、安定太守郭贡等人严加戒备。

作为防羌的前线部队、同时也是南征的后备部队,安集将军张济与护羌校尉杨儒共一万五千人,在汉中已定,益州短期内再无波澜的情况下,也开始要将视线转向雍凉等地。

“韩遂若是奉上宋建首级,为朝廷铲除此等叛逆,哪怕他心思叵测,今时今地,朝廷也该嘉赏笼络。”皇帝对董承跃跃欲试的神情置若罔闻,轻声说道。

第三十五章丨诏旨夺权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营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二十一章 刚而犯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儿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职乃决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动第六十章 器以悦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五十五章 谁说意气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争暗斗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十六章丨万事俱备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栖隐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五百二十九章 劳于心计第五十六章 快马一鞭第八十八章丨先事虑事第八十七章 御书钱范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负厄会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无存第三百七十章 树下班荆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无辜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从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第二十二章 雪泥鸿爪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百零八章 夜传击柝第一章 行道迟迟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难而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十九章|奈何茕独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伤第四十六章丨骑虎难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六十七章 遭际险衅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十五章丨赞拜稽首第五十章 以夏变夷第一百三十章 鱼帛狐声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机不可失第十七章|万年公主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从第四十四章 欲荐州郡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旧图新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百九十一章 临冲下战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五十四章丨以结同好第二百八十八章 颇生事端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四十三章 矜能负才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远志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贼众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风铎音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敌应战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禄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执本第二十一章丨暂缓急难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六十八章丨贤师良士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十五章 异军东来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将无裳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无辜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异心第五十二章 节用赋税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尤未晚第二十六章 绳以记事第六十章丨三明俪踪第三十五章丨洒扫役使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六十六章 择人任势第十四章 忧郁生疾第八十章 尘埃落定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一百章 本心初试第五百五十六章 舍身取义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阳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七十六章 仁至义尽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台炎炎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二十九章丨峣柳青泥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