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尘埃落定

“。”————————【·】

卢夫人先是吃了一惊,转而见到费夫人身边就跟着三个人,一个是侄子费伯仁,一个是刘焉从江夏带来的家仆刘璝,还有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老叟。

费伯仁向来体弱,手不能提剑,与那老叟都不足为虑,至于家仆刘璝,平日里也只听说他有几分力气,常为刘焉养马,旁的倒是不见有何出彩之处。卢夫人心下顿时安定,冷笑道:“我自有驭鬼通灵之术,若是刘君郎真的泉下难安,且让他来寻我便是。”

话毕,卢夫人冷声说道:“让开。”

那四个强壮的賨人仿佛听到命令,立即挥舞着手中的刀剑向费夫人杀来,费夫人适才再镇定,到底也是女子,被吓得往后一退。费伯仁赶紧护着她往后退去,而家仆刘璝与那老叟则双双上前,一人拔出剑来,与四个賨人缠斗在一起。

这番交手确实是如卢夫人预想中的一边倒,而且是速战速决——家仆刘璝平日不知是不是偷习了武艺,居然与一名身高体壮的賨人打的不落下风,而且很快便让他瞅准一个机会,借助灵活的身形,捅穿了那名賨人的腹部。更让卢夫人吃惊的不至于此,那名其貌不扬的老叟以一敌三,在狭窄的庑廊下不断游走闪避,接连重创了賨人。

就在这目不暇给的几瞬之间,賨人尽皆倒地不起,那老叟与家仆刘璝与卢夫人也再无阻碍。

卢夫人将孙子张富护在身后,一边后退,一边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望着老叟、望着老叟身后面露得意的费夫人。

此时全城最混乱的地方便是益州的权力中心州牧府,至于次其一等的蜀郡太守府里,则是罕见的风平浪静。

“这次多亏了高府君相助,不然,事恐不谐矣。”裴俊安静的听着四周的雨声,对身前坐着的一名青年说道。

孝衣未除的高柔身子一抖,机械性的答道:“一切皆是为了忠君之事而已。”

裴俊笑了笑,他知道对面这个年长于他的青年心有顾忌,于是说道:“文惠兄不必忧虑,此次蜀郡重归朝廷,能不战而下,其中高氏之功,绝不可没。纵使有旁亲远仕方伯,也非难事,要知吾皇宽宏而有雅量,譬如荀氏、沮氏,皆不计较彼等各侍其主。文惠兄也是同样,只要入朝后忠心侍奉圣主,便绝无猜嫌上身。”

荀攸、荀谌、沮授、沮隽等亲族各为不同阵营效力,而未见皇帝对荀攸、沮隽有任何猜嫌,裴俊所说的这些虽然高柔并未亲见,但在陈留也曾与从兄高干细细谈过。只是谁让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几乎是与袁氏一损俱损,不像是杨氏这等高门望族,轻易是下不得船的。

如今正好有机会让陈留高氏多一条出路,高柔自然不会放过,反而还要积极的与裴俊搭上关系。

只是高柔不好表露的太执着于名利,轻咳一声,岔开道:“奉先说的是,我只是在担心族叔,以及州牧府中的局势。如今州牧府必是刀兵不断,蜀郡名士又大都集于彼处……”他面露忧色,继而说道:“彼等大儒名士若有闪失,蜀中文教必蹶而不振,诚然可叹呐。”

裴俊抿着唇,显然也是颇为忧心:“我已嘱咐过王越,让其提醒甘宁,多多照顾诸公的周全。可又怕投鼠忌器,彼等施展不开,误了大事。”说着,他摇了摇头,语气苦恼无奈:“士人遭遇兵燹,到底是我思虑不周,事后定要向我阿翁请罪不可。”

他也是士人的一员,自从跟着做蜀郡长史的姐夫入蜀以来,各家士人看在河东裴氏的声名,对其多有照顾。如今眼看彼等遇险,裴俊心里也是有些过意不去,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这里等候结果。

这时有几人浑身带血,从外间走了进来,当先一人年过三十,肩膀宽阔,身材高大,颔下留着粗短的胡茬,显得干练无比。他见到裴俊后,拱手一拜,道:“蜀郡严颜见过二位郎君!”

“严公辛苦!”裴俊不敢托大,忙拱手回道:“姊夫哪里如何了?”

这汉子正是严颜,他家虽也是蜀郡豪强,不过由于位在蜀郡西南属国的严道县,地处偏远,在蜀郡的实力与影响力比不上身居郕都的高门大族。侥幸因为蜀郡都尉高靖的关系,彼此有过一段恩义,若说是甘宁的投靠并非全靠高氏之功、而是有流言的一份力在,那么严颜带着全部身家的投靠,就全是高氏居中拉的线。

严颜这次带着自家部曲负责配合城中豪强私兵,与入城的青羌、叟兵们巷战,一番酣战下来,严颜终于带着胜利回来报信:“娄发、沈弥等人已抢占城墙,外间的叟兵们进不得城来,长史便亲自出城送出重金、许下爵赏,彼等得了钱财,也无再为孙肇赴死的理由,尽皆返乡了。”

“善!”饶是心性沉稳的裴俊此时也忍不住狠狠的一击手掌,激动的对高柔说道:“我心中的那块大石,如今终于是放下了!”

说罢,裴俊又问向严颜,道:“那城中的各家可有什么损失?我记得刘公在去世前,屡次提及要好生照看吕常一家。”

严颜这时不由得面露钦佩,说道:“说起这事,不得不提一桩义事。在城中生乱之时,吕常家中只有孤儿吕乂一人为吕常守灵,其友费祎见乱,带着游侠张任前往搭救,谁知吕乂为存先父遗躯,坚决不走。费祎与张任感其纯孝,也都留了下来,说要共赴危难。”

“啊。”裴俊忍不住说道:“不是说让张任前往接应,带彼等去董氏府上么?”

“话虽如此,但吕常遗躯尚在,吕乂哪里愿走?吕乂不走,张任等人自然也不好舍人而走。”严颜继续说道,面上仍是一副钦佩的模样,像是为吕乂等人的孝义所感动:“后来张任等人便留在府中静待来人,孙肇手下的那些青羌、叟兵很快来到吕常府中,彼等先是对峙、厮杀了一阵,后来见吕乂宁可身死也要护佑其父灵柩,皆为其动容,纷纷离去,再不敢来。不仅是吕常一家,就连其临近的闾里也不曾遭难。”

裴俊听说吕乂等人无事,甚是感慨的说道:“真是孝义之至啊。”

第二章 见微知著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业第五百二十二章 参预闻听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历历第二百五十五章 兴平仓米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九十六章 荫任子弟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十六章 玉汝于成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测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陈列第二章 海内儒宗第六十一章 临阵语旧第一百三十八章 众行贿免第四章丨决事省禁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谋身陨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阴雨之期第五十一章 缘定珠结第十六章丨万事俱备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测第八十八章 钱文旋读第三十七章丨早释猜嫌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结陈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国基第十一章 奋勇争先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攒翠蛾第二十章丨诏旨相违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顾后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八十章 先从吏始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饭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尤未晚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隐忧未解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第十八章丨有诏讨贼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谋身陨第五百五十三章 黄屋左纛第三十六章丨闾巷布衣第一章 行道迟迟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异心第七十章 钓台风凉第七章 淤塞难免第四百九十七章 讳败补功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六十四章 府君嘱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预则废第八十三章 难逃定数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一章 兵连祸结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第七十二章 头会箕敛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执本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九十九章 簪缨子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四百六十一章 辅马相依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五百六十九章 涣兮若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颜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十九章|奈何茕独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倾第一百二十七章 轻车介士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务之急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辞恳切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十七章 纵行不义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八十四章 墙湿乃补第五十七章丨良将所归第四百三十二章 闲尝商酌第十章 主人戒宾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十二章 雪泥鸿爪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