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众议从安

“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后汉书·荀淑传】

许是今年被旱蝗的事情搞得筋疲力尽,朝野内外许多人在这剩下的半年内都消停了不少。这两三个月中,关东局势逐渐焦灼、僵持,而关中朝廷却一派太平,屯田、阡陌之中,农人抢收着所剩不多的粮谷,河东、并州、乃至于凉州、益州都重新开始送来了断绝数年的贡赋。

皇帝自谓上下一心,渡过灾年,日后否极泰来,故而欣喜非常。虽然正旦朝会未有大操大办,但仍在次年正月癸丑,下诏大赦天下,轻罪者宽释回家、重罪者交钱赎还、死罪者改作流徙。

进入建安二年之后,便几乎不见有天灾地异,只是四月间仍出现了大旱,好在没有飞蝗,而且因为有去年的经验,救灾、赈灾自成体系,运作起来井井有条、丝毫不显慌乱拖沓,很快将影响压至最低。灾情比去年要小,且受到控制,让君臣松了口气,但皇帝不免心生遗憾,因为他去年已经打算好了,等今年夏粮一收,便整军东征,如今看来,竟又要搁置了。

“如今国用艰难,我不忍盘剥百姓,今年再大举动兵,怕是不成了。”清凉殿中,皇帝面对着赵温、董承等人,遗憾的叹了一声,复又提声说道:“但关东局势一日三变,朝廷也该做出样子来,大军动不得,动几支偏师也是好的。”说着,皇帝看了眼陪坐末尾的贾诩:“请为诸公报关东战况。”

“谨诺。”贾诩坐于席榻之上,微微躬身作答:“自去岁十一月以来,至今年六月,关东局势变幻无端。曹操攻入兖州后,遭陈宫算计,败于濮阳,青州兵大溃而逃;河内守将杨丑失于觉察,被袁熙、焦触等人袭杀于朝歌;汝南太守刘艾、沛相田畴等人虽将袁术逼至淮南,但袁术仍旧强势,未有伤及根本。”

作为逐渐摆在明面上的讯息搜集机构首脑,贾诩虽不直接参与议政,但众人皆知他这个游离于承明殿外的身份,在皇帝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分量。如今朱儁在陈留忙于攻破雍丘,擒获张邈、朱灵,无暇顾及淮南、河北等偏远地带的战事,其信息来源几乎要靠贾诩多方打听。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要想打听远处消息何其艰难,有时得到消息也都失去了时效性与参考价值。贾诩仰赖消息灵通、行动自由、足迹几乎遍及天下的游侠,勉强能探得许多重大消息,成为朝廷的耳目。

司空赵温轻咳一声,客气的说道:“但闻贾公谈及兖徐之地,未知燕赵、吴越之间,又是如何?”

“徐州牧刘备与校尉夏侯渊已夺得广陵,与汝南太守等人成夹击之势。”贾诩拱手说道:“至若河北,这也是刚得来的消息,数日之前,袁绍遣将颜良、张郃等人与公孙瓒站于鲍丘,又有塞外乌桓等胡兵助阵,公孙瓒大败,现已退兵易京。”

“公孙瓒败了?”司徒黄琬不禁讶然脱口,其余人等也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公孙瓒是河北少有的能战之将,无论是早年出塞击溃乌丸、平定张纯之乱,还是以少胜多,大败过河的青州黄巾,皆声震天下。便是雄踞冀州、麾下名将精兵众多的袁绍,公孙瓒也曾几次杀入冀州,如入无人之境,与袁绍对阵败少胜多。

可众人却没想到,公孙瓒雄视一生,到最后却在两个仇敌面前翻了跟头。

贾诩陈述事实之后,安安静静的坐在末尾,默默盯着众人窃窃私语,交换眼神,做足了一个局外人的角色。对于此事乃至于接下来的应对,董承、赵温等人皆有不同看法。

太尉董承私认为幽州对朝廷来说鞭长莫及,提不出什么主意来,又不能一言不发,于是便说了袁绍一通:“袁绍为一己之私,勾结塞外胡儿,害我汉将。宜将此事诏告天下,让士人知道汝南袁氏几代清名,都不过是表面功夫!”

黄琬不经意间皱了皱眉头,趁皇帝没有表示,立即接话道:“公孙瓒素来骁勇,本想任其与袁绍鹬蚌相争、两虎相斗,谁知彼等终究无谋。如此一来,河北今后几无可御袁绍之将,朝廷当早做绸缪,以防袁绍在河北独大。”

“袁绍如今占据冀州,其子袁谭占据青州,麾下臧洪、田芬又得兖州。若是加上近来与其暂弃前嫌的袁术,则淮南、扬州之地也为袁氏所有。”赵温也默契的抛开董承不理,忧心忡忡的说道:“二袁危害社稷,朝廷绝不能坐视彼等合兵中原,臣以为,兖豫之间,除前将军、镇东将军以外,仍需遣派精兵强将,支应战局。”

董承无形之中被两人挤兑,心中不忿,瓮声瓮气的说道:“樊稠就在河内,且让他调转南下,入豫州统筹刘艾、田畴、刘备等军好了。”

“前将军年高,自校尉张超被免,麾下再无能将。扬威将军作为副手,正该随其左右,冲锋在前,岂能轻易调走?何况前将军麾下只有万人,若是扬威将军走了,又何来兵将进讨陈留?”黄琬摇了摇头,俯身拜道:“臣愚见,朝廷如今不乏精兵良将,要照应战局,何须从前将军麾下支绌?”

尚书令吴硕连忙为董承说起了话:“樊将军出身西凉,久在军旅,勇猛无匹。既然前将军年高,不得再入战阵,倒不如让其坐镇河南,居中指挥河内、豫州等地。至于陈留一战,全托付给樊将军便是了。”

送亲族杨瓒灵柩回弘农安葬回来不久的侍中杨琦,不改往日冷面冷语的颜色,白了吴硕一眼,道:“樊稠庸儿,无他远略,怎能托付一方军事?”

吴硕被对方话语一噎,知道他是看不惯自己接了杨瓒的位置,只是碍于杨琦威名,一时却不好当着皇帝的面反唇相讥。

董承眉头一竖,登时怒道:“你们……”

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国两泰第六十一章丨群虏寇攻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七十七章丨鸿门倒戈第三十六章 趋庭之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随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说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势突然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车停辇第二十四章丨一拍两散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十七章 责有攸归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七十九章 名动人心第六章 国之干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陈列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开一笔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八十一章 侥幸为安第三十一章 己饥己溺第五百五十三章 黄屋左纛第二百八十七章 预作打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第八十四章 掩义隐贼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第三十章丨粮秣军需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弃捐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二百五十三章 简举平当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辄兴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十七章 暖殿温室第二百八十九章 难自为谋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礼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三百零八章 夜传击柝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隐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终追远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营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决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机伏莽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十三章丨御临中台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进异途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难率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颜面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论莫及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八十四章 掩义隐贼第二十八章 试策伊始第三百四十六章 云行雨施第三十三章丨御临中台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枭獍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第一百零二章丨凶顽授首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十一章 鸡鹜争食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还寒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七十六章 务期实用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八章 杜渐防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第十四章丨风雨前夕第二百五十一章 饥时理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为覆没第一百三十八章 众行贿免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龟长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祷雨第六十九章 风扶关西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六章 吴牛喘月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三百章 款兵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