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

“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这个,恐怕得问朱公。”荀攸低声说道:“只是不论如何,朝廷亦得简拔干将从旁相佐,届时纵然朱公有心无力,也能防止万一。”

朱儁除了次子朱皓现在汉中担任南郑令以外,尚有长子朱符早于中平三年担任交州刺史至今,今年年初,朱儁奉诏提兵颍川、施压刘表时,接受郭嘉的建议,以书信联系朱符提兵北上,既能从南北两面威逼刘表、又能提前筹划,为朝廷东征增添一份力量,更能让自己那无人问津的长子从偏远的交州跳至朝堂诸公的眼前。

这份打算既是私心、又是出于公义,只是朱符没有继承到其父统兵的能力,又因为平日侵虐百姓,强赋於民,未有树德立威,导致出征兵马还没到韶关就发生兵变,朱符也死于属下叛乱。出师未捷身先死,消息传至朱儁耳中,纵然是平日不甚喜爱的儿子,朱儁也大为痛哭了一番,此后更是言称身体不适,无有精力处理军务。

“其人呢?”皇帝对此不置可否,只催问道:“不是说在路上了么?今日还未到雒阳?”

“据称淮南军急,袁术几次击溃刘备,侵占广陵,故而多有耽误。”荀攸仍是很从容的说道:“陛下若要召问,不妨诏军师祭酒郭嘉入。”

“他先到了?”皇帝微微抬起眉头,见荀攸表情认真,不由笑说道:“朱公行事周到,竟连这都想到了。”

Wωω◆ тTk án◆ ¢ ○

荀攸当即脸色一变,还未说什么,却听皇帝振声道:

“淮南刘晔不是也到雒阳了么?彼曾为孙伯符下士,江东之事,我正好要问一问他。就宣彼等一同入觐吧。”

荀攸觉得不妥,但诏命既已下,追回不得,只好任穆顺性急口快的出去宣诏。穆顺刚踏出关防严密的重重阙楼,迎面就见到仍徘徊此地的河南尹骆业。

“穆黄门!”骆业一脸笑意的迎了上来,两手作揖,热情的说道:“可是有王命宣诏?”

“不是叫你。”穆顺轻飘飘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这时穆顺感觉手被人拉了一下,还没说什么,便觉得衣袖一沉,估摸有十几两重。

穆顺登时改了颜色,语气明显软和些了,总算对眼前这位中二千石的河南尹给予了足够的尊重:“骆公!”他悄悄挣开了骆业的手,轻声说道:“天子说怕触景伤情,不愿回南宫,你这又是何必呢!”

骆业心说自己为了预备皇帝驻跸行宫等事,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去修缮南宫部分殿落、洒扫雒阳闾里。皇帝来后连城也不进,又如何得知他在河南任上的绩劳?如何晓得他对朝廷旧都的维护之功,如何知晓他侍上勤恳之心?

就凭这一片断壁残垣、险些被雒阳令杜袭带流民开荒屯垦的毕圭苑么?

“可这毕圭苑荒废已久,起居简陋,如何是国家驻跸之所?”骆业一片衷心正义,苦苦劝道:“国家为天下重,东征不臣,如何不端居正殿,以示正统?”

“喔、喔。”穆顺敷衍似得应道,待他说完,便草草答道:“国家心中自有计较,骆公大可不必操心此等琐事,若是有意表现,倒不妨安守本分!”

说着,穆顺自谓言尽其意,对得起袖子里沉甸甸的财物了,便捉着袖子沿道路走去,花了些功夫才从城外驿亭中找到预备传诏的郭嘉与刘晔二人。

在见过司马懿、诸葛亮等一众英才之后,皇帝见到同样有名的郭嘉与刘晔时,却是比最初要从容淡定很多了。他先是打量了两人的身形样貌,郭嘉孱弱清瘦,刘晔英武锐气,两相比较,倒是刘晔更引人注目些。

皇帝先问的是郭嘉:“六年未见,朱公可比以前瘦了?”

郭嘉在皇帝面前不敢摆恣意不羁的姿态,规规矩矩的对答道:“前将军奉命守护旧都,时刻不忘光复汉室,努力加餐,然长子去后,心神震荡不已。虽有良医诊治,仍是眼昏力疲,常喟叹不得不服老了。”

皇帝不由得皱了皱眉,他很快表示理解:“廉颇也有老的时候啊!朱符是为国而亡,死得其所,虽出师未捷,但朝廷仍会有遗恤给他。你是军师祭酒,常在他身侧,要多劝慰开释,纾解心结。”

“臣代前将军叩谢陛下。”郭嘉俯身一拜,瘦削的他倒像十五六岁的少年身段。

“朱公不复当年了。”皇帝轻轻感慨着,侧首偏向贾诩、荀攸二人:“既如此,仍以其为南下主将不改,只是暂摄其名。刘艾、田畴、许定、李通等豫州兵马皆由徐晃统领,行护军职,凡南讨袁术等军略,皆由朱儁、徐晃二人为主。”

护军一职始于秦,有监督管制诸将的权力,徐晃本就是抚军中郎将,如今又代行护军职,几乎是仅次于朱儁的副帅了。加之朱儁意志消沉,无心作战,只挂个名,之后南方战事皆由徐晃做主,既能说是皇帝对徐晃的信重赏识,也能说是对徐晃的重担。

荀攸对朱儁军权的变相削夺没有提出异议,反而极力赞成皇帝的决策,并补充意见:“扬威将军樊稠与前将军多有不睦,陈留之役,军中议论不休。如今徐晃以郎将行护军事,统领全军,樊稠未必肯屈居听命。微臣浅见,不如暂调其军,由陛下统摄。”

皇帝想的更为长远,徐晃虽然有征讨河东、汉中的功绩,但这四五年成长的太快,骤然让他统率一支陌生复杂的军队独力应付袁术,或许会有纰漏。除了为他解决掣肘之外,还得多安排得力的谋士,最好是熟悉豫州人事。

“郭祭酒在朱公军中多有谋议,此次讨伐袁术,可有见教?”皇帝将目光投向了郭嘉,却把一旁欲有所言的刘晔给忽略了。

“豫州兵马,有前将军亲率之师二万余、汝阴都尉许定、阳安都尉李通、沛国司马陈到等兵马共一万二千,加之徐郎将所部,可有三四万人。”郭嘉早就对此有过筹算,当初是想供朱儁参考施行,如今换一个徐晃,本质上也毋庸做太多变动:“而反观袁术,近月以来,因吕布、昌豨作乱琅琊,为祸徐州,袁术趁势击败刘备,袭夺广陵。俨然有与袁谭合兵下邳、东海之势,若坐视彼等联兵,袁氏结成一气,局势或有不利。”

由于孙策未叛,袁术自谓坐拥扬州,倾力北上响应袁谭、吕布,最终让他攻破刘备薄弱的防线,拿下广陵,袭扰下邳一带。如今皇帝东征,已经遣派曹操入徐,力图阻断二袁之间的联系,只要下邳、东海不失,朝廷就能将他们分而破之。

皇帝对刘备的战绩略有不满,问道:“刘备现在何处?”

贾诩提醒道:“已带残兵退往下邳。”

刘备根基太浅,仓促之间领受徐州,没有丝毫时间让他组织消化,应付不了袁术的屡次进犯与吕布的袭击,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理解归理解,皇帝仍是对他当前展现的军事才能表示失望:“他这次最好能将功折罪。”

第九十一章 声色显露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惮勤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九十章丨军心鼓动第五百五十二章 将锐分兵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四百零三章 风势不利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十八章丨单见浅闻第四百五十章 势成难辍第一零七章丨灞桥折柳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赏第十三章丨相见恨晚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从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赏第九十六章 荫任子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台炎炎第四百七十五章 别无择行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六章 国之干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难逃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五百九十一章 兴替所存第五十九章 夏阳扶荔第五百二十九章 劳于心计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许第五十六章 周密温树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儿第五十四章 一举多得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八十章 尘埃落定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三百零四章 浅藏辄止第四百六十七章 抛头露市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攒翠蛾第三十四章 遭慈亲忧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于事第二章 坚车载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图便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丝疑影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九十章丨军心鼓动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迟第二百九十七章 鹬蚌相危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进异途第四百五十章 势成难辍第六十五章 策马平舆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许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惩恶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祷雨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丝疑影第一章 试骑虎豹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应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一百八十一章 别开新面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辅第五十七章 舍身相代第十二章 兵势难料第二百二十八章 灵前惊变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测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骄豪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与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业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鸟兽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难率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十一章 毋为启衅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六百章 纷纭未尽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从第七十一章 奥援有灵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八十九章 披坚执锐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十九章 敦叙九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职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