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觉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庄子·齐物论】

建安三年六月。

皇帝带领南北军等步骑四万人离开雒阳,前往陈留,在之前,由于驸马都尉周瑜的请命,皇帝嘉其勇义,诏拜奉义校尉,赶赴徐晃帐下,听从调遣。随后,又拜殿前羽林郎张绣为建忠都尉、宗亲刘晔为前将军行军长史,一并入汝南军前效力。

大军行次道中,先期奉命往徐州攻打吕布的曹操也已离开兖州,除了本部兵马以外,兖州诸多郡县、府库、官吏僚属全部移交给了朝廷接管。这是曹操将后路托付,表示忠心的方式,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的亲属家眷也一并留在后方,疏请任‘天子驱策’。

皇帝见到曹昂后,称其身姿,对左右笑说道:“曹操有子如此,我哪里舍得困其步?”于是拜为军司马。不久,扬威将军樊稠率兵攻打白马、濮阳,杀袁绍所置别部司马韩定、赵睿等将,就驻当地。

此时皇帝也军至廪丘,济阴太守吴资、任城相毕谌、兖州治中从事毛玠、从事满宠等人纷纷赶来朝见。皇帝特开一席,临时召见,席间,皇帝对吴资等人说道:“久闻诸君之名,今日一见,果真不凡!大军所经,兖州将为战土,其民前遭黄巾、后遇叛逆,休息日少,我实哀之。等此战过后,兖州毋收三年田赋口算,以为修养之用。”

一来就免去三年的田税与人口税,利于本地豪强之余,更有利于普通黎庶。汉代田赋税率低下,三十税一的税率根本用不着地主豪强交多少税,但这毕竟是朝廷施恩惠于兖州的措施,表现皇帝对兖州的重视程度。

毕谌、毛玠等人都不胜欣喜,连连称赞。尤其是先效忠曹操,又潜逃归乡,最后被曹操宽宥重用的任城相毕谌,他自觉已为曹操疏离,此时见了皇帝,奉承愈加用心:“陛下经营关中数载,朝廷富强。如今亲率大军,征讨不臣,历述前代,唯光武功业可比!”

“说来也巧。”皇帝最喜欢有人拿他当光武皇帝、象征天命所归,因为宣传造势不仅要靠自己,还得靠别人口口相传、潜移默化:“我幼时曾封国陈留,如今又过陈留,可不是时运轮转,冥冥中自有天意?”

众人一听,都觉得是这个道理,天下崩坏始于孝灵皇帝驾崩,孝怀皇帝继位、皇帝受封陈留;如今皇帝又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这不就是应天命终结乱世的意思?

想到董承死后,十二岁的皇帝亲临政事,不出五年就重塑威权,振兴关中,还打造了一支精锐无匹的南北军。如今十六岁的皇帝眼看就要在二十岁前完成中兴汉室、这个无数先帝先贤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兖州诸人不禁都有了一个与关中朝臣共有的想法:当年若是孝灵皇帝死后,直接由皇帝继位,那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叹服之余,荀攸也在旁漠看着这些初次朝觐就为皇帝所折服的兖州人,如果不是刻意去想,谁都会下意识的忘记皇帝的年龄。皇帝笼络人心自有一手,他与贾诩非必要时也不用在一边说上什么话,只是荀攸看到眼前这副场景,仍是会想荀彧若是在这里,是否也会一如他们般惊叹?

这个时候传来河北军报,原来袁绍得知朝廷东征,为了取得道义上的支持,先一步拥立平原王刘硕称帝,三让三请之后,刘硕在南皮草草登基,孝崇博园贵人马氏为太后,袁绍为大将军,改年号兴平。

皇帝听到年号‘兴平’的时候简直哑然失笑,不过旋即他就要把精力投入到新一轮的军事部署中去,因为袁绍已经‘奉诏’统领河北兵马南下,由东郡前往仓亭津,意图占东阿,攻东平、任城,直插曹操后背,与袁术、吕布会战徐淮。曹操面临着腹背两处压力,徐州一丢,局势立刻失衡,二袁合流,场面势必难以收拾。刚刚气势如虹的局面,重又将变得处处艰难。

由于此事牵涉朝廷的大战略,一干兖州官员不好进言,只待皇帝与贾诩、荀攸等人最后抉择。

夜已经很深了。

从高高的易京高楼上往城中看去,月色下的易京便如一方局势分明的棋盘,在白与黑的光影中界限分明。远处的幽暗街巷里隐隐透出昏黄的光来,夜风微凉,穿着宽袖深衣的儒士在楼上俯瞰,风扯着他背后的衣摆缓缓飘动。

背后忽然传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一身重甲的公孙瓒拾级而上,当他看到那苍穹中的月亮以及月下的老人时,突的一愣,旋即下意识的行礼:

“卢……卢师。”

“我记得以前与你谈《太史公书》,说到纣王兵败,仓皇登鹿台,着其宝玉衣,慷慨赴火而死。”满头白发的卢植没有回头,漫不经心的说道:“在最后的时辰,纣王就是站在朝歌的最高处,低头看着自己的城池。”

卢植转过身来,苍白的鬓发间是公孙瓒熟悉的眉宇,让人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师徒坐而论道的日子:“如果有史官流传,他应该会高歌一曲吧?”

公孙瓒从见到卢植的第一眼起,就知道眼前的这一切是个梦了,他语气愈自然了些:“卢公从不喜欢桀、纣,今日又是怎么一说?”

“据说这里是整个易京最高的地方,高逾十丈,围堑十重,几乎不可摧毁。”卢植答也答得漫不经心,仿佛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答非所问:“这是你的城。”

“卢公……”公孙瓒觉得有些不吉利。

“真安静啊。”卢植笑了,他的笑容很温和,如春风般和煦,却带着毫不留情的嘲讽:“可它怎么会安静呢?袁本初就在城外,战火一日未熄,你心里时刻擂着金鼓。你就是一只关在笼中的猛虎,怎么能死在自己的笼子里?”

“卢公。”公孙瓒想说袁绍前些日子拥立平原王为帝,现在早已带领大军南下了,易京周围的主将是袁绍的儿子袁熙,乳臭未干的小子,他早就琢磨着突围了。可话到嘴边,他又闭了嘴,带着不服输的眼神盯看着卢植。

卢植不以为的笑着,他伸手揽过公孙瓒的肩膀,与他并立城头:“我知道你心里一直将刘宽当作恩师,毕竟我只能给你授业,仕途经济一事,实在不如刘宽对你的栽培。但我最后要教你一句‘不是谁对你好,谁就是好的’。”

公孙瓒莫名其妙,刚要说话,便觉脚下一震,高大耸立的巨楼轰然倒塌,无数砖石梁木从天而降,阴影遮盖了月色,将跌落下去的公孙瓒狠狠覆压下去。

在跌落的最后一刻,公孙瓒眼前失去了卢植的踪迹,只见一块写着‘蓟城’的门牌重重的向他压了下来。

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伤三伏第十章 主人戒宾第一百四十四章 为山止篑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饭第一百一十九章 别有旁愿第二十五章 窥图讯鼎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义相伐第七章 淤塞难免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第七十九章 名动人心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三十六章丨萧索宫道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八十一章 振师整众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六十章 器以悦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杀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别无择行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为贵姓第一百零四章 渭桥踏麦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于籍籍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八章 怨愤所积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兵论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长风生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陈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违将令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第四百八十九章 斩将却敌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十章 好不废过第六十二章 苞笋落箨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员第十二章 算我师旅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将涉巴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开一笔第四十二章 访求故老第九十九章 嗟乎义士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余殃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五百八十七章 辙乱旂靡第六十八章丨贤师良士第八十六章 织作文绣第一百一十章 数往知来第六十三章 审知彼己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欲熏心第七章 淤塞难免第一百六十八章 兴势云雷第七十七章 履险如夷第六十三章 未过其誉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进异途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测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十三章丨检校谈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险且夷第六十一章 初来乍到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义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十一章丨风起微末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十二章丨自谋出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狈失据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零九章 作计自量第四十八章 思精韵高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尤未晚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五百七十九章 势危实安第一百零二章 谋主咨诹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第八十一章丨计熟事定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七十章 鸿庄相案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将亡第四百九十一章 临冲下战第三十三章丨御临中台第二百七十九章 据相运筹第二十一章 龙返其乡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导帝第二十九章丨峣柳青泥第四百零四章 窃观风气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桑历历第二百零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