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

“怯於小敌者,其真情也;勇於大敌者,其权术也。”————————【何博士备论】

皇帝仍与贾诩等人站在台上,眯着眼往远处张望,看着服制统一的南北军如同江河向前涌去,漫过了杂乱的人群,平静的脸上终于出现了轻松的表情。

蓦地,前方阵中传来一阵振奋的喧哗,皇帝站在大纛下遥望前军,轻声道:“定是有人斩将了。”

果不其然,未过多时,羽林中郎将张猛便使人奏报其斩杀袁绍屯骑校尉韩莒,并禀告袁绍见大军失利,派校尉韩荀、吕旷等部二万人出营,现被羽林骑阻击。

“高顺等人兵少,饶是文丑所部被断成首尾,彼等兵马仍占多数。去传令赵云,让他领步兵营出战。”皇帝当即吩咐道,粗略估计文丑前部还剩两万多人,被分割的后军应该只剩万余,再加上出营支援的韩荀等部,兵马数量仍在南北军之上。

“谨喏。”贾诩淡淡的应了一声,从皇帝手中接过半块步兵营调兵虎符,径直走到台边,一边转述口谕,一边高扬手将虎符丢下,正好被等候在此的赵云接在手中。

赵云低下头,匆匆将属于自己的半块虎符与其拼在一起,符合一契后,便在台下高声唱喏,随即遵照开战前定好的战略,带领准备好的步兵营冲出大营。

步兵营走后,营中只剩下两只辅兵营共六七千人,以及部分兵马。

主力兵马渐渐调出,皇帝又重新调整了防务,将两只辅兵营放在最外围防守营寨,将从长安抽调随军的部分兵卫、郎卫聚在台下,由卫士令王忠率领,以代替步兵营作为第二重防护,最后又令殿前羽林郎、虎贲郎上台扈从守卫。

这些被称为‘殿前郎’的侍卫贵精不贵多,除了皇帝亲自选拔以外,就只有各军主将举荐、通过考试后才能诏准授职。这是皇帝用来培养未来大将的储备梯队,比同秘书郎一般重要,不仅每次出行都要带在身边,随时培养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就连军事活动都会让他们视程度参加。

周瑜、孟达、张绣、太史慈这些人就是出自殿前羽林郎,如今已经开始在外崭露头角,而剩下的十来个殿前郎如许褚、鲁肃、姜叙、张横等人仍陪伴在皇帝左右,有的看见远处胜利在望的战事,心里头摩拳擦掌,眼馋不已。

皇帝开始留意着身边的动静,转头问道:“你们也想去?”

“末将不敢。”殿前虎贲郎许褚、殿前羽林郎鲁肃各自说道。

前者是要忠于职守,后者则是轻易衡量出此时参战与依旧护卫帝驾之间的轻重后,迅速得到答案。

而殿前羽林郎姜叙、张横二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建功之业就在今日,末将岂有不想不愿之理。”

“善。”皇帝拊掌鼓励道:“还有谁?”

众人知道皇帝威严慑人之余,也偶尔有让人亲近的时候,就在这当口,有些心直口快的殿前郎也按捺不住的请命了。

皇帝一一看去,也没有多说什么,只点头道:“那尔等即刻去寻吴匡等人,各领辅兵二百,出营作战。其功大小,皆凭尔等自力。”

姜叙、张横等人虽然在皇帝身边担任护卫,每日见的都是公卿,听的都是国事,能够学习到从未学习过的东西。但他们出自战场,年轻气盛,对军功仍带有发自内心的向往。彼等立功心切,见皇帝也不反对,急忙自荐领命,匆匆下台要整装到远处的混战中分一杯羹。

“走!”张横又黑又瘦,猴子一般的身材,跳到马背上的动作殊为矫健。虽然称呼唤作辅兵,但南北军的辅兵仍是日常训练不辍,那两百名辅兵在张横的带领下,很快有序的从营中冲了出去,沿着前面步兵营行径的道路直突敌阵。

“你倒是跑得快!”姜叙望着张横猴急的模样,畅意的笑道,随即也带着调拨自己的兵马杀出去了。

这一下本就只剩万人的大营又少了近两千人,荀攸似乎觉得不妥,出声言道:“臣观袁军营中似有余力,陛下仍需稳慎。”

他只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忠悃与忧君之事,如果真要阻拦,这话在张横等人兴冲冲领命时就该说出口了。可见在荀攸心中,大营兵马不过七千并不是问题,不仅是袁绍的优柔寡断,即便他难得兵行险着,也绕不过始终游离混战之外,即战即退、从不参与缠斗的骑兵。

“心不在此,徒留无益。”皇帝的话说得荀攸一愣,竟不知道皇帝指代的是谁,或许不单指一个人,而是很多人都对得上其指:“倒不如给彼等一个好去处。”

荀攸内心猛地一抖,几乎要轻说出声。

这时皇帝已在身边的席榻上坐了下来,并指了指两旁席榻,鲁肃等人自觉的搬来屏风将君臣几个半包围着,开口正对着空阔而拥挤的战场,最远处的聊城仿佛是在人潮翻涌起伏的孤岛。

皇帝的目光在战场上逡巡几回之后便收了回来,他开口问道:“我曾阅《汉纪》,其中有言我光武皇帝用兵,往往是‘见小敌怯,见大敌勇’。荀君知道这是何意?”

荀攸低眉答道:“臣以为,敌寡我众,便要以怯御敌,稳慎用兵,不得大意,这是战胜之道。而敌众我寡,譬如光武皇帝与贼战于昆阳,当择一战机,勇决奋进,此亦是战胜破敌之道。”

“如今可算是敌众我寡?”皇帝对荀攸露出一抹笑意。

荀攸知道皇帝这是在回答他先前的谏言,顶着防守薄弱也要将能出战的主力调上去,这也不乏是‘见大敌勇’的表现。

只是眼前这‘大敌’,跟光武皇帝当年面对的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

“昔人谓光武皇帝‘见小敌怯,见大敌勇’,我独不然。”皇帝敛了笑意,看着远处惨烈厮杀的战场,人死的多了、血流的多了,两次御驾亲征都没有近距离上阵的他竟有种不真实的错觉,像是在隔着老远看屏幕上的战争投影。

皇帝轻轻摇头,甩掉了这个荒谬的想法,他开口接着说道:“我是见大敌怯,见小敌勇。东征一战,如舟行江上,一路顺风顺水,似有天助。殊不知越是如此,我内心越是怯矣。”

鲁肃侍立在身侧不远处,听到这话心里瞬间提起了好奇心,‘见大敌怯,见小敌勇’,皇帝怎么会用这句与光武皇帝截然不同的话来形容自己?

“荀君知我意否?”

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湿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赏第三十二章 燕戒与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说无益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辞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执本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二十三章 谨视鸩鸟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时息虑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犹迟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隐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尽第三百二十章 隐水暗伏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一百零二章 谋主咨诹第四百七十一章 拟将挞伐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犹疑第三十一章 己饥己溺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灵前惊变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迟第七十五章丨遇赦无望第八十三章丨连根拔起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百零三章 筹画所料第六十六章 户隐田穷第六十四章丨谦退辇毂第七十一章 可烦传语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七十二章丨黄巾余孽第五十二章丨不胜愤慨第二十六章丨别有所图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车停辇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第十三章丨相见恨晚第一章丨兴亡远鉴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十七章|万年公主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六十二章 苞笋落箨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七十一章 奥援有灵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三十七章 教于宗室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义相伐第四十九章 弦歌如诉第四十八章丨竖子与谋第四百七十五章 别无择行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饭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六十二章 苞笋落箨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丝疑影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十五章丨夜见中台第一百三十三章 泾渭之流第六十九章 风扶关西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犹疑第四十五章 刚卯既央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将涉巴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动第四百六十一章 辅马相依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十一章 毋为启衅第七十八章 监观民瘼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赖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七章 公孙伯圭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怀贰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八十四章 深谋勿疑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负厄会第二十四章丨一拍两散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十五章 议将固基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无存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