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两宫之争

董老太后,老年丧子,在悲恸之余,又见大将军府众人,独揽朝政。

董家余部,日益式微。

大将军何进,更是权倾朝野。

众人见少帝唯唯诺诺,朝臣们更是嚣张跋扈。

何进掌朝三月,地位日益稳固,朝堂之上,一言九鼎。

号令百官,莫敢不从。

董老太后迁居永安宫后。

就派遣心腹,传诏张让等十常侍,秘密进宫,以秘法应对,咄咄逼人的大将军何进。

接到董老太后的宣诏,张让等人,匆匆忙忙的,进入了永安宫。

董老太后说:“何进和他妹妹,要不是因为我的抬举,他们怎会有今天呢?”

现在她的儿子,做了皇帝。

内外臣僚,都是何家的心腹,何家权势太重了,我应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张让说:“娘娘您,可以亲自临朝,垂帘听政!”

加封皇次子刘协,为陈留王。

加封国舅董重大官,并掌握军权。

重用我等十常侍,与会朝政,则大事可图。

董老太后听了,张让等人的话之后,心中大喜。

第二天,就是大朝会之期。

董老太后,摆驾温德殿,颁布懿旨:

加封皇次子刘协,为陈留王。

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

张让等十常侍,共同干预朝政。

何太后见董老太后专权,为了避免婆媳矛盾,更想要趁机,缓和婆媳关系。

于是,她就在长秋宫中,专门摆设宴席,邀请董老太后赴宴。

酒至半酣,何太后站起了身来之后,就对董老太后,拱手拜了拜,随后又说:“妈,我们都是妇道人家,不适合参预朝政。”

前汉初年,高祖的发妻吕太后,因为掌握重权,所以迫害重臣,顺者昌,逆者亡。

然而到了最后,宗族一共千余口人,都被斩杀弃市。

现在的我们,本是孀居之人。应当深居九重宫内,以免让人闲话。

朝廷大事,可由大臣元老们,自行商议,这才是国家的大幸。

希望您能够,听我一句劝。

董老太后听完之后,怒不可遏的说:“你因为嫉妒之心,所以用鸩酒,毒死了王美人,你真以为行事机密,大家都不知道,你的恶毒心肠吗?”

现在又倚仗着,你的儿子是皇帝,和你哥哥,大将军何进的势力,竟然敢胡言乱语!

我现在有董重掌宫禁,又有二十万西凉铁骑,作为外援。

想要杀掉你们兄妹,就象翻一下手掌那么简单!

何太后也大怒说:“妈,我以好言相劝,您反倒这么说,如此这般,不识抬举,倒是让儿媳妇,何以自处呢?”

董老太后说:“你们兄妹,是杀猪宰羊出身,本是卑贱之人。哪里会有什么,高明的见识,竟然敢教训起本宫来了呢?”

一对婆媳,争吵不休!

张让等十常侍,急忙上前,劝董老太后,回转永安宫。

何太后气不过,连夜召何进入宫。

她把白天宴会上,与董老太后,争吵的内容,全部诉说了一遍。

何太后说:“大将军,董老太后,失去了儿子,一朝失势之后,心里极不平衡。万一她胡作非为,代她受过的,就是你我兄妹二人了。得想个办法,让董老太后,绝了临朝听政的心思。”

何进说:“太后放心,只是这董老太后,事关国本大计。我也不好,自作主张。得与朝臣们,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何太后见何进,老成谋国,于是她就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何进回到府中,召集陈群商议此事。

陈群谏言说:“大将军,董老太后,起于藩篱,咱们可以,拿这个大做文章呀!”

何进点了点头,交给陈群去安排了。

再一次大朝会。

太傅王允表奏:

董老太后,原来是藩妃。不适合,久居永安宫中。

按祖制,应当送往河间府安置,限期离开洛阳城。

少帝刘辫,本来就没有什么主见。

更何况,他自幼离开了皇宫,与董老太后的血脉亲情,几乎断绝了。

又有何太后,从旁教唆。

最主要的是,他嫉妒二弟刘协,自小集宠爱于一身。

即便是他成了少帝,兄弟见面的时候,刘协的气场,依旧盖过了他。

刘辫心中有恨,他想让二弟刘协,也尝一下,被人抛弃的滋味。

于是就问何进:“大将军舅舅,董老太后,为老不尊,欺凌母后,编排是非。这份表奏,甚合朕意。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新进的骠骑将军董重,出列谏言说:“陛下,汉室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故事,为天子必修课。”

董重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少帝继承汉统之后,也不能驱逐董老太后,以免落下一个,大不孝的骂名。

何进大怒说:“骠骑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陛下的家事,你一个外臣,也敢妄加置喙吗?”

刘辫想了想,决定任性一回。

亲笔拟诏:

董老太后,非后入宫,不宜久住永安宫。

着河间旧府,择地安置。

老太后仪冕,着有司收回。

钦此!

张让领了诏书,前往永安宫宣诏。

董老太后,接过诏书之后,瘫倒在地。

很久之后,她问张让:“骠骑将军董重,身居高位,为什么不谏阻呢?”

张让叹了一口气,朝臣大部,依附何进兄妹。

少数明哲保身的人,也恪守中立,不敢逾雷池半步。

骠骑将军董重,孤立无援,独木难支。

大将军何进,更以安置董老太后,份属皇家内部事务,应当由少帝,专断独行。

以此绝了朝臣们的,劝谏之心。

张让等十常侍,本是皇家奴才,偶而干预朝政,那是向少帝表达忠心。

何进就算是不爽,也得忍让三分。

然而在董老太后的,这件事情上,十常侍不敢造次。

若是发声,被朝臣奏一个——以奴克主。

皇宫内外,就再也没有,十常侍的立锥之地了。

董老太后讥讽说:“你们不敢说话,那西凉刺史董卓呢?”

董老太后最后的指望,就是董卓和二十万西凉铁骑。

张让说:“先帝明诏,已经发出数月了,按理说应该来了呀?”

董老太后绝望了,看来她已经想明白了——董卓是故意的,让董重做骠骑将军,那不是和皇甫嵩强夺董卓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一步错,步步错。

董老太后,情绪激动;随后晕倒,不省人事。

北军的护卫队,已经等候在永安宫的大门口之外了。

张让只得强令左右,扶董老太后,卸了仪冕,送上马车。

董老太后,在昏迷之中,就被送出了洛阳城。

这场两宫之争,以长秋宫的何太后,完胜而告终。

从此少帝后宫,何太后独揽大权。

再说西凉刺史董卓,得了汉帝明诏之后,立即整军。

二十万大军过了陈仓,浩浩荡荡的进了长安城。

收了皇甫嵩的大军之后,就要挥师东进。

军师李儒,劝谏说:“明公,如今洛阳城中,永安宫和长秋宫,明争暗斗,你打算为了董老太后,火中取栗吗?”

董卓只好说:董老太后是河间本家,与河东董家,也有同宗之谊。

更何况,在拥兵西凉的事情上,董老太后,也有援手之德。

这样看来,董老太后,还是器重河东董家一脉的。

李儒毫不留情的,拆穿了董卓的自欺欺人。

就在董卓带领大部队,进入潼关,前锋牛辅,进驻新安的时候,洛阳城的新消息,传入了西凉军中。

董老太后,临朝听政,居然加封,没有一兵一卒的董重,做了骠骑将军。

反而对于手握重兵的董卓,不闻不问。

这抢夺兵权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董卓觉悟了,立即传令牛辅,按兵不动,就在新安,不再前进半步,坐观天下局势。

潼关,西凉军大营中。

董卓召李儒议事。

董卓说:“文优,这洛阳城,咱们是势在必得。”

然而就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毕竟能够影响天下局势的,除了西凉军,还有并州军,荆州军和兴汉军。

李儒逐一分析,兴汉军很强,不过远在幽州,暂时不足为虑。

荆州军,有地方豪强世家拖后腿,只要派人进占武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董卓立即派校尉张济,领一万西凉铁骑,进驻武关,南拒荆州大军。

最后谈起,威胁最大的并州军,李儒建议说:“明公不必担心,我好好谋划一番,十万并州铁骑,肯定会为我所用。”

董卓说:“文优办事,我放心!”

李儒得了命令,派遣华雄和胡轸,以李肃为参军,秘密的向东运动。

关于参军的来历,是李儒效仿兴汉军的参谋长制度,弄出来的新职务。

全称是——参议军事的谋士,负责替武将出谋划策。

华雄三人带着一万大军,进入汜水关附近的密林里,悄悄的潜伏待机,负责监视汜水关的动静。

李儒的这一番谋划,就是为了,一口吞下,十万并州铁骑。

董卓为了保险起见,命中郎将董越,带兵回河东老家,牢牢控制住西凉军的侧翼。

不久之后,董老太后,在两宫争夺战之中,失去了一切。

被少帝的一封诏书,赶回了河间老家。

朝野上下,鸦雀无声。

张让等十常侍,也不敢造次。

李儒笑着对董卓说:“明公,何进死期将至,待到何进死后,就是西凉军,入主京师洛阳城的,最佳时机。”

董卓问:“文优,董老太后走了,十常侍蔫了,如今何进大将军,一家独大,怎么可能死于非命呢?”

李儒说,豪强世家的贪婪,永无止境。

如今得了便宜,自然是想更进一步。

为了重新洗牌,就得把矛头指向十常侍。

不过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是,——卖官鬻爵中,获得升迁的那些官员。

这就是豪强世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性。

……

建安元年五月,刘正接到消息,汉帝驾崩,少帝继承大统。

刘正哭晕了过去,随后命令兴汉军上下,布置灵堂,一个月之后,遥祭汉帝。

算是全了君臣之谊,尽了人臣之礼。

祭典之上,蔡邕和卢植,三醒三晕,像是大病了一场。

参与祭典的人,全都嚎啕大哭。

建安元年六月,刘正在梅园,再一次收到了消息,两宫之争,终于出结果了。

董老太后被赶回了,河间老家。

刘正知道,接下来的,就是董卓进京的大场面了,为了迎接这一盛大的时刻,兴汉军开始着手准备。

刘正命郭嘉,组织一支队伍,下辖:

陈到的红衣卫,一个团五千人。

典韦的黑衣卫,一个团三千人。

黄忠的弓骑军,一个团三千人。

赵云的白马军,一个团三千人。

马超的学生军,一个营一千人。

廖化龚都的特战营,正式编制一百一十人。

总计兵力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人。

大军集结之后,在中山城的兴汉军大营,进行集训。

特别配备了,两名谋士。

行军主簿郭嘉,以及护军司马贾诩。

董奉的战地医院,还有王越的情报部,一起参加了磨合训练。

关于这支队伍的,组建目的,以及作战目标。

刘正一个字,都没有透露。

至于刘正,为什么敢带走贾诩——一方面是,兴汉军已经步入正轨,各项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下一步就是,在施政的过程之中,逐步微调。

另外就是,甄宓作为洛神——即就是兴汉小精灵,把后方交给她,刘正放心。

刘正也投入了磨合训练,这是一种尝试,积累相关经验之后,打算推广全军。

兴汉军的战争机器,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再一次运转起来了。

就在刘正组建新队伍的,同一时间段里,千里之外的京师洛阳城,正上演着,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第1195章 性格缺陷第812章 督帅郭淮第374章 上艾酬功第400章 大婚提案第104章 美人芳心第368章 战陈金亭第2182章 四大王子第1623章 强加造化第350章 焦触之死第921章 新的征程第1972章 男女平等第1912章 过街老鼠第502章 司马奇谋第282章 公孙五虎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1370章 张劲委屈第2183章 兄妹反目第1148章 间谍之战第1738章 富山大战第2222章 通天大帝第1338章 矢志问仙第350章 焦触之死第1614章 秦梦突破第734章 思想问题第587章 夺十里铺第1211章 代理合作第1513章 婚礼筹备第1824章 发现目标第976章 什邡遇袭第1275章 军制农业第2040章 进退维谷第1611章 七大地丹第848章 嫡庶之争第647章 情何以堪第1407章 一擒桂花第1763章 乐不思蜀第840章 仗势欺魏第579章 辛家秘议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363章 文君酒肆第1184章 发现敌踪第908章 武器差异第2022章 杨夏之死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485章 丛林战法第1147章 南宫清水第384章 各逞心机第1810章 金城大战第589章 堡垒苦战第1205章 纳新考核【谢谢书友请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赏】第668章 忠贞吕霸第2208章 讨伐苍家第869章 午夜黑影第73章 断水奇谋第1435章 竹海盛会第38章 唐周告密第1212章 传统无价第1489章 杀气模拟第1787章 时空同步第1415章 白起杀猪第30章 对抗演练第76章 天下十玺第1568章 悲壮荆轲第870章 骄兵必败第223章 泰山练兵第2079章 执棋之役第2056章 陈志封王第2121章 雇佣出战第538章 小路难走第253章 理念之争第1550章 侠帝勋章第648章 生命共享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063章 再战成皋第1699章 苟元读书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1154章 南宫内战第339章 宛城归曹第1219章 惰性难消第205章 管承造反第1211章 代理合作第1119章 白桐受伤第1205章 纳新考核【谢谢书友请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赏】第1824章 发现目标第323章 王林来援第194章 长安乱象第1063章 五牛大阵第1962章 智者田丰第514章 大战阳城第735章 恶客临门第568章 特战雄风第174章 斗战吕布第242章 宾河洪灾第1318章 天地有情第2171章 书院之争第565章 陈年旧事第423章 试航筹备第2080章 刺皇择主第2036章 划地而治第520章 尊师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