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质量平衡

路仁返回兵团之后,为了限制新项目的施工进度,不仅向仙境系统递交了新的评审标准,还破天荒的整出了团体任务返工召回制度,并硬性规定返工召回的比例必须要在总出货量的20%到25%之间。

很多团体为了完成指标,甚至连没有问题的项目也赔钱召回。

这样一来,重复建设的工程量总算是符合兵团总部的规定了。

经过轩辕无双的解说和模拟推衍论证,路仁总算是明白了干工程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必要的返工和收尾,才能让兵团成员在等待新项目期间有活干。

Wшw● ttk an● ¢o

轩辕无双特别指出两个核心,按劳支付报酬的根基不能动摇,不能平白无故的给钱;另一个核心则是为了确保兵团一直有实践锻炼机会,不至于因为劳动机会不足而考虑转行。

重复建设的存在意义,就是替兵团留住足够数量的核心技术人才。毕竟普通可以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随时切换劳动技能,纯粹是基于可替代性强,培训劳动者的相应劳动能耗时短,见效快。可是兵团的核心技术人才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每一个人才的崛起,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接受培养的人才有着足够的学习机会和天赋。

核心技术人才掌握技能不容易,一旦转型或改行之后就没有办法回头。毕竟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核心技术人才的报酬将与工程实践直接挂钩。也就是说兵团核心技术人才长期得不到工程实践的机会,若是不愿自降身份与普通人一样接受劳动任务,就只能被时间瓦解掌握的技能。

可是核心技术人才一旦被无休无止的普通劳动任务包围,就很难抽出时间精炼核心技能。久而久之,绝对会因为技能生疏而被无情的淘汰,从而失去应有的行业地位和待遇。

很多坐了冷板凳的核心技术人才,其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皆不会太差。若是因为劳动实践的机会不足而改行,就意味着兵团在需要的时候只能重新培养。这其间的人才成长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还得支出海量的试错成本。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将军横空出世,需要无数人牺牲和拼命方能成就,万里挑一的难度,不仅意味着时间成本,更代表着资源损耗。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锻炼将军更为艰难。特别是代表着军团发展方向的核心人才,一亿人中也很难崛起一个合格的人才。

人才经过认证之后,还需要足够的实践进行技能升级和维护保养。可以说重复建设完全是人才保养技能的重要手段。

有人觉得很多核心技能一旦被人才掌握,就会成为兵团的技术储备,不至于被遗忘。可是负责激活技术储备资料的是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和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对细节的把控天差地别。这就意味着在新项目中激活兵团的技术储备资料,用新人就得承担试错成本。

要知道工程造价耗资巨大,谁也不敢拿百年大计供新人练手。因而要求兵团在搞大工程的时候,必须要留出一定比例的手尾用于锻炼新人,同时让部门技能熟练的兵团成员得到持续保质,不至于因为生计问题而放弃老本行,抑或是暂时放下,把主要时间分散到其他方面赚取额外的报酬。

比如一个负责操作机械的工人,在淡季没有劳动任务,赚的钱入不敷出。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扫地任务一类的纯体力耗时任务。

待到旺季来临,该名工人由于长期的繁重劳动,其身体已经暂时放下了操作机械的本能。适应能力强的人可以很快调整状态,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倘若适应能力偏差,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兵团利用重复建设留住人才,绝对比人才为了生计而分散精力,从而破坏身体内部的那种专属本能。

兵团成员的技能熟练度,代表着该技能的前沿水准。从这个角度来说,确保每一项技能均有机会精益求精,是兵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基础。

一定比例的重复建设,不仅可以让各类人才持续磨砺劳动技能,还能让地方看到兵团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

路仁深知,质与量之间的平衡绝非儿戏。兵团参与地方建设,绝对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好了,更不能让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

在这种情况,适当的吹毛求疵不仅可是提升技术水平,还能有效增加工期,不至于因为新项目的批复滞后而断档。

刘正强调说:“普通人都想一劳永逸的把事情干好,咱们可不能这样想。毕竟普通人劳动的目标是养家糊口,一天赚10天的钱和10天赚一天的钱都无所谓。可咱们的设计理念需要确保一个核心,那就是所有的兵团成员有活干,有钱拿。倘若有人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10天的活干完了。那么剩下的9天怎么办?”

轩辕无双接着说道:“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劳动者一天干10天的活,也就是说他可以在接下来的9天不用干活。然而从做事的角度考虑问题,劳动者经过9天的放纵,导致的专业技能生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更何况干一天体息9天,复工之后估计还没有进入状态,又该休息了。久而久之,劳动者的技能退化就无法避免了。”

路仁提议说:“既然能用一天的时间干完10天的活,就没有必要非要做10天。那剩下的9天时间,干点啥不好。更何况9天的空档期,劳动者只要随便多干两三天,其收入便是按部就班者的数倍,还可以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收入有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因而高效率是好事一桩,咱们没有必要畏之如虎。”

轩辕无双叹道:“你的这种想法,在产能不足阶段价值无法估量,毕竟出产的东西不愁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产能过剩期依旧追求高效,结果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可以说这个时候效率越高,造成的积存压力也就越大。再想降低时效,兵团成员肯定不会同意。一旦咱们无法提供相应的产能消化市场,裁员就不可避免了。毕竟市场萎缩,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以前的劳动者一天干完10天的生产任务,现在的劳动者要维持既有的规模,一天只需要完成一天的工作量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劳动者拥有一天完成10天生产任务的产能,为了确保工常运转,那么就只有裁掉九成的劳动者。这样就会会劳动者之间形成严重的内卷。”

刘正说道:“从居安思危的角度考虑,适当控制劳动者的产能,有利于延长产能不足的时间,延缓产能过剩的到来。也就是说兵团作为产能调控的试验田,咱们既然确保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又要有效避免产能过剩提前到来。”

路仁认为建设兵团绝非养老机构,必要的竞争绝对不能限制。因而在产能调控方面,基层兵团成员一天的劳动收入,必须要满足两天左右的各类消耗。部分能力突出的成员,可以适当放宽为一天干完3天任务的产能标准。

兵团在严格控制产能节奏的同时,也会积极推动竞争。

郭嘉说道:“大王,既然赵国百姓拥有这么大的产能创造力,咱们就没有必要因为担心产能过剩而人为的压制兵团的引导力量。我建议躺平建设兵团开足马力搞生产,至于赵国市场容量不足,那就拿下整个北俱芦洲。就算是北俱芦洲依旧消化不了,还有四大部洲的地盘等着咱们去开发。反正赵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引导新控制区域的势力到他国势力的地盘上抢食。躺平建设兵团绝对不能人为的进入养老阶段,而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励所有人竭尽所能的加油干。落后就要挨打,产能过剩绝对不能成为放纵自己和停止奋斗的理由。”

郭嘉的话,引起了以轩辕无双为首的内阁成员的反思,就连刘正也不能例外。

第700章 大战乌德第1857章 解放认知第1380章 中军之威第1909章 孤胆擒龙第335章 弩车之威第612章 公子天真第2178章 宋皇尊者第1011章 无情有情第894章 王黑之志第1692章 青龙战团第1977章 逃离乐山第688章 腰埠协定第1300章 申蜀遇刺第239章 西守东攻第1096章 临战突破第621章 铁血攻城第196章 陈宫首谋第878章 弱肉强食第1944章 女扮男装第1275章 军制农业第853章 思想问题第795章 迎难而上第1240章 巴吕断盟第1559章 白起杀降第1705章 君子小人第620章 守护之利第221章 曹操屠城第1058章 活着真好第583章 战七里岗第857章 韩安大婚第1503章 利益至上第1038章 逆流而上第599章 飞龙在天第250章 昌黎攻略第1026章 龙腹之危第600章 南华遁走第450章 志才之忧第1053章 蚕女受孕第1018章 算无遗策第967章 东安练兵第1273章 画地为牢第1921章 盟友虎皇第1897章 诸侯联盟第920章 见利忘义第1215章 九黎风暴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1129章 镇恶之战第647章 情何以堪第1168章 八歧大蛇第640章 燕山对决第1841章 龙纹沙蝎第1076章 厨师牛旺第89章 曹操孟德第1574章 闻道之争第1248章 白起出征第707章 论文答辩第108章 师徒交心第1088章 龙胆勋章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577章 刘义寿终第1602章 金炼之法第783章 轩辕邀约第1907章 扒皮抽筋第1736章 兴汉系统第1427章 百万水军第1640章 遭遇硬茬第1133章 贪狼上榜第951章 荆州黄家第1715章 勇昆仑奴第1725章 副职当家第314章 攻克濮阳第1898章 田氏代齐第1651章 神机马钧第2144章 疯狂竞拍第850章 僧多粥少第763章 曹真重伤第775章 百家之争第1554章 必须合作第1306章 一骑当千第1765章 刘氏核心第57章 东海糜竺第662章 沙羡之战第1256章 口水官司第1462章 三关险情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984章 红缨战魂第2047章 西塞大乱第644章 带军溃败第1458章 神蛇叩关第659章 金家归汉第1889章 李广夜射第2113章 陈海兵败第1367章 道卫玉梅第692章 十大英才第1423章 攻占城头第1708章 事故调查第953章 严家之殇第624章 黄六拼命第1261章 十全学生第128章 陈到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