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联薛攻陶

刘正为了宏扬徐母的大义,直接从清河郡出兵,十万铁骑下东郡,只是为了替徐母正名。

东方月和轩辕无双做了刘正的贴身护卫兼传令兵。

刘正屯兵聊城,以高览,徐晃,周仓,廖化作为大将。

赵云也从巨鹿赶到了聊城大营。

刘正说:“子龙,魏国咸鱼翻身,这是兴汉军无法容忍的。”

魏军正在围攻南阳,一旦得手,魏国的军力就同兴汉军不相上下了。

兴汉国地广人稀,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大了。

能够用于向外扩张的人马,不足六十万。

更何况徐母之死,犯了兴汉军的禁忌——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这是兴汉军义行天下的根本,魏国必要为徐母之死付出代价。

人无信而不立,兴汉军必须要对魏国出兵。

白马军暂时稳住巨鹿南线,避免两线作战分散兴汉军的精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的降低兴汉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

随着兴汉军装备水平的进步,对于后勤辎重方面的保障来说,会变得非常的轻松。

只不过战争的规模扩大化之后,对于粮草方面的需求,反而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十万兴汉铁骑,马踏中原。

粮草方面的压力,足以让整个兴汉国伤筋动骨了。

赵云说:“既然王爷有了决定,我和白马军愿意全力配合。”

正好可以让姜伯约那小子加紧训练自行弩车部队。

刘正说:“行了,既然你想让姜伯约参加战斗。”

那就分出两万大军,让姜伯约找个机会南渡黄河。

切断白马和濮阳之间的联系。

濮阳田家,自从张扬被魏军击败之后,就陷入了内外交困。

陶升强势南下,将整个田家连根拔起。

从那以后,濮阳城就纳入了陶升的势力范围之内。

为了迅速的解决东郡问题,刘正决定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徐晃带领,铁骑一万五千,从聊城出发,遇城不入,与姜维会合之后,设法攻打濮阳城。

第二路由高览带领,铁骑两万,直奔甄城,完成任务之后,向南与定陶城连成一片。

第三路则由刘正亲自带领,打算会一会东阿城中的陶升。

各部自行决定战争的进程。

传令贾诩:

注意监视陈留方向的动静,要是有可能的话,可以开启陈留攻略。

刘正说完之后,又特别交代任县的郭嘉,一定要小心河内的司马懿,特别是世家商会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的重视。

赵云听了之后,认真的记录了下来。

各部分兵出击之后,刘正大军向南,到了东阿城下。

刘正刚安营扎寨完毕,东方月就走了进来。

她的手中拿着一份情报,是关于东阿城的。

陶升拿下东阿之后,任命本地大族薛房的长子薛山,做了东阿长史。

东方月说:“王爷,随军参谋部建议:可以让情报部尝试着接触薛山,增加战斗胜利的筹码。”

毕竟陶升身经百战,真要强势对抗,只怕会两败俱伤呀。

刘正说:“现在战端已开,按照情报部的原则,情报员必须要进入无限潜伏阶段。”

为了一场战斗,就暴露了东阿情报站,有些得不偿失了。

正在这个时候,轩辕无双走了进来。

轩辕无双说:“王爷,有人自称十五年前的故人,前来拜访!”

刘正说:“传!”

一柱香之后,头发花白的薛房走了进来。

薛房大礼参拜说:“东阿薛房,叩见王爷!”

东阿百姓十五年前得了王爷的恩惠,至今恋恋不忘。

如今王爷来到了东阿,薛家愿意同王爷合作,拿下整个东郡。

事成之后,薛家会带头放弃土地。

刘正问:“薛庄主,薛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毕竟东阿是一块宝地,东阿阿胶更是天下闻名。

要是薛家专注于生产东阿阿胶,也是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只是东阿阿胶是天下女人的福音,薛家想要垄断,恐怕也是不容易的。

我可以给薛家两年的东阿阿胶生产专利,两年之后,允许各大集团进驻东阿,与薛家公平竞争。

薛房说:“王爷言重了。”

薛家敢于放弃一些收益不高的土地,也是基于兴汉国治下的粮价稳定。

东阿阿胶是薛家的支柱产业,要是需要王爷的特别扶持,就没有笑傲商海的资格了。

薛家专业经商,只想有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以及一个正式加入兴汉商会的机会。

薛家不能忘了祖训,东阿阿胶的生产不允许出现垄断,哪怕是一天也不行。

以质量谋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垄断的危害,不仅仅会导致假货的存在,更会影响东阿阿胶的品质。

创建一个品牌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件小事情。

薛氏后人,不能做辱没祖宗的事情。

刘正说:“既然薛庄主已经思虑周详了,我也就不矫情。”

我以女儿国的名义,向薛氏集团下订单,打算购买其中百分之十的产品。

至于后续如何合作,由女儿国和薛氏集团商量着确定。

兴汉国的相关政策,相信薛庄主也不陌生,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薛房说:“兴汉王看得起薛氏,薛家不会让天下人失望的。”

薛房离开之后,轩辕无双走了进来,她说:“王爷,为什么要试探薛房呢?”

现在看来,薛家还是很有诚意的。

有了薛家的帮助,兴汉军就可以顺利的拿下东阿城了。

刘正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就是愚蠢。”

什么时候兴汉军获得胜利,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了。

薛家与兴汉军合作,那就是互惠互利。

兴汉军入主东阿,靠的是手中的刀枪,而不是薛家的识相。

东阿城并不是薛家给兴汉军的礼物,这一点必须要牢牢的记住。

轩辕无双问:“王爷说这样的话,就不怕天下义士寒心吗?”

毕竟薛家承认兴汉军的地位,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刘正说:“无双,你必须要记住一点——薛家投靠兴汉军,是认可了兴汉国的实力和繁荣。”

大家一起合作的时候,并不存在谁给了谁恩惠。

兴汉国的做事规矩就摆在这里,认可的人会主动靠拢,咱们没有必要感恩戴德。

不认可兴汉军政策的人,就只能背井离乡了。

刘正想要拿下一座干净的东阿城,就是先试探出薛家的态度。

东阿是东阿百姓的东阿,不是一家一姓的东阿。

轩辕无双说:“难怪轩辕家传承不绝,却无法统御天下。”

原来是轩辕家族,选择的道路是专精路线呢?

无论什么时候,轩辕家族都是华夏北方的万里长城。

百姓可以经受锻炼,绝不允许亡族灭种。

每逢关键时刻,都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说来也奇怪——好像守护华夏的隐族,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其实要彻底的解决大草原上的问题,只需要解决好防寒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鲜卑人每次大规模的南侵,都是在大灾之后,要是抵御灾难的能力上升了,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南下抢掠了。

刘正说:“无双,人都是会变的。”

当人们吃饱穿暖之后,就会形成更加精细的分工,也会追求更好的待遇。

二十年前,兴汉国的百姓为了一口饱饭,居然四处逃难,甚至是落草为寇。

十五年前,兴汉国为了地方安宁而四处剿匪。

十年前,兴汉国开启了扶贫制度。

五年前,兴汉国九成九以上的百姓都能吃得起肉。

以前一顿吃半斗米的大肚汉,在油水富足之后,食量下降为原来的一半。

对比之下,更多的人对粮食的需求减少了三分之二。

这样一来,二十年后和二十年前对比,同样的粮食产量会养活更多的人。

人口多了之后,又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了整个兴汉国的稳步繁荣。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每个种田的农民,都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种田技术的进步,由以前的一养五,变成了现在的一养二十。

就会多出三个种田的人来,大量的种田人力资源的节省,就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刘正推动了商业时代的提前萌芽。

第1742章 机械军屯第572章 美女顾蕊第1602章 金炼之法第626章 借将关羽第1140章 刘康之死第1235章 城建方案第1691章 裕弟大婚第1759章 解封石猴第1863章 元姬女帝第908章 武器差异第14章 汉中义舍第2040章 进退维谷第455章 解烦扬威第2078章 王者战道第1029章 卧底楚飞第1127章 英雄抉择第1618章 重回金陵第1946章 立场坚定第1614章 秦梦突破第248章 再战难楼第1065章 兔尊阿玉第1262章 豪商之威第1164章 特授令牌第669章 伤兵安置第2099章 武桃封皇第1978章 清河趣事第1842章 万毒蛇皇第1540章 修订规则第1778章 仓库之乱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2037章 连破七城第251章 建设锦州第518章 方外法内第1258章 双语体系第2197章 汉贤勋章第1394章 挟棺自重第1364章 道祖弟子第1466章 情关凶险第122章 桃花诗会第1660章 吴蜀大战第1290章 西风烈焰第601章 禹村盛会第684章 攻略长沙第2223章 通天道尊第1473章 大胆尝试第2134章 齐锐周翎第169章 白马悲歌第1679章 突围战役第1387章 弘农协定第680章 陈周博弈第553章 守军甲乙第660章 周瑜兴兵第1566章 善刀挖宝第1675章 灵州大战第345章 汉昌大学第1148章 间谍之战第871章 西平号角第288章 双杰破敌第122章 桃花诗会第171章 陷阵之威第1638章 冰湖盛宴第905章 盛乐悲歌第274章 公孙密谋第681章 周瑜请贤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991章 封闭训练第1490章 魔王商纣第1911章 矫诏劝降第883章 西晋武帝第392章 兵困张燕第826章 引源活水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678章 高邮大乱第304章 庞统论势第1887章 与子偕作第814章 战鼓声隆第1365章 魔女玉竹第852章 军队转型第2084章 拼命三娘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388章 化盐破敌第1319章 狼城血契第455章 解烦扬威第257章 白马雄风第2068章 救治无忌第885章 长安风云第2188章 围捕成功第127章 拜谒何进第1008章 桃源梦碎第736章 难念的经第1269章 协助配合第198章 精锐风波第1681章 援兵赶到第74章 迫退韩忠第438章 火弹之威第2228章 番外篇:战海守关人(2)第2074章 追悔莫及第959章 唤醒百姓第1749章 夺嫡终了第96章 天使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