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撤守之争

屯兵安风津的曹仁,本来打算扎木筏强渡淮河,趁着楚军被合肥方面的止啼军牵制的功夫,强势夺取庐江城。让曹魏的势力突入淮南,打开新的局面,甚至是在局部地区与兴汉军分庭抗礼。

然而就在曹仁准备妥当的前夕,张辽带着止啼军高调的撤出了合肥,留下了一座不设防的空城,让庐江的仲军和安丰的楚军看着办呢?

孙策为了表现出楚国对庐江势在必得的决心,把王帐设在了安丰,兵锋直指合肥。他得知止啼军退出合肥之后,立即移驻合肥,五万楚军驻扎在合肥。让周瑜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的组织兵力攻打庐江城。

曹仁得知止啼军退守寿春之后,立即放弃了扎筏渡河计划,打算继续屯兵安风津静观其变。毕竟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曹仁有把握让周瑜吃亏,却没有把握应对兴汉军的趁火打劫。一旦打成了一锅粥,四方都讨不到好处。

庐江前线的周瑜,在收到了孙策进驻合肥的消息之后,立即对庐江城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佯攻态势。不仅是武力方面,还有人心向背方面,都拿出了各种层出不穷的办法,让庐江百姓饱受骚扰之苦。

庐江城中,袁耀带着仲国水军在总攻之前赶到了,并且还带着仲帝袁术的圣旨——要求张勋等人撤回秣陵,在长江南岸构筑防线。

袁耀说:“刘将军,曹魏大军兵临安风津,兴汉军四万主力,也在不远之处的寿春城中虎视眈眈。庐江城外更是云集了楚国的十万大军,领军之人也是天下名帅周瑜。庐江远在长江以北,秣陵方面的水军,也在兴汉国海军如皋舰队的威胁之下瑟瑟发抖,根本就没有能力长期支援庐江方面的战斗。”

张勋先是败在了曹仁的八门金锁军之下,又在兴汉军大将魏延的打击之下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才逃到了庐江,又面临着十万楚军的进攻。袁耀的船队抵达庐江外围的时候,张勋已经吓破了胆,不敢继续留在庐江城与攻城的势力作战。当袁耀拿出大军南撤的圣旨之后,张勋立即表示遵照仲帝的旨意行事。

袁耀手持仲帝的圣旨,又有了老将张勋的支持,更有水军作为倚仗,面对刘勋这样的地头蛇,也有了几分底气,更是达到了一言九鼎的效果。

刘勋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袁耀和张勋的联合挤兑,缓缓的开口说:“太子,张将军,汝南是袁家的祖地,张将军说丢了就丢了。寿春是仲国的钱袋子,张将军也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如今庐江城孤悬长江以北,是仲国在长江以北的最后堡垒。要是轻而易举的舍弃了,仲国就没有机会夺回汝南祖地了。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担负呢?”

袁耀听了刘勋的话之后,也不敢再坚持放弃庐江了。至于两度丢城失地的张勋,更是不敢开口说话了。毕竟有庐江城,张勋还有机会说戴罪立功。要是庐江也丢了,仲国在长江以北再无寸土,这戴罪立功的话也就站不住脚了。

夏侯惇的动作实在是太狠了,挖坟鞭尸的恶行,直接让袁耀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固守孤城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可是退出庐江城之后,仲国就成无根的浮萍了。毕竟夺回汝南的根基之地,是整个袁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袁耀可不敢擅自做主断了这份虚无缥缈的希望。

袁耀问:“刘将军,依你看应该怎么呢?”

刘勋想了想,才开口说:“太子,仲帝的圣旨中只强调了接应张勋将军南撤,并没有明旨要求放弃庐江。还请太子自行斟酌,刘勋一定奉诏行事。”

袁耀陷入了沉思,毕竟擅自猜度仲帝的旨意,那其中的风险也特别的大。可是坚持让刘勋撤出庐江城,就等于向世人宣告仲国承认失败,并且放弃了汝南袁家的祖地。这样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袁耀有着太子的尊位,也担待不起忤逆不孝的骂名。

张勋一心想要逃离孤城庐江,如今见袁耀在战与撤之间徘徊不定,生怕耽误了撤退的最佳时机,于是就提出了一个建议——淮北将士到了南方,肯定会有水土不服。不如让大军并入刘勋的麾下协防庐江。一来可以向仲帝证明张勋戴罪立功的诚意,二来也可以两全其美的奉旨行事。

袁耀觉得张勋的办法很不错,立即动用了太子权限完成了张勋部众转入刘勋麾下的交接。刘勋本来想要倚仗张勋的武力和袁耀的身份来提升士气和防守庐江的信心。可是转念一想——袁耀是仲国的太子,不能有任何的闪失,留在庐江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张勋可是仲帝的起家班底,功勋老将。从他留守汝南多年,就可以看得出来——仲帝袁术对张勋的信任肯定超过刘勋。这样的人留在庐江城中。即便是刘勋作为庐江守将,也没有资格指挥张勋。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之后,刘勋不再阻止袁耀带着张勋沿水路撤回秣陵。毕竟他想要在庐江城中一言九鼎,袁耀和张勋的存在就多有不便。倒不如直接送走,以免在关键的时刻形成掣肘。

袁耀在登船之前,认真的对刘勋说:“刘将军,仲国局势艰难,兴汉国已经在长江北岸排开了阵势,很快就会发起进攻。庐江城能守则守,一旦战事不利,还请保全有用之身。我给你留下一艘先锋船和相应的操船人员,一定要保重自己及时的撤出庐江城。”

刘勋说:“太子放心,仲国也有英雄汉,我既然有守土之责,就不会辜负这份使命。周瑜十万人马就想要拿下庐江城,我非得崩坏他一口牙。”

袁耀无奈,刘家人在整个扬州的威望如日中天,要是可以南撤秣陵,整个仲国就会集中力量保卫仲国的帝都。即便是如皋舰队联合红衣督帅展开南渡长江的战役,也没有办法撕开仲军的防线。只可惜刘勋经营庐江城十几年了,不愿意放弃付出了心血的城池。仲国的力量注定会分散,面对多方围攻,失败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了。

刘勋送走袁耀和张勋之后,立即重新编制庐江守军。得到张勋的兵力补充之后,刘勋成功的拥有十万人马,不过骑军仅有一千。好在楚国大军也是步军,倒也让刘勋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刘勋把大军分成五部,每部两万人,其中四部据守四大城门,轮番应对楚军的进攻。剩下的一部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周瑜的强攻。至于那被人忽略掉的一千骑军,被刘勋雪藏起来了,打算在危急关头作为逃出生天的保命本钱。

面对十万楚军,刘勋等庐江军民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心理准备,他们都在等待着最后决战的到来。

第544章 曹操三笑第260章 俘虏安置第1200章 师德投资第1204章 个人表演第1877章 春申折节第2125章 北城之战第1361章 王仁上场第956章 仙峰壮士第1755章 康丽打虎第1705章 君子小人第2069章 欺人太甚第1078章 鱼人阿水第830章 打着倒退第2169章 杀戮传承第389章 俘虏安置第41章 黄巾力士第2137章 离开周城第224章 张济之死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421章 知耻后勇第709章 全新理念第1061章 阵法中枢第1779章 合作三赢第1778章 仓库之乱第257章 白马雄风第1499章 跃祖龙门第821章 鲁淑之悟第206章 兖州动荡第1844章 时空折叠第517章 小城崇高第1186章 青鬼之约第663章 街杖黄盖第937章 海军青年第977章 绵竹暗流第258章 鲜卑困境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510章 军魂之怒第284章 攻破下盘第1941章 荀攸论战第877章 是非功过第174章 斗战吕布第1676章 宋氏之殇第636章 猗氏会盟第1042章 沙漠黄昏第357章 诸葛之忧第1029章 卧底楚飞第592章 曹操自省第895章 南郑集训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1787章 时空同步第1897章 诸侯联盟第166章 联军主力第613章 副将洪安第781章 议案难成第1018章 算无遗策第1793章 赵光之死第1367章 道卫玉梅第1908章 四海龙聚第581章 百年大计第2110章 古墓倩影第283章 下盘战役第1220章 楼兰森林第37章 张角布局第1062章 黑牛领主第566章 棋子无言第1006章 善须有度第1994章 大战关羽第56章 刺史龚景第569章 儿子大了第117章 前往洛阳第1046章 奇石破阵第1217章 绝密计划第107章 拜谒恩师第1351章 艳冠天下第1269章 协助配合第1833章 寒门新论第229章 刘正开元第188章 青州大学第491章 颜良退兵第1456章 大获全胜第1365章 魔女玉竹第1903章 人尽其才第1990章 赵国七府第107章 拜谒恩师第1864章 瑯琊老怪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1973章 营救吕布第2113章 陈海兵败第713章 刘琦奔蜀第2126章 孔义之危第232章 半斤八两第553章 守军甲乙第1582章 轮回之路第524章 进军乌巢第2125章 北城之战第2179章 镇东书院第2128章 乱军之殇第1225章 平阳之殇第1552章 大赛前奏第996章 信任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