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消失

第364章 消失

例会结束4个小时之后,陈念收到了核心组发回的技术发展路径建议。

不出他所料,在应用技术方面,核心组最终达成一致,建议有限发展航天工业。

而在偏向理论方面,核聚变则众望所归,获得了一致推荐。

陈念对核心组的大方向并没有太大的异议,于是便直接将其纳入了自己的计划之中。

分解下来,他的技术目标又多了两个:

一步到位的空间站项目,以及托卡马克可控核聚变项目。

这两个项目消耗的源点数量都达到了四位数以上,其中空间站项目还好,只需要1200源点。

但托卡马克项目消耗就有点夸张了,达到了3400源点。

陈念不打算对这两个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直接解析,因为很明显,其中涉及的部分技术,是可以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得到自然解决的。

比如托卡马克装置所需要实现的约束磁场,就可以用金属氢常温超导材料实现。

所以,接下来他的工作也很明显了:

继续在材料学领域深造,刷源点,同时开始接触与航天、托卡马克装置相关的基本知识,准备对两项技术进行拆解,挑选技术核心逐一解析。

在任务管理器里输入最新的任务后,陈念轻轻舒了一口气。

他隐约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未来的雏形。

核聚变解决了能源制造的问题,金属氢解决输送和储存的问题。

而在能源这个最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迎来的就必然是其他行业、其他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了。

——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

抛开远期任务不谈,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跨过海峡局势这一关。

可惜的是,陈念没法去阻拦对方的访问进程,也不能参与到军事调动中去。

对于事态的发展,他能做的,其实比一个普普通通的华夏人,强不了多少.

成飞,无侦-9项目实验室里。

负责该项目的总师陈嵘伸展着手臂,试图让一夜加班后略微僵硬的肌肉重新恢复弹性。

他的对面,助理正在对照着屏幕上汇总的内容,报告着最新的进度信息。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清晰的,雷达问题已经完全解决,我们使用的低可探测性雷达技术由14所提供。”

“雷达型号为KLJ-8 AESA雷达,同时搭载低可探测性功率管控技术。”

“在全功率模式下,雷达探测范围可以达到420公里,LPI模式下,对150KM外目标进行探测时,近旁瓣方位的接收机无法接收到辐射源。”

“也就是说,如果使用LPI模式,在利用数据链系统引导靠近之后,在100km范围内,被侦查目标甚至都无法接收到连续的回波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抵近侦查、还是突袭打击,我们都可以做到极高的效率”

“但无侦-9说到底还是主要作为侦察机使用,这个低可探测性技术,我其实一直都是说可以不要的。”

陈嵘打断了助理的话,后者稍稍愣了一愣,随后笑着回答道:

“如果按照我们此前的设计,确实可以降低雷达尺寸来腾出空间。”

“但现在,TBCC发动机的尺寸低于预期,省下来的空间不就是不用白不用了嘛。”

“否则空着能干嘛?电子干扰系统也已经集成了,弹仓预设了两发PL-15的空间,又不需要飞行员座舱”

“倒也是。”

陈嵘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助理的观点。

其实这个问题项目初期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由于TBCC发动机尺寸低于预期标准,成飞还跟动力所那边吵过一架大的,指责他们随意更改设计标准,耽误项目进度。

可人家的理由充分的很,改机体设计总比改发动机设计要简单,而且发动机尺寸小,属于项目优化,你能说优化不好吗?

所以,最终陈嵘还是选择了妥协,好在需要做的改动也不大,最终还是顺利地磨合了过来。

不过,对于节省的空间,项目组内外部的看法都是有所不同的。

陈嵘自己主张再把无侦-9拍扁点,获取更优的速度性能,但大部分人都反对对机体框架做大改,而是选择变更项目逻辑,把纯侦查用途,改成了察打一体。

“其他部分呢?烤机测试结果怎么样?”

“完成了,瓦楞结构加新型蒙皮材料的散热效率跟预期相差不大,但有一点结果不好的是,可变翼连接处耐热性能显著弱于其他位置。”

“也就是说,这个位置同时成为了结构脆弱点和热量沉积点,后续可能要进行材料替换,以保证机体强度。”

“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隐身蒙皮损耗的问题,只能是飞几次就补一补了。”

“新飞机肯定是不完美的。”

陈嵘对此并不惊讶,在早起机体设计阶段,他就已经看出了这个问题,并且他心里清楚,这就是一个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所以,项目组要做的并不是去钻牛角尖的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后勤保障,用相对“笨一些”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

说白了,无侦-9并不是一架需要大规模服役、大规模装备的主战飞机,他的定位跟黑鸟、跟F-111一样,都属于特殊战略飞行器。

别说飞几次就补蒙皮了,哪怕飞一次补一次,其实带来的后勤压力也是有限的。

略过了这个问题,两人又继续讨论了其他细节问题,而到最后,两人汇总出来的结论最终形成了一个数字:

10天。

按照当前多系统多部门同步运转的效率,最多再有10天,无侦-9就能完成总装,进入试飞环节。

满打满算,这架飞机从设计到试飞,总共只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创下了航空历史上的一个记录。

当然,这样的效率是与它的特殊性息息相关的。

关键技术领域一路绿灯,最大化的资源支持,以及不需要考虑人员安全性的无人方案

但无论如何,它就这样诞生了。

当它飞入空中的那一刻,不会有任何人看到它的身影,但所有敌人,都会被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

纽约国际机场。

皮克林已经坐在了机场的休息室里,再过两个小时,他就要登上这架特殊的航班,开启他这一次举足轻重的行程。

此时的他显得有些焦躁不安,甚至连端起咖啡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毕竟,从这几天的形势来看,他这一趟出访,危险性实在是太高了。

角楼和国会都拒绝给自己的行动背书,甚至公开发表声明,说明自己的出访完全是假期期间的个人行为。

华夏连续发出多次警告,告诫他如果飞机进入对方管控空域,所造成的后果由他自己承担。

什么叫“后果由他自己承担”?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包含深意。

其核心点就在于,“自己”这一个词。

这就意味着,某种默契已经达成,他主动将自己与官方进行了切割。

而切割的后果就是

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当然,皮克林相信,万一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上头几乎不可能坐视不管。

但问题是,没有了他们所施加的压力,一旦真动起手来,自己还有什么反悔的余地?

白送一条命?

要知道,罗斯福号航母迟迟没有动静,几乎是已经可以确定不会参与此次行动了。

而与此同时,南岛方面的态度也极为暧昧。

一方面,他们强烈支持此次行程。

另一方面,对皮克林提出的护航的要求,又予以拒绝。

这叫什么?

风险全在自己身上,他们甚至连伸手都不愿意伸。

皮克林一度想要取消行程,但前期过于顺利的局势显然冲昏了他的头脑,事件影响力的扩大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已经被架在火上了,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而对于他来说,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的“民选政府”里,一旦认输,那也就意味着,自己政治生涯的彻底终结。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随后,他转向一旁随行的安保人员,开口问道:

“韦伯,你害怕吗?”

大卫·韦伯默然摇了摇头,回答道:

“我不害怕。”

“为什么?”

“你知不知道,我们的这趟飞行,有直接被击落的风险?”

皮克林不依不饶地问道。

这也属于人之常情,当一个人的恐惧达到极点的时候,最好的消除恐惧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恐惧,分享给别人。

“我知道——但是我也知道,我们不可能走到那一步的。”

“什么意思?”

看着韦伯无比平静的表情,皮克林不由得好奇起来。

“伱是觉得,华夏方面不敢动手?还是说,角楼会在最后时刻出击,保证我们的安全?”

听到他的话,韦伯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回答道:

“皮克林先生,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特工,但对于一些事情,还是有基本的认知的。”

“他们不敢动手?你觉得可能吗?”

“已经做到这种程度了,他们双方之间没有发生摩擦的唯一原因,就是南岛的克制。”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们会不敢动手?反正在我看来,一个敌人和两个敌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我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至于角楼.你也许不熟悉军事调度流程,但我想告诉你,如果他们要参与,简报至少在一周之前,就会发到你的电脑上了。”

皮克林紧紧地抿着嘴,韦伯的话可以说是击碎了他最后的侥幸。

他越发焦躁不安,好不容易咽下了一口咖啡之后,才继续开口问道: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韦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用略带调侃地语气说道:

“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华夏人会给你一次机会,而我相信,你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的。”

这话一说出口,皮克林立刻沉默下来。

是的

对他来说,是否登上飞机,和是否落到地面,其实是两回事。

他最担心的,其实也就是对方不给那一个机会而已。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希望让飞行员绕着美洲兜一圈,随后直接落回纽约。

但可惜,关注这件事情的人太多了,他没法做出这样投机取巧的操作。

皮克林默默捏紧了拳头,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而他祈祷的内容,则是“敌人的仁慈”.

两个小时之后,皮克林的专机按时起飞。

而在这架波音737的应答信号出现在航班跟踪网站上之后,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这个闪烁的光点所吸引。

毫无疑问,从航向上判断,它确实在飞向太平洋、飞向那座岛。

四个小时之后,光点越过了美洲大陆、飞出美国领空。

此后,航班途径阿拉斯加上空,轨迹弧线逐渐开始向南“坠落”。

8个小时之后,航班到达西太平洋海域,此时距离它的最终目的地,只剩下不到6个小时的航程。

在刻意的压制下,华夏内部无论是官媒还是互联网上,对此事的讨论热度似乎都不算太高。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下结论,说华夏方面已经在事实上退让,尝试淡化影响,最终会放任飞机落地。

也许,只有在暗中监视着华夏方面动向的角楼才知道,当前的情况有多么危险。

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对手了。

当他们频繁发声、奋力呼喊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他们仍留有余地,“做生意”意图要大于掀桌子。

可当他们突然沉默下来的时候,一切就不一样了。

那表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会有大事发生。

10个小时之后,光点在西太平洋上空兜了一个小小的圈子。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降落前最后的航向调整,是为了避开这片海域上华夏密集的空中和海上侦查。

——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就在那么一瞬间,代表这架波音737的光点,突然消失了。

没有任何征兆。

同时消失的,还有南岛方面媒体的声音。

一分钟前,电视节目上还在为这次的出访欢欣鼓舞。

一分钟之后,画面被切断,换成了风光片和动画片.

(本章完)

第148章 好好修一修第386章 湛卢第470章 联军第204章 见你,如见高山第86章 明天中午12点上架,感言第380章 从等离子控制开始第279章 钩直饵咸第4章 图纸的来历第265章 酒尚温也第446章 月球基地完全展开第256章 考察第202章 大国博弈,也是你能掺和的?第477章 遥远的对视第230章 经济崩溃,开战!第384章 又是你?第318章 大考第194章 蜂群猎蝇第195章 F-35的大笑话第19章 试制成功第80章 拿走我的钱!第161章 一缕烟的归途第1章 解析F-22关于对所有问题的回应及道歉第437章 我们找到了氦3!第366章 逃离第331章 技术准备完毕第21章 历史的无奈第495章 智能终端第80章 拿走我的钱!第298章 055,即将下水第214章 神灵下凡也开不了的路第178章 升级!第380章 从等离子控制开始第385章 就像个渣男一样第163章 攻势启动第275章 吓退第166章 顺利回国第156章 这真不是F -35B,这是J-20B!第475章 空袭第221章 楼,建起来了!第490章 无处不在第458章 热战第298章 055,即将下水第136章 毒饵第173章 希望第293章 试射第389章 强心剂第170章 太多,太少第75章 团队(稍晚还有一章)第91章 飞起玉龙三百万第227章 华尔街跳楼机营业啦第71章 WS-10改进第211章 填海移山,盾构机!第398章 超导体,到底怎么应用?第192章 我猜到了你的每一步今天过生日第169章 卷积神经网络的雏形第137章 打窝第322章 钍基熔盐四代堆(晚上还有两章)第151章 SHS自蔓延方法,新材料!第186章 完美受害者第74章 多卖点钱第15章 站在我们这边第425章 信得过第110章 T/R模块搞定,又是锦鲤??第470章 联军第147章 电子吊舱试制成功,跟踪式干扰!第286章 电磁炮 鹰击-21第306章 不择手段地压制!第351章 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居然要做炸药?第417章 庇护第187章 舆论第160章 拐人回家!第29章 全新的开始第19章 试制成功第197章 想搞机械外骨骼第406章 第一道光第205章 等你好久了第448章 太阳风第402章 第一壁材料,已经有人提前做出来了第75章 团队(稍晚还有一章)第56章 转正第5章 不只是收获知识第340章 另一种思路,Stuxnet第208章 埋了它!第438章 ME异动第109章 折戟沉沙,清点损失第483章 和平忠告第279章 钩直饵咸第273章 我牌还没出完呢第328章 开始第129章 要做就做最好的第8章 真能造第90章 局中局第449章 月球舰港第278章 母猪登上舞台,对决正式开始第378章 入侵第143章 少年的梦第436章 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