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用蚂蚁的速度爬向月球?

第411章 用蚂蚁的速度爬向月球?

两天之后,陈念回到了成都。

超导工业、聚变工业的基础已经基本建立,接下来将要去发展的,就是一系列下游产业和衍生技术了。

对于这一点,陈念倒是并不着急。

事实上,哪怕是在华夏这样成熟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下,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两项新技术的全面铺开也是不可能的。

他自己的心理预期是10年。

10年之内,实现绝大部分技术领域的全面替代,初级成果普及率、覆盖率达到100%。

在这个基础上,二十年内完成整个社会形态的转向,到那个时候,整个华夏,才算是真正进入快车道了。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陈念放松地舒了一口气。

果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城市的生活了。

虽然他的行动轨迹一年四季都是办公室、家、实验室三点一线,但只要一回到这里,就有种“被保护起来”的安全感。

这种感觉与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当然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某种心理舒适区。

看来,是时候把父母也接过来了?——

还是算了。

上次打电话他们还催婚来着,住在一起恐怕更麻烦。

革命尚未成功,哪有心思谈什么儿女情长?

想到这里,他重新坐直了身子,开口对沙发上的陈果说道:

“陈教授,乔麦的事情你帮着安排好吧,她打算是要去卡塔尔的,必要的时候,给她一些便利。”

“放心,已经安排好了。”

陈果点头回答。

其实在他心里,乔麦算是一个去解决陈念的“个人问题”的好方向,但通过几次试探,他也确定了陈念暂时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哪怕是对话里提到,他也不会不识趣地去延伸话题。

“那就行。乔麦在液压领域还是比较有天赋的,我估计再过十年,她可能会成为领域内的技术领军人物。”

“趁着年轻的时候,得让她多锻炼锻炼,改给的资源也要给到。”

听到陈念的话,陈果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这话说的老气横秋!”

“说真的,你们在AH见面的时候,伱跟她不会也是这样说话的吧?”

“那倒不至于。”

陈念连忙摆手。

虽然说在很多人的偏见里总喜欢把学霸啦、科研人员啦、理工科天才啦之类的描述成某种“智商高、情商低”的形象,但其实事实根本就不是如此。

什么叫情商?

其实无非是对“人情”这一套逻辑的理解程度,它本身也是有迹可循、有理论支撑的。

智商高的人会理解不了这种东西吗?

至少陈念自己是能理解的。

所以,哪怕没有前一世的经验,他也不可能干出来在别人面前摆谱开官腔的事情。

“那就好,你们毕竟先是朋友,才是同志,关系上没必要太生疏。”

“我知道的-——不聊这个了,我回来的路上收到消息,说老美准备重启探月计划了?”

陈果立刻点头,回答道:

“是的,刚刚放出的小道消息,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计划。”

“但大概率,这次他们是玩真的,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氦3去的。”

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用氦3来取代氘元素作为聚变反应物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想法,事实上,在聚变理论诞生之后,学术界普遍都认为相比氘,氦3是更适合的反应物。

原因很简单,氦-3与氦-3之间的聚变反应是一种更高效的聚变过程,其反应释放的能量比氘-氘聚变的能量高要得多。

同时,氦-3聚变产生的中子数目较少,相对能量损失也较低,这对于控制反应堆中的辐射损失和材料损伤有着极大的优势。

之所以它没有成为主流研究方向,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这玩意儿在地球上的存量太低,倒是在月球上储量丰富。

现在的技术环境下,人类维持个近地空间站的运转都费劲,更别说登月还要实现商业化运输了。

当然,对华夏来说,这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后续无论是使用太空电梯、还是以大规模空中平台为跳板去做多级发射,都是可行的方案。

可老美??

在没有常温超导材料打底的情况下,他们要搞大规模登月,似乎是有点过于痴人说梦了吧。

“你觉得他们能成吗?”

陈念开口问道。

“不好说,毕竟登月这事情,几十年前他们就已经做过了,现在无论是航天、电子还是机械领域,技术都有极大幅度的提升,他们想要再复制一次,恐怕也不会太难。”

“唯一的问题就是,登月是一项专有程度极高的技术-——或者我们叫特异性技术。”

“特异性技术本身是非常容易失传的,而当年他们的载人登月全套系统也压根没有达到‘量产’的标准。”

“别说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哪怕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还活着的情况下,实际上登月技术都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如果现在他们想再搞一次的话,一句话:没有作业可抄,从头再来。”

陈果说完了自己的判断,对面的陈念也是点头赞同。

“跟我的想法一样。”

“用大炮上月球,和用火箭上月球,技术路径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那次登月,成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相信他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

陈果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好吧。”

陈念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不过他倒是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的前一世,那台按照老美标准设计的玉兔一号探月车,可是在月球表面上吃过不少亏的。

直到采用了国产技术替代,玉兔二号才算是平稳地走了下去。

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照搬他们的经验并不合适。

“不管怎么样,他们决定要自己启动登月计划,就意味着我们此前预计的用一部分核聚变技术来换取对方全套航天工业成果的打算已经破产了吧?”

“他们手上就剩那么点筹码了,还打算要赌到底,也真的是把自己的民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陈果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回答道:

“也没那么夸张.按照他们现在的水平,一次登月加返回最多也就是两年到三年的时间。”

“他们不但不是在赌,反而是相当谨慎了。”

“毕竟,在两年到三年之内,我们的航天工业不可能达到他们的水平,到时候他们如果失败了,也还有反悔的余地.”

“没有了。”

陈念打断了陈果的话。

“两年到三年,我们确实不可能实现航天技术的全面超越,但搞出一两个典型项目来,还是不难的.”

“毕竟,不就是上个月亮嘛倒也没什么难的.”

送走陈果之后,陈念并没有立刻离开办公室,而是顺着刚才的话题,立刻开始着手梳理探月计划所需要的技术。

实际上,他说“上个月亮没什么难的”还真不是吹牛逼,别说现在有系统这个大杀器在了,就算没有又怎么样?

上一世,华夏在2007年首次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随后在短短的6年时间之内,先后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并且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月球软着陆。

那才是2013年,距离第一枚探月卫星发射才过去了6年!

而在这一世,华夏探月工程的进度相比上一世还要快一些,嫦娥二号的发射时间提前到了2009年底,而嫦娥三号项目主体建造和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顺利的话,在今年年底到2013年内上半年,就可以实现登月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到月亮上去”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问题。

问题在于,怎么上月亮上去,并且带回来足够的样本,为后续的大规模采矿做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其实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实现问题,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把大重量的探测和采掘设备送上月球,并保证其能顺利返回。

第二个是成本问题,以什么样的设备形态,尽可能压低地月往返成本。

对于前一个问题,陈念其实没打算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毕竟大力出奇迹,金属氢可不仅仅是超导体,还是一种极其恐怖的含能材料。

再加上此前TBCC发动机的技术积累,新发动机+新燃料,送个小型挖掘机上去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成本部分。

去月球的目的是为了挖氦3,挖氦3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聚变反应堆的效率。

而如果采掘成本高于效率提高的收益,那就纯粹是得不偿失了。

陈念轻轻地敲着桌子,思考着可能实现的技术路线。

根据他的经验,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大规模降低航天成本的技术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主要就是火箭回收、航天飞机、高空辅助发射、磁弹射、高空飞行器捕获这几个方向。

其中火箭回收在上一世发展得最成熟,跟现有的技术路线也最贴合,毫无疑问地,陈念把它放在了最高优先级上。

而航天飞机这方面,在有了火箭回收技术之后,它本身应该说是比较鸡肋的,但巧就巧在华夏提前点出了TBCC技术,导致航天飞机的前景一下子就变得广阔了起来。

至于高空辅助发射,这玩意儿原本的路线是用高空气球去辅助发射,稳定性差的离谱,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但就那么巧,华夏正在搞空中平台项目,这让它一跃成为了想象空间最大的技术。

紧接着是磁弹射,超导体+电磁轨道技术给了它实现的空间。

高空飞行器捕获-——大型运输机、TBCC发动机打下了技术基础。

一圈看下来,居然每一个方向,都是好方向!

陈念不由得扶额。

不整理还好,一整理下来他才发现,在这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华夏打下的基础,还真是比他想象的要更牢固.

选择恐惧症犯了,谁懂啊?

老美怕是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吧.

犹豫了良久,陈念也没有最终敲定下方向,更扯淡的是,这几个方向所对应的核心设备,在系统里解析所需要的源点数量都差不多,都是在500点上下浮动。

完全没办法抉择。

他叹了口气,仰头靠倒在椅背上,心里暗暗想着:

不如就搞个航天飞机算了,还能把空间航线提前开起来,以后自己也能蹭蹭,上太空去看看

不过还是想搞高空辅助发射啊。

大就是好,悬浮岛才是男人的浪漫好吗?

南天门项目能不能快点

正当他在心里默默纠结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随后,李想推门走了进来。

看到他这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李想好奇地问道:

“遇到什么难题了?”

陈念摇摇头,回答道:

“没什么难题,选择太多,没法挑了。”

他把自己的考虑给李想大致一说,后者也是哭笑不得。

“你这真的是够得了便宜还卖乖了.不过说真的,既然其他技术路线都已经有积累了,你干嘛不直接开个新的路线?”

“新路线?”

“对啊,搞个别的东西,技术不重叠,说不定还能拉动其他方向发展呢。”

听到李想的话,陈念倒是也回过味来。

确实,是个好思路。

但问题是,搞啥啊?!

“那你说搞啥?”

陈念目光炯炯地看向李想。

他不怕对方说出天马行空的点子来,就怕他没有想象力。

李想略微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

“其实我之前一直在疑惑,为什么火箭发射的初速度一定要那么高。”

“按直观感受来看,只要向下的推力大于重力,我拿个无人机吊着自己,也是能飞到太空的吧?”

“是这样没错的。”

陈念点点头,回答道:

“理论上说,只要推力够,你就算是用蚂蚁爬的速度,也能爬到月球。”

“之所以要高速,是因为必须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你可以把火箭想象成炮弹,打出去就不管那种,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现在的火箭发射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中间是要经历多级加速的哎?”

陈念眼睛一亮,突然明白了李想的想法。

而李想也顺势接话道:

“所以如果把这个加速过程改成匀速.也是可行的?”

“成飞不是已经准备去搞电力航发项目了吗.这玩意儿能行吗?”

陈念猛地点点头,回答道:

“有搞头!”

这时候的他脑子里已经冒出了一个此前从未设想过的画面:

一个携带着太阳能面板和金属氢电池的飞行器从居民楼顶缓缓升空,然后以每秒一米的速度慢慢爬向太空,在进入外空间之后点燃小小的烟花火箭,把自己送入太空

这个画面还可以再优化。

等氦3被大规模采集回来以后,聚变堆小型化再也没有难度。

如果能搞出无工质发动机的话,那就真的是全新的时代了.

(本章完)

第128章 AGT110,最强燃气轮机第468章 两个极端第476章 狙击第486章 改造第381章 火绒计划第345章 弥补差距第372章 飞越第191章 四项基本材料完成!第25章 阴谋的起点第340章 另一种思路,Stuxnet第402章 第一壁材料,已经有人提前做出来了第106章 倒反天罡,全面反击第351章 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居然要做炸药?第265章 酒尚温也第249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第3章 交作业第345章 弥补差距第497章 亲自聊聊第480章 不演了吗第459章 巨变时代第115章 苍龙出海,向南!第146章 惊喜!第122章 你看到它了吗?第417章 庇护第117章 PL-15!装上利爪!第422章 LITV,陷阱技术?第358章 碾压第266章 刺杀第438章 ME异动第315章 无法拒绝的条件第409章 是我的第52章 交棒第128章 AGT110,最强燃气轮机第331章 技术准备完毕第345章 弥补差距第136章 毒饵第56章 转正第79章 忘记审批入群申请了第371章 核聚变项目启动第165章 陈念牌许愿机第350章 主动出击?第372章 飞越第59章 正确方法第221章 楼,建起来了!第220章 他就是路标!第379章 应对第421章 SpaceX入局第489章 冷凝技术的真实全貌第64章 白嫖所有人第85章 我要看飞机第30章 格局打开第404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第231章 报应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第238章 机械才是男人的浪漫第4章 图纸的来历第446章 月球基地完全展开第243章 援建?慈善?第37章 猎犬第337章 大黑鱼进展第231章 报应第459章 巨变时代第398章 超导体,到底怎么应用?第273章 我牌还没出完呢第465章 我们也有飞机第409章 是我的第370章 谁被拖入泥潭了第297章 校园里的最后一天第154章 川崎重工断壁求生,格局大变!第475章 空袭第101章 问题解决了第275章 吓退第317章 建成第390章 星火,到底做了什么?第415章 又被截胡了?第93章 搞定扩散炉第339章 顺水推舟第48章 我们有数据第130章 交给你了!调整一下更新时间第80章 拿走我的钱!第73章 新计划第495章 智能终端第76章 资金缺口第291章 大型直升机第426章 华夏中心体系第386章 湛卢第435章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第222章 萨德系统?你不卖我卖!第68章 不会失去信心第489章 冷凝技术的真实全貌第336章 酝酿中的风暴第298章 055,即将下水第412章 演习启动第318章 大考第30章 格局打开第305章 新时代第78章 感谢你的建议第293章 试射第481章 前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