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羞涩学拳 皆仿淑女

但李治并没有生气,迁为宽乡,前几年就有过朝议。因此耐心地解说道:“京兆百姓不可动迁的,国家京畿要地,百姓非不重,不会安全。再说,有了百姓就有了兵源。”

“是,”李威答道,可心中不以为然,即使拱卫两京,百姓也多了些。

李治继续说道:“其他各州百姓是有些挤,朝廷也动援过,为什么没有成功?”

“儿臣不知。”

“虽然关中有过旱情,但不是每一年都有旱情的,又自远古起,开耕成熟。可迁往宽乡呢?边塞之地,百姓不愿意前往,要么就是山东与两准江南各地,山东河北现在百姓也渐渐饱和,两准与江南之地倒是宽松些,可经常有水灾发生,其涝灾机率比关中旱灾概率更高。收成倒是好些,但好的土地,皆是有主之地,剩下的是涝区或是滩涂、沼泽,开耕不易。要么就是丘陵地带,其地更不如关中。又是天气湿热,离井弃乡,百姓多不情愿。朝廷根本就没有指望过动援过百姓迁往宽乡,只是动援了一些逃户。即使是逃户,都不大乐意。再说,两京之地,乃是国家之重,虽然百姓挤些,也是必须的。过多百姓迁往他乡,尾大不掉,对国家非有益处。”

明白了,说到底,国家不情愿,能安排高句丽的百姓迁往两准,但两京的百姓却是不能动的。动的只是无奈的逃户。难怪魏元忠也不肯说,不是不明白,甚至不赞同,但不敢说。

李威也感到这样想法不对,但这个时代,社稷的存亡却远在几十万百姓存亡之上。就是有异见也不能说。再说,国家一乱,别以为改朝换代是革命的啥,得到好处只有少数人,百姓更苦,隋唐更替,三分之二的百姓怎么消失的?

只好说道:“儿臣浅薄,还是父皇教训得对。”

心中又想起了常平仓,特别是隋炀帝,史记在洛阳他储备了可供天下人六十年食用的粮食,这多半夸张了,但足以让洛阳人吃六十年,问题是不大打紧的。为了得到这些粮食,即使杨广时,国家风调雨顺,百姓还饿死了许多人。于是唐朝改成了轻储。

李威也不是真一点用都没有,前世一些知识也许记不住,潜意识还是有一些的。现在知道得更多,也有一些想法。比如常平仓,唐朝也设,规模不大。这也是为不扰民不得不为的。毕竟常平仓存的是新米,到了第二年就是陈米,第三年第四年怎么办?因此经常将陈米籴出,新米籴进或者税进,搬运、存储与损耗,浪费严重。而且每次更换都给了一些小吏机会。

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家没有钱。当然,有钱容易,剥削农民了。

李威也想过,隐约地觉得有解决办法,可究竟怎么解决,脑子里又不清楚了。

见到儿子在思考,李治也不打扰,喝着茶看着。

思考了半天,说道:“儿臣还是想不出办法,唯独只有一条,丰年时关中粮食太贱,可使出一部分钱来,在西京籴入,灾年放出。反正西南各坊十分荒僻,开设一些粮仓倒也方便。就着关中,运费又低,又不扰民。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如果连年丰收,也可运向灵武西域,边境的驻军以及马匹同样需要粮草。即使是浪费,丰年国家平安,浪费一些,也是好事。”

“可就是这样,也需许多经济,国库空了。”李治叹了一口气,不用儿子提醒,以前是疏忽了,但现在醒悟过来,各处都在等钱用,能将钱调到储粮上面,没有三两个平安年的恢复,都不大可能。再说,吐蕃野心勃勃,新罗一直不安稳,连南诏各部都不太平,还要征战,征战,就需要粮草,士兵,经济……

“父皇,这是好事,说明父皇爱民。昔日隋炀帝储蓄了几十年的粮食,国库里又有许多钱帛,可百姓过得极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治国之道。”

“难能你能记住太宗皇帝这句话。”

“那是儿臣应当记住的,”李威答道。其实心中也不以为然,现在唐朝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国家不应当如此财政窘迫,百姓也不应当过得如此苦。说到底,只是肥了少数人。

想敛财,倒是很简单的,至少李威比王安石能做得更好。比如什么房改,可以变向地引过来,一改商人有钱了,官员有钱了,国家也有钱了,还能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至于老百姓会因此背上二十年三十年的债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老百姓只是愚弄的对象,这时代老百姓更是一朵浮云。而且设银行也似乎不是太难的事,再说百姓流动很低,讨债也容易。人口在缓慢膨胀,城市规模增加……

不过李威知道,也不能说的,这不是正途,正途是增源,增加国家财富的来源,并且使大多数人受益,这才是正道。就是上银行,弄不好成了朝廷的高利贷,让官员为了功绩为了自己的腰包,在下面乱搞一气,百姓只会过得更苦。

这个老子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去年冬天看到雪灾,赠冻死者帛与棺木,雍同华等州贫困之家,有年十五以下不能存活者,听一切人家收养男女,可驱使,但不得变为奴婢。年底又下诏,任各州百姓往富州就食,拨国库运粮无偿赈灾。这一赈持续到现在没有停下来,国库更空虚了。就是此举,活人无数。

虽然有时候不成见,可不得不承认,父亲算是一个好皇帝。

说了一会儿,李治心情略微好了起来,毕竟儿子还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有想的那么糟糕。于是又说道:“听闻你练了一些拳脚。”

“是啊。”李威立即高兴地答道。自己过得苦,一大半就是父亲这个病,没有这个病,他就不会多疑,不多疑,自己就能做一个太平太子。

“你耍来让我看看。”

“是。”

李威演示了一下,四套全部演示出来。

李治看了很细,也在琢磨,虽然有些高难度的动作,估计自己做得很吃力,不过动作并不剧烈,似乎也能做,又说道:“朕身边老内侍一直想学,改天你教教他。”

说着指着一个太监。

“是,”这一回李威答得可不大庄重了,你自己想学,何必借太监之名。反正肯学了,也算一个不错的进步。就不知道父亲爱静的性格,能不能坚持下去。

“坐下来喝一口茶吧,我还有一些话儿要与你谈谈。”

李威呷了一口茶,李治又说道:“杨思俭、徐齐聃、裴居道家的小娘子,有没有与她们联系?”

“儿臣没有。”李威答道,腹中却有些诽谤,还不是考虑你们两位老人家的感受。怕你们又有什么想法了,于是基本就呆在东宫看书了。

“我倒是听说了一些。她们还是留在东都。有可能是杨思玄的建议,或者自己悔悟了,杨家那个小娘子,一直呆在杨侍郎府中没有出来,只是绣一些方帕衣服。”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儿子,这些方帕与衣服都是替儿子绣的。但心中却一直不大开心,是五姓七家那些高大的门阀倒也罢了,杨家嘛,以前有什么资格看不起自己儿子?再说,就是五姓七家这些门阀,国家也不想招惹天下议论,当真国家机器开动,平灭不了?

不过这个儿子却似舍不得。倒底年青些,放不下美色。

又说道:“只是偶尔有一些官员妻妾前往杨家拜访,杨侍郎的夫人才替杨家小娘子引见,替其吹捧。”

李威这才接话:“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说看,”大约是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李治开心,或者偷学儿子的拳脚有些惭愧,这一次说话语气倒是很平和。

“因为关系到儿臣,儿臣也思考过一些。杨家小娘子其实很年幼。当然,比起母后来什么都不是,可天下到哪儿再找象母后这样,才色德三者皆佳的人选?儿臣多次交往来看,其心性也不恶劣,只是杨夫人以前看儿臣身体一直不大好,于是有了一些怨言。随后也醒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用心倒也是不恶。儿臣请父皇原谅她一次。”

“这个再说,我再告诉你徐齐聃女儿的事,她也在东都,这一番收敛了一些,开始学宫闱礼仪,绣红。但她的性格也让朕很担心,”说到这里,摇了摇头,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就是对儿子爱慕,也不能追男追到少林寺。徐齐聃为人倒是很方正的,为什么教出这样泼辣的女儿?很是不明白。

“……”李威也不知如何回答。

“还有裴居道的女儿,性格最好,相貌尚可,并且才学也好,而且安静娴雅,家境也好,出身于名门大家。只可惜她过于顺从于你,缺少了规谏之心。”

显然对裴雨荷那次五女同行,同样不满。

“裴家小娘子有其父管教,倒也好些。杨家小娘子虽然其母势利,可杨思玄倒是一个方正之人,杨思玄妻子也是一个贤淑方良之人,倒可以调教一二。只是徐家小娘子,徐舍人写了一封信,劝她回去,大约知道她不肯,于是信末又说真呆在东都,切不可丢人现世,并且寄了一些钱帛过来。”

父亲想打听这些消息,倒是不难。不过听到此处,李威不由地笑了起来。这个徐齐聃,很有意思的。

“你还笑,正是徐舍人娇惯了,所以性子才野。几个小娘子当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她。”

李威还是不以为然,再坏些,也不比你到尼姑庵,与我这个母亲偷情差些。但不敢说出来。

李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就要及冠了。”

听出来了,之所以到现在旨意没有下达,正是这三个人选,没一个让父亲满意的。如果再选其他人家,未免议声更大。

李治说到这里,转过头来,向武则天问道:“给韦家那次圣旨有没有下达?”

李威一听立即说道:“父皇不可,韦家那个小娘子太小了,作太子妃未免会让世人贻笑大方。”

杨敏、徐俪与裴雨荷三人中那一个人能为皇后,都不能让这个韦家女做皇后。

“你在胡说什么,就算你看得中了,朕也看不中,更等不起。不过你对许少师不满,千万不要带到此女身上,我也听闻一些,此女长相颇可,又十分聪慧,只是小些。到了东宫之中,不可欺侮她。”

“是,”欺侮都不会,李威没有这歹性子,但调、教是必须的。

李治话音一转,问道:“狄仁杰那两个女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朕没有听说过他有这么大的两个女儿?”

第306章 横槊题诗(一)第318章 堪笑一叶飘零(二)第180章 韦族家教 春图育女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儿(下)第163章 再册东宫 欲定未定(中)第480章 天上人间梦里(四)第479章 天上人间梦里(三)第271章 江谈第130章 白马说法 杨府借人第393章 忆往难寐(三)第429章 喧阗且止(二)第191章 节奏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339章 蕃胡烟灰(三)第84章 回文诗 连环计第141章 定(三)第382章 气开山崴(二)第137章 地域远大 老花密报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拥右抱(上)第427章 甚辇路(二)第395章 一声羌笛(二)第24章 乱点桃蹊(一)第190章 君子欺方 儿母交心(下)第64章 荣誉即吾命第116章 天外的人驾到贴子管理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45章 许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478章 天上人间梦里(二)第166章 探(四)第316章 方来还有英杰(四)第459章 三千乐指(一)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475章 便当日亲见霓裳(二)第127章 三败俱伤 此身非彼第440章 清泪如水(二)第10章 一去无迹(一)第124章 东都黄昏(四)第309章 万事空中雪第152章 问鼎(四)第165章 探(三)第141章 门阀利弊 凶手始现(上)第136章 圣意难违 洋曲舒情第298章 算蛟龙(三)第371章 香车血斾(一)第56章 莫愁乐第368章 长枪缦缨万里(五)第81章 小彩丸 乖儿子第281章 杀死你(下)第19章 谋划布局 初遇贺兰(下)第255章 殖民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41章 太乙终南 八方云动(四)第154章 封赏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59章 射日坠(一)第133章 春雷(五)第239章 交换第176章 合(四)第96章 彦伯偷嘴 半年之约第30章 针尖麦芒 跳梁小丑第87章 前夕(五)第433章 父老犹记宣和事(一)第277章 十万贯第113章 抢刀子(上)第138章 再论大非川第215章 乌龟第110章 会杀人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章 正单衣试酒(一)第111章 太子档箭 晒盐大害第343章 数十年载(三)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104章 母亲的怀抱(二)第255章 殖民第224章 以神为名 西南始治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118章 问琴(中)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里传闻(上)第131章 春雷(三)第185章 裴炎担过 太子离家第437章 抱铜仙(二)第407章 望不尽(一)第366章 长枪缦缨万里(三)第67章 杀杀杀!流流流!第393章 忆往难寐(三)第309章 万事空中雪第327章 一线青如发第248章 亲事(下)第2章 正单衣试酒(二)第143章 定(五)第403章 竿旗过市(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221章 姚州之战(六)第230章 号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欢而散第406章 竿旗过市(五)第137章 春雷(九)第61章 许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16章 尾巴生成 触目惊心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