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七)

已过戌时,夜很深了!

司马喜在府衙中帮着曹参处理完公文之后,颇有些疲惫的回到住所。他如今在楼仓府衙中,担当佐吏,帮助曹参处理一些杂务。楼仓虽小,可五脏俱全。每日里发生的琐事多不胜数。单只靠曹参一人,显然也不太合适。毕竟,大事上需要曹参亲手去办,而小事上,还需要他人的帮衬。

楼仓府衙中,一共有佐吏六人。

包括襄强在内,司马喜是这六人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偏偏,曹参最看重的就是司马喜。

也难怪,司马喜的学识不差,先后得张苍和程邈的教导,在六人中最为出色。

又是出身于刘阚门下,其信任度自然要高于他人。曹参也是出于培养人才的考虑,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司马喜来处理。自刘阚从薛郡归来后,司马喜就正式调入了府衙之中。一晃两三年过去,昔日那个随同三川郡百姓迁移过来的小子,如今已能够在府衙里,独当一面了。

陈涉之乱,虽说并未对楼仓造成太大的波动,然则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吕既然决定要留在楼仓,和陈涉军决一死战。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可就都扔给了曹参处理。

安抚百姓,清除隐患,清点库房……诸如此类的事情,足以让曹参忙的不可开交。连带着,司马喜也忙碌起来。他先是拿着户籍册,随钟离昧和贾绍访查楼仓周遭的情况,然后又回来清点了库府,把公文整理妥当。

这些事情做完了,天就很晚了。

明日一早,还要随曹参和蒯彻清点城内的仓窖,肯定会更加忙碌。

该死地陈贼。若非他们惹事。哪会有这许多地事情?司马喜在心里暗自咒骂。一边住处走。

他住在府衙后院和刘家田庄地结合部。

有一个独立地院落。三间青瓦房。一间是书房。两间是卧室。条件很不错。环境也很幽静。

司马喜推开了院门。正准备回自己地房间休息。

这时候。另一间房门被推开了……

韩信走出来。身穿一件兕甲。手中拿着那柄祖传地宝剑。若只是这种打扮。司马喜倒不会奇怪。韩信和他所学不同。他修地是刑律和政务之学。而韩信则主修兵学。杂学为辅。

平日里,韩信就是这样的打扮。

可是今天,他肩上还挂着一个包裹。打着绑腿,一副要远行的架势。

韩信显然没有想到,会和司马喜照面。先是一怔。旋即脸上流露出尴尬之色,讪讪的一笑。

“喜子,这么晚才回来啊!”

司马喜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点点头迈步往自己的房间走。可走了两步,他觉得有些不对头了。

“信,你这是要去哪儿啊,怎么这副装扮?”

韩信说:“夫人刚才找我,要我出门办点事……喜子,今天很忙吧。这么晚才回来。一定很辛苦。早点休息吧!我还有要去办事,就不和你唆了。”

说完。他迈步就要走。

说起来,韩信如今在楼仓的地位不差。刘阚很器重他。但不知为何,吕总觉得看韩信不顺。所以在私下里曾经和刘阚说过:“韩信这个人,年纪不大,却极有野心。他的眼神很活,与人交谈时,常私下顾盼,非忠诚之士。这个人,可共富贵,却不能共患难,需要小

而刘阚则受了后世的影响,对韩信地感官很不错。

这家伙的确聪明,在兵学之上,有着独特简介,非同一般。后世不是有一句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吗?假以时日,这家伙一定是一个兵学大家。而且,刘阚一直觉得,韩信死得有点冤屈。所以他想要给韩信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故而对吕的话,并不是非常在意。

也许真的是天生吧……吕家人和韩信好像不太对付。历史上,韩信就死于吕雉之手,如今吕雉死了,吕对韩信同样没有好感。

可是,刘阚器重韩信,却不代表吕会器重韩信。

不仅仅是吕,还有陈平蒯彻,都觉得韩信这个人很轻浮,野心太大,实在是不可重用。

也正因为此,司马喜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可韩信依旧是个白身。

但是,司马喜和韩信的关系不错。他听韩信这么一说,也就没往心里去。正要和韩信道别,司马喜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脸色顿时大变。他猛然转身,厉声叫住了韩信,凝神看着他。

“信,吕老爷傍晚后把夫人叫了过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之前夫人一直在劝说老夫人,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根本没有召见别人……夫人,何时见地你?”

“啊,这个嘛……”

司马喜的目光,突然间变得冷冽起来。

“韩信,你莫非想要在这个时候,背弃老爷吗?”

韩信低下了头。

他沉吟片刻,轻声道:“喜子,既然你都猜到了,我也不瞒你。老爷已经有大半年没有消息了,至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你难道就没有觉察到吗?老爷……很可能招惹上了大麻烦,甚至可能已经……其实陈道子他们,还有夫人不会没有觉察,只是到了今日,还不愿承认罢了。

好吧,就算老爷还活着,可又能如何?

老秦暴虐,倒行逆施,已经是人神共愤。楼仓位于楚地,看似富庶,却是四战之地,必为许多人视作眼中钉。一旦老秦倒垮,就算老爷活着,就能挽回局势吗?不可能的……民心所向。老秦必亡。到时候,楼仓势必会成为许多人眼中地肥肉。楼仓能挡住一次,却不可能永远挡住。就这么大的地方,就这么多的人。辎重越多,就越是容易被别人在一边惦记。

大丈夫当于乱世,提三尺剑,建立功业。

韩信不才,也想要有所成就……喜子,你为学多年。才华出众,何不和我一起,寻一明主呢?

到时候,我掌外,你掌内,封王拜相。也未尝不可能啊。”

司马喜不禁勃然大怒,“竖子住口。司马喜别无所长,数年读书。只学会了忠义廉耻四个字。我本一孤儿,被老爷收留,不但给我饭吃。还教我读书识字。此等恩情,万死不得报偿。

你本一浪荡子,老爷怜你孤苦,见你聪明,把你留在身边。

可是你呢,不但不思报答,危难之时却说出这等没有廉耻地话语来。莫说老爷没有死,就算老爷真的不在了,还有夫人和小公子……你你你。你这个无行之徒。只我有一口气,你休想离开。”

韩信没有想到。平日里温文尔雅,沉默寡言的司马喜。居然会有如此暴烈地性情。

看司马喜要和他拼命,不由得心里一慌。

“喜子,你先别急……”

他退后一步,向院门外扫了一眼,摆手道:“我其实也是一番好意,你不领情也就罢了,何故如此待我?我绝无背弃老爷的意思,只是这大势所趋,难道你看不明白状况吗……啊,夫人!”

韩信突然惊叫一声,脸上露出恐惧之色,向司马喜身后看去。

司马喜一怔,本能的扭头往后看。

可这刚一扭头的刹那,他就立刻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他身后是房舍,吕怎可能从后面出来?耳边只听仓啷一声响,眼角余光扫过一抹寒芒。

司马喜心知不好,抬手想要招架。

只听咔嚓一声,血光崩现……司马喜发出惨叫,噗通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吕从吕文处回到住所,脸色阴沉得有些怕人。

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想要投降的,居然是她的父母。傍晚时,吕被吕文叫过去。原以为吕文有什么要事,可等她到了吕家地时候,却见到了一个意外地人。

吕泽!

吕的大哥……

算起来,已经有两三年没有见过吕泽了吧。

自从吕文一家从沛县搬到楼仓之后,吕就很少和吕泽照面。吕泽呢,也不愿意来楼仓住,于是就一个人住在沛县地吕家老宅里。一年到头下来,吕都未必能见到吕泽一次面。

吕家原来的生意,吕文已经停了大部分。

他如今在楼仓,安享太平。要田有田,要人有人。每年还会从江阳那边,收取一部分利润。

这日子过地舒坦,又何苦再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

不过有一些个生意,他还是保留了下来。不过这部分的生意,全都是由吕泽一人出面打理。

吕有刘阚照顾,一辈子吃喝不愁,而且风光的很。

吕释之呢,如今也是楼仓地重要人物,在军中担任要职,身兼官大夫民爵,同样无需他操心。吕雉死后,吕家唯一让吕文操心的人,恐怕就是他那大儿子吕泽了。本来,吕泽也可以在楼仓享受生活,可这吕泽,却念念不忘昔年刘阚断他一腿的仇恨,而且总觉得,刘阚一家当初不过是靠着吕家讨生活地门客,如今却风光无限,让他吕大公子,又情何以堪呢?

不管刘阚当初断他一腿是好心,还是恶意……

吕泽就是无法忘怀。

所以,他也不可能来投靠刘阚,哪怕是靠着老爹吃饭,也不愿意。

靠着吕文留给他的那些生意,这些年来,吕泽东奔西走,倒也过的还算不差。虽发不得什么大财,可也算是上等人家吧。渐渐地,他干脆连家也不回了,和吕之间的兄妹情分。也越来越淡。上一次吕见吕泽的时候,还是在吕雉的丧祭上,不过,也是匆匆来,匆匆走。

“二妹,如今暴秦将倾,刘阚生死不明。

楼仓处境危险,危在旦夕。我听说,陈涉大将葛婴。率五千人已在符离击溃了老秦兵马,和朱鸡石合兵一处,麾下已有万余人。如今他们正在朝取虑逼近,与秦嘉所部人马汇合,不过是早晚之事。到时候,那葛婴麾下将有数万人。且楼仓位于楚地,必然会遭受到攻击。”

葛婴已经与朱鸡石合兵一处了?

吕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微微一怔。

但旋即。她盯着吕泽,沉吟半晌后,突然问道:“哥哥。你又是从何得知?”

吕泽微微一笑,“不瞒你们说,我与取虑的秦嘉,早先颇有来往。秦嘉本是取虑地大户人家,父亲也知道此人。秦嘉如今已经占领了取虑,正等待着和葛婴汇合。下一步,他们必将攻打楼仓。

妹妹,你楼仓有两千窖的粮草,可供给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饷。

且还有三百仓辎重军械。几乎整个淮汉地区的粮草辎重。都集中于此,让人怎能不眼红呢?

我担心你们有危险。故而和秦嘉说,前来说服你。

刘家子下落不明。多半已经死了……而你如今,风华正茂。何苦又为那刘家子,苦苦守候?”

“大哥,你给我住嘴!”

吕越听越怒,呼地站起来,厉声道:“若非看你是我兄长,我定不会饶你性命。”

吕泽却丝毫不慌张,苦笑着摇摇头,对吕文夫妇道:“父亲,母亲……我这可都是为二妹着想啊。”

“阿啊,你先别生气嘛,坐下来慢慢说!”

吕眉头一蹙,看了一眼吕文夫妇,心里猛然一阵明悟,脱口而出道:“父亲,母亲,难道你们也……”

说着,她目光一转落在稳坐门口,似闭目养神地吕释之身上。

“小猪,难不成你也这般想法?”

吕释之面无表情,睁开了眼睛。“二姐,若阚哥活着的话,我必随他死战。然则阚哥现在下落不明,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其实早在去年听说扶苏大公子被杀时,我就有一种预感,阚哥必然会被牵连。如今已经过去大半年了,音信全无……朝廷虽然并没有什么举措,可焉知不是一时无暇看顾?待那皇帝坐稳后,定然会对我们不利。虽说,去蜀郡是一条路子,但那终究不是咱吕家地根基啊。

阚哥在的时候,巴曼小姐可善待我们。

可若是阚哥不在了,曼小姐还会善待我们吗?到时候,这楼仓所属地一切,只怕都要被吞并。”

小猪终究是长大了,考虑问题时,也比从前多了些细腻。

一旁的吕文夫妇连连点头,吕泽更是赞道:“小弟果然有眼光,看问题时,可比我考虑的清楚。”

反倒是吕,在吕释之说话的时候,发现吕释之朝她使了一个眼色。

她怔了一下,看看父母,又看看吕泽,一时间难以做出决断。抬起头,再看向吕释之的时候,吕释之已经说完,重又闭目养神,一副古井不波的模样。心里,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此事关乎重大,我需仔细斟酌,再做决断。”

吕文夫妇也知道,让吕一下子改变主意,不太可能。

当下点头,不再谈说此事,反而拉起了家常,诉起了亲情。更有吕夫人想起了女儿吕雉,眼泪汪汪……

一直到子时将近,吕才回到了家中。

还没等她坐稳身子,却见戚姬满脸地泪痕,风一般冲进了房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请夫人为喜子做主啊!”

吕愣了一下,“喜子?喜子怎么了?”

戚姬哭道:“小婢刚才去探望喜子的时候,发现喜子倒在血泊之中,一只手臂却是被人砍了。

小婢忙喊人救治,喜子总算是保住了性命……他醒来后说,那天杀的韩信,企图叛逃。结果被他发现后,下了毒手。若非喜子命大,只怕已经丢了性命……夫人,还请您为喜子做主!”

吕闻听,登时呆坐原地。

这人心已经散了……又该,如何是好?

第26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第347章 会师关中(十五)第92章 博弈(完)第287章 兵临城下第273章 我本楚狂人第221章 奏报第277章 先手第126章 四十比一第144章 永正原第108章 血色(二)第122章 走马郯县第320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一)第332章 女王325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六第223章 千字文第99章 楼亭明月第34章 欢宴(二)第215章 名将之后第338章 会师关中(六)第68章 狗屠车宁第53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114章 农家学子第112章 黄金两千镒第147章 演武(一)第288章 老罴斗霸王第328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九)第370章 户牗之会(二)第363章 登基(一)第286章 打虎亲兄弟第145章 蒙疾蒙克第297章 楼仓之战(五)第164章 左贤王威武第297章 楼仓之战(五)第321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二)第157章 小猪快跑第182章 扶苏另一面(一)第323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四)第172章 决战河南地(二)第16章 赤帝之子将登场(一)第165章 冒顿和阿利鞮(一)第161章 筹谋第306章 长征(六)第181章 十万匈奴血(二)第268章 以命换命,千金一诺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287章 兵临城下第75章 大铁椎第113章 错过了就错过了吧第343章 会师关中(十一)第341章 会师关中(九)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婴第247章 天哭(一)第273章 我本楚狂人第40章 封禅梁父山(一)第310章 长征(十)第53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104章 恩威并施第332章 女王第42章 邻家有女初成长(二)第299章 楼仓之战(七)第92章 博弈(完)第129章 马耳山(三)第67章 杜陵酒神第176章 呼衍第275章 陆贾第256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三)第160章 火烧白土岗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贤人第253章 将行第151章 愿为军侯马前卒第189章 回楼仓第136章 合作(一)第186章 广武城第130章 钟离相随第84章 君欲何求第138章 大厦将倾,君欲何为?第109章 血色(三)第100章 楚人丁疾第22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二)第2章 白龙伏尸(二)第116章 养士第154章 老罴营(三)第84章 君欲何求第70章 徐公寿宴第314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三)第57章 出行第223章 千字文第135章 有子名秦第306章 长征(六)第153章 老罴营(二)第146章 东陵侯召平第361章 江山一盘棋(十)第284章 楼仓大战将起第18章 饵(一)第278章 厚黑第26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二)第237章 伴驾(七)第266章 有熊出没之青鱼门徒第267章 千古第一信人第329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