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会师关中(一)

秋,酷暑渐消。/首/发

虽然有秋老虎之说,但在北疆,立秋之后的天气,已经开始转凉。

公叔缭在立秋到来之前,终于抵抗不住这萧瑟秋时的肃杀之气,在:衍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赶回:衍,出席公叔缭的葬礼。

不仅仅刘,还有涉间、蒙疾李成等人,都纷纷赶来参加。

而叔孙通,在月末时抵达广武城。随他一同抵达的,还有十几个儒生隐士。其最有名的,是早年间隐居在商山之的四位贤人。

东园公唐秉、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

这四个人,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然则精神矍铄,谈吐有度,学问堪称高深。

关百姓称此四人为‘商山四皓’!

刘乍听叔孙通介绍的时候,也不禁大吃一惊。商山四皓之名,他听说过。历史上刘邦曾想要更换太,于是吕雉就让他的儿刘盈请商山四皓出山,一下就打消了刘邦的念头。

刘邦说:“太连他们都请了出来。足以见羽翼丰满。废立之说莫要再提。”

由此可见。商山四皓在当时地名气。

但刘听叔孙通介绍说:“这四人曾经是秦朝地博士。后因焚书之事。愤而离开咸阳。遁入商山之隐居。我费了好大地口舌。他四人本不想出山。可后来听说要投地是唐王。就立刻答应下来。并且有联络了许多老秦官员。一同前来投奔……王上。您如今可是大大有名。”

刘很清楚。叔孙通说地‘名’。是指他发明程公纸。创隶书字地名声。

秦末时期地士。秉承了战国儒生地高傲之气。不会向强权低头。

之所以二话不说前来投奔。想必就是看了刘这程公纸和隶书留下来地名声。毕竟这纸张和隶书地出现。有助于化地推广。商山四皓这四位老者会来投奔。也证明了刘士人当。已经享有名声。更重要地。是他四人带来地十几名吏员儒生。也缓解了刘+人手不足地窘境。

叔孙通随着刘,一同来到了:衍城,出席公叔缭的葬礼。

公叔缭一辈无儿无女,所以刘+让刘秦以弟的身份,充当公叔缭的嗣。

出殡的时候,刘刘巨兄弟亲自抬棺,刘秦大幡,司马喜开路,涉间蒙疾李成等人,披麻戴孝。

从:衍城一路,登上了杭金山。

这也是公叔缭地遗愿:他希望自己能葬在这杭金山上,鸟瞰广袤无垠的原大地。

总之,公叔缭的这场葬礼,极其隆重。

在公叔缭下葬之后,刘下诏,命人在杭金山上修筑唐王陵。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习俗,从登上王位那一天开始,就要准备修建王陵。只是此前刘+觉得不太吉利,一直借口说没有合适的地方推托。本来,葬于关是最好地选择。可刘却觉得,这杭金山也不算差。

按照堪舆学来说,杭金山是回龙穴,有双龙环绕。

北面是滚滚大河,难免有昭王长城。两龙环绕,属于风水宝地……刘+并不是很明白风水,但觉得日后真能葬于杭金山上,与贤人为伴,守护北疆,应该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

于是,随着杭金山唐王陵开始营建,王太后王陵,也随之确定了下来。

+夫人说:“既然我王愿葬于杭金山上,哀家也要葬于杭金山,日日夜夜与王儿相伴,方为美事。”

这可不是诅咒,而是一种礼法。

王太后陵和唐武王陵,也就是刘的父亲,早已战死在单父地刘夫王陵,合二为一。

刘夫的尸首早已经化为枯骨,不见了踪迹。所以整治衣冠冢,先行下葬,待来日与王太后合葬。

唐王陵的确定,也代表着刘氏唐国,彻底站稳北疆之地。

刘杭金山只停留了七日,便急匆匆的离去了……

已被册立为西唐王地刘秦则留下来,继续为公叔缭守陵。按照古法,刘秦需要在这里守陵满一年,才能离开。为了不耽搁刘秦的课业,叔孙通建议,请商山四皓为刘秦的老师,在杭金山授业。

刘秦此前所学,多以公叔缭为主,是法儒并修。

就能力上,刘秦已继承了公叔缭的衣钵,学得是术;而商山四皓能力上比不得公叔缭,可是在学问方面,却比公叔缭高明,玄儒并修,教授给刘秦的课业,也将由术,转化为一个‘道’。

术是谋略,运用……

道,则是说的大原则,大方向。

先秦时称‘道术’,可不是后世所说地神仙手段,而是原则和运用的法则。

若论学问,刘今还比不得刘秦。

但他很高兴,刘秦能够学习这些原则和谋略之法,对于他地未来而言,这无是一次重要补充。

商山四皓也非常高兴,能够教导刘秦。

毕竟,刘秦是西唐王,日后会成为西唐王,甚至可能会成为天下帝王。

能够有这样一个学生,对于他们日后的学术推广,无有极大地好处。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刘+对他们的看重。

———————————————

刘必须要回广武城,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他去做。

公叔缭地离去,对于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出自于失去了一个好参谋,好辅佐者的失落和悲伤。而这种悲伤,远不似刘秦那种发自内心的伤心。

毕竟,公叔缭是刘秦三年来的老师。

陆贾在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之后,终于回来了!

他带来了两个消息……

“王上,咸阳已经承认了西唐的复立。”

对于这样一个消息,刘倒不会太过于吃惊。

在他看来,赵高把诺大的大秦帝国,鼓捣成现在这个样,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此前,他妄图借由公婴的事件,夺取章的兵权,然后将二十万秦军带回关,固守四方门户。可不成想,章邯做的更干脆,直接投降了……这样一来,关之地,还能剩下几多的兵马呢?

刘仔细计算过。

蓝田大营,驻守十万都尉军。

这恐怕是赵高手最后一部分人马了……至于咸阳城地一万尉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咸阳的尉军,已经不是当年和刘一起,随行护驾的尉军。

那些尉军,随着章在渭水河畔击溃张楚大军之后全部出关,在山东征战。这两年下来,一万尉军基本上也剩不下多少人……三四千?也许连三四千人都没有。

尉军出关,也就代表着咸阳必须重组尉军。

而新建的尉军,不论是从战斗力还是军师素养而言,远远无法和早先的尉军相比。

好吧,再算上关零零碎碎的散兵游勇,恐怕也超不过二十万人。以这二十万人,想要守住关?只怕是困难重重……如果换个人,比如李斯,也许可以守住,但赵高,怕是不行。

这就是能力上的差距!

刘这个时候,复立唐国,请求依附,由不得赵高反对。

他微微一笑,“想必那阉货,一定提出了什么要求吧。”

陆贾也不禁笑了,“王上猜测不错,那阉货地确是提出了要求。他要王上自雁门出兵,复夺太原等地。”

“那你怎么回答?”

“臣当然不会同意……”

陆贾说:“王上如今,当以尽快消化接收新得兵马和燕赵三郡为主。若这个时候王上出兵,定然会引发山东诸侯的警惕。一来王上复立唐国,声威正盛;二来嘛,王上乃是天命之人。

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出兵,而应该固守雁门,整治燕赵三郡,同时分化诸侯。”

刘+点头,示意陆贾继续说下去。

“那陈馀无才无德,只不过占着一个复立赵王的名头,不足为虑;司马有才无德,虽臣服楚项之下,却游走于赵楚之间。可知其人,颇有野心,当利用之,令司马与楚项交恶。

齐王田荣,坐拥三齐之地,又是齐王田之地,属王室宗亲,与项氏素有不合。

且那齐王麾下大将彭越,与王上颇有交情,加之王与其结拜,何不请求与三齐结盟呢?”

又是远交近攻之策,又是合纵连横之术……

但这些老套的计谋,往往有着非凡的效果。

刘思忖片刻,“与三齐结盟倒是一条妙计,不过如今时机尚不成熟,可抓紧头两件事情。

你不同意出兵雁门,那赵高又如何说?”

陆贾说:“阉货见这驱虎吞狼之策不得逞,于是又提出,让大王率部入关,协助关防御诸侯。”

“入关?”

刘一怔,眉头紧蹙。

“老陆,你以为,我是否该入关呢?”

陆贾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大王当然要入关……这关之重要,大王应该很清楚,贾自然无需赘述。得关则得天下,公叔先生想必也和您提起过。不过大王要入关,却不是现在。如果大王要辅佐老秦,现在入关自然无碍;可若是大王想取而代之,此时入关,却没有足够地名头,所以不当去。”

“名头?”

刘异的看着陆贾,“什么名头?”

“一个足以让四百万关百姓,心悦诚服的跟随大王地名头。”

刘,似有所悟。

“那你如何回复赵高?”

陆贾笑道:“无他,贾只用了一个字,那就是‘拖’!

我告诉赵高,大王愿意入关协助防御,只是如今新近复国,兵马粮草辎重都需准备妥当,才可以入关作战。所以,我向赵高讨要了三个月的时间,大王在这三个月,可伺机而动。”

三个月?

刘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先让陆贾下去休息一下,然后在房间里呆坐了片刻,起身走出书房,漫步于花园之。

历史上,率先攻入关的,是刘邦。

但刘邦是如何攻破,刘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他甚至想不起来,刘邦究竟是在何时攻入的关。即便是知道,如今这状况,也未必有用。

历史,已经改变了许多,至少因为刘存在,许多事情已经面目全非了。

那么下一步如何行动,就需要刘自己斟酌。

花园里,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

却是吕王姬两人,陪着老夫人,在花园里的一座凉亭闲聊。

薄女和赵女,照顾着刘元疯跑。已年过十三岁的刘元,亭亭玉立,颇为动人。

刘上了凉亭,看着奔跑的刘元,心神突然间一阵恍惚。依稀间,他看到了吕雉,正向他开心地笑着。

用力的甩了甩头,刘+再看去,依旧是刘元。

“+,你怎么了?”

刘+在吕身边坐下来,轻声道:“我没事,母亲莫要担心。”

“,你想起姐姐了吗?”

刘头,向吕看去。

却见吕地眼睛微微发红,“其实,我昨天也差点认错了人,还以为是姐姐回来了……阿,我们现在算是立足于北方了,可是姐姐却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在单父,娘前两天还想她……”

吕口地‘娘’,不是夫人,而是吕夫人。

刘声道:“等过些日,我派人在杭金山上再修一座坟陵。等时局平稳些了,把阿雉的尸骨移过来吧。杭金山虽说苦寒,可将来一家人都在,总好过他一个人,孤单单住在单父。”

“嗯!”

吕轻轻应了一声,然后抬起头,看了一眼挺着肚,坐在夫人身边地王姬。

“嫂嫂,安期先生有没有说,何时会生产啊。”

原来,王姬已坏了七个月的身孕,肚变得老大。

刘巨自从知道她有了身之后,就变得格外安静,也不似平时那样,天天地练武打熬力气。

“大概十月!”

王姬的脸上带着一种很慈爱的笑容,但旋即又露出一抹怀念之色,轻声道:“却不知道信如今过的怎样了……这一转眼就过去了两年,也晓得他在蜀郡过的好不好,倒是颇有些想念。”

+夫人说:“既然如此,那就让信回来!”

而后又对刘:“大王,你过两日写封信过去,让信回来吧。”

刘+点点头,“我回头马上派人入川……嫂嫂放心吧,曼儿前些时日送信过来,说信在那边过地很好,如今已经是一军主将,呵呵,颇有大哥的风范呢。我这就去下诏,调他回来吧。”

王姬连连点头,面带一丝温暖笑意。

刘起身,正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突见

着嘴,跑到一棵大树旁干呕不停。

薄女如今已经成了刘的妾室了,自然也就引人关注。见她这般情况,吕释之地妾室赵女连忙过去。刘和吕也急急忙忙上前,关切的询问薄女的状况,却见薄女,粉面生晕……

赵女在吕耳边低声道:“夫人,看薄儿这样,怕是有了身孕吧。”

说着,她偷偷看了一眼旁边的刘。

吕一怔,目光旋即,落在了刘身上……

—————————————————

武关,位于丹水之畔,与函谷关、萧关和大散关并称‘秦之四塞’。

远在春秋时,武关就已经存在,不过当时名为少习关,到了战国时期,才改成之为武关。

北依少习山,南濒险要。

关口就坐落在两山峡谷间的高地之上,夯土筑城,略呈方形,以砖石砌成卷洞。

关西,一马平川。

而关东,沿山腰蟠曲而过,崖高谷深。

正七月初,武关城外,喊杀声震天。一队队身着土黄色衣装的楚军,立于武关之外,向关隘发起凶猛的攻击。不过由于地势窄小,大队人马无法通过。所以楚军是一队队的冲锋,武关城上,已经被染成了红色。

张良站在车上,凝武关城上。

“军师,不能再打了!”

卢绾眼看着一群群士卒倒在血泊,忍不住上前劝说,“再这么打下去,武安侯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可就没有了!”

张良手握车拦,指关节发白。

“卢绾,若再敢动摇军心,休怪我军法处置!”

他厉声喝道,可是心里面却有些发苦。他何尝不知道,刘邦手地实力并不算强横,如今这十万大军,也是征战南阳后,辗转得来,战斗力并不算特别强横。如果时间足够,张良绝不会这样疯狂的攻击。他喜欢以巧取胜,运筹帷幄,谋划全局,而非挥军作战,冲锋陷阵。

项羽被拖在了河北,对于刘邦而言,是一个绝好地机会。

这种机会,可说是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有。如果等项羽从河北脱身出来,攻破了关以后,刘邦恐怕就危险了!项羽地野心,张良看得很清楚。而如今楚王势弱,根本不可能节制项羽。

张良刘邦,必须要谋出一条路来。

反正这大势所趋,若能占领地关,刘邦就能再有斩获。

如今,连刘邦都上去督战了,这战事已经成焦灼之势,张良骑虎难下,唯有迅速攻克武关。

“樊哙!”

“喏!”

张良大声道:“如今武关连续遭遇攻击,已经成强弩之末。

我给你一队人马,一个时辰……不,半个时辰之内,我要你拿下武关,打开城门,你可有把握?”

由于萧何吴辰的前车之鉴,再加上樊哙和刘关系密切,所以一直受到压制。

当然了,刘邦也不会明着压制樊哙,但是却会用别地手段。他让樊做护都尉,类似于禁卫军的性质。看上去是格外看重,你看,我的性命安慰,老婆孩都交给你了……可实际上呢,似庄不识,周勃这些人,都已经掌控一军,甚至连朱句践都掌握一军人马,远比樊哙风光。

樊哙也不是不知道这其的机巧,但却无话可说。

如今听闻张良吩咐,他立刻应道:“军师,若不能拿下武关,樊屠愿将这棵人头,奉上!”

“那好,你立刻准备,听我命令,再行攻击!”

樊答应了一声,前去整点人马。

只见他把身上的盔甲全都脱下,光着膀,一手铁剑,一手大盾。

“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樊哙好不容易获得这样一个出战地机会,怎可能轻易放过?他麾下的士卒,有样学样,纷纷脱下盔甲,清一色大盾铁剑。当前方又一波兵马败退下来之后,张良下令,擂鼓为樊哙助威。

隆隆的鼓声,樊哙率部冲向武关。

一幅幅云梯打向了关城,只见城头上,箭矢如雨,碎石若同飞蝗。

樊哙一手举盾,护住了身,冲在最前面。

到武关城下,他用嘴咬住剑身,单手搭在云梯之上,迅速向上攀岩。一块块石头砸落下来,樊憋着一口气,用盾牌磕打。卢在军战车上,看着樊哙冲锋,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要说起来,他和樊的情况有点相似,在刘邦麾下,地位颇有些尴尬。

同样身处高位,可偏偏手无实权。不过和樊不一样的是,刘邦对他很信任,但是他地能力……

也正因此,卢希望樊哙能崛起。

毕竟都是从沛县出来,想当年一起喝酒吃肉的好朋友,看着樊哙郁郁寡欢,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刘邦策马而来,“军师,怎么让屠上去了?”

张良一笑,“憋急了的老虎,冲出去更伤人……既然其他人无法攻上去,何不让樊屠试试?”

刘邦愣了一下,思忖片刻,倒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

于是耐下性,不再就这问题纠缠,而是跳下战马,走到一面战鼓跟前,扯下衣衫,露出膀,裸衣擂鼓。

张良暗自赞叹一声。

他也满怀感慨,这世界端地是奇妙无比。

刘邦不同兵法,粗鄙不堪。可偏偏自己只要说出一个开头,他就能立刻明白自己的想法。

他立刻下令,命麾下军卒高喊:“刘君侯擂鼓,樊将军威武!”

被关头上的巨石,砸的已经快撑不住地樊,闻听这呼喊声,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大哥亲自为我擂鼓,我定不能负大哥心意。

想到这里,双臂陡然又充满了力气,脚下用力,单手向上一抓,攀着城头嗖的一下就冲上去。铁剑光毫闪闪,瞬息间把城头的两三名军士砍翻。紧跟着,更多的楚军士卒登上了城楼,这武关城头上,杀声震天……

“破城了,武关城破!”

当一队队兵马涌上武关城头之后,武关守军,终于抵挡不住,溃散而逃。

张良深吸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色,紧绷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武关城破,关就在眼前……

第322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三)第95章 任嚣到来第215章 名将之后第30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二)第289章 狂暴巨熊(一)第201章 疑似故人第86章 暗藏杀机第178章 气死头曼第84章 君欲何求第194章 秦清的条件第148章 演武(二)第97章 最后一击第109章 血色(三)第303章 长征(三)第247章 天哭(一)第76章 锁奴第9章 他是谁?第352章 江山一盘棋(一)第344章 会师关中(十二)第308章 长征(八)第114章 农家学子第368章 势无可挡第146章 东陵侯召平第93章 萧何出招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110章 血色第131章 曼小姐,珍重第217章 平阳?嬴邑?第348章 会师关中(完)第305章 长征(五)第333章 会师关中(一)第230章 觐见洛阳宫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贤人第221章 奏报第59章 巨野大盗第85章 弃我去者昨日不可留第367章 河洛之变第165章 冒顿和阿利鞮(一)第339章 会师关中(七)第282章 乱局第285章 徐县第一战第221章 奏报第278章 厚黑第34章 欢宴(二)第322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三)第74章 博浪一椎第307章 长征(七)第49章 暴徒灌婴(二)第255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二)第172章 决战河南地(二)第196章 刘巨将成亲第133章 高渐离刺秦第316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五)第93章 萧何出招第45章 傻子王信第119章 寡妇清第91章 博弈(四)第39章 老秦后裔第117章 法家门徒第120章 别墨苦行者第30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二)第185章 老秦烙印第260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七)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38章 万岁酒第18章 饵(一)第210章 巴蜀风云(五)第139章 元亨利贞第41章 初闻刘家子第179章 血染临河渡口第19章 饵(二)第305章 长征(五)第336章 会师关中(四)第339章 会师关中(七)第53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173章 决战河南地(三)第93章 萧何出招第189章 回楼仓第243章 平原津(三)第29章 唯有义长存(一)第129章 马耳山(三)第34章 欢宴(二)第212章 上邪第312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一)第47章 出行第232章 伴驾(二)第284章 楼仓大战将起第265章 有熊出没之李左车第204章 噩耗第358章 江山一盘棋(七)第336章 会师关中(四)第18章 饵(一)第181章 十万匈奴血(二)第171章 决战河南地(一)第112章 黄金两千镒第56章 宋子燕人第277章 先手第146章 东陵侯召平第308章 长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