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登基(三)

十一月下旬,楚军攻陷博阳,昭示着项羽收回了济北郡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另一路楚军在黥布的率领下,兵临历城(今山东济南)。齐国大将狐偃,没有做出任何抵抗,在楚军抵达当天,开城献降。从而打开了楚军通往临淄郡的通路,三齐震动。

齐国大将田横,原本退守赢县,准备和楚军决一死战。

但不成想历城的丢失,使得临淄门户洞开。齐王田荣惊慌失措中,下达了一个昏庸的命令。

他派人前住赢县,命田横即刻回转于陵,救援临淄。

田横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即便是历城丢失,只要能守住赢县,不出三个月,楚军必败。

原因无他,楚军之前在渑池兴师动众,已经疲惫不堪。

项羽不过是凭借着一股锐气,才取得了现在的胜利。而实行上,楚军的粮草辎重,早已出现了短缺。

依托泰山之险,在赢县阻挡住楚军之后,用不了多久,楚军就会向齐国求和。

毕竟,济北郡曾是三齐故地。这民心还是想着齐国王室。

至于黥布,不过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别看他得到了历城,只要田荣派出一直兵马,死守于陵。就可以阻挡住黥布的步伐。同时派人过河,请巨鹿郡彭越出兵,黥布很难站稳脚跟。

田横的这番算计,倒是极为精妙。

如果田荣真的听从了他的计策。这三齐的局面,可能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但如今的期望田荣,已经不是两年前辅佐田澹的田荣了。身处高位之后,却多了几分疑心,对什么人都不肯相信。加之田横战功显赫。在三齐的声望不低,甚至已经隐隐超过了田荣,这也让田荣多了几分顾虑。见田横不肯听从命令,回师救援,田荣对田横的不满更甚。

田横不听调遣?

没关系!

田荣的长子田广却在赢县,而且也颇有威望。

于是田荣密令田广,率兵驰援于陵……田广呢,身为齐国王子,对手田横这个族叔并无太多的尊敬,相反还颇为嫉妒。接到密令之后。田广二话不说,立刻召集众将。罢去了田横的军职,星夜率兵,回师于陵。任凭田横如何劝阻,田广也不肯听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手营建出来的防线崩溃……田横在城头放声大哭,而后誓死要留在赢县,不回临淄。

田横回不回临淄,不重要。

重要的是齐国的大军去了于陵。

田横手中只剩下四五千人马。在赢县阻挡楚军三日后,最后困守于汶水河畔的一座小山上,自尽身亡。麾下仅存的五百家臣,尽数自刎,让狂傲如项羽者,亦不得不深感田横忠烈。

赢县被攻破之后,济北郡彻底被楚军掌控。

项羽命蒲将军出兵琅琊郡,自己则率领天军人马,火速扑向于陵。

田广带领齐国大军,回援于陵……但是没等他到达于陵,就遭到了黥布的伏击,全军溃败。

这也是范增的计策,攻打于陵是假,伏击齐国援军是真。

田广,在乱军之中被杀!

齐军的溃败,使得于陵守军惊慌失措,再无半点斗志。

所以,当项羽大军和黥布兵马会师于陵城下之后,于陵守将放弃了抵抗,开城向楚军投降。

至此,临淄郡的最后一道屏障没有了,楚军长驱直入,齐王田荣火焚齐王宫,自尽身亡。

田荣幼子田茂,则率领残兵败将退守胶东,而后派出使者前往巨鹿。恳请彭越出兵。

项羽在三齐一连串的胜利,一扫早先在渑池的颓势,声威大震。

而项羽更是信心满满,决心在正月来临之前,一举攻破胶东,然后重整旗鼓,复夺河北失地。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魏豹趁楚军和齐军胶着一起的时候,突然出兵,将彭城攻陷。

彭城,那是楚国复立之后的国都,楚王芈心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传

留守在那里。此前楚军势大,魏豹等人虽有野心,却不敢轻举妄动。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关东烽火四处燃烧,项羽忙于救火,狼狈不堪。

那野心随之,蠢蠢欲动。

特别是在唐国御史郎中陆贾秘密出使魏国之后,让魏豹再也按耐不住。

陆贾说:“魏国唐国,素来交好。

昔日唐王还未发迹之时,就和魏国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如今唐目虽夺取了关中,可实际上却无意染指关东河水以南地区。所以,唐王愿意和魏国再次合作,支持魏国在河水以南立国。

如果魏王同意,唐王答应以鸿沟为界,与魏国分而治之。

鸿沟以东之地,可以全部纳入魏国的治下;鸿沟以西到渑池这块地域。可以作两国的缓冲区,唐、魏两国都不得派遣人马,驻扎河洛,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

魏豹闻听,颇为意动。

“划分河洛为缓冲区,双方不派驻人马,的确是好办法。

只是如今河洛地区,还在楚国人手中……孤王听说,那驻守雒阳的守将,是昔日秦国大将章邯,但不知由谁出兵夺取河洛呢?”

言下之意,河洛是一块硬骨头。谁去啃?

魏豹不愿意出兵,在他看来,出兵攻打河洛,没有半点好处。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不说,更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最终还要退出去,实在不划算。当然了,魏豹也不会把话说的太明白。

陆贾捋着胡须笑了。

魏豹的那点小心思,他岂能看不出来?

“吾王方与楚国罢战,如今正需休养生息,恐无力出兵啊。

不如这样,就由大王派兵攻打河洛……最多河洛之地所得粮草辎重。尽数归由大王分派?”

魏豹心中冷笑:你当我是傻小子吗?

河洛自张楚以来,历经五载战乱。早已残破不堪。你们和楚军在渑池交锋,河洛财富更被搜刮一空。那里还有什么文論心壇閣粮草辎重可言?你们不想劳民伤财,却让我去攻打河洛?哈,休想!

想到这里,魏豹连连摇头。

“陆郎中,非是孤王不愿出兵。实无力耳”

他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摇头叹息说:“楚国强盛,尽取富庶之地。魏国如今,困守一隅之地,不过是芶延残喘耳……攻打彭城,孤王举倾国之力方可成功,夺取河洛。着实心有余,力不足。

以孤王之见,还是由唐王出兵河洛吧。

唐王得关中八百里秦川,乃万乘之国,国力雄厚;唐王素以勇武著称。用兵如神,谋略出众,麾下有雄兵数十万,战将无数,谋士如云。雒阳虽有章邯驻守,然绝非唐王的对手啊。”

陆贾连忙推辞,表示不愿攻打洛阳。

可他越是这个样子,魏豹就越是要唐国出兵。

双方唇枪舌剑的说了很久,最后陆贾不得不勉强同意。

魏豹,好生得意……

出魏王府,陆贾和樊哙汇合一处,准备动身离开。

不成想,刚走到一僻静无人处。却见一人迎面拦住了队伍,厉声喝道:“公此来,意欲魏人亡国乎?”

陆贾吓了一跳,待看清楚了来人之后,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

“周丞相,您为何在此?”

来人是魏国丞相周市,只见他走上前来,沉声道:“陆郎中,你莫非欺魏国无人?”

陆贾此次出使,并没有见到周市。

听人说,周市身体不好,已经闭门养病数月之久。

但实际情况呢,陆贾也打听到清楚。

作为魏国的老臣,周市如今的情况并不好。

特别是在魏王咎战死,魏豹登上王位之后,渐渐疏远了周市。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周市作为魏咎的亲信,昔日地位甚至在魏豹之上。可魏咎死了。魏豹就看着周市不太舒服,并且在很多问题土,与周市相悖。

比如,周市认为,魏国如今实力不强,寄人篱下。

魏豹应该卧薪尝胆,效仿那越王勾践,暗中积蓄力量;可是魏豹呢。却是个喜欢奢华之人,加之周市的出身又不算高,魏豹更看不起他。曾私下里和别人说:“周市。一土老儿,竟窃居高位。”

意思是说:他周市不过一个乡巴佬。也能做一国的丞相?

久而久之,魏豹就疏远了周市。

而周市也颇有自知之明,虽然心里面很窝火,但在脸面上从不表露。后来更干脆告病,不理睬政务。

魏豹不见周市,自然舒心。

虽则周市是丞相,可实际上早已被架空,只是因为他是老臣,所以还让他担任这个位置。

正因为这样,陆贾出访魏国的时候,周市从头到尾都没有路面。

可没想到,他竟然在途中阻拦……

陆贾先是一惊,但马上就明白了周市的用意。

“周丞相,陆贾此次秉公务前来,未能前去探望老丞相,还请恕罪

正想着事情办完,过府拜见。却未曾想老丞相亲自前来……呵呵,临行前,唐王还请陆贾代他向老丞相问好。”

周市冷笑一声,“唐王尚记得故人?”

“呵呵,非只唐王记得,贾此行扈从之中,尚有老丞相故人呢。”

说着话,就见樊哙从扈从中走出来,笑呵呵的说:“周大脑袋,还记得昔日沛县樊屠子否?”

“啊!”

周市看见樊哙,不由得一怔。

“屠子,你不是……”

他话说一半,却又止住,轻声道:“我都听说了,刘季死了……没想到,唐王居然敢用你。”

樊哙神色一凝,片刻后轻声道:“唐王乃胸怀广阔之人,甚为念旧。

不仅是我,还有萧何先生,还有卢绾,如今都在唐王麾下”老周,你看上去可是见老啊”

周市脸上,露出苦涩笑容。

“既是故人重逢,何不寻一安静之处,诉说旧情呢?”

周市犹豫一下,点头道:“也好,我正要质问与你。”

口气不善,但陆贾好像没有听到一样。拉着周市的手,一起登上了辂车,来到了一家僻静的酒肆。

众人分宾主落座,周市和樊哙又诉说了一番旧情。

当得知唐厉身亡的消息之后,周市脸上流露出落寞之色,连连叹息。

“昔日沛县旧人,尚存几何?”

“却是不多了……”

陆贾在一旁插话,“唐王乃念旧之人,时常与我等谈起昔日沛县时光。特别是当年昭阳大泽时的种种,总不胜唏嘘。”

“是啊,当年若无唐王,周市如今早已冢中枯骨。”

周市说到这里,却突然笑了,“不过,我还是小觑了唐王。当年他北上九原,我还觉着他难有作为。不成想短短两载,却已雄踞北方。成为当今最大的霸主……如今想来,真是可笑。”

可笑什么?

是笑自己目光短浅,还是笑刘阚运气奇好?

恐怕只有周市自己心里清楚。

不过,他突然话锋一转,瞪着陆贾说:“陆郎中,我知你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与剻彻并称是唐国的苏秦张仪。只是,你此次前来劝说魏王出兵,分明是想要陷魏王于死地?真不义之举。

楚国看似狼狈,但雄踞南方,绝非魏国可比。

齐目虽说拖住了楚国,但以我之见。田荣绝非项籍之地。一俟他结束三齐战事,必然会报复魏国。到时候……呵呵,不管是我魏国胜,还是楚国胜,唐王兵锋所指,谁又能抵挡住?

你们这是要坐山观虎斗,让鹬蚌相争,好渔翁得利啊……”

樊哙一下子紧张了,不由自主的扶住肋下佩剑。

反倒是陆贾,笑呵呵的神情自若。“不瞒丞相,陆贾此来,本就没有想过能瞒住丞相。但陆贾也知道。丞相如今在魏国的状况。即便是您现在去和魏王说明,只怕魏王也不会听从吧。”

“这个……”

陆贾说:“当年唐王北上,曾有心请丞相同往。

只是在当时,局势混乱,就算唐王说破了天,丞相也未必相信,唐王能有回天之力,乃天命之人。

丞相乃大贤之人,既然难以在此立足,何不随我一同前往关中?

要知道,唐王至今对丞相是念念不忘,当年丞相在大梁相助之恩德。唐王仍是牢记在心中。”

周市面颊抽搐了一下,看似有些心动。

但他还在犹豫……不管怎么说。他昔日是魏王的家臣,当年魏咎对他不薄,可说是言听计从。

临死之前,曾拉着周市的手说:“周先生,魏国之未来,还请先生多费心。”

他可是托孤重臣啊。

虽然如今过的不如意,可是还真没有想过,背叛魏国。但他也知道。魏国难以长久下去。

不管是楚国也好,亦或者唐国也罢,大一统的野心都彰显无疑,怎能允许魏国存在?

陆贾的劝说,让周市有些动心。

不过他要考虑的很多,除了那忠义二字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如果投靠了唐王,如何能立稳脚跟?他和刘阚的确是有交情,但大多数都是利益之交罢了……,比起剻彻陆贾这些老臣子,他比不上;甚至可能连樊哙卢绾这些后来投降的人还不如,那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投降,就必须要在刘阚面前拿到话语权。

可这个话语权,并不好拿……

樊哙道:“老周,你对魏国也算是仁至头尽了,如今这局面,你还犹豫什么?

吾王已下定决心,来年定要解决所有问题,你难不成以为,楚国能抵挡住吾王大军的锋芒?”

陆贾吓了一跳,连忙想要开口阻止。

这可是涉及机密的大事!

樊哙笑着摇摇头,“陆郎中,你放心,我知道老周的为人。他这个人啊,有时候太别扭,不把话说清楚。他就无法做出决断……老周啊,当年一起参加昭阳大泽之战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喝酒,就好像在沛县时一个样,才算快活。

话,我就说这么多,你怎么说?”

周市苦笑看着樊哙,“屠子,你这是在逼我。”

“我就是逼你”

樊哙的蛮不讲理,让陆贾也忍不住笑了。

周市沉吟片刻,“市亦早有投唐王之心,只是苦于无觐见之礼,所以……

不过陆郎中此次前来,倒是给了我一个机会。还请转告唐王殿下,就说周市愿意投降。但……大王夺取河洛之时,就是周市归顺之日。到时候,市还有厚礼奉上,还请唐王耐心则个。”

樊哙听不懂周市话中的含义。

但陆贾却听了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问道:“周丞相的意思,莫非是要把那……”

周市连忙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点点头,“此事还需唐王配合,河洛不靖,周市亦难有作为。”

陆贾连连点头,“此事事关重大,我当尽快返回咸阳。

周丞相,事若可为则为之,若不可为,万不可勉强。大王所需非一州一县,而是先生本人。”

这话说的,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着舒服。

周市心中流过一股暖意,起身拱手道:“多谢陆郎中美意,还请待周市,向唐王殿下问安。”

说完,周市告辞离去。

樊哙疑惑的问道:“陆郎中。老周那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陆贾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轻声道:“屠子,咱们事不宜迟,尽快启程回转咸阳复命……此事需尽早让大王知晓,早作决断才是。呵呵。若是进行的顺利,说不得来年此事,我们就会故地重游了。”

樊哙听了,眼中异彩闪闪。

第35章 怎一个痛字了得第129章 马耳山(三)第144章 永正原第7章 审食其第309章 长征(九)第183章 扶苏另一面(二)第201章 疑似故人第246章 九原(三)第314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三)第221章 奏报第274章 说降第296章 楼仓之战(四)第151章 愿为军侯马前卒第318章 新篇章第302章 长征(二)第312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一)第156章 老罴营(五)第296章 楼仓之战(四)第351章 高祖末日(三)第341章 会师关中(九)第176章 呼衍第22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二)第207章 巴蜀风云(二)第364章 登基(二)第304章 长征(四)第257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四)第35章 怎一个痛字了得第48章 暴徒灌婴(一)第65章 我名蒯彻第137章 合作(二)第202章 大足聚第320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一)第76章 锁奴第324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五)第54章 担水功第123章 好汉钟离昧第30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第72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二)第24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四)第139章 元亨利贞第247章 天哭(一)第10章 青皮第347章 会师关中(十五)第87章 第二步第287章 兵临城下第169章 秦风-无衣第64章 范阳术士第298章 楼仓之战(六)第98章 丰邑小故事第182章 扶苏另一面(一)第301章 长征(一)第197章 范阳神医安期生第283章 螳螂捕蝉第70章 徐公寿宴第277章 先手第215章 名将之后第49章 暴徒灌婴(二)第360章 江山一盘棋(九)第135章 有子名秦第83章 雍刘联合第30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第194章 秦清的条件第345章 会师关中(十三)第6章 吕后第47章 出行第167章 弃子第205章 帝王心思第219章 值与不值第363章 登基(一)第51章 大有来头第170章 决战即将开始第336章 会师关中(四)第276章 风云突变第312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一)第336章 会师关中(四)第356章 江山一盘棋(五)第108章 血色(二)第51章 大有来头第93章 萧何出招第327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八)第243章 平原津(三)第141章 征召第303章 长征(三)第352章 江山一盘棋(一)第311章 道子今何在?第2章 白龙伏尸(二)第34章 欢宴(二)第368章 势无可挡第173章 决战河南地(三)第304章 长征(四)第286章 打虎亲兄弟第110章 血色第228章 始皇帝东巡第199章 风起咸阳之焚书第97章 最后一击第29章 唯有义长存(二)第69章 慷慨悲歌第25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五)第170章 决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