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可怕地雏菊切刀

飞机并没有在贵阳降落,而是直飞云贵交界处的水城。

水城是辛亥年杨秋主政西南期间确定的煤铁中心,1927年西南铁路网贯通后,国有水城钢铁集团就从这个偏僻小城拔地而起。经过十几年发展,水城已经成为西南最大的钢铁中心,年炼钢能力五百万吨。不仅有效支援大西南建设,还因为地理偏僻保密性强,与重庆包头一起成为3010计划的特种冶金材料基地,并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昆明大学等一大批高等学府结成对子。目前海军使用的潜艇高强度耐压钢,36型坦克的扭杆等特种钢,均出自这里。

一下飞机,蒋百里就见到俞大维等几名3010计划负责人,连杨秋的大女儿都在人群里。“思思,你怎么也来了?”杨秋也纳闷,怎么女儿也跑到这里来了。

“爸,您怎么忘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我们联想公司承包的。”

“计算机?”蒋百里虽然年纪大了,但这些年跟在杨秋身边也学到不少新技术名词。像情报破译、防空指挥、“天权”战斗机、最新的轰12轰炸机等都使用到计算机技术,但一个冶金集团怎么会用到昂贵复杂的计算机呢?

俞大维很快为他解惑:“是一种新的氧气顶吹转炉,它可以把炼钢时间缩短四倍左右,需要用到计算机控制技术。”俞大维站在炼钢车间内,指着一个新型转炉为大家介绍。

从冷杰手中接过3010计划大管家的重任后,他已经成为国内各种国家级研究计划的总负责人。虽然很少参加实际研究,但长年累月奔波于各大实验室,为大家提供后勤保障调度资源等等。立下了汗马功劳。

“缩短四倍?!”话一说完,蒋百里顿时惊叫出来。国内这几年的钢产量一直维持在4500万吨的顶峰,至于开战后扩建的新厂一来需要时间,二来因为战争夺走太多资源和制造力,所以工商部认为要到45年才会迎来新一轮钢铁扩张。但现在听到了什么?时间缩短四倍。岂不是说产能可以暴增至每年1亿8千万吨了?!老天爷啊!美国也是去年才刚刚突破7千万吨。

俞大维满头大汗,连忙纠正:“校长,不是这么算的。新技术推广、设备改造,工人培训都需要时间。再说,粗钢产量再高,加工产能不提高只会出现让钢铁厂减产。要不就是压价恶意竞争的事情。”

“这倒是......。”蒋百里嘴上赞同,神色却依旧热切,连脚步都轻快起来。“百里,你怎么也来了?”走进炼钢车间后,岳鹏正和几名准备开炉的技术人员交谈,见到杨秋立刻上来问好。“这就是新式炼钢炉?”心急的蒋百里打断他。凑到技术人员中间问东问西。

其实早在3010计划初期,杨秋就提出过氧气顶吹炼钢法,还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交给冷杰。当时他觉得氧气顶吹转炉应该很简单,因为欧战时德国就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制氧,战后又出现了转炉,所以在规划全国钢铁厂时,他没有大肆堆炉子。总认为能赶在战争前搞定然后爆出比美国还高的钢铁产量,这也是导致国内钢铁产量提前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后来他才明白,这其实是一项非常难的技术。耐高温三孔喷头,如何控制两倍音速的氧气,如何掌握炉内钢水的化学反应以达到最佳成色,还有新型炉体、托圈、耳轴和倾动机械等等导致研究屡屡失败。尤其是需要控制和调节的参数相当繁杂,纯靠人工已经无法解决,所以直到去年华罗庚制造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寿命令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后,才率领科技小组与联想公司携手攻克了用计算机实现喷头模糊控制的技术。

简单说就是按照试验数据。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建立起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分配吹炼和吹氧量。操作时先根据冶炼的种类设定好参数,然后由计算机按参数控制机械喷头,实现自动化冶金作业。当然,这套系统还很原始。体积更是巨大,与后世无法相比。

杨思思给蒋百里等人介绍完计算机控制的原理后,技术工人开始操作转炉。短短二十分钟后,一炉钢水就被倒入坩埚送上热轧机。十几名激动地材料冶金专家为了向总统演示,还把检测仪搬到车间里,用一大堆技术手段证明了通过氧气顶吹炉练出来的粗钢无论是杂质还是强度,均要优于目前精炼钢。

“推广,一定要尽快推广!”蒋百里很激动,连杨秋都频频点头,二十年努力终于又拿下一个冶金技术的里程碑。

俞大维和技术人员更是开心,毕竟新式炼钢炉就像他们的孩子。但说起推广,他还是持冷静谨慎的态度:“水城已改造好,我们大致算过,如果用当地矿石,产量能比去年翻三倍达到1500万吨(低品位矿石需要先筛矿),如果用印度那种品位高能直接炼钢的矿石,2000万吨也能咬牙试试。推广方面,鞍山、包头、乌鲁木齐这些国营厂问题不大,但长春、湛江、汉阳和重庆这些私营厂涉及到技术转让等问题,需要协调。而且现在是战争时期,设备改造会耽误开工,所以只能一家家来,否则要出乱子的。”

“大维考虑的很全面,新技术推广也要考虑实际。”岳鹏赞了句。他和蒋百里不同,后者已经不在军职,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他就必须更全面的考虑问题。但在高品位矿石上,他却做出保证:“高品位铁矿石你们可以放心,只要我还是元帅,印度战区就能确保一年运回至少三千万吨精矿!”

得到元帅的保证,技术人员和厂长等人都连拍胸脯保证一定完成2000万吨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年初经济预测中的粗钢产量将骤增1500万吨。达到6000万吨的规模!这最后,为鼓励大家,杨秋还特意当面关照俞大维和厂长尽快将有功名单整理出来,由他提交国会对科研和技术工人重奖甚至授勋。

海军调整和杨秋参观新型炼钢技术,都预示着在东亚战争走向尾声的时候。重启国家建设、恢复正常民生经济秩序等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战争依然是目前的主旋律。

所以一行人离开钢厂后,杨秋立刻把准备提前回琉球的蒋百里拉上车:“先别走,一会还要去看新炸弹实验。”

“新炸弹?”刚刚才大开眼界的蒋百里暗暗一惊,什么炸弹值得杨秋亲自来看?还放在贵州这片十万大山里呢?“新炸弹是针对山区和一些特殊地形的,保密程度较高。贵州这里的地形和保密条件都比较好。”岳鹏坐在旁边,介绍放在贵州的原因。

三人说话时,车队已经返回机场,下车后就看到空军司令余磊带着不少军官,正在观看一枚被装入轰7改进过的弹仓里的巨型炸弹。炸弹体积比5吨级的“暴怒”还要大些,头部是圆形。明显不是钻地弹,尾部还有一个降落伞包,弹翼也被涂成醒目的红色。

鲜亮的颜色和炸弹表面的骷髅标识,让蒋百里纳闷起来,因为它非常像毒气弹。要知道,中国和交战各国一样,都装备了大量毒气弹。只因为上次大战的可怕影响所以交战各国都比较克制。所以他看向岳鹏和余磊,言语中还有些不满:“子安,怎么用这个?”

岳鹏呵呵一笑:“百里兄,这要是毒气弹的话,士兵就应该穿防化服。”

“不是毒气弹,是雏菊切刀!”杨秋朗声而道,目光热切。

“雏菊切刀?”

这个名字,别说蒋百里莫名其妙,就连后世很多人都不懂。但换上云爆弹的名字,大家就能很清楚这是什么怪物了。

云爆弹是越战中出现的一种大威力炸弹。被誉为“平民原子弹”,但实际上云爆弹可一点都不平民。谁都知道,云爆弹填装的是GSX浆状炸药(也称云爆剂),主要成分为硝酸铵、铝粉和聚苯乙烯。炸弹爆炸后云爆剂会迅速形成气溶胶状态的燃料,渗入各种工事内部。对密闭状态的防御工事的打击能力远高于普通炸弹。而且因为燃料要消耗氧气,所以还会带来另一个新的杀伤效果,窒息!如果气象条件合适,它的爆炸能使爆炸区域在长达十余分钟的时间内严重缺氧。这样一来,即使敌军在爆炸中逃过一劫,也会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这么厉害的炸弹,杨秋当然不会放过,但极少人知道,如果将这三种主成分混合起来,得到的绝不是云爆剂,而是自杀性爆炸!所以云爆剂真正地机密,是一种特殊的稠化剂(为了和谐就不明写了)。稠化剂的作用不仅要将三种主材料稠化,还要抑制它们产生化学反应,使云爆剂变成一种能够安全加工储存和运输的化学合成剂。

云爆剂不简单,需要很强的化学工业底子。后世云爆剂能物美价廉大量生产,是因为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即使科技进步,能独立自行研制云爆剂的国家也屈指可数,所以云爆弹绝不是平民原子弹。

在这个世界,杨秋为完善国家化学工业,利用欧战前后和经济危机引入化学制造工业,又通过高价聘请,外派留学等手段,战前还一度与德国法本等公司合作,最终耗时三十年建立起仅次于美德英三国的化学工业体系,这才具备批量生产云爆剂的能力。当然,欧美也具备能力,但想要合成云爆剂除了思维外它们还需要像中国一样,进行大量耗时的合成实验。

这番复杂的技术术语,听得众人满头雾水,还好岳鹏和蒋百里需要的只是威力和产量数据。

半小时后,专机在战斗机的保护下率先抵达一座特别挑选的山谷上空,为达到实验效果,空军对山谷进行了改造,两侧山体挖掘了涵洞和隧道,山谷中央按照苏联寒区的墙体标准,修建了一个模拟小村庄,至于里面是否有验证窒息效应的“活体实验标本”,大家都心照不宣。

“来了!”

就在大家说话时,轰炸机和一架观测机缓缓从南面飞来,杨秋立刻拿起望远镜。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轰炸机的弹仓舱门已经打开,但因为角度问题还看不到炸弹。

一分钟后轰炸机开始下降,并在1000米高度投下了炸弹。红色尾翼让人看得非常清楚,当炸弹坠落到200米左右高度时,尾部减速伞打开,炸弹减速后向小村中央缓缓落去。等距离地面大约二三十米时,这枚完全仿造“雏菊切刀”设计的云爆弹猛然爆开。让人大开眼界的是,炸弹炸开后并不是立即爆出一团火球,而是喷出大股气体状物质,肉眼看去,整个小村都被气体包裹进去。

“这就是气溶胶状......轰!”不等岳鹏问完,白雾中忽然火光一闪,然后整片气溶胶都猛烈爆炸起来!即使距离小村还有数公里,气浪依然影响到重达40吨的专机,吓得两名飞行员背心发凉。巨大的蘑菇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腾滚转,整个村落都被包裹在火海中,爆炸产生的超强气压还将四周的树木成片推到。

整整过了十几分钟火海才渐渐散去,这时大家才看清,爆炸点半径300米内的所有建筑树木全部被夷为平地,百米内的大树灌木甚至野草都燃成灰烬,看上去这个小村就像没出现过一样,地表都仿佛被压路机压过般平坦空旷。

两旁山崖还在燃烧的洞穴,更说明渗入地洞消耗氧气是真实的。“威力大约是40吨黄色炸药。”天天和轰炸打交道的余磊很快判断出大致的爆炸当量。6800公斤的炸弹,居然能产生40吨当量的爆炸威力,着实把见过原子弹爆炸的岳鹏和蒋百里都吓了一跳。因为后者是战略性武器,也没大量制造的能力,不可能说用就用,而眼前这个却可以随时随地投入实战。

“云爆剂的价格目前还比较贵,我们已经开始扩大产量,看看能不能降低造价,估计到年底每月就能生产3000吨。刚才这种特大型主要用于攻坚和特殊用途,携带它的轰炸机要专门改装,所以产量不会很多。供攻击机使用的800公斤前线战术型和1500公斤的战略轰炸型,才是主要型号。”余磊介绍道:“我准备把下一阶段的实战实验放在乌拉尔,打击......。”

“等等,我想先放在日本。”

余磊还没说完,杨秋突然幽幽的插了一句,拿出蒋百里带回来的翻译电报交给岳鹏和余磊:“苏德结盟的消息,让裕仁变卦了。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能利用云爆弹杀伤威力大,拥有窒息效应的优点,提早开始清除行动,帮德田球一扫清障碍。”

第338章 风暴前夜第123章 上海滩的野心第386章 出访前的家事第778章 帝国之疡(六)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640章 阵痛第354章 北国龙牙(下)第386章 出访前的家事第973章 十度对火炬第363章 国社(二)第573章 追逐和趁火打劫第855章 局势分析会第887章 海骑兵第784章 帝国之疡(完)第483章 中亚的风(二)第42章 换防令带来的慌乱第175章 一战定西南(五)第111章 朱尔典的心思第527章 血案!第420章 战西线!(一)第966章 威克岛(一)第660章 连捅三刀(四)第846章 转折(一)七十六章 辞职第38章 怎么可能?第695章 顺势而为第242章 落幕(六)第834章 血战克孜勒奥尔达第506章 对决!这是宿命!(上)第682章 沙特建国(十四)第1012章 碟中谍第221章 釜底抽薪(上)第708章 风雷起第1028章 大战役(十二)第726章 军备竞赛(三)第26章 慌乱的益智社第1043章 痛苦地美国海军第160章 趁火打劫的真多第823章 合围(7)第1068章 警报再起第15章 悄然开始的变化第173章 一战定西南(三)第786章 战略空军第618章 精锐对老兵(二)第1027章 大战役(十一)第186章 未来的种子第117章 詹天佑的笑声第219章 南线的隐忧第935章 关岛,战旗飘扬(二)第914章 一触即发第67章 艰难的新装备第409章 你们要上前线了?第940章 关岛,战旗飘扬(七)第622章 培养财团,从洗钱开始第543章 剪羊毛的来了!第277章 《青木报告》第779章 帝国之疡(七)第80章 血火武胜关(下)第435章 要军火吗?第932章 奇袭关岛(下)第45章 查枪除隐患第1007章 山本完蛋(下)第545章 外援来了第224章 全面开打第464章 大国之路(八)第240章 落幕(四)第233章 四轮驱动第553章 破坏和丰收第891章 趁火打劫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379章 在欧洲(中)第838章 混乱如麻第653章 阳谋天下(二)第343章 苛刻第481章 贪婪的日本第392章 三言两语定基调第897章 开罗(三)第843章 祸水南引(下)第247章 场外的失败(上)第151章 王士珍的忧虑第822章 合围(6)第182章 联合组阁的畅想第275章 西华门外第277章 《青木报告》第487章 中亚的风(六)第855章 局势分析会第498章 国家的角逐(八)第579章 杨秋的心思第485章 中亚的风(四)第1006章 山本完蛋(上)第351章 东北,军管!第5章 被英雄了!第187章 群魔乱舞第1066章 出卖第634章 狂欢,做空美国(三)第460章 大国之路(三)第288章 神话破灭(七)第123章 上海滩的野心第557章 给你个机会第492章 国家的角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