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打个大西瓜啊!

“纵火弹?”

拿了快十年枪,又是新军又是湖北武备学堂,最后还去鼎鼎大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结识很多参加过日俄战争的日本老兵,光记录本就带回来几十本,总想着把日本陆军那套学会了就能兴国防、强国家,但现在才知道在真正地精锐步兵面前日军不败就是个玩笑!先是震撼人心的三三制步兵战术,然后是身管长远程大炮,紧接着又是炮兵观察气球,还没等这些说完就是一句纵火弹......。

听到这个新名词后陈裕时眼皮猛跳,飞速骑马向凤凰山跑去,当他到了山脚下三步并作两步向上爬时,身后已经传来了撕裂空气的尖啸声。

“轰隆隆......轰隆隆......。”

12门战锤14乙型105毫米远程加农炮同时齐射,火焰和烟雾从炮口喷涌而出形成了一朵美丽而可怕的炮花,15公斤特种炮弹直窜云空向13000米外的九连城虎山要塞砸去。

加农炮的高仰角射击能力很差,弹道平直,虽然射程远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如榴弹炮理想,至于杨秋最想要的加农榴弹炮已经将几种图纸复印出来交给湖北和重庆分别研究,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也只能勉为其难让它们来充数。

陈裕时爬上山顶炮兵设立的观察哨时,下方炮兵已经完成了目标校准打出了足足10轮齐射,120枚105毫米炮弹有效炮弹的威势是很惊人,只是他开始时却并不看好,虎山要塞依托古长城而建,虽然缺少现代的水泥钢筋却也是清一色山石铸造,寻常一发150炮弹都造不成多大损失,何况日俄战争后为了控制这个要地日本也花了不少力气,光是从四周强行征招的民夫就有数千人。

然而当他爬上山巅,举起望远镜后人却猛然傻了!

火!烟!熊熊不熄,遮天蔽日!

偌大的要塞已经被浓烟和大火覆盖,望远镜里竟是狼奔兀走东跑西窜的日本兵,一个日本兵被爆开的火球点燃,满身大火痛苦奔跑,最后慌不择路竟然从几十米高的要塞上坠下。更多的日本兵冲入了要塞下方,那里应该是储水池,可没过多久那个方向就腾起一道水柱,储水池被炮弹直接击中。

陈裕时和陆陆续续爬上来的39旅军官们背脊都凉透了,他们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火,一个团长咽咽口水:“看,那几个日本兵......用衣服扑也扑不灭。”

“何止衣服!你看那边用水壶淋水的那个,快看......浇上去也不顶用,还在烧。”

“哈哈,烧!用力烧,烧得好!”

“这......打个大西瓜啊!”

军官们表情各异时,身后的炮兵们却如同机械般继续开火,开始从远处向四周扩散的浓烟不仅没让他们停下,反而干劲更足。只不过这种炮弹实在太危险,所以他们必须小心翼翼,这也影响了炮击速度。

纵火弹其实就是燃烧弹,很多人一想到这个恶魔就是凝固汽油或者航空炸弹,实际上燃烧弹最早出现就是炮弹形式,一战面对德国大纵横堑壕无可奈何地英国用尽办法,除了人所皆知的毒气坦克外,也首次动用了铝热燃烧弹。

但铝热燃烧弹价格实在是太贵,财大气粗的英国也用不起,最后不得不继续使用便宜的毒气炮弹。杨秋也用不起,甚至完全办照后世标准白磷燃烧弹也不行,因为白磷制造困难,储备和加工更是价格昂贵。还好他前世学的东西没忘记,即使不用资料机也能拼凑出一些效果很好的纵火材料。

下濑火药的纵火能力比tnt强很多,北洋当时有几十吨的储备,白磷虽然困难但老祖宗就用过,土法生产也能造出一些,最后再加入硫化橡胶粉末。虽然工业化硫化橡胶还有一段路要走,可实验室已经拿出了产品,最后再从重庆弄些铝粉,用粘稠剂将这些混合固化,形成一颗颗直径一毫米左右的圆球填入炮弹。当炮弹中央药柱爆开膨胀后,会瞬间将这些颗粒挤压成粉末撒向四周。根据实验数据,这种简易纵火弹的威力能达到二战标准白磷燃烧弹的6成,铝热燃烧弹的3成。

当然,这其中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和配方都是绝对保密的,特种炮弹填装厂更是被搬到了湖北和重庆交界的大山中。

可即便想了这么多办法,杨秋同样为高昂的价格头疼,在实现化工材料大规模工业化之前燃烧弹绝对是耗钱的东西,以目前的105毫米纵火弹为例,每枚价格是国防军标准tnt高爆弹的7倍,这里面除了加工难度高耗时耗力外,炮弹储存和运输的成本更是大头。

两枚一组的炮弹箱需要加固木板,中间还必须有固定托架防止移位碰撞,空隙处需要填满锯末或者干草,就算用便宜的干草也需要磨碎充实压紧。因为下濑火药极不稳定,掺入了磷和其它材料后更是危险,所以最后运输时需要尽量使用水路和铁路,如果是长时间颠簸那乐子就大了,所以卡车运输已经被禁止,宁愿靠人力独轮推车也比卡车好。

因为添加不少腐蚀性化学成分,纵火弹不耐储藏,温度、湿度的讲究比稳定的tnt炮弹严苛几倍,面对这些现实压力,杨秋也只好妥协仅用于攻坚。

轰!

一声整天巨响中,远处虎山要塞炮台上发生了剧烈爆炸,一门120毫米岸炮被连根拔起掀飞到了几十米高空,日本炮兵致命的弱点被火焰无情打出了原型,堆积在大炮旁边的炮弹成为了压垮要塞的最后一根稻草。

整整2500枚105毫米纵火弹,每枚有效杀伤范围为100平方米,理论上这些炮弹可以覆盖62万平方米的范围,除去叠加损伤依然可以达到40万以上!

一个要塞才多大?

等最后一个弹药箱被搬上船回收时,整个虎山要塞上都已经看不到人影,一声比一声响的爆炸连绵不绝,片刻后连左侧一截古长城都猛地垮塌了下来。所有看到这一幕的39旅官兵都倒吸口冷气!不少北洋籍军官到现在才明白,北伐时杨大司令是多么手下留情,要是把这些炮弹砸在信阳上空,十万大军都不够人家烧的!

“旅长.....是10师的战旗。”

炮火结束后不久,虎山要塞下就钻出了一个步兵团,军官从旗帜上认出了那是从热河赶来的第10步兵师袍泽。只不过陈裕时此刻那还有心思和10师抢功,望着火焰熊熊的要塞他已经后悔死了。

穿军装这么多年,他头次感觉羞愧。

一个军人,不研究先进军事技术和战术,却把太多心思放在场外这还是军人吗?现在他开始后悔,要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好好学习军事,然后学宋子清、蒋百里和张孝准他们这些人去更先进的欧州强国深造......还会出今日这种“笑话”吗?可笑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一批人以为日军是多么了不起的军队,是世界强军的风范,现在活生生的事实就在面前,在强力炮兵和新式步兵面前,他们连菜都算不上!自己.......太井底之蛙了!当初民党也是短视,一切都把日本捧上了天,现在才知道,到底是谁在拖人家杨秋的后退,要是辛亥后他能立刻统一全国,恐怕现在重炮团能普及到每个师了。

不管陈裕时如何后悔自己没专心军事,都改变不了九连城虎山要塞易主的现实。

6月3日,寺内正毅抵达旅顺当天,九连城要塞失守,驻扎于此的日军两个大队全军覆没无一人逃生,以至于一直到鸭绿江对面的新义州白马山山顶日军观察哨报告虎山要塞上空升起了国防军飞虎旗才得知丢了要塞。

从热河远道而来的国防军10师31旅,12师39旅,14师43旅和101师1011旅1个团进驻九连城要塞。经过后来清扫发现,要塞大部分重炮都被炮弹爆炸摧毁,只有2门克虏伯240重炮因为当时日军还没来得及从弹药库取出炮弹才幸免,皮糙肉厚火焰只烧坏了部分小配件,加上纵火弹威力太大日本步兵还没来及破坏就大都被烧死,仅剩一些也被毒烟活生生熏死。

三个旅抵达后仅用一夜就将炮台清扫干净,第二天下午卡车队拉来了16门大名鼎鼎的施耐德75小姐,这批炮原来是德国为了得到施耐德技术向杨秋订购的100门之一,但湖北到目前为止只交付了48门,剩下原本打算上月底交付,可德国大手一挥象征性收了20万就作为支援物资留给国防军使用。

一门和战锤14甲型榴弹炮重量相当的75炮......杨秋根本没考虑装备它,直到萨镇冰发觉这批炮射速居然可以达到每分钟15发,射程也有11000米,立刻找杨秋建议将它们运往东北用作固定炮台封锁鸭绿江用。

16门75小姐,2门240重炮和三个旅各自的24门75炮和70炮,五天内虎门要塞就重新武装完毕,42门大炮的炮口全部对准了新义州鸭绿江,要塞弹药库不足的问题也在战区司令部动用了一万民夫运输队和12艘运输船后得到解决。

6月6日。还没等日本从虎山要塞丢失的闷棍中清醒过来,10师32旅汇合101师1012旅、1旅在112门各类大炮的支援下强攻岫岩,击溃两个日军大队后得手。

岫岩失守彻底震动了日本高层,眼看国防军兵锋已经抵达关东州,海军这回也不敢耽搁立刻租借16艘外国货轮,又出动运输舰7艘加速运输步兵向关东州和朝鲜新义州白马山方向集结,有心人会发现,从整个态势看似乎回到了日俄战争时期。

6月8日。日本16师团第9联队、19师团3个联队全部抵达关东州。20师团3个联队抵达白马山,第五师团1一个联队也抵达旅顺。但就在日军等待后面的补给和重装备时,国防军101师1011旅和14师44旅再次向营口发动进攻,日军74联队虽然有第二舰队几艘军舰支持但还是损失超过1500余人,加上岫岩被占后撤退路线受到威胁,寺内正毅也不得不下令向金州撤退。

6月12日,国防军从岫岩和九连城同时出击向安东进攻,面对日占大孤山要塞的疯狂封锁,再次祭出纵火弹,仅用一天就占领大孤山要塞,因为炮弹消耗太大而没有殉爆的6门210口径重炮和6门150重炮让得知消息的萨镇冰欣喜若狂,立刻从下令驻扎上海的海军陆战队星夜兼程,携带12门75小姐赶来接手这座甲午后失去的海军重型要塞。

速度!速度!速度!

杨秋指挥下的新式国防军掌握了时间要素后,趁日军集结没能完成前充分发挥火力和装备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了一连串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猛攻,不仅歼灭了上万日军有生力量,还一举将日军三个师团压缩朝鲜和关东州内。

关注这场战争的世界各国无不目瞪口呆!虽然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杨秋早几个月就准备好发动,也知道日军因为国内财政等问题这几年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反应,但还是没想到号称亚洲最强,甚至能排上世界强军之列的日本精锐陆军会败得如此迅速。

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两年前开始细心制定计划时,杨秋曾想过建造80辆坦克,花五天时间横扫关东州、两个月占领朝鲜,最后只是因为工业基础差暂时没法造出坦克才着重加强炮兵和步兵战术建设。

国防军拿出来的装备也轰动了世界,105毫米远程压制加农炮更是掀起了远程火炮的研制热潮,德国利用之前建立起来的关系毫不眨眼以800万美元现金买走了包括战锤14乙型105毫米加农炮、仿zb26汉二型轻机枪、麻雀教练侦察机、纵火弹配方四项专利和全部制造技术。得知德国购买了四项技术后,法国最先坐不住了,下令国内立刻研发相应产品,而同样财大气粗的英国为了缓和中英关系,加上欧洲开打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在白厅亲自致函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愿意进行对话寻求政治解决,并保证中日战争结束前不会泄露技术的情况下,也出价650万买走了掷弹筒、迫击炮,远程105加农炮、轻机枪和麻雀教练机五项技术,至于纵火弹目前还属于中德掌握的绝密。

加在一起足够建设一家百万吨钢铁厂的支票让苏洪生和郑廷襄两位大厂长笑歪了嘴巴,?但杨秋现在还没心思关注能赚多少钱,由于他清楚部队的补给和运输能力也到了极限,东北战区能迅速完成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已经非常难得,所以在大孤山要塞得手后就下令就地休整,修建战壕工事,同时东北战区司令部也抓紧时间向各支部队补充弹药和物资,迎接后面更艰苦的战斗。

6月15日,王正廷突然奉命高调访问俄国,当他第一站出现在海参崴的俄国远东总督府内后不久,一条关于俄国即将进攻南库页岛,与中国共同瓜分朝鲜的“消息”引燃了整个远东!

第466章 新的征程七十七章 向北第107章 发飙的北洋第140章 双雄争西南(一)第502章 国家的角逐(十二)第440章 背叛(三)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499章 国家的角逐(九)第169章 暗战滇桂黔(三)第151章 王士珍的忧虑第244章 落幕(八)第454章 移民和未来第250章 吕宋资源调查启动第781章 帝国之疡(九)第496章 国家的角逐(六)第199章 双面间谍诞生第59章 相同的安民告示第920章 突袭(五)第211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744章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雷鸣!(三)第661章 着急的海军第617章 精锐对老兵(一)第223章 蔡锷的手段第112章 什么位子才能满足第537章 勒拿河畔的清洗声第1038章 以全体苏维埃的名义第753章 风暴,不可阻挡第381章 给我轰回去第472章 疯狂的回家路线第43章 刘同第224章 全面开打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470章 莱茵兰第67章 艰难的新装备第210章 各谋出路第645章 再次盗版第619章 精锐对老兵(三)第656章 潜流涌动第243章 落幕(七)第552章 东归计划第608章 真纳的羡慕第763章 南海狂澜(五)第640章 阵痛第1077章 结束(上)第1053章 他们出来了!第253章 北国龙牙(中)第409章 你们要上前线了?第20章 申树楷第310章 盖州,我的命!(六)第446章 库页岛有石油第709章 惊喜第547章 第三次了第887章 海骑兵第392章 三言两语定基调第396章 巧合的见面第245章 落幕(九)第403章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上)第657章 连捅三刀(一)第752章 希特勒的小算盘第299章 海军要下战书了第400章 骨牌开始变化第53章 崛起的一天(八)第662章 下个套第115章 逼第934章 关岛,战旗飘扬!(一)第327章 男儿向天笑(五)第239章 落幕(三)第581章 胡佛来了第1001章 台风(十)第184章 新的开始第1039章 启程第1023章 大战役(七)第740章 莫斯科的震动第105章 强行收网第57章 绕个圈子第852 转折(七)第467章 裁军和理财(上)第199章 双面间谍诞生第435章 要军火吗?第239章 落幕(三)第1006章 山本完蛋(上)第914章 一触即发第245章 落幕(九)第273章 风起紫禁城第705章 陈绍宽的难题第11章 百日鏖兵(上)第707章 苏醒第537章 勒拿河畔的清洗声第583章 华人自治区计划第570章 先摆平美国第865章 20号弹第550章 奠基的年份第361章 大动静第375章 爆炸(四)第317章 豪气第421章 战西线!(二)第981章 火海(四)第908章 独立辛秘(下)第627章 空军要送大礼第13章 孙武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