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清晨的上海已经忙碌起来,几年前还脏乱差的华区正变得越来越繁华。..??反倒是之前规模庞大的租界区因为德日俄三国自动或被强行撤销后,租界区一下缩小很多。失去租界后日本领事馆搬进了公共租界,和大英帝国一样日本也不愿意将总领馆搬到南京,似乎想用这种方式紧跟盟友。领事馆前,几个学生鬼鬼祟祟,远远地见到他们后印度巡警立刻鸣哨警告。

几张大字报和标语却已经被贴到墙上,还有用毛笔书写擦不掉的斥骂和怒火。

日本驻华大使小幡酉吉站在窗口,默默看着没让保护领馆的士兵去干涉。马关条约后伊藤博文等日本有志之士努力建立起来的中日特殊关系在上次中日战争后已经荡然无存,两国民众间的敌对行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教育部将甲午、旅顺大屠杀等等事件正式写入教科书,中日之间的宿怨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无数倍!黄海冲突后,普通中国人心中的仇日思想再被点燃,报纸评论口诛笔伐,大有淹没日本岛的架势,在这种疯狂的鼓动下学生们首先参与了进来,游行、抗议乃至像刚才这样在各类日本驻华地区抹黑发泄。

短短几天,四十几岁的他鬓角都白了不少。

到底怎么了?从1911年起,远东就似乎出现了一个让人看不见却时时刻刻笼罩扩大的漩涡。冲突、谩骂、对峙、交战......中日两国各不相让,无数生命和年轻人被卷入进来。花了二十年时间。耗资巨大部署和扶持的在华利益代理人和亲日派几乎被彻底扫了个干净,孙逸仙那些被扶持的政客也直接踢出国门至今不敢回来。中国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过去三年赴日留学生人数减少到个位!反而转向更遥远的美法英三国,全面学习日本的口号也变成了“学习西欧,超越日本”。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和那个高大甚至需要仰视的身影有关。

他统一了中国,实行全民9年制免费教育。推进国家基础建设、加速工业化革命,改革社会和土地政策,完善国家赋税制度。实现立法与行政的分离,让二十年前毫无斗志的军队摇身变成连欧洲都不敢轻言打败的强军!很多事情其实单独看并没什么太过人之处,但将所有这些捏合到一起就会发现。他......正在逐步奠定现代中国的基础!!所以,美国人称其为“东方华盛顿”,法国赞许他为世界最大民主领导者,德国也一度视其为东方的最好合作伙伴,就连一项吝啬赞美的大英帝国,都称其是“拥有纳尔逊精神的开拓者。”

愚昧封建的中国似乎一夜间就成了香饽饽,连保守的英国下议院上月都首次敞开议会大门,欢迎国社党青年会会长陈果夫和财政部长张文景访英,并公开赞许他们是中国年轻一辈的佼佼者。这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学者都反复深究其中原因,但在小幡酉吉这类资深外交家看来。一切都非常非常的简单。

军事胜利和积极靠拢欧洲的走出去战略。

对北洋的压倒性优势!对日本的胜利!主动走向欧洲参与世界最大战争,并以一场被各国奉为经典的陆军大战役拉开走出去战略,在没有能力制定规则前干脆遵守西方制度和规则,重视西方的契约精神,并公开在美国国会许诺!然后就是跟在军队后面的是留学大潮。商业贸易的走出去融合。当这些汇聚起来,就变成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汹涌大潮!作为研究中国多年的政治家他很清楚,这个国家有一种叫仿效效应,如果直接点或者可以说成攀比效应。当以杨秋为首的顶尖一群人果断抛弃日本转向欧洲,推进积极的西欧政策后,那些读书人、工商地主、士绅甚至暴发户都会直接忽视近邻转向欧洲。现在在中国民间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把孩子送往南洋留学那会被认为是土包子。送往日本被认为是害了孩子,只有送往欧美留学回国后才是人上人,才是精英......。所以仅去年,就有一万多学生被国家、父母送往美、法等国去留学深造,还有数万欧洲人被请回来当老师,出任技术专家。

天照大神在上,学习欧洲已经三十多年的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非常完善,尤其是工业、科学技术等等都比目前的中国好,长门级战列舰更是能媲美英美的超级战列舰,差的无非是资金和资源罢了,居然被鄙视成“毒害孩子的地方”。

小幡酉吉暗暗的叹气声中,身后响起了脚步声,扭头看去昨夜抵达的外相牧野伸显已经起床,弯腰鞠躬:“早上好,外相阁下。”“小幡君不用客气了,船准备好了吗?”牧野伸显已经没心思继续这种官场上的客套,问道:“有最新的情况吗?”

“海军前锋昨晚已经抵达台湾海峡,并在外围击沉3艘布雷船和1艘支那驱逐舰。铃木贯太郎中将的舰队也已经抵达旅顺外海,击沉6艘中国布雷船和驱逐舰,也有3艘驱逐舰在仁川外被支那潜艇和驱逐舰击沉。”小幡酉吉将报纸递给他:“这是今天早上的报纸。从支那发布的消息看,他们的海军正处于不利中,很多沿海城市都开始疏散,他们应该非常担忧海岸安全。”

小幡酉吉从使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衣服,一边穿一边说道:“我认为这是好事,最起码海军上他们无法对抗我国,这样就可以尽早逼迫他们坐下来谈判。”

海军优势明显的确是好事,但牧野伸显也不敢放松,问道:“南京有回信了吗?美国人有没有接触?”

“支那政府还没有任何会谈的意愿。我认为他们是在等杨秋的意见。恐怕要等他回来后才会见您。”小幡酉吉和牧野伸显一边向外走一边说道:“昨天我已经去拜访美国领事,但工作人员告诉我芮恩施大使已经前往天津,预计要三天后才能回来。此外他们还就租借战列舰给支那进行了回复,说我们和支那目前并没宣战,他们这样做没有违背国际法,他们也拒绝停止租借合同和出售4艘新战列舰的谈判工作。法国人也同样拒绝我们的要求,表示出售战列舰是法国和中国双方的事情。诺曼底级战列舰装备的只是340mm舰炮,比我国的长门级小很多,不会破坏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

轿车飞速向码头驶去。小幡酉吉的这些消息让牧野伸显感觉压力重重,缓缓闭上眼睛问道:“小幡君,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我大日本帝国被抛弃了吗?为什么美国和法国都针对我们呢?”

小幡酉吉见到他闭目沉思。想想说道:“我认为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就是杨秋推行的积极向西政策,他放弃了一些利益主动接触欧洲,愿意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处理国际事务,这从他积极出兵打击穷党就可以看出。其次支那和我国不同,他们的工业才刚刚开始,资源多、人口多,如果按照我国标准发展,蕴含的商机多达上千亿美元。这笔巨大利润是战后虚弱急需重建的欧洲无法割舍的,所以目前支那的价值比我国更高。第三我认为是......。”小幡酉吉说到这里停了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半晌后才鼓起勇气:“这恐怕和我国的殖民政策有关系。事实上杨秋至今占领的一些地区都是支那以前丢掉的国土,之前巴黎和会上他也放弃了殖民地和赔款等要求,给欧洲留下不向外扩张的印象,所以对欧美来说他看上去更加温顺。”

既然说开了,小幡酉吉也干脆继续说道:“支那有漫长的西北和北方疆界。一旦俄国内战结束他们的陆地压力将大几十倍,所以欧美都觉得他们短期内不具备向东印度支那和太平洋扩张的可能。欧洲支持杨秋收复西北,其实也是希望他和穷党长期对峙,从而减少红色思想在欧洲蔓延,这是祸水东引的计划。相比支那有明确目标,我国因为失去大陆。美国开始担心我们向大海发展,所以......。”

“这些该死的鬼畜洋人!五千万帝国子民需要生存空间,难道他们连这些都要剥夺吗?!”

小幡酉吉也无奈的叹口气:“外相阁下......既然他们是鬼畜,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好心思。以前他们支持我国,是希望遏制俄国的扩张,和现在他们支持杨秋是一样的,也因为看到支那和俄国已经无法化解的矛盾,试图让他们长期对峙在北方,缓解欧洲的压力。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都无法真正干扰我国的决定,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盟友,他们在这次冲突中到底抱着怎么样的心思。我非常担忧,杨秋在西北的军事行动一来是打击穷党,二来又让印度地区受到威胁,我担忧我们的盟友会最终妥协,答应签署西北长期和平条约。”

小幡酉吉不愧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外交家,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大英帝国的确是这场冲突的关键,他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直接影响到结果。不过和小幡酉吉国际外交上的分析相比,牧野伸显却在担心另一件事情:“小幡君说的非常不错。但有件事你忽略了,欧洲的压力很大,但他们不会真的派兵来干涉,首相和我最担心的是......国内。”

“国内?”小幡酉吉纳闷的抬起眼皮时,牧野伸显强吸口气坐直腰:“上次战争是因为我国准备不足,但五年来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在积极准备着,表面上看虚弱但再也不会措手不及,只要海军能尽快包围台湾岛,我们就有了和谈的资本!但在这之前,我担忧国内会出现问题。”

牧野伸显说道这里,似乎不想再说下去,推开门走下车向等在岸边的快船走去,问道:“杨秋什么时候能回来?”

小幡酉吉正在想国内会出什么事情。愣了下追上去说道:“昨天上午他在徐州参观了大学和医院,还接见了一些官员将军,预计今天傍晚可以回到南京。”

“那就尽快出发吧。”

牧野伸显坐上船后不久,快船就发出一阵轰鸣沿江而上向南京驶去,船舱里他紧闭双目,让小幡酉吉不自觉回想刚才那句话。国内?国内会出什么问题呢?

牧野伸显俩人坐船前往南京的同时,杨秋的专列也已经驶过合肥。

车厢内除了他和唐绍仪外。还多了几张椅子和一把轮椅。

陈浩辉坐在轮椅上,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方瑞则坐在他身边。这两位当年一起前往西南执行任务的情报员如今已经是民国秘密战线上的顶梁柱。加上军情局的张扬,三人一起撑起了国家情报大网。戴春风站在轮椅后面,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杨秋。只见他伏案批示着什么文件,眉头时而皱起时而和唐绍仪悄声讨论,身后的凳子上还坐着一位神色木纳,膝盖上放着一只包,从见到至今手都没离开过包,也没任何话语的军官。

他很好奇这位军官包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但见到陈浩辉都不敢多看连忙移开目光。

“副总统,总理。这是戴春风,我的学生。”陈浩辉为杨秋和唐绍仪介绍学生,却没注意前者书写的笔尖微微一顿。这个细小动作谁都没注意。杨秋抬起头看了两眼戴春风,见他胸口居然也佩戴者青年会徽章,微笑着点点头:“很好,和你老师多学学。”

“是。”能见到杨秋和唐绍仪,戴春风别提有多高兴了。直到陈浩辉让他先离开才恍然醒悟连忙和雷猛等警卫避到后面车厢。

他离开后杨秋收回目光。他发觉自己是真是融入这个世界了,无论多么有名的人突然出现,都很难再有惊艳或者心跳的感觉,这说明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段历史,一举一动也都将对历史造成重大的影响。结束瞬间的感悟后,扭头问陈浩辉:“壁辉那个小丫头还好吗?”不知为何。杨秋却始终忘不掉金壁辉那个小姑娘,所以每次见到陈浩辉都会不自觉问两句。后者不知道他的心思,以为这是关心,说道:“谢谢副总统关心,我安排她去南京女子中学读书。”

希望知识能改变她的人生吧。杨秋心里自言自语一句后,才转回工作问道:“日本那边准备好了吗?”

“日本?”唐绍仪有些纳闷,虽然他知道情报部门针对日本展开了很多工作,但突然提起这个话题还是有些莫名,问道:“辰华,日本有什么?”

杨秋一拍额头,笑道:“看我,忘记和您说了。”

随着他的话,唐绍仪渐渐了解了。陈浩辉虽然潜伏结束回国,但针对日本的潜伏并没有结束,反而由于控制了金九这些朝鲜人,通过朝鲜和自己这边安排再次安插不少间谍。这些人平时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民间和军事情报,黄海冲突后其中部分被激活,投入到了这场亚洲主导者的竞争中。

上次陈浩辉他们的行动堪称情报经典战术,所以唐绍仪大致了解后也对情报部的工作很好奇,问道:“这么说,辰华是准备发动情报员对日本后方进行破坏?”

陈浩辉呵呵一笑:“总理把我们看得太厉害了,510事件后日本情报部就怀疑是我们下黑手,所以请出了闲赋在家的福岛安正,经他的捏合日本情报效率上升很多,这次用运送贵金属的机会我们就抓获数百潜伏和被收买的人,好几位还是当地的头面人物。”

“那你们这次准备怎么办?”唐绍仪问道。

方瑞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唐绍仪说道:“这是最近几年日本国内的一些基本情况,总理您看看,发现什么蹊跷了吗?”

唐绍仪接过资料,一边看一边对情报部门赞不绝口。这份资料并没什么特殊,主要记载的也是民生问题,但内容之详细简直就像是日本政府自己的统计。从资料看,日本国内的封建压迫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财阀和地主的苛刻比民国厉害数倍。比如土地问题上,一半以上的日本农民是没有土地的。这个比例比1911年前的中国高很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日本农村阶级对立的一个尖锐矛盾。日本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时还采用最落后的实物地租形式。不论丰年或歉收,农民要把全年收获的一半甚至7成都交给地主。而且因为日本不重视或者说技术不足,导致全国上下到现在都没有一家肥料厂,相反汉阳自1912年从德国换到合成氨技术后,就一直苦心研究国产化。并与1917年首次建成第一套国产50万吨级合成氨设备。截至去年,全国化肥厂数量已经增加到7家,全年化肥产量达到300万吨。各类拖拉机的保有量也从1911年的7辆增加到目前的6500辆。而日本却只有可怜的172辆,正因为不重视或者技术落后,导致日本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尤其在丢了东北后,国家粮食严重不足使得国民长期挣扎于饥饿线上。

欧战爆发后,欧洲对商品的需求达到了天文数字,日本虽苦于原材料不足,但代加工和造船业却因为英国的支持获得了不小收益,工人数量从1911年的80万增加到目前的110万,各家工厂财阀也赚的盆满钵满。但这种财富赚的也很辛苦,因为代加工本身利润薄等问题,所以工厂对工人的压榨简直到了极点!工厂主为了留住工人,甚至采用奴工制和包工制。也就是将工人骗来后关上大门就禁止离开,日夜加班轮流休息。对农工的压榨使得日本社会结构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只不过是被压制还没爆发出来。

资料看完后唐绍仪也觉得触目心惊。何止是他,其实此刻真正了解日本的国人又有多少呢?长门级战列舰的鲜亮外衣背后,是以百万计被压榨的工人和农民!不过他还是有些奇怪。资料上虽然说日本国内矛盾非常严重,但日本天皇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常大,财阀政治也深入人心,民族单一且长期被奴役导致成为习惯,所以想从外部破坏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陈浩辉和方瑞却明显胸有成竹,后者指着一组数据提醒道:“总理看这里。这是日本工人工资的一份数据。日本国内工人工作时间普遍在12到14小时,比我国的10小时要高。但工资却非常微薄,以去年的纺织工为例,女工日工资只有4角8分,男工也不过9角2分,且工资中的2成要被各种各样的惩罚克扣掉。”

唐绍仪掐着手指算完后,狐疑道:“女工每天4角8分,一月下来就是14日元,扣除2成的话是11日元。上次战后日元贬值,按照汇率算大概是我国的10民元左右......这个不是和我们一些工厂差不多嘛?”

杨秋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和我国民间差些的工厂差不多,可有件事总理您忘了。日本工人每天要工作14小时,我国却已经立法最长10小时工作制。此外还有一点最重要,我国目前的米价是每升大米1角钱,日本......每升是4角钱!就是说,吃得差些的话,我国女工干一天可以养活4个人,而日本却只能买一升米!仅仅够养活自己......。”

方瑞接口道:“按照这次日本联合舰队出动的规模算,将至少消耗30万吨威尔士白煤!10万吨重油!但截至去年日本全国石油贮备只有20万吨,白煤不足50万,所以两个月后他们就要面临燃料不足的问题。陆军不好受,想要同时守住朝鲜和台湾,至少需要再动员30万军队,这样算来需要养活的军人至少在80万左右!根据这个比例......我们认为,日本米价很可能将在最近暴涨到每升6角甚至1元!”

陈浩辉刚说完,唐绍仪都倒吸口冷气。如果米价暴涨到6角钱,恐怕日本国内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要是涨到1元......那几乎就是要了日本老命。方瑞见状却没任何表情,淡淡道:“白玉堂已经带潜艇出发了,吴锐正在金九那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暂时耗一段时间,时间一长日本国内压力就会放大。到时候就能煽动在日本的朝鲜人找米价的借口乱一下。我们预测,如果顺利,粮食问题会在短时间席卷全日本。”

“好!这个办法好!”唐绍仪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之前我还在想,现在这个天气三个月恐怕打不完,但有了这个办法却能省很多了。只要逼得日本国内粮食紧张出现骚乱,他们的前线将士就肯定无心再打。我倒要看看牧野伸显和田中首相还有什么辙。”

“不!总理错了,我们这次可不仅仅是为缓解前线压力。”陈浩辉看一眼端起茶杯面带微笑的杨秋,再看看惊愕的唐绍仪。嘴角慢慢勾了起来:“最终目的......是要在日本农民中间竖立起程城老师的名声。”

“程城?程城法案!”唐绍仪跳了起来,看向杨秋的目光也变了:“辰华,你准备......向日本输出国社?”

“我向伯纳德和英国政府许诺了。我们不需要殖民地也不会向外扩张,但......政党是没有国界的。”杨秋点点头,凝视唐绍仪的目光深邃而遥远,缓缓向茶杯放在了桌上。

轰隆隆......。

茶杯放稳的同时,朝鲜平安北道龟城上空笼罩许久的压抑和沉寂终于被打破。来自第8步兵师26旅炮兵团的12门m1917法制施耐德155mm榴弹炮和24门国产105mm野战榴弹炮鸣响了国防军进攻朝鲜的序幕。

时隔五年老对手重逢后,却是完全不对称的火力强度。

陆军出生的杨秋在海军上一筹莫展,但在陆军建设上却从不放松。经历四年欧战和巴黎和会上的鲸吞,国防军终于完成炮兵编制改造,全军除固定防御点和储备外正式淘汰57mm、75mm、122mm这些口径,70mm步兵炮和60mm迫击炮成为营连级火力。80mm、120mm迫击炮和研制中的85mm榴弹炮成为旅团级火力,而师级火力则由160mm迫击炮和105mm,155mm(还有部分150mm存在)榴弹炮组成,全军114个旅属炮兵团、66个师级加农重炮团(远程加农炮)、20个独立炮兵团(要塞或机动)、24个铁道炮兵营编制也与年初完成。

爆炸掀开冰层,卷起雪花。冻得硬梆梆的土地都无法抗衡炮弹。尤其是155mm重炮更是威力骇人,每次落下都能砸开一个大大弹坑。经历过西线大炮兵考验的国防军炮手们用欧洲式的炮火挤压战术让敌人战栗颤抖。大炮将日军压在冰冷的泥地里抬不起头,没等熬过炮火覆盖,来自1旅的14辆t1型(一战的ft17)坦克喷着黑烟就出现在视野中。

“跟上......注意你们的脚步!躲在坦克避弹区不要离开。左右,小心左右的伏击!不要让敌人靠近坦克50米!”

坦克的后面,杜子山戴着头盔。披着洁白的伪装斗篷,高举心爱的美国产m1912霰弹枪不断呼喊提醒士兵注意队形,偶然间露出的臂章告诉大家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连长。这位在西线血雨中鏖战了两年,参加过百日攻势和震惊世界的“瑞尼韦尔龙哮”战役,和战友一起得到法国荣誉骑士军团勋章,国防军陆军二级勋章,欧战老兵勋章的老兵带着浑身荣耀和奖金回家后,发现全家已经移民到奉天,不仅买了500亩地,弟弟妹妹也跨上书包免费上学,于是左思右想选择回到部队。

因为功勋卓著他被分配到了国防军赫赫王牌第一师,还因为熟悉装甲步兵战术被编入第1装甲旅,成为13装甲步兵团的一位连长。天寒地冻冰渣满地,让他仿佛回到了残酷的西线,爆炸、火焰和穿梭的子弹不仅没让他们这些老兵害怕,反而有这种说不出来的兴奋。

坦克上的14挺12.7毒牙重机枪肆虐横扫,缺乏重装备的日军士兵只能徒劳的用步枪在坦克上打出无数白点,然后看人家继续一点点靠近。几十位日军士兵组成敢死队,抱着手榴弹准备实施肉弹突击,但才冲出阵地就被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打死。当坦克连终于抵达阵地不远后,杜子山一马率领大家冲出避弹区,低着头弯着腰如同一匹饿狼闪转腾挪向前突击。“杀死他,快杀死他!”一位日军曹长指着他下令射击,可与雪地融合成一色的白色斗篷连老兵都很难捕捉目标,况且日军只要是一露头就会遭到坦克机枪的点射打击。

杜子山一个横滚就冲入了日军堑壕,手中的霰弹枪想也不想左右先各自猛轰一枪。可怕地大号鹿弹散开后直接扎入几个冲上来的日本兵身体里,他们连让各国闻名丧胆的嚎叫都没发出就浑身是血。随着越来越多战友冲入阵地向左右扩散,日军完全挡不住霰弹枪和冲锋枪组成的迅猛火力,只得丢弃这个山头阵地向城内撤退。

望着撤退的日军,杜子山用力挠挠头。

怎么好像......日军变弱了呢?

不是日军变弱,而是国防军自己完全变了。从1911年建军时的几十门小炮,到如今飞机、大炮、坦克、轻重机枪等等武器一应俱全,骨干老兵和军官大部分也都经历过最残酷的欧战锻炼后,已经真正的成长起来。相反日军虽然也吸收了不少中日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可被海军吞掉太多军费后,已经完全追不上由装甲和大炮兵组成的陆军革命潮流,对国防军的印象也还在五年前。

与龟城同时打响的还有宣川。为尽快打开局面,朝鲜方面军司令秦章书一出手就是重锤打豆腐,用两个重装旅不说,还带上了装甲连和师属重炮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两地。只花了6个小时,日军这两个突前部就被击破,15万在安东和新义州待命多时的国防军主力、6万朝鲜独立军还有5万余朝鲜民夫组成的主力大军如同冲破栅栏的狼群。

歌声嘹亮:“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未完待续。。)

第63章 首战刘家庙第368章 从琉球开始第368章 从琉球开始第754章 争夺伊朗第22章 洋钱赚不赚?第797章 战波斯(七)第557章 给你个机会第491章 国家的角逐(一)第1048章 从印度出发第876章 推平它!第947章 首战次大陆(一)第566章 蔡锷的遗憾第765章 南海狂澜(七)第992章 台风(一)第887章 海骑兵第611章 未雨绸缪第898章 开罗(四)第152章 美洲致公堂的能量第684章 沙特建国(十六)第1019章 大战役(三)第583章 华人自治区计划第794章 战波斯(四)第708章 风雷起第721章 萌动(六)第102章 黄兴要上前线第97章 走向军阀第1065章 不同的未来第784章 帝国之疡(完)第131章 1912年的开始第550章 奠基的年份第739章 三大目标第27章 八月十五杀鞑子第222章 釜底抽薪(下)第208章 加速布局第384 坦克第213章 铁血孤军第449章 杨度的大建议第65章 北进第371章 卖掉冲锋枪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1060章 全面反攻第486章 中亚的风(五)第207章 南京的不安第465章 大国之路(完)第388章 金壁辉第684章 沙特建国(十六)第1035 挺进乌拉尔(中)第305章 盖州,我的命!(一)第467章 裁军和理财(上)第304章 一记闷棍(下)第632章 狂欢,做空美国!(一)第615章 祸水向何方第896章 开罗(二)第429章 战西线!(十)第167章 暗战滇桂黔(一)第627章 空军要送大礼第145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第519章 一触即发第138章 轻轻放下第581章 胡佛来了第231章 化工和挖钱第309章 盖州,我的命!(五)第191章 祸心(上)第219章 南线的隐忧第708章 风雷起第200章 无视美丽第988章 决战吧!海军(二)第273章 风起紫禁城第1065章 不同的未来第856章 砸不烂的乌龟壳第291章 神话破灭(十)第1063章 日落马六甲第580章 戴雨农出马第190章 财政和潜艇第1054章 咆哮吧!冰海深寒第739章 三大目标第834章 血战克孜勒奥尔达第888章 激战暹粒第704章 军国世界第138章 轻轻放下第648章 扫货开始第39章 准备换防第535章 银光闪闪第460章 大国之路(三)第763章 南海狂澜(五)第953章 首战次大陆(六)第743章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雷鸣(二)第454章 移民和未来第34章 军火交易第782章 帝国之疡(十)第99章 鏖战第32章 敲开德国大门的砖头第810章 中亚大会战(二)第561章 坑的就是你第205章 今天不是三月二十第822章 合围(6)第624章 白崇禧带来的好消息第862章 撒马尔罕的火焰(上)第449章 杨度的大建议第382章 神话破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