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第三次了

……秦晋西山七大家,乔常李王渠曹张。”

这句话在山西大地人尽皆知,说的是山西晋商中最有名望的七大家族,所以奉命筹银的阎锡山一下火车就快马直奔祁县乔家堡。阎省长重回山西,乔家大院内热闹非凡,执掌乔家中堂的乔映霞更是早早等在门口相迎。不仅乔家倒屐,同为七大家之一的李家掌门李子用也闻讯赶来。

无论是乔映霞还是李子用,年纪不大却都已经扛起家族兴衰的重任。此次上海白银危机出现后他们也是格外关注。作为晋商中最富有的家族,他们各自都拥有庞大地白银储备,也正是这些储备帮他们在满清退位后依然能纵横商业,将如今的山西银行办得红红火火,成为仅次于西南华西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第三大商业银行。

但在这片红火下也隐忧不绝,尤其是此次白银危机,更让他们如坐针毡。

一边是各门各户都因为有巨量现银所以家资暴涨,一边却是不敢轻易出手生怕惹火了南京。要知道杨秋可不是善主,辛亥年起家到现在死在他手里的有多少?别以为这两年他把手伸到外面对国内不闻不问,但要真惹火了,那就是血流成河的下场!

所以得知阎锡山回来,哪敢怠慢连忙亲自奉茶问道:“阎大人,上海和南京那边如何了?”

“很不好。”对这些人精阎锡山只能实话实说:“这不南京特意派阎某来找两位帮忙,希望诸位能借出白银,已解燃眉之急。”

既然阎锡山来,两人都知道借钱是肯定的了。从满清起晋商就没少被当局抽水(借款),所以也早做好了准备。但来龙去脉和白银安全还是要问一问,所以李子用插嘴问道:“大人,学生也在英国待过几年,那些洋人虽看中银子,却还没到如此离谱地步。此次到底是为何呢?”

阎锡山也知道要借出白银,总要告诉人家来龙去脉,所以将整个事情娓娓说了一遍:“阎某不太懂金融之道,此事也是听徐部长说了个大概。前不久的重庆会议你们都该耳闻了吧?会上副总统和财政部就提出要币改。因为我们之前是金银币三者通兑通用,大家又都喜欢压住手里的金银,所以每每到办大事时就流通不足发不出民元。此次币改就是要收掉金银换成纸币,然后立法把民元和金银的价格固定下来,免得造成现在这样的混乱和波动。”

两人听得连连点头,币改不是什么新鲜事,欧美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也没大惊小怪。

阎锡山继续说道:“却没想币改还没开始,洋人就抢先一步,利用我们金银币都可流通之际,大肆抬高银价,收取金银造成挤兑。这么做一来是赚取差价,二来是逼我们无法收回金银,没办法币改,使得很多要用大钱的地方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动不了工。乘机打压我们换好处。”

“这帮洋鬼子,太可恶了!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乔映霞年轻气盛,听到这里狠狠一拍桌子。李子用到底比他年长。而且还在英国留学多年,苦笑道:“乔老弟何必发火,满清以来哪次不是如此?当年胡雪岩是怎么倒的?还不就是这招嘛。”

“是啊,这正是南京最担心的。不怕乱,就怕收不回洋人手里的金银,要真那样的话,你们这些开银行的恐怕日子也不好过了。”阎锡山点点头。这回白银之乱出乎预料,却也给了他好机会,只要能筹到白银,这个津京大总管的位子势必就能再往上挪一挪。所以拱拱手道:“闲话不说了,南京还等着阎某的消息,两位不妨透个底吧。”

两人既然做好了打算借出白银,所以没再问就说道:“不瞒阎大人,您来前我已经和乔老弟商量好了,我们两家拼拼凑凑拿出600万两不成问题。就是......这个银子怎么借呢?”

阎锡山明白他们的意思,说道:“南京的想法是,用1:19的价格全部兑走。但这笔钱不是直接给你们,而是充作山西银行的储蓄保证金,多出部分则给你们国债,或者其它股份,由你们自己任选。”

不给现金而是充作储蓄保证金和国债?这让两人有些难接受,这样做不就是用白银危机做由头,故意收缴白银嘛!两人对视一眼,忽然发现这里面的猫腻了,白银危机确实是棘手,可又何尝不是假借危机加速收拢民间的金银呢?

阎锡山见两人悟明白了,脸色一改呵呵笑道:“我知道两位有难处,不过来之前副总统已经向我保证,只要渡过此次危机,他亲自出面让你们山西银行设立吕宋、新加坡、婆罗洲和马来亚分行。”

四个南洋分行!

这可不是小事啊!要真能借机会进军南洋,别说区区600万,就是再多一倍也是值得的。只是这靠谱吗?万一输了血本无归怎么办?

阎锡山翻翻白眼,摊开手道:“此事别问我,做不做在你们。我只说一句,币改是大势所趋,金银退出交易是必然,你们手里攥着将来也只是麻烦。而且副总统此人一贯视国如命,真要到了发急的时候,你们当那几百万大兵是假的不成?”

两人沉默不语,虽然借出银子已成必然,但经阎锡山这么分析,明显是杨秋把全国大商号都当猴子给耍了!把银子都给国家,说好听了就是送银子去救国救难,抵抗洋人,说难听了就是让人家开印钞机。可笑的是全国上下都被蒙在了骨子里,就算有阎锡山这种聪明人,可谁敢说个不字?恐怕立刻就会被打成卖国贼了。

阎锡山不语,半晌后才拿出随身带的纸和笔放在桌上:“该说的我说了,该听的你们听完后一辈子烂在肚子里!至于这篇山西救国筹银的通电,子用喝过洋墨水不如由你来执笔吧。”

筹银通电?

李子用和乔映霞你看我我看你,半天后才明白过来,苦笑道:“阎大人,这不是把我们放在火上烤嘛。”阎锡山望着两人,呵呵大笑几声放下笔自顾自走到外面,欣赏起这栋享誉山西的大豪宅。在他身后。两人嘀咕几句后咬牙堵上了所有前途和未来。

“白银风潮,举国皆乱。吾山西乔李二氏遍访各界得知,此次白银作祟实乃人祸,西洋列强渎我中华自强。愤而打压民族产业,可气可恨!今日之中国已非当年满清,举国上下无不闻振兴之声!得祖荫启蒙,少小便知金融之战虽无血洒疆场之色,却事关民族荣辱存亡!有朋劝说应静观其变,然吾心已坚,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却也非坐视国民不存之辈!今通电全国,山西乔李二氏上下千余口,共募集白银600万两,自愿借与中央对敌胡虏!

不求举国共襄,但求问心无愧。

奉劝洋蛮莫要欺人太甚,早早收手勿伤国体!若欲亡我中华,吾辈宁散尽家财血战到底……洋洋洒洒两百余字。在电报员的敲击声中遍传全国。尤其是最后那句“宁散尽家财血战到底”更激起了全国上下一片愤慨和支持声。在报纸电报的渲染下,学生和工人走上街头,高举横幅抗议洋商。封锁银行,焚烧洋货。到6月15日,南京再三研究后也出手强行关闭全国金银币的通兑业务,严令不得私下兑换金银。

连口碑不怎么样的晋商都参与进来了,这算是刺激了全国上下的商人社团,之前还在观望的人都加入白银自救行动。山西、北京、天津、四川、广州、上海等等,全国各地的爱国商人和社团全都自发开展募银行动。几日后连南洋等地华侨都行动起来,迅速筹集1000万两白银和50吨黄金交给海军保护运往上海。为感谢华侨和国民的拳拳报国之心,中央政府当即通电全国表示不会让大家吃亏,以1:20的官价全部兑换下来。并且第一时间支付,还直接将民元纸币运往南洋,并带去了专门面对南洋华侨的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金银特别国债。

有意无意的渲染和刺激下,整个中国都群焰滔滔,民气沸腾!短短数日内全国各地方政府就报告收到白银数千万两之巨!黄金数十余吨!上海爆发的白银危机终于攀升到最浓烈的时刻,无数的人和心思都被这场危机卷了进去。

张文景已经连续一个月没睡好了。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寻找办法,双目通红人也瘦的不成样子,但即使这样通晓最新情况后还是连忙赶到杨秋家里。可到了后才发现,邝煦堃在书房内等待,杨秋却不见踪迹。

正心急时,忽然见到杨秋居然穿着深青色军装,和贝祖贻交谈着走了过来,连进门时杨秋都不忘附耳关照几句,后者更是两眼放光连连点头。这幕情形让发掘出这位年轻人的张文景很开心,明白依靠开创性的华人经济圈倡议,并在白银危机中身处一线指挥的年轻人已经得到信任,一飞冲天只是时间问题。

渡过最初慌乱阶段后,曾经焦躁不安地大家终于冷静下来。

邝煦堃抱着清单,神色兴奋的汇报道:“这是唐总理让我给您的。他说阎市长昨夜来电,晋商的首批白银已经上路,剩余也在清点装车,预计总筹银有3100万两。南洋华商筹银也到了广州,正在运回的路上。乔李两家发出通电后,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筹措白银,四川、湖北、湖南都已经送来首批。从目前的态势算,月底前肯定能筹足3000吨白银,300吨黄金来应付危机。”

天天担忧终于看到希望后,张文景也很激动:“民心沸腾!民心沸腾啊!哈哈......能抓住我们币改前金银纸币通兑通换的破绽又有何妨?汉格尔想打击我们,必定要筹集大量民元,现在银行停止通兑,不仅把剩余白银冻结为我所用,他们想要拆借民元也没那么容易了!他们现在是典型地买空卖空,只要切断民元来路,坚持到8月底合约到期,肯定拿不出那么多白银来赔,不得不清仓认亏了。”

“是啊。”杨秋微微点了下头,可脸上却没有半点高兴的迹象。这让张文景非常奇怪。刚要询问时他却突然向门外的雷猛和邝煦堃挥挥手:“雷猛,伯和。你们去外面守着,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准靠近书房。”

要谈大事了,雷猛连忙拉着邝煦堃锁闭房门。亲自把二楼全部封锁起来。

张文景看看贝祖贻,发现他满脸凝重,而杨秋更是阴霾的可怕,暗道不妙连忙追问:“怎么,出什么事了?”

“没出事。”杨秋指指沙发,示意张文景坐下后自己点了支烟,然后望着他看了许久突然问道:“文景。你觉得这场仗还有必要打下去吗?”

这什么意思?张文景心里咯噔下,屁股刚沾到沙发又跳了起来,盯着杨秋的眼睛追问道:“副总统,你这是什么意思?仗已经打到一半,投下去几千吨白银平抑银价,眼看最后一搏难道还能放弃不成?”

杨秋避开他的目光,向贝祖贻使了个眼色。后者深吸口气,缓缓说道:“张部长。再打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什么叫意义不大?!淞荪。你怎么了?现在全国上下民心都被激起来了,洋人即使还有民元能有我们多吗?只要库存足够,我们就能发行几倍于他们的货币!要是赢了。就是壮举!是胜利,大胜!”张文景越说越急,看向贝祖贻的目光也凌厉起来。也不怪他如此激动,眼看全国上下已经拧成一股绳,白银危机化解指日可待,这个时候却突然说不玩了,之前所做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这还怎么向四万万同胞交待?一个能两败日本,打败德军的国家输给区区白银,世界各国会怎么看自己这些人呢?!

贝祖贻无惧的望着他,也不生气娓娓说道:“部长。您算错了!之前为平抑银价我们总计投入4000吨白银,现在这些白银的合约都他们手里,虽然他们手中的民元也不多了,我们的库存加上重新筹集的白银约还有8000吨,看似足以撑死他们手中的民元,问题是.......您没发现这几天交易所的白银价格已经不动了吗?

一来说明市场没有银子了。二来说明他们在吃下我们4000吨储备后已经做好停战准备!现在他们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耐心等8月底合约到期,我们就必须支付实物银!加上他们手中的三成,等于掌握了我国近半的白银储备!您应该理解,金汇兑制下的货币发行是约三倍于金银储备的,这回从国内补充上来的相当于我们消耗掉的,窟窿填住了但却不能用来发行新货币,所以只能用国债和股份去给商人和老百姓,但如果继续投入实物银平抑银价,又要出现新的窟窿!市场能动的银子都动了,已经收不到一分一毫,再用就真填不上窟窿了!那时他们只要向报社抖抖,无论是币值还是国债,都会大幅缩水!”

“住口!你给我住口!”没等贝祖贻说完,张文景便眼睛通红指着他破口大骂:“淞荪!我念你在金融上颇有天赋,才提拔出任财政秘书,你就是这样做事的吗?记得你第一天来我对你说过什么吗?我们的前,每分每元都是百姓的,我们只是看管它,用好它!如果不打下去,那些白银岂不是更没希望收回来吗?你也知道我国差不多一半的白银都在他们手里了,如果没这批白银,货币流通量要缩减三成!那就是几十亿!几十亿老百姓的血汗钱!”

“文景……张文景激动万分,他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虽然他承认贝祖贻说的有道理,英美完全可以从外部输入白银来殊死一搏,因为除非动用黄金储备,不然全国民元总币值加起来都不够买下人家全部白银的,所以最终结果就是投多少进去被抽干多少!但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这些天为了抑制银价,财政部、央行和民间银行各界整宿整宿的研究情况,到头来却是这个结果,谁能接受?正准备继续骂他,殊死一搏时,却被杨秋打断了。

杨秋狠狠吸两口烟,瞪红眼睛掐灭说道:“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我可以这样说,除非强行关闭交易市场,将所有交易清零,否则我们就挡不住他们!关闭市场清零作废所有交易很简单,但即使我们做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花了点时间玩了场游戏罢了,伤不到一根毫毛!所以贝祖贻说的很对,因为......我可以下令关闭交易市场,将全部交易记录清零,但后果你想过没有?如果民元将来只是国内货币,我可以这样做,但我们未来是要把民元推广到整个华人区,建立华人经济圈的!

你知道德国马克和法郎为何不如英镑和美元吗?因为他们没有英国那样广大的殖民地,也没有美国能超过一整个国家的金银储备来彻底压垮对手!我们要想建立起这个华人经济圈,就必须要学会在夹缝中生存。”

张文景被这番话说的总算冷静了些,但转头目光又凌厉起来,甚至比刚才更胜几分,盯着杨秋问道:“不对!既然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为何还要鼓动全国募集白银呢?现在放弃,又拿什么买回被英美收购走的白银呢?!”

“很简单。”

杨秋缓缓站了起来,目光毫不避让道:“第一,因为我发现危机已经变成了机会!你不觉得现在全国白银收缴的速度快很多吗?如果市场运作,没有一两年能收到这么多白银吗?南洋那笔白银回来后,我们就支付了一亿民元,你知道意味什么吗?意味我们民元已经成为当地的辅助货币!这就是机会,所有危机都会带来机会。至于被买走的白银.......汉格尔和他身后的人看不上这点白银的,他们需要的是其它东西。他们现在的架势已经很明显,如果我们要搏,他们就倾尽全力彻底压死我们!这就是势!是钱!英美现在最大的资本!”

这番话说出来后,张文景脸上猛然血色全无,不由自主往后倒退几步,胸腔内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燃烧般,瞪着杨秋,就像再看一个几乎完全不认识的人!半晌后陡然哈哈厉笑起来,片刻后竟指着鼻子骂了起来:“机会?哈哈......机会!你这是利用!利用了国民的爱国之心,利用了他们支持你打赢的决心!欺骗了人民!难怪你那天在车上欲言又止,原来早就想好了要政治解决!你想卖什么?卖掉汉阳还是重庆?是环中国铁路!还是国家?!”

“啪......住嘴!”

杨秋猛地狠狠一拍桌子,脸色涨红双拳紧握,胸膛起起伏伏。

两人突然地对峙吓得贝祖贻脸色煞白,刚要上来劝阻却被杨秋粗暴地一把推开。他走到张文景面前,距离伸手就能触碰后停了下来,声音低沉的有些可怕:“我比你们任何人都爱这个国家!所以我不能看着老百姓的血汗钱白白往里面填!而且我没有欺骗他们,每一克黄金和白银都是用官价兑换回来的!”

“你不让阎锡山去山西,不让乔李两家发通电,百姓商人会那么积极拿出金银吗?说到底,你利用了他们!利用了爱国的心!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三次了!”张文景最终不敢看杨秋的眼睛,捂着脸瘫坐在沙发上。

“是的,第三次了!第一次孙逸仙下台,第二次程城法案通过,第三次......了。”杨秋抓起军帽戴在头上,对着镜子一丝不苟整理完军装后,带着贝祖贻走出书房,当他关门前最后看了眼角血红的张文景,重重的跺了跺脚:“我向你保证,不会有第四次了……未完待续)

第1028章 大战役(十二)第125章 保税区的想法第572章 就剩英国了第250章 吕宋资源调查启动第63章 首战刘家庙第1045章 惨败后的要价第44章 香烟惹的祸第785章 正式介入第363章 国社(二)第770章 准备坑法国第194章 药厂第1038章 以全体苏维埃的名义第520章 年轻人的时代第538章 又出事了?第369章 激化第1061章 激战新加坡第737章 再战阿富汗第40章 风雨将至第1037章 祖国,我的双脚已经横跨欧亚!第313章 狂躁(上)第709章 惊喜第483章 中亚的风(二)第619章 精锐对老兵(三)第229章 大胆的吴佩孚第884章 抢(完)第315章 狂躁(下)第1003章 台风(十二)第365章 渐浓的硝烟味第110章 赢了!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670章 沙特独立(二)第420章 战西线!(一)第294章 神话破灭(十三)第438章 背叛(一)第541章 有钱和没钱(下)第826章 合围(10)第482章 中亚的风第773章 帝国之疡(一)第603章 南洋大暴动(完)第564章 要军费的美人计第653章 阳谋天下(二)第1019章 大战役(三)第12章 给大帅磕头?第1065章 不同的未来第594章 南洋大暴动(一)第540章 有钱和没钱(上)第711章 叛逃(一)第610章 拥抱穆盟(下)第223章 蔡锷的手段第893章 湄公河不是天堑(下)第380章 在欧洲(下)第26章 慌乱的益智社第995章 台风(四)第905章 新的方向第829章 援菲通道第105章 强行收网第865章 20号弹第801章 中日友好?第18章 特来取杨秋狗命第57章 绕个圈子第361章 新的开始第69章 养寿园内的惊呼第54章 崛起的一天(九)第200章 无视美丽第707章 苏醒第613章 盗宝引发的后果第613章 盗宝引发的后果第839章 朱可夫的建议第397章 自由世界的新成员第571章 再打小螃蟹第727章 军备竞赛(四)第197章 泄密第649章 第二波,扫人!第120章 绝不会退缩!第412章 百日鏖兵(中)第839章 朱可夫的建议第279章 动手了?第110章 赢了!第1015章 远方的消息第836章 加速整合第1072章 迷惘第107章 发飙的北洋第114章 成都光复(下)第350章 可怕的余波第201章 最后时刻第599章 南洋大暴动(六)第60章 大清朝的最后一次决断第498章 国家的角逐(八)第648章 扫货开始第563章 海军条约第656章 潜流涌动第746章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雷鸣!(五)第1063章 日落马六甲第357章 东方的纳粹第311章 盖州,我的命!(七)第485章 中亚的风(四)第771章 前夜第814章 中亚大会战(6)第960章 各怀心思第21章 撕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