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蔡松坡的目光

夜袭陈家坳打掉了北洋兵锋的势头,但却无法改变冯华甫携三万精锐北洋大举压境的总体格局,就在何锡藩得知夜袭开始后带主力赶去支援的同时,西南同样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事情。

黎明前的昆明城混沌晦暗,武昌起义以来这里也是满城风雨,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偷偷流传。有人说杨秋是孙文秘密派在美国学习洋人兵法后回湖北助阵的大将,在武胜关外打得北洋丢盔弃甲损兵数万!还说四川也被他占了,湖南、江西独立后也听他号令准备北伐。也有人说同盟会已经通告全国,近期内两淮、湖广、山西、山东甚至直隶都要同时举事。更有人说,孙文和黄兴已经派人到了云南,昆明已然危在旦夕。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当地官员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多人已经不敢再去衙门办事,纷纷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告病在家,更多的人则有一种隐约的激动,似乎在盼着一场大变动的到来。

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兵营内寂寂无声,唯有左边的将官宿舍内还闪烁着一丝跳动的火苗,门外荷枪实弹的亲兵如临大敌,门内油灯下一夜未睡的蔡锷精神依旧,将子弹擦得锃亮。

“湖北压力越来越大了,冯华甫这人我是知道的,武胜关失利是因为雄关阻碍,杨秋才能率两协人马打他个措手不及,此刻城关已破,想要再败已是难上加难。”说话的是黄毓英,他本是富家子弟,18岁那年自费到日本留学,先后在弘文学院、东斌学校就读,学习军事。

同盟会黄克强在河口举事时,他欣然接受了孙中山的委派前往襄助。当时,他离毕业只有一个月。河口事败,他继续坚持在滇西一带活动,以图再举。在滇西东奔西走,艰辛备尝,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可是仍然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后来因为身染疟疾,永昌举事又告失败,痛感军事实力之重要,于是决定改变斗争方式,考入新军来到七十三标任见习排长,蔡锷得知后也一直秘密支持他展开工作。

坐在旁边的唐继尧和刘存厚也纷纷点头,两人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多年,不仅是好友,对国内各军也很有研究,尤其是北洋更是被他们反复拿来对比云南新军,平时训练部队也都在模仿北洋。半月前听说武昌起义成功后两人就想立刻动手,只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被蔡锷压了下来,现在听说湖北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恨不能立刻举事呼应。

“昨日李经羲召集靳云鹏和钟麟等人秘密商议,下午就开始加强东西南北四门的守卫,还把卫队给调过去了,现在总督署、军械局、五华山、十九镇司令部都有精锐把手,而且总督府还传出要就地缴械,解散新军的消息!要是再不动手我等恐怕会坐失良机。”唐继尧是急性子,挽起胳膊就等蔡锷的命令。

蔡锷在云南新军中的地位就好比黎元洪在湖北,军事才能更非后者能比,加上他是同盟会中目前军衔最高的现任军官,又一直坚信在西南搞革命要比中原和江南好,所以三人都看向了他,等待决定。

“杨秋。”蔡锷将最后一枚子弹填入左轮手枪摆在身边,拿起两天前杨秋发出的《劝袁世凯书》和当选国防军总司令的全国通电,皱着眉问道:“你们谁听过这个人?”

唐继尧和刘存厚立刻去看黄毓英,毕竟他在党内的人脉比两人熟,可惜后者也对这个名字莫名奇怪,摇头道:“湖北那边我也过几回,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人都认识,可杨秋实在是耳生的很!”

刘存厚想到了最近的传闻讶异道:“莫非他真是孙先生派往美国学习后回来的?”

“大家还说孙武是孙文先生的弟弟呢?!依我看不管是他是谁,至少他打满鞑子实实在在,比起我们内部很多人好。”唐继尧说道。

蔡锷没说话,静静的望了眼窗外,其实他并不是真心想知道杨秋是谁。纵观千年,改朝换代的动荡岁月里,这类平地而起的英雄人物比比皆是,他只是对杨秋占了四川的传闻有些吃惊。自古空穴不来风,不管他杨秋有没有入川,至少说明此人对四川有野心。他的眼光可比常人犀利多了,四川乃是整个西南的中心,也是举事成功后能否迅速壮大西南的最重要基石,所以他之前就推演过举事后迅速派兵入川占领最富饶的川西平原,以川西富饶供养军队,然后迅速向湖广推进完成大业。可却没想到最先打响的居然是湖北,而且统兵之人也从未听说过,所以继续执行当初的计划会不会与他起冲突呢?何况此人既不是党人,也并非世家子弟,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拔地而起,未来他会不会成为自己这些人的心腹大患呢?

算了,现在想这些还太遥远了,还是先稳住云南吧。蔡锷想到这里,抓起枪插入了枪套:“承蒙诸位看得起,兄弟自当竭尽全力,但云贵总督李经羲到底是李鸿章大人的侄子,又与我有恩,我想。”

“松坡不必说了,我们又不是不通事理之辈,不管如何说当年李大人还是为国家做过些好事的,只要李经羲不阻挠革命,此等小事你说了算。”

“好吧,我休书一封让他自行去法国租界暂避,他走后我就立刻带人进攻东南门,西北门的刘显冶是个胆小鬼,就由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进攻!”蔡锷猛然下定了决心:“驱逐胡虏,复我汉室,重九之内必取昆明!”

“好嘞!”唐继尧激动地抓起帽子就去整军,另外两人也纷纷出门准备,等到三人走后蔡锷再次扭头看向了四川方向举事成功后自己是急流勇退,还是发兵四川呢?

诡异莫测的辛亥烟云下,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时代革命军中最杰出的两位,目光居然都超越了漩涡,投到了依然处于混乱的四川境内。

**西南风云乍起的同一刻,阳光也从湖北平原上冉冉升起,和煦的阳光吹散了夜晚的阴寒,暂时作为野战医院的歆生路刘家花园内,苗洛身着护士白袍,和大家一起将一块块仍旧能看到血污的床单撑到了竹竿上晾晒。

首义夜后,军政府封锁江面勒令所有三镇船只接受军管,使得长江帮一下子没了生计,所以闲来无事的她干脆加入了医疗队,因为她自幼习武又在美国长大,她比普通人更了解医疗护理知识,所以立刻就被入用来到了这里,由于缺乏医生和药品,医院条件一直很苦,幸好昨天从上海赶来张竹君等人加入后,才终于有了些模样。

外面的风风雨雨也没能绕过这里,从每天大批被送来的伤兵口中,她也了解了北进中刘氏兄弟被杀、武胜关惨烈大战的消息,紧接着孝感事件孙武等下台,那个人忽然一跃成为了总司令,都给她一种心悸且困惑的感觉。

要说有人了解杨秋的崛起经历,她肯定是其中之一,四川的首次遭遇、武昌街头的暗杀,与合盛元的交易,誓师大会上激昂的讲话等等,都让她分辨不清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男人!

一边是坚定地推翻满清之心,一边却是和宋先生等人格格不入,他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正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院忽然又传来了忙乱的呼喊声,只见到数十具担架被士兵抬了进来,呻吟和惨叫顿时又将这里覆盖起来。

“是那里送来的?”张竹君抵达后已经迅速成为了议员主管之一,见到伤兵立刻追问细节。

“我们从卫店来,昨天北洋13标那帮狗娘养的进攻了我们,战死了一百多兄弟,这些都是重伤,我们前面没办法治疗。”送伤兵来的少尉眼睛红红:“医生,他们就交给您了,尽量救救他们!现在司令正亲自带人攻打陈家坳北洋部!他说今天下午敌人的大部队肯定会赶到,最迟明天就会有大仗,我们要立刻赶回去!他还让我转告您,必须做好大量伤兵抵达的准备。”

“司令亲自带人攻打陈家坳?”苗洛迅速抓住了这句话,芳心不知为何猛地揪了起来,他都已经是总司令了,为何刚从武胜关下来又上前线了呢?情急下也顾不上思索,急声问道:“你说杨秋又去前线了?”

少尉见到这位很漂亮的护士直呼杨秋的名字,心底有些不爽,但人家是医生,兄弟们的命都在人家手里握着呢,所以点头说道:“是的,昨天晚上半夜出发,带了一个营去打一个标!现在应该打完了。”

一个营打一个标?!苗洛有种晕厥的感觉,他是发疯了吗?正当想继续问问清楚时,旁边一只大手忽然拉住了她。

“哥?!”

满脸络腮胡的苗远急匆匆带苗洛过江去见宋教仁,准备问问杨秋的事情时,一封加急电报也飞速被送到了咨议局小会议室内,孙武管兵权时这里是参谋部,现在因为杨秋把司令部和参谋部一股脑搬到了汉口,所以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太好了!太好了!”

“克强,好消息!昨夜前线夜袭陈家坳,一举打死北洋数百人,还缴获了两挺机关枪、六门大炮,粮秣军械更是不计其数!”田桐兴奋地挥舞着电报冲入会议室,刚进门就看到会议室内除了黎元洪和黄宋两人外,还多了一位身着军装的男子。卡其布、镶金边,这不是北面军官的装束吗?

“梓琴,我给你介绍,这位是晓圆兄,他刚从北面赶来武昌共襄盛举。”黄克强的介绍立刻让田桐想到了一人,清廷军咨府李书城。

“田桐兄大名兄弟早已久闻,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李书城呵呵一笑。他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1905年在东京赤坂区阪本金弥家中举行的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因为担忧被查所以化名李唐在盟约上签了字,回国后在桂林待了一段时间,后来被调往北京军咨府任职,同盟会内部一直认为他是和蔡松坡齐名的高级军事人才。

武昌起义后他和黄郛一起被载涛派来协助荫昌,可两人出了门就和大清国说拜拜,黄郛去了上海协助陈其美,他听说北洋猛攻武昌所以绕道安徽昨晚才抵达。

黎元洪的心思全都在如何拉拢黄克强,削弱杨秋上,所以立刻转回了话题,问道:“梓琴刚才说什么打死数百人?可是前线传来了捷报?”

“是啊。”田桐立刻拿出电报,笑道:“昨夜杨司令抵达卫店后,立刻亲率一个营夜袭了陈家坳,将北洋第四镇13标打退二十余里,打死打伤五百余人,抓获三百,缴获了大量军械。”

李书城刚才已经听说了形势,所以连忙接过电报细看起来,又走到地图前细细研究起了地图,片刻后拍手道:“妙!实在是妙!杨司令不愧是知兵之人,夜袭虽然仓促可却打掉了北洋的锐气,还夺回士气,这样一来即便是冯华甫大军抵达,孝感也能支撑上几日了。”

“书城真认为杨秋是知兵之人?”宋教仁眉头紧锁,望了眼脸色不太好的黎元洪,这正是他最担心的,前线连传捷报是大好事,起码说明革命力量正在一天天加强,可时至今日杨秋却依然敌我不明,尤其是他的出生和无任何会党背景让人很担忧,怕他就此座大割据一方,导致革命最后变成了内耗。

“那是当然。”李书城没注意到几人的神色,笑道:“昨日来的路上我听说了孝感事变和临阵换帅的事情就很担心,这两项都是战时大忌!所以也在想应该尽早发动一次反击稳住军心,没想到杨司令居然先做了,还利用了13标立足未稳夜袭制胜,比我要高明多了。”

李书城继续说道:“不过几位还是要有准备,这两年在军咨府我也接触过冯华甫这些人,北洋要是真的咬牙打这一仗,恐怕我们还是胜少败多,所以还望早作打算才行。”

黄克强也是焦心这点,别看目前革命势如燎原,可除了湖北外北面那个人其实真没动手,追问道:“前日杨秋已经致电劝说袁世凯收兵,并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相让,但等来的却是他的大炮!以晓圆看,我们该怎么办?”

“兵马大元帅呵呵。”李书城呵呵一笑:“黎督、克强,不是我长他人志气,这个虚位恐怕还真不会被袁宫保看在眼里,依我看。”

他没继续往下说,但意思三人都清楚,尤其是黎元洪和宋教仁之前就都想过干脆把那个位子拿出来笼络袁世凯,只有黄克强没立刻表态,说心里话他是不愿意这么做的,但继续打下去的话,恐怕得利的还是满清政府。

正要说话时,王安澜忽然来报:“黎督,黄先生北面派人来了。”

第420章 战西线!(一)第453章 给日本一张第786章 战略空军第301章 向外输出国社?第642章 开始烧钱第782章 帝国之疡(十)第362章 国社(一)第425章 战西线!(六)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550章 奠基的年份第303章 一记闷棍(上)第34章 军火交易第628章 铺天盖地!第27章 八月十五杀鞑子第756章 两份条约第624章 白崇禧带来的好消息第646章 我是总统(上)第381章 准备第1026章 大战役(十)第583章 华人自治区计划第807章 大战起(二)第601章 南洋大暴动(八)第249章 场外的失败(下)第204章 撬动了时代第386章 出访前的家事第370章 坦诚第883章 抢(四)第82章 新鲜血液第364章 海军要造舰第153章 钢铁梦想第677章 沙特建国(九)第705章 陈绍宽的难题第7章 麻烦大了第67章 艰难的新装备第805章 越来越大的漩涡第865章 20号弹第203章 决裂(下)第556章 加拉罕上门第365章 渐浓的硝烟味第113 成都光复(上)第804章 一座油田?!第787章 初战BF109第999章 台风(八)第197章 泄密第730章 希特勒的战略第779章 帝国之疡(七)第634章 狂欢,做空美国(三)第810章 中亚大会战(二)第572章 就剩英国了第782章 帝国之疡(十)第111章 朱尔典的心思第147章 管不起第703章 疯狂(完)第586章 南洋!南洋!(二)第371章 卖掉冲锋枪第1003章 台风(十二)第1002章 台风(十一)第8章 3月20莫出门,切记!第895章 开罗(一)第1072章 迷惘第243章 落幕(七)第441章 背叛(四)第408章 怎么打第739章 三大目标第911章 鹰隼折翼第540章 有钱和没钱(上)第792章 战波斯(二)第221章 釜底抽薪(上)第293章 神话破灭(十二)第290章 神话破灭(九)第216章 最坚实的基础第579章 杨秋的心思第786章 战略空军第158章 汉冶萍争夺战第240章 落幕(四)第358章 组建西路军第617章 精锐对老兵(一)第120章 绝不会退缩!第768章 预置船和慕尼黑协议第665章 秘密交易第870章 单向屠杀!第298章 打个大西瓜啊!第729章 军备竞赛(六)第436章 大缺口第755章 永田出马第321章 日德开战第866章 终结要塞时代第218章 松坡归来第967章 威克岛(二)第642章 开始烧钱第669章 沙特建国(一)第935章 关岛,战旗飘扬(二)第66章 合作第648章 扫货开始第297章 步兵之王第393章 在法国第44章 香烟惹的祸第7章 麻烦大了第858 连捅三刀(二)第326章 男儿向天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