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南北双雄

西历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军谘府的办公室里,柴东亮正在翘着二郎腿看报纸。难得浮生半日闲,为了扩大上海光华造船厂的规模发行的四百万债权在十天之内就抢购一空,扩建芜湖工业园所需的一百七十万股票,更是三天就卖光了。

芜湖工业园区又兴建了制药厂和自行车厂,美国公司招标的四艘万吨运输船,订单被顺利拿下,开标当天,上海光华造船厂的报价令所有竞争对手倒吸了口凉气,但同时也令他们非常的不屑,一百三十万一艘,赔死你吧

柴东亮倒是很有把握,分厂制和流水线的使用,极大的加快了速度也降低了成本,随着上海光华钢铁公司可以自己冶炼特种钢,原材料成本也被压缩了许多。一百三十万的价格虽然赚不到什么钱,但是保本是没有问题的,最要紧是通过这四艘万吨轮的建造,造船厂整套工艺流程将会得到优化,管理人员和工人也将获得宝贵的经验,对于人才匮乏的中国来说,这比赚钱更重要。

冯如已经被接到芜湖,柴东亮下令卫兵二十四小时守护着他,绝对不许他亲自驾驶飞机。这位中国早期航空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应该不会重蹈覆辙。上海的虞恰卿派人去西洋高薪招募了一批飞行员,估计半个月之后就会到安徽。这些人将最为试飞员,要摔也摔死他们,反正冯如不能死

柴东亮正在看的是上海发行的《民权报》,一幅漫画引起了他的注意,标题叫做“哥哥,行不得也”,上面画着一张北京城头张开了一张大网,正要捕捉北上的轮船。

这幅画的寓意非常明显,就是说北京的袁世凯请孙文、黄兴去北京议政不安好心,准备借机将孙文、黄兴除掉。

大家有这个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就在六天前,武昌首义三武中的张振武将军在北京刚刚宴请过北洋众将之后,在回旅馆的路上被早已埋伏好的军警逮捕,随机被押解道西单牌楼玉皇阁京畿军政执法处,三个小时之后就被枪杀。张振武临死之前哀叹:想不到民国也如此黑暗。

事情发生之后,几个湖北籍的参议员义愤填膺,发起了对袁世凯的弹劾,可惜势单力孤,而且张振武背后没有组织,不管是那一派都不愿意为他出头,最后因为人数不足额使得质询和弹劾两案都无法开议。

经过此事,同盟会不少人立阻孙文北上,但是孙文执意不听,大家只好由着他,让黄兴装病,以免被袁世凯一网打尽。

柴东亮的报纸还没看完一页,就看见高铭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高秘书长,有事儿吗?”

高铭拿着电报译稿道:“都督,孙逸仙先生和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等十余人已经到了天津,袁世凯派了教育总长、工商总长去迎接,天津各界安排了一万多人欢迎孙先生,盛况空前啊???海琛号已经完成了使命,舰长请示,是否现在就回九江?”

柴东亮笑道:“不回来干什么?袁世凯又不请他吃饭,告诉他立刻返航。”

高铭坐了下来,卫兵送上茶水,他气呼呼的道:“黎元洪也做的太过了,随意杀害首义功臣,这个头一开人人自危啊”

柴东亮问道:“你说的是张振武将军的事吧?黎元洪面善心狠,这个黎菩萨可不是善男信女。”

高铭也颔首道:“都督说的是,早知道黎元洪是这么一个货色,当初把他从床底下拽出来的时候就应该一枪了结了他。”

武昌首义之后,张振武等人被黎元洪剥夺了兵权,安排了一个都督府顾问的闲职,张振武留了个心眼,死死抓住将校团不撒手,这就犯了黎元洪的大忌。在袁世凯的幕僚陈宦策划下,黎元洪下定决心和袁世凯合作,把首义三武调到了北京。并奉为总统府顾问。还是没实权的闲官。

为此,张振武非常不满,袁世凯为了安抚他,又给他加了个蒙古屯垦使的职务,每月给一千块钱的开办费。张振武知道这是老袁在拿它打镲,于是他就悄悄溜回了武昌。黎元洪见他去而复返非常的恼火,他见张振武又重新聚集他的旧势力,更是感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决心除掉张振武。由于当时张振武和孙武发生矛盾,袁世凯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参议员刘成禺、郑万瞻回武昌进行调解,在各方努力下,孙武、张振武和黎元洪都在表面上恢复了和气,而袁世凯趁热打铁,再次发来电报邀请张振武赴京。

张振武这一脚踏进北京城,就再也没办法回老家了。

高铭是共进会出身,和张振武算是同门,自然是兔死狐悲,他气呼呼的道:“我昨天已经给舍弟发了电报,让他不要伺候黎元洪这个混蛋了,来安庆算了。”

柴东亮眼睛一亮,高铭的弟弟高楚观可是个人才啊

高铭喝了两口茶之后道:“都督,最近水师司令汤乡茗怪话不少,说水师是后娘养的,您可要多加提防啊”

柴东亮登时提高了警惕,汤乡茗是湖北立宪派领袖汤化龙的亲弟弟,而汤化龙现在已经当了临时参议院的副议长,据说和袁世凯打的火热,汤化龙在湖北经营多年,和黎元洪的交情也不浅。

柴东亮悲哀的发现,自己原先和黎元洪算是盟友,现在虽然没有闹崩,但是早已不是一条心了。黎元洪已经打定主意,彻底投靠袁世凯,这条路自己肯定不会走,早晚一天自己和黎元洪也得翻脸。

政治就是政治,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莫过于此,哪里会有真正的朋友?

按照时间来算,孙文的火车也应该到北京了,此刻他和曾经兵戎相见的袁世凯应该在把酒言欢吧?

离冯国璋、段祺瑞围攻武昌仅仅数月,孙文、袁世凯已经分别干过一任临时大总统了。今天的握手,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北京火车站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六百名装束整齐的北洋军顶着烈日站的像旗枪般的笔直。军官穿着呢子军礼服带着雪白的手套,腰间的洋刀被微风吹拂碰的叮叮作响,额头的汗水将衬衫打湿,粘腻腻的贴在背上。

远处传来一声汽笛的长鸣,一辆蒸汽火车带着刹车的“吱嘎”声缓缓的驶进了站台。

咚咚咚

随着礼炮声响起,军乐队奏响了雄壮的马赛曲。列车停稳之后,西装革履的孙文笑容满面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各国记者的镁光灯闪个不停,彩带和鲜花不停的撒向空中。

一辆装饰的极尽奢华的马车早已在这里等候着他了,鲜红色的轮子遍身涂着金漆,车上用黄缎子装饰的富丽堂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匹雄壮的西洋白马,通身找不出一根杂毛,配着这辆马车相得益彰。

孙文在迎接的官员簇拥下登上了马车,沿着大街走向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在前往迎宾馆的路上,只见街道上军警如林,马车经过之时,一个个都严肃认真的持枪敬礼,而被维持了秩序的路上也是人山人海,几近万人空巷,大家都争相前来一睹这位流传已久的领袖。

事实上,孙中山对于如此高规格的接待颇不自在,于是他打开车窗,向热情的人群频频挥手并一再举帽致意。当晚,等孙中山一行人安顿好之后,袁世凯便派遣高级官员将他们迎至铁狮子胡同总统官邸赴宴。在孙中山快要到的时候,袁世凯还亲自到厅下迎接,这也是袁世凯和孙中山的第一次会面。

这次伟人间的握手,气氛还算热烈,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在晚宴上,袁世凯为孙中山亲自执盏,可谓是殷勤备至。在致辞中,袁世凯用一种非常诚恳的口气说道:“我盼望先生与克强已经很久了,今天克强未与同行,不能共聆伟论,实在令人遗憾。所幸先生惠然肯来,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现在时局动荡,边警迭至,我又见识浅陋,能力有限,世凯谨代表四万万同胞感谢先生,还望先生不惜赐教、大力匡助”

袁世凯的谦恭和马屁相当到位,孙中山自然也没话说,两人在席间相谈甚欢。令孙中山感到惊讶的是,袁世凯对时局的看法和见识十分高明,与自己也很是合拍,几乎有相见恨晚之感。在宴会结束后,两人又继续探讨国家大事,一谈就谈到半夜,这才一一告别。在同袁世凯的交谈中,孙中山提出:“袁公任大总统十年,练兵百万;我则经营铁路,延伸二十万里。到那时,我们民国难道还能不富强吗?”袁世凯听后,连连点头——不管孙中山说什么,袁总统总是说好。

几天之后,袁世凯在总统府举行盛大宴会,并邀请了各部总长、参议院议长、在京的高级将领及其各界名流和满蒙王公作陪。席间,袁世凯在欢迎辞中说:“孙先生游历海外二十余年,此次来北京与我商议国家大计,各项政见初见端倪,大大有助于民国前途。孙先生这次来京,与我相谈极其诚恳,可见之前的谣传全是误会。民国由此更加巩固,此最可欢迎之事。”

说到这里,袁世凯向孙中山举酒致敬,并高呼道:“中山先生万岁”

在场的人都齐声高呼:“中山先生万岁”

盛情难却下,孙中山也起立作答:“今日承大总统特开宴会,备极嘉许,实在感谢。大总统富于政治经验,善于练兵,如今担任国事,实在值得国人庆贺”。说完,孙中山也高呼道:“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俩人互呼“万岁”,使宴会的气氛达到了。在外人看来,这两位先后出任临时大总统的人物,好的仿佛的蜜里调油。

打铁须趁热。在场面上做足了功夫后,袁世凯随后便与孙中山等人进行了数次秘密会议,其中的一个主要议题便是内阁总理人选的确定。由于陆征祥去意已决,袁世凯也不便勉强,这次他邀请孙中山和黄兴两人来京,其中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利用他们两人的威望,对内阁总理人选达成谅解,以顺利的解决组阁问题并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阁。

袁世凯提出的总理人选,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赵秉钧,也是当时的内务总长。

袁世凯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孙文的说服下,临时参议院以绝对多数顺利通过了袁世凯对心腹亲信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的提名。赵秉钧内阁也成为民国建立后的第三任内阁。

在孙中山等人相继离开北京后,袁世凯发表了一份由自己拟定的共同宣言,在未经商议的情况下,署名却为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四人。在这份宣言中,袁世凯以“四巨头”的名义提出了八大政纲,即:

一、立即取统一制度;

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

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海陆军人才;

四、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

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

六、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

七、迅速整理财政;

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各国承认之根本。

这么一份看起来很美丽的东西,在全国却掀起了轩然大,尤其是第三条引起了各省都督的愤恨。

收束武备?那不就是让大家裁军吗?生逢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撤军?想都甭想

袁世凯对这些不肯裁军的土皇帝也有办法,每个省按照土地的多少,人口的多寡确定兵源,多出的部分政府一概不拨给经费。

现在南方各省因为半年来的混乱,早就是罗掘俱穷了,哪里还有闲钱养兵?不少省份只好忍痛裁弱留强,很多被裁撤的士兵直接上山当了土匪。

民国元年的下半年,比上半年更乱了

就再各省都督大骂袁世凯的时候,安徽军谘府里柴东亮正翘着二郎腿唱着:“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他想不高兴都难,作为江淮巡阅使和安徽都督,柴东亮按照这个规定可以养三个师的兵力。

而眼下,他满算连不在军队编制范围的商警总队都算上,也就才刚刚一万人???别人撤军,柴东亮可以光明正大的扩军了

第257章 海军总体战第116章 袁世凯当总统(下)第103章 黄雀在后第292章 你们都还嫩第227章 聪明的一休(下)第61章 内斗第48章 土改风暴(上)第279章 天下英雄尽在吾彀中第237章 会游泳的鸡第208章 拯救大兵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78章 被精神病第205章 关东军的选择第205章 关东军的选择第121章 庙小妖风大第118章 汉风一型步枪第21章 最长的一天(三)第280章 战鹰翱翔第226章 反目成仇第191章 哈里曼借款第318章 萨拉热窝的枪声第218章 氨苯磺胺的诞生第74章 你有张良计第165章 好汉第252章 牛痘和航空机枪第262章 心腹大患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233章 杯酒释兵权(下)一百六十九章 谈判第20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下)第113章 秘方第346章 阴谋论和潜规则第163章 空袭(上)第60章 浩劫第281章 节外生枝第302章 发展的弯路第65章 小算盘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55章 初见成效第227章 新的篇章第249章 南京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汉子第335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上)第37章 天才第6章 两个李鬼第132章 碰撞第343章 先拿北大开刀(上)第247章 叛徒第58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中)第25章 最长的一天(七)第162章 我的大学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22章 最长的一天(四)第254章 加速发展(下)第192章 青楼密谋第227章 聪明的一休(下)第34章 演讲第333章 空前的胜利第164章 空袭(下)第149章 风雨晦暝第17章 鸿门宴(下)第334章 新时代义和团第271章 仇恨的力量第130章 三大件第176章 没见过你爹妈谈恋爱第104章 一箭三雕(上)第48章 土改风暴(上)第124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第227章 聪明的一休(下)第97章 自乱阵脚第326章 我们的青岛(五)第76章 顾维钧第55章 初见成效第95章 日本人的阴谋第13章 邀买人心第295章 水上飞机航母第154章 希望第299章 血淋淋的教训第315章 进京(中)第343章 先拿北大开刀(上)第205章 关东军的选择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189章 抵制日货(上)第49章 土改风暴(中)第296章 渤海风云第63章 银河第84章 王朝末日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235章 进退两难第93章 革命第122章 日本人必须说不第88章 布局第229章 血光团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231章 我们的青岛(十)第348章 开科取士第270章 左牵黄右擎苍第167章 轻机枪第74章 你有张良计第26章 城头纷乱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