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触即发

安庆、芜湖,整个安徽境内,所有街道都排起了长龙,大家欢天喜地的来领取每人二斤月饼,两斤肉,半斤冰糖和半斤桂花糖。三天后就是中秋节,军谘府照例给所有人发放节礼。老百姓当然是兴高采烈,但是不像五月端午发粽子那么惊讶了。虽然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安徽省内的矿产收益应该人人有份,但是不要钱的东西都不拿,那脑袋肯定是起包了青年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维持秩序,各县区的訾议局也瞪圆了眼睛,盯紧了各地政府,有些趁机捞点油水的人被他们毫不留情面的揭发了出来,县法院更是迅速派出法警抓人。

柴都督违反个交通管制条例都被处罚扫了三天大街,法院连他都敢抓都敢判,还有谁敢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通过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造势,全国上下都知道安徽试行了六年制免费教育,建设荣军农场奉养伤残军人,全面土改令耕者有其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防止洪涝灾害,奖励工商业安置流民,兴办实业提升国家的实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邻省江西,赣军残民以逞,李烈钧好大喜功,江西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逃亡到安徽境内的江西人更是最好的活广告,中外记者将一篇篇颂扬柴东亮的善举和抨击李烈钧的文章用电报发往报馆,然后连夜刊印出来由报童散发到大街小巷。

有了李烈钧这个陪衬,柴东亮的形象顿时显得无比高大,原先一直欠缺的声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竖立了起来。风头之劲直追孙文、袁世凯两个巨头,已经压过了被软禁在北京的黎元洪。安徽成了民国的典范,连袁世凯都不得不在报纸上通电表彰安徽为共和模范省,授予柴东亮勋二位,文虎勋章一枚。

袁世凯的通电并不能让出来的心情变得好一些,军谘府里,他焦躁不安的在办公室里一圈接一圈的踱步,周围人也觉得空气有些压抑,下意识的将衣服领子解开,依然感觉到有些喘不过气。看着柴东亮像上了套的驴子在拉磨,高铭等人觉得眼都晕了

“北京有回电了吗?”柴东亮已经是第六次问同一个问题了。

高楚观摇头道:“还没有,应该快了吧?”

“不是说,今天就出决议吗?怎么还没开完会?八个代表投个票就这么难?早上九点开会,现在都十一点了,都两个多小时了还没出结果?不会是今天又不投票了吧?”柴东亮明知道别人无法回答,但是还忍不住要问。

今天宋教仁等国民党的理事要在北京开会,投票表决开除李烈钧党籍的议案,这是柴东亮最关心的事情,赣军的中下级军官的骨干全部都是国民党的党员。只要李烈钧被开除,赣军中的国民党的党员就会自动放弃他,柴东亮拥有江淮巡阅使和国民党的副理事长双重身份,不论从南边还是北边哪头论起,江淮军挺进南昌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举控制江西全境,把安徽和江西连成一片。安徽有资金和技术,江西有资源,简直是天造地设的组合

如果李烈钧的党籍没有被开除,那么就很麻烦了,柴东亮进兵南昌就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虽然赣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很一般,柴东亮也不想打这一仗

打烂了容易,建设起来就麻烦了,而且战争难免有死伤,这会造成江西和安徽老百姓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将来的统治。而且出师无名的话,国民党内部的几个都督都会敌视柴东亮,安徽将成为南北双方的众矢之的,柴东亮的日子从此就难过了,怕是睡觉都得睁大了眼睛。

“该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吧?让伙房随便搞点吃的,大家边吃边等吧”柴东亮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

如果说军谘府只是有些压抑,那么九江的空气就已经沉闷到了窒息,陆凯的江淮军第二师全部压在了九江报国寺一带,整整一万两千全副武装的军队,草绿色的迷彩服和初秋郁郁葱葱的草木混杂在一起,更是令人生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恐惧感。和他们针锋相对的是两个师的赣军。一边是军容整齐装备精良的江淮军,一边是服色杂乱枪支也五花八门的赣军,几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按照民国政府陆军部的命令,江淮巡阅使麾下管辖的江西、安徽两省只有四个师的编制,柴东亮独占了三个,但是李烈钧压根就不满这个账,他足足在江西省内养了四个师加两个旅。

两边加起来整整三个师,三万多士兵摆在了这里,将报国寺一带的官道全部挤的水泄不通,骡马的嘶鸣、车把式的鞭子和咒骂声清晰可闻。九江英租界的印度巡捕封闭了租界的入口,荷枪实弹的锡克士兵裹着红色头巾如临大敌。九江就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一旦打起来的话,租界难免受到冲击,这里只有区区几十个印度锡克士兵,想对付外面的千军万马简直是痴人说梦。租界里的洋人心惊肉跳,洋行大班几乎把领事馆的桌子都拍散架了。英国驻九江领事一天之内往返双方军营三四趟,开始还是虚言恫吓见双方都不吃这一套,后来几乎是在苦苦哀求,千万不要在九江开战。他也担心在自己的任期内闹出天大的乱子,把退休金给打飞了

江淮军第二师的先锋是一个全部由九江人组成的团,为了避免江西人的反感,陆凯将这个同为江西人的九江团摆在了最前沿。

九江团和赣军就隔着几道铁丝网,双方眉毛眼睛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冯云海连长被枪毙令所有九江团的士兵都憋着一股火,看见对面的赣军就咬牙切齿,对面的赣军也对他们恨之入骨,冯云海擅自将江西难民放进了九江,然后居然还下令对赣军开炮。那一夜,赣军大乱死伤数百人,这个仇肯定要记在九江团的身上。

恨归恨,但是赣军对自己的实力也是心知肚明,对面的士兵用的全是清一色的新式连发洋枪,而赣军的武器则几乎可以开个博览会,十一毫米口径的老毛瑟、英国的亨利步枪、金陵厂仿制的毛瑟八八???甚至还有两人扛着才能用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抬枪

双方都在山上摆下了炮兵阵地,官道附近的步兵全都暴露在炮火之下,一旦开战双方不论胜负都会有巨大的损失

陆凯的指挥部就设在离英租界不远的一栋二层中式楼房,外面兵马不停的在调动,拉炮车的夫子喊的号子听的清清楚楚,空气都似乎凝结成有型的实质,整个九江城人心惶惶,参谋们跑的脚踢后脑勺,他老人家却悠闲自得的喝着刚采的秋茶,翘着二郎腿哼着西皮二黄。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陆凯人长的相当精神,将军服上的金星更让他英俊的脸上平添了几分神采,但是一张口嗓音却像公鸭,戏也唱的荒腔走板,但是他却眯着眼睛洋洋自得,一手拿着个宜兴的紫砂石瓢小壶,一手拍着大腿打节奏很享受的样子。

看到主将一脸的轻松成竹在胸的样子,参谋们的心也稍微松快了一些,他们哪里晓得陆凯这家伙是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性格,神经是钢丝做的,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紧张。

“诸葛亮我并无有别的敬,

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到此就该把城进,

为什么在城外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

只有我的琴童人两个,

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你就来,来,来,

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陆凯的一曲《空城计》好容易才唱完,指挥部的参谋们如蒙大赦,耳朵终于不受折磨了。没想到他又接上了一阕《宇宙锋》,居然捏着嗓子唱起了青衣,弄的大家想笑又不敢出声,憋的肚子疼。

“师长,我觉得现在把大部队摆在九江这么狭窄的区域,对咱们相当的不利”一个参谋终于忍不住了。

陆凯在躺椅上边晃边问道:“有什么不对?”

“在宽度不足一公里,长度不足三公里的狭窄正面,双方在官道沿线摆开了将近四万军队,一旦开战就会彼此纠缠,无法发挥我军火力强大机动灵活的优势,我军将士暴露在敌军的炮火之下,而我方的炮火很难压制藏在山上的赣军,会变成我们的大炮打赣军,赣军的大炮打我军的步兵,双方都会有很大的伤亡”

陆凯眯缝着眼睛问道:“那以你之见呢?”

参谋一本正经的道:“以少数兵力佯攻九江,主力乘船沿江而上,舰队保护陆军登岸,绕过赣军防线直插南昌,一击即中然后前后夹击九江的赣军,旬日之内整个江西就可以平定了”

“那江西不就被打烂了?”

“战争怎么可能没有损失?”

陆凯赞赏的点了点头:“写个计划给我看看,虽然你说的都是废话,但是也有几句有用的”

大家哭笑不得,都是废话还能有什么用?

陆凯接到的命令是,在九江造成大兵压境的局面,但是引而不发,等待进一步的命令。柴东亮再三叮嘱,没有军谘府的命令,绝对不许先开第一枪,即使赣军挑衅也只能还击不能追击。

接到这样的命令,陆凯也无可奈何,既然让自己待命,那就等着呗,他才不想成为第二个冯云海,窝窝囊囊的被军事法庭给判了死刑。

打又不能打,走也不能走,除了喝茶唱戏他确实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分割线???

南昌,古称豫章,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处在赣江、抚河下游,滨临鄱阳湖。李烈钧的江西都督府就设在前清江西巡抚衙门的旧址。

辛亥**之后,江西就没消停一天,光复江西的主力是会党民军,他们自知威望不足以服众,就把大清的江西巡抚冯汝骙推举为都督,没想到这厮竟然是个忠臣,打死都不肯干,接着又推新军二十七混成旅协统吴介璋、江西测量司司长彭程万、九江光复反正军官马毓宝为江西都督。但他们不是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资历不够不足以凭借自身的威望来震慑局面,唯一能力和资历差强人意的马毓宝则因为体弱多病显得懦弱无能。除了都督人选方面的混乱外,江西光复后,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拥兵自重的局面。除了名义上统治全省的南昌都督外,还存在着九江、萍乡、广信、赣州四个分都督,南昌都督实际上无法控制全省。李烈钧就是在这种危急关头被孙中山先生委派为江西都督的。

李烈钧上任以来,大刀阔斧的改组江西军政,把四个军政分都督府全部裁撤,然后发行了地方货币,还把一大批原来的旧官僚给砍了头,接着又对那些比土匪还不如的会党民军下手,江西被杀的人头滚滚,总算是稍微稳定了一些。

但是江西实在是太穷了,大清的时候只养了一个混成协,经济还勉强支撑的住,等到民国之后,江西养兵四个师外加两个混成旅,人数达到数万之多,这还是裁撤了大批会党之后的数量。

凭借江西的经济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军队,刮地三尺也难以为继,欠饷几个月是家常便饭,甚至军队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士兵不发饷就自己想办法,抢掠百姓砸毁商铺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李烈钧派兵弹压,但是派去镇压的士兵往往和乱兵混在一起,混乱的局面更加难以控制。与此同时,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党的经费开销大的惊人,从光复武昌的战斗打响之后,江西就成为协饷最多的省份,黄兴镇守武昌的时候,李烈钧给了两百万,苏沪联军打南京的时候,李烈钧给了三百万,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李烈钧也出了一百万,其他的小钱就更数不清了,从辛亥**至今不足一年的时间,江西省林林总总拿出了上千万元。

作为孙文亲自委任的江西都督,李烈钧认为支持孙先生和国民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孙先生为难。所以只要孙文和国民党来了电报要钱,李烈钧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半年多的时间,李烈钧真的感觉到心力交瘁了,两鬓已经斑白,而他实际年龄还不足四十岁,却已经苍老的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自忖已经够努力了,他也没把一个铜板填进自己的腰包,救援武昌之后,黎元洪拿出数万元奖励李烈钧,他分文未取,全部发给了下面的士兵。江西百姓民生凋敝他也感同身受,他甚至还派人秘密去安徽,想要学习柴东亮改善民生的手段???可是,夏秋之际的连绵暴雨将他的一切努力和江西百姓的茅屋一起湮没,秋粮几乎颗粒无收,饥寒交迫的百姓流离失所,而那些有钱的商人也跟着逃亡。李烈钧发行的钞票形同废纸,江西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

为了挽救这个万分危急的局面,李烈钧下令在九江报国寺一带拉起来了鹿砦和铁丝网,严禁百姓逃亡没想到江淮军竟然开炮轰击赣军,打死打伤赣军士兵数百人,即使这样,李烈钧也万分克制没有下令报复,只是默默的将士兵的尸体掩埋起来。

自己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国民党,为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孙文先生吗?李烈钧扪心自问,他对得起国民党,对得起孙先生,更对得起柴东亮这个混账王八蛋

可是,各地报纸已经把江西说成了人间鬼蜮,把他李烈钧说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王

外人不理解也就罢了,党内同志竟然也对他冷眼相加,宋教仁居然宣布召开国民党非常理事会,讨论开除他党籍的事情,这让李烈钧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都督,吃点东西吧”李烈钧的留日同学余鹤松轻声道。

李烈钧苦笑着摇头:“我吃不下,鸣皋,你不用管我,我没事儿”

余鹤松嘴唇蠕动了几下,最后只是默默的走出了房间,今天是国民党非常理事会讨论是否开除李烈钧的会议,作为国民党的八理事之一,李烈钧也派了代表去北京???可是从早上道现在,李烈钧竟然问都没问一句。

他是不在乎还是连知道真相的勇气都失去了?

“当?当???”

墙角的自鸣钟打了两声,已经是下午两点整了,距离会议开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个小时,北京那边,依然没有电报而从九江来的电报则是危机万分,江淮军和赣军磨刀霍霍,双方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任何一次擦枪走火都有可能演变成数万人的一场大战

形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第208章 拯救大兵第39章 长江水师第110章 复仇的火焰第136章 作秀第129章 扩军第143章 蒙疆风云第133章 西山十戾第130章 三大件第281章 节外生枝第58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中)第218章 氨苯磺胺的诞生第317章 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第313章 无利不起早第252章 牛痘和航空机枪第194章 不一样的九一八(中)第123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上)第348章 开科取士第314章 进京(上)第206章 狂飙突进第113章 秘方第158章 收复国土的第一枪第209章 奉天西门第152章 扬威海外第141章 战争准备第116章 袁世凯当总统(下)第40章 敲竹杠第51章 密室亏心第91章 大工业时代第115章 袁世凯当总统(上)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103章 黄雀在后第195章 血火奉天城第183章 俄国人的陷害第28章 惊艳第117章 实业管理公司第51章 密室亏心第203章 天杀的小日本第72章 暗战第220章 余波未平第144章 出兵漠北第115章 袁世凯当总统(上)第90章 南京乱(下)第34章 演讲第124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第163章 空袭(上)第205章 关东军的选择第183章 俄国人的陷害第206章 狂飙突进第83章 抓捕(下)第3章 诈弹夺城(中)第101章 好快的刀第212章 黑龙会的反击第156章 安徽有饭吃第125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下)第283章 备战第103章 黄雀在后第230章 锦囊妙计第44章 血色长江第161章 蒙古潘金莲第297章 江淮人民志愿军第45章 饿殍遍野第337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下)第92章 龙虎斗第60章 浩劫第217章 民宪党第22章 最长的一天(四)第198 斩首第77章 成熟的代价第86章 清廷退位第320章 彼之二逼,吾之卧底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230章 锦囊妙计第131章 冲突第162章 我的大学第218章 氨苯磺胺的诞生第144章 出兵漠北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111章 血浓于水(下)第315章 进京(中)第77章 成熟的代价第80章 日落紫禁城第231章 我们的青岛(十)第64章 引狼入室第6章 两个李鬼第139章 南北双雄第172章 妖僧与先知第291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第235章 进退两难第109章 血浓于水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209章 奉天西门第336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中)第93章 革命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288章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147章 雏鹰展翅(上)第165章 好汉第123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上)第172章 妖僧与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