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柴东亮和古德诺教授相处的日子获益良多,能和这种世界大师级的学者交流的机会太难的了。平日里接触的所谓宪政专家,大部分都是留学日本的学生,满嘴跑火车却没有真才实学,在日本的时候要么是一心闹,要么是把时间消磨在日本ji女的裤裆里。清末的时候搞过一次留学生考试,前六名都是留学欧美的,而留学日本的连及格的寥寥无几。袁世凯都瞧不上他们,教官基本上用的都是从德国、日本直接请来的,而不用日本留学生,所以在辛亥年举国皆反的时候,北洋却能保持稳定的原因。

古德诺是顾维钧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候的老师,顾维钧对他一直执弟子礼,见面毕恭毕敬。作为南北战争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古德诺对内战深恶痛绝,那场死伤五十万人的战争给美国人留下的印记真是太深刻了。古德诺尤其是对无端挑起内战的人更是恨之入骨。他在中国一直抨击参议院的专权,对参议院一家独大破坏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原则的行为口诛笔伐,尤其是对对参议院干涉司法更是集中火力进行了打击。

古德诺是举世闻名的法学大师,堂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法学院的院长,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这一连串显赫的头衔和他在学术界的地位,把参议院里国民党的几个所谓宪政专家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别说那几个二把刀不够看的,连鼎鼎大名的梁启超和杨度都对他服服帖帖,梁启超是佩服古德诺的学识,至于杨度则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扯着古德诺的虎皮充大旗,来推销他帝制胜过共和制的私货。

柴东亮这些日子把自己当做了小学生,虚心聆听古德诺的教诲。论起玩阴谋诡计,随便拉出一个绍兴师爷刀笔小吏都比古德诺这位美国总统获选人强百倍。古德诺原本是个做学问的老夫子,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三十载。要说起他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那当然是没得说,他常年生活于象牙塔中,不知人心之险恶。如果论起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和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柴东亮比古德诺强了许多,对于搞实业练兵更是强了他百倍有余,这是穿越人士的最大优势。

可是谈到治国的理论,柴东亮就抓瞎了,他原先的做法是一鳞半爪的抄袭后世。比如土改是借鉴了二战后的台湾和日本,公务员制度全盘照搬了新加坡,柴东亮尽量选择后世儒学文化圈的国家来学习,以避免后世的制度移植到中国发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是这都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真正的宪政国家如何运行,对于柴东亮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这也是他一直不敢高调号召统一全国,也不敢主动组织政党参与大选的最大原因。

拥有书友群的帮助,打天下倒不是特别困难,最难的是如何治理天下,江西、安徽两个省已经令他食不甘味,每天忙的脚踢后脑勺了。

古德诺也对柴东亮非常满意,相比自我到了自负程度的美国学生,柴东亮那种东方人特有的谦虚和礼貌,更令他感到欣喜。柴东亮愿意学,古德诺也就倾囊相授。

在军谘府里,柴东亮恭敬的询问道:“博士,您认为共和和帝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而其中核心的内瓤就在于所有权要明晰对吗?我可以这样认为吗?您的意思是说,最不坏的制度是民主和帝制,最坏的则是伪共和的寡头政治?”

古德诺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最不坏的制度?非常棒的说法,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坏的还相对不算太坏的制度。你的看法很对,民主制度的主权在民,这种所有权是非常清楚的,一切权力归人民所有,人民参政议政,人民用选票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对的错的好的坏的结果,都由全体人民来承担。帝制则将最高权力归于皇帝,皇帝按照宪法的要求授权国会和政府来治理国家,这种所有权也是非常明晰的,任何贪污腐化都被视为侵占皇帝的私有财产。寡头政治因为所有权不清楚,从原则上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寡头的机会,那么者就必须分润出一部分的利益收买潜在的竞争者,或者是从上消灭他们。不论是收买还是杀戮,都会对国家造成危害,伤害最基层的人民。”

柴东亮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我似乎明白了,那就是说如果现在的中国实行总统制度,必须尽量扩大总统的权力,而如果实行帝制,则可以压缩甚至剥夺皇权?皇帝如同国旗、国徽,只是国家的象征,明确国家权力和国土的所有权归于皇帝,而实际上却并不掌握真正的权力?因为有了皇帝的存在,就可以消除未来寡头政治的风险?皇帝存在的真正目的,是消除对国家的危害,同时避免多数人的暴,保护人民的真正利益?”

古德诺笑的眉眼开花:“我亲爱的将军,你的智慧令我敬佩。看看法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多数人的暴史,多数人可以随意剥夺少数人的生存权,而多数人又可以随时将一部分划入少数人的行列,然后再次将他们杀掉一相对于十是少数,那么杀掉这个一,十就变成了九,然后九再杀掉一,就变成了八,八相对于一依然是多数等杀到剩下四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牺牲掉的是六个人,真正受到伤害是却是多数民主、共和、帝制都只是制度,制度本身没有正义和邪恶,唯一正义的制度是保护人的自由,无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自由,都非常有意义。能够心安理得牺牲掉少数人的制度,就能够葬送掉大多数人”

柴东亮彻底弄懂了古德诺的意思,他认为目前最适合中国的是君主立宪,因为皇权不直接参与政治,所以皇帝不会犯错当然国体最稳定。其次是总统制,而且是权力远大于美国的总统制,将国会由参众两院改成一院制,授予总统管理国家的全权,国会只是政府的咨询机构,与此同时突出司法独立,尤其是宪法法庭的权力。以避免无限度的行政权侵害社会和公民的权力。

民主的帝制,的共和,只有这两种制度适合中国,这真是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但是不管是这两种制度实行哪一种,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宪政,帝制也好共和也罢,都必须在宪法的框架之下,否则不掉进的泥沼就走入暴民统治的误区。

古德诺望着出神的柴东亮,意味深长的笑道:“亲爱的将军,您是想在未来成为一个权力巨大的者呢,还是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权力的诱惑和皇帝的尊荣之间,只能选择一个。”

柴东亮反问道:“您在北京很久了,那么袁世凯选择了哪条道路呢?”

古德诺笑着道:“他是怎么想的我并不清楚,但是他身边很多人肯定不甘心袁世凯只成为一个实权的者,他们希望袁世凯成为权力无限的皇帝,而这将会毁灭中国,同时也毁灭袁世凯和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我正在写一份《帝制共和论》,希望他读过这本书之后会对他有所启发。”

柴东亮明白他的意思,古德诺坚定的认为最适合中国的是虚君宪政,但是中国已经确定了共和国体制,已经很难再接受皇帝的存在。而如果想由共和国走向虚君立宪国,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全民必须认可,第二则是列强不能反对,第三则是要确实的制订君主立宪的计划,不能敷衍了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梁启超也对这条路给出了方案,他认为全民拥戴帝制是最重要的条件,如果要想让举国赞成帝制,也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执政者令人们过的无比幸福,然后富国强兵,遇见机会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令中国雄霸世界,建立了赫赫武功之后,执政者可以变更国体,由共和国的总统或者是总理,变为君主国的皇帝。第二条路则是破罐子破摔,一场旷日持久内战把国内打烂,搞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老百姓对共和制彻底失望,举国翘首盼望出现一个政治强人,迅速结束这种混乱。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强势的政治领袖,迅速的结束战乱,将国家恢复一统,然后凭借无人可及的武力登上皇帝的宝座。

在另外一个时空,袁世凯哪头都不占,既没有令中国雄霸寰宇,国家也没彻底打烂,他竟然在那个时候称帝,简直是自寻死路。

柴东亮看着古德诺,郑重的道:“博士,我希望您不要将这份《帝制共和论》公诸于世,这是为了您的前途考虑。”

古德诺不解道:“为什么?”

柴东亮叹气道:“因为很多人希望从您的文章里,找出帝制优于共和的理论依据,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您的名声将会被这些小人玷污。”

古德诺坚定的摇头:“我是国民政府请来的顾问,职业道德不允许我湮灭自己的良知,我拿了国民政府的顾问费,就必须将研究结果交给他们。”

柴东亮无奈的摇头,这个书呆子,他了解中国的现状却不了解中国人,这次的中国之旅必然要毁灭他在学界和政界的声誉。

古德诺这老头是没希望当选美国总统了

柴东亮并不指望古德诺当上美国总统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只是出于私人感情提醒她一下罢了。

权力来自哪里就效忠哪里。即使古德诺当了总统,他效忠的依然是美国的选民,不可能因为私人感情而对中国有所帮助。没准这老头当了美国总统之后,还会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呢

柴东亮记得,就在辛亥成功之后,在朝鲜有几个日本士兵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们爬到山顶鸣枪庆祝,高喊:“辛亥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他们认为中国的成功将会使亚洲黄种人摆脱欧美白人的奴役,中国的强大将会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帮助。

而在二十多年之后,其中一个枪放的最响口号喊的最凶的日本士兵,却作为间谍化妆成苦力侦察中国的防卫。在武汉的时候,他被当地警察搜干了荷包,将他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以及那几件破衣服都抢了个精光,这个人是光着屁股披着麻袋片一路乞讨回到了满洲的关东军司令部。他对中华民国写下了十二个字的评语:“官是贪官,民是刁民,兵是兵痞”

就在不久之后,这个曾经泪流满面高喊“中华民国万岁”的日本人,一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凭着对中国的深刻认识,他仅用了数百人就攻占了七万用机枪、火炮、坦克、飞机武装到了牙齿的东北军防御的奉天城,成为侵华的第一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原莞尔,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被认为日本二战中最厉害的战略家。

如果国家强大内政修明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是万国来朝的鼎盛局面,如果搞的民不聊生武备松弛,不挨打倒奇怪了。期望外国人来保护中国,不啻是痴人说梦。

人必自辱后人侮之

现在的二次,就是孙文自取其辱,不但不考虑实力对比的悬殊,而且更带头破坏他自己亲自参与制定的《临时约法》,被天下人唾弃就是必然的结果。

后来的袁世凯称帝也是如此,古德诺和梁启超都给出了由共和制转为帝制的条件,袁世凯一项都不占,既没有举国拥戴,也没有列强的共同支持,更没打算真正的制定宪政来约束君主权力。

弄的众叛亲离也纯属是自己找倒霉,还捎带毁掉了古德诺教授当选美国总统的机会,算是损人而不利己。

更可怕的是,二次和袁世凯称帝,这两出闹剧的直接后果是军阀混战,中华大地处处烽烟,新生的共和国成了豺狼角逐的斗兽场,而四万万中国百姓成了这些虎狼任意吞噬的羔羊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压根就不懂得妥协,参议院得势就要把袁世凯这个大总统搞成橡皮图章,甚至还不但侵蚀司法的权力。袁世凯一朝权在手就把国会给废除了,然后将自己搞成了终身大总统。无论谁当权都恨不得把对方彻底打翻在地,而且要踏上千万只脚,令对手永世不得翻身。

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孔夫子在两千年前就告诉国人,要保持中庸不要走极端。

可惜,熟读圣贤书的中国人,却偏偏没有这样的智慧,直到二十一世纪,妥协这个很中性的名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还是个带有浓重贬义的词语。

“都督,陈英士在上海宣布独立,沪军六十一团和青帮攻打咱们光华集团”高楚观人在门外,就大声的吆喝起来。

柴东亮腾的一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咬牙切齿的道:“这王八蛋还真打上门来了”

古德诺听说发生了大事儿,他作为江淮军在宪政方面的顾问,不方便参与这种军国大事,转身告辞。

柴东亮结果高楚观递过的一张白令纸,这是贺天寿从上海发来的电报。

西历一九一三年七月十八日,陈英士宣布上海独立,策动了原先沪军第六十一团叛乱,他带着青帮和六十一团攻打警察局和上海光华集团。方清雨提前在警察局安排了两个连三百多人,商警总队的主力则确保光华集团的安全。

“都督,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孙文在上海发布讨袁檄文”

“都督,原广东都督胡汉民秘密潜回广州,和现任广东都督陈炯明联名通电,宣布广东独立”

“原湖南都督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

“四川都督熊克武宣布独立”

“福建都督孙道仁宣布独立”

“袁世凯大总统宣布撤销孙文办理铁路建设事务的全权,悬赏十万银元通缉黄兴,悬赏五万银元通缉陈英士。”

一份份电报雪片般的飞进了军谘府,副官们跑的不亦乐乎,译电员的手指都敲麻了。

柴东亮冷笑道:“手脚都不慢啊广东、湖南、四川、福建四省加上一个上海,孙文的声势不小嘛”

“都督,六安州急电,河南悍匪白狼被孙文认为为豫军讨袁大都督,他带着上万的杆匪攻破了豫皖交界的光山、商城、光州三座城池,正在大肆劫掠,目前有大举进犯安徽的迹象,六安商民百姓请求都督迅速派兵加强防务”

柴东亮听完,先是沉默了片刻,怒极反笑道:“这还真邪门了,居然打到家门口了”

一群土匪居然摆开架势大模大样的要攻打安徽?这真是叔叔可忍婶婶都不可忍了

去读书

第280章 战鹰翱翔第155章 制服第344章 先拿北大开刀(下)第90章 南京乱(下)第144章 出兵漠北第270章 左牵黄右擎苍第220章 余波未平第17章 鸿门宴(下)第214章 世界上最好的人民第17章 鸿门宴(下)第173章 那一枪的风情第2章 诈弹夺城(上)第332章 我们的青岛(十一)第322章 我们的青岛(一)第58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中)第130章 三大件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37章 天才第146章 站着把钱赚了第28章 惊艳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332章 我们的青岛(十一)第259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229章 攻心为上第152章 扬威海外第250章 杂牌军的战斗第69章 吊唁(中)第18章 因祸得福第211章 大开杀戒第277章 赶尽杀绝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72章 暗战第243章 不自由毋宁死第138章 天空属于中国第26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238章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第297章 江淮人民志愿军第33章 书友群靠不住第109章 神兵天降第10章 暗流汹涌第120章 螳螂捕蝉第96章 吸血蝙蝠第155章 制服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73章 大买卖第148章 雏鹰展翅(下)第48章 土改风暴(上)第128章 安庆陆军士官学校第127章 一夜成名第121章 庙小妖风大第43章 萝卜当官印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302章 发展的弯路第222章 宋教仁,不能救第290章 袁世凯的末日第83章 抓捕(下)第26章 城头纷乱大王旗第86章 清廷退位第83章 抓捕(下)第110章 复仇的火焰第33章 书友群靠不住第309章 航母与战列舰第199章 骑兵对决第338章 新时代的开端第279章 天下英雄尽在吾彀中第152章 扬威海外第155章 制服第75章 我有过墙梯第103章 黄雀在后第253章 加速发展(上)第291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第233章 杯酒释兵权(下)第45章 饿殍遍野第29章 工业时代的开端第163章 空袭(上)第136章 作秀第28章 惊艳第216章 红色娘子军来的不是时候第88章 布局第286章 袁世凯的反扑第40章 敲竹杠第227章 新的篇章第55章 初见成效第39章 长江水师第205章 困兽犹斗(上)第252章 牛痘和航空机枪第73章 大买卖第20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下)第314章 进京(上)第58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中)第285章 迫在眉睫第11章 新军易帜第132章 碰撞第334章 新时代义和团第147章 雏鹰展翅(上)第90章 南京乱(下)第32章 初见第253章 加速发展(上)第261章 梁启超与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