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加速发展(上)

安庆三义制药厂,总工程师魏明兴高采烈的讲解着最近半年多的成效,李镖头也将长衫马褂换成了一身西装,手里拿着一支文明棍,一副洋行大亨打扮,只是大冷天他还挽起袖子,露出小臂上的腱子肉,令周围的人不由得暗暗讪笑。

“都督请看,这是刚刚建成的氨苯磺胺生产线,这条流水线可以日产成品五万瓶。”

流水线上,工人娴熟的将白色颗粒状的成品装进深褐色的药瓶,然后用软木塞盖紧,再加上蜡封,放到传送带,下一道工序的工人贴上商标,一瓶成品氨苯磺胺就算是大功告成。包装分为两种,国内销售的是简装,出口的包装则精美了许多,当然价格也是天壤之别,内销的一小瓶两角银元,出口的则要九十九美分一瓶,售价差了十倍有余。

一小瓶是六十粒,真好是成年人十天的药量。氨苯磺胺是从染料“百浪多息”中分离出来的,成本极为低廉,两角银元一小瓶已经是暴利,九十九美分的出口价格则基本上属于抢钱。

销售价格由安庆三义制药厂统一制定,经销商要付全款才能提货,他们的收入来自厂家的返利,一旦发现窜货等行为,就会被立刻取消资格,而且预交的保证金和定金将不再退还。

“魏明,在英国、法国、美国都申请过专利了吧?”柴东亮笑着问道。

“按照都督的要求,西洋各国都已经申请了专利,不过洋人那里专利保护也不得力,恐怕早晚要泄密。”提起专利权,魏明有些头疼。

柴东亮笑道:“氨苯磺胺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东西,想让人家琢磨不透是不可能的,至于专利保护的问题,咱们也只能尽力罢了,加紧生产吧,能多赚一年的钱就是了不得的巨款。”

目前,三芯插座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厂家在仿制,价格已经一降再降,由九十九美分一套降为不足五十美分,全凭着中国人力资源较为低廉,再加上牌子比较老,经销商队伍也较为完善,才能保持微薄的利润。被服厂、制衣厂、食品加工厂也都不怎么赚钱,不过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对消化安徽、江西的流民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包含机立窑、立式破碎机和加长的管磨的水泥生产线倒是日进斗金,机械行业具有天生的垄断能力。竞争对手想仿制也并不容易,一台机器包含数千个零件,每个部件的材质、表面光洁度、配合公差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如果对手拿不到完整的图纸,即使想拆开再重新装配起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V型八缸汽车发动机,卖的也非常火爆。安装了V型八缸发动机的劳斯莱斯银色幽灵,在赛车场上连续夺冠,强大的动力令其他品牌望尘莫及,更是令这种发动机变得炙手可热,生产线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欧美各国旺盛的需求。上海、芜湖、九江三个分厂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只等设备安装完成,就可以同时生产。V型十二缸的飞机发动机,则属于绝密,零件分散到英国、上海、芜湖、九江的十几个工厂同时进行加工,装配则只在上海光华机械厂一个厂子秘密进行,各个加工厂只有部分的零件图纸,光华机械厂只有总装图,这就可以确保不会因为出现内鬼而泄密。

试图仿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V型八缸发动机的厂家不计其数,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徒劳无功,买回去拆开容易,想再装起来就难了,往往会发现多了几个零件不知道是哪里的,更别说仿制了。

发动机是工业的心脏,岂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山寨的?

不过天才设计师罗伊斯和柴东亮发生了冲突,他死活不愿意生产价格低廉、技术相对简单的普通轿车和卡车,他再三强调对产品质量要精益求精,绝不降低标准搞那种大路货。在罗伊斯的眼睛里,每一件产品都是工艺品,绝对不允许生产“粗制滥造”的垃圾从他的眼皮底下出厂。

柴东亮对这个倔强的英国佬也有些无奈,只好用高薪将一批英国的熟练工人和工程师聘请到了国内,在芜湖工业园区再建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用来生产相对价格低廉的普通轿车和卡车。

参观完了氨苯磺胺的生产线,又到实验室去看了看,魏明得意洋洋的炫耀着刚刚试验成功的青蒿素。

“都督,我们试验了上百个产地的青蒿和二百多个古方,最后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是错误的,只有黄花蒿才有治疗疟疾的效果,而且必须是鲜品榨汁才有药效。”

柴东亮笑道:“也不见得是医书都错了,可能古人就是把黄花蒿叫做青蒿,至于鲜品榨汁有效的记载,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就有记录”

魏明瞠目结舌道:“都督,原来你早就知道?那还让我们折腾了半年,我差点就放弃了。”

柴东亮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道:“魏总工程师,一套规范的检验标准和实验程序,远比一个药方重要千百倍,通过这次的实验,你们就了解了如何将古人的经验智慧变成现代人的科学成果???哦,对了,你赶快在国外的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将氨苯磺胺强大的杀菌效果和青蒿素的扛疟功效公诸于世,我估计凭借这个发明,你就该获得诺布尔医学奖了。”

魏明连连摆手道:“不可,‘百浪多息’的专利权是都督买的,分离氨苯磺胺的思路也是都督提供的???”

柴东亮坚决的打断道:“这事儿不必再多说,我不过是提供了一条思路罢了,具体的工作都是你们做的,你拿这个奖天经地义”

看到他们还要推辞,柴东亮斩钉截铁的道:“不必要议了,就按我说的办。”

魏明激动的热泪盈眶,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氨苯磺胺一旦上市,对医学界将产生爆炸性的轰动效应,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肯定没有任何问题。青蒿素也是非常高效的抗疟良药,现在不少的疟疾病人对传统的金鸡纳霜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正需要一种新药来挽救千万被疟疾折磨的死去活来的病人。

柴东亮也非常开心,可以预见的是氨苯磺胺上市之后,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强力广谱抗菌药物,一年赚上亿银元都是小儿科???当然,这种好日子不会太长久,毕竟太容易被破解。但是只要能将国际和国内市场垄断两年,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支持柴东亮的一切实业发展和扩军计划。青蒿素在两广、福建、云南和东南亚一带,也会有非常好的销路,利润也会相当的客观。

现在柴东亮的势头极为强劲,不论是江淮军还是实业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林虎的三师一旅击溃了辫子军杀了张勋之后,就汇合南京城内的讨袁军第一师和第八师,迅速的向北推进,一举占据了全部的苏南地区。北洋方面冯国璋、雷震春保存实力不战而走,直接退到了湖北境内,将苏南地区拱手相让,大半个江苏已经落入了江淮军的手中,只有江北的徐州还在北洋政府的掌控之内。

邝海山正在包头大力兴建工业园,这座工业区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同时还从美国引进了一条拖拉机的生产线,投资的主体是在包头根深蒂固的晋商。民国之后,晋商的钱庄、票号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分号被乱兵和土匪洗劫一空,不少人破产,那些煊赫了数百年的家族也都元气大伤。幸好柴东亮的芜湖工业园和光华银行令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凭借在芜湖工业园和光华银行的分红,晋商开始慢慢的恢复元气,但是比起以吴家为首的江淮实业家来说,已经是大大不如。这次大规模建设蒙古和满洲,又给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包头城本来就是晋商建设起来的,几百年来都是他们在关外最重要的基地,不论是人脉还是地理环境,都比江淮实业界优势大的多。不但蒙古的汉人财主尽力投资包头工业园,连蒙古王公都没放过这个机会,东蒙古的王公一年起码有八个月生活在北京,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芜湖工业园和上海光华集团的成功,他们早就听说了,又看见老相识的晋商争先恐后的投资,他们也纷纷请求入股。

尤其是土默特汗巴尔特尔,他仗着和江淮军的老交情,女靴张书阳又担任江淮军团长,竟然要求邝海山的蒙古屯垦使衙署,希望能在土默特建工厂、开矿山???这厮放着好好的蒙古王爷不干,竟然一门心思的想当资本家了

邝海山被他纠缠不过,又考虑到收复蒙古王公对未来的重要性,在考察过土默特的矿产资源之后,同意在土默特汗的统治区域,开办一个用新式方法采掘的煤矿,把巴音特尔老头欢喜的几天睡不着觉。

土默特汗并不傻,巴音特尔没有儿子,张书阳这个女婿就是未来的土默特大汗,有了江淮军这么硬的靠山,东西蒙古还有谁敢动他分毫?

既然没有军事上的压力,捞钱就比什么事情都重要了,汉人的眼珠是黑的看不得白银子,蒙古人的眼珠难道就可以拒绝银子的光芒?

在加快蒙古的实业建设的时候,柴东亮指示邝海山,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清朝初年的时候,内外蒙古有上千万的蒙古人。满清规定蒙古男丁,除了长子可以继承产业之外,其他的必须当喇嘛,又大量赏赐钱财给喇嘛庙,弄的蒙古地区人丁稀少,蒙古男人都当了喇嘛,女人连丈夫都找不到,随便见个男人就往帐篷里拽,到蒙古做生意的汉人,哪怕是瞎子瘸子都能讨到一个蒙古老婆,卫生条件缺乏以及生活的混乱使得蒙古草原上性病肆虐,瞎眼浑身烂疮的蒙古乞丐遍布北京城,当地人把他们叫做“蒙花子”。

到了清末,东西蒙古加起来也超不过一百万人了,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成了病猫。满清朝廷顺利的用软刀子消灭了九成以上的蒙古人。

明修长城清修庙,长城没有挡住蒙古骑兵侵掠,大明尽管多次出征塞北,明成祖病死在远征蒙古的途中,明英宗也曾被瓦剌军队俘虏,终大明一朝,蒙古都是心腹大患。清朝见过之后,在蒙古大力推行喇嘛教,修建了无数的黄教寺庙。满清统治者将从汉人身上搜刮来的金钱撒在蒙古,将蒙古人彻底养成肥猪,也磨掉了蒙古人的血性,更使蒙古的人口锐减到清初的一成都不到。

不得不说,这一招是相当狠辣的,威胁中原数百年的蒙古,到了清末几乎成个一个即将消亡的民族。

蒙古屯垦使衙署发布公告,蒙古女人和汉人结婚,生下的孩子就算是汉人,可以享受免费教育,可以当官、当兵、可以在工厂做工。蒙古人如果愿意改汉姓,说汉语,甘愿归化汉族的也享受同等优待,如果坚持不改的,那就老老实实去放羊吧。

柴东亮一直对所谓的血统论非常厌恶,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发展,甚至是入籍,如果刻意的将他们视为外族,那中国未来会有多少民族存在?这么多的民族就是一颗颗隐形的炸弹,会令国家的基础动摇。

先秦的时候,两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诸侯以夷礼则夷之,夷狄近于中国则中国之。”

在那么久远之前,中国人就明白,文化的认同比血统更有优势。大儒辜鸿铭先生有一半的外国血统,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是最纯粹的汉人,而那些血统纯正的留学生,却有不少人恨不得把皮都漂白,不带几个英文或者拉丁文词语,几乎就不会说话了。

到底哪个是华夏,哪个是夷狄?岂不是一目了然?V!~!

第11章 新军易帜第243章 不自由毋宁死第20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23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上)第109章 神兵天降第197章 骑兵打步兵第62章 城破第141章 战争准备第291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第349章 削藩第221章 躺着也中枪第77章 成熟的代价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52章 止戈为武第10章 暗流汹涌第158章 收复国土的第一枪第111章 血浓于水(下)第136章 作秀第294章 玩火自焚(下)第32章 初见第248章 海军之父第180章 中国式管理第199章 骑兵对决第230章 锦囊妙计第294章 玩火自焚(下)第150章 好大的胃口第250章 杂牌军的战斗第109章 血浓于水第290章 袁世凯的末日第291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232章 杯酒释兵权(中)第214章 世界上最好的人民第339章 北京总统府里的日本天皇第226章 聪明的一休(上)第156章 安徽有饭吃第245章 硝烟未散第139章 南北双雄第161章 蒙古潘金莲第148章 雏鹰展翅(下)第1章 一梦百年第37章 天才第244章 你们过时了!第40章 敲竹杠第234章 单刀赴会第249章 南京第79章 审讯第47章 龟奴也要革命第307章 嘉禾金简第110章 复仇的火焰第81章 穿越者的责任第73章 大买卖第231章 杯酒释兵权(上)第86章 清廷退位第180章 中国式管理第344章 先拿北大开刀(下)第148章 雏鹰展翅(下)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325章 我们的青岛(四)第292章 你们都还嫩第348章 开科取士第281章 节外生枝第93章 革命第104章 一箭三雕(上)第174章 三座大山第198 斩首第313章 无利不起早第172章 妖僧与先知第71章 一个说法第60章 浩劫第61章 内斗第295章 水上飞机航母第189章 抵制日货(上)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297章 江淮人民志愿军第282章 中州大侠第125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下)第326章 我们的青岛(五)第3章 诈弹夺城(中)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11章 新军易帜第336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中)第310章 国产汽车的迷局第64章 引狼入室第127章 一夜成名第332章 我们的青岛(十一)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328章 我们的青岛(七)第113章 秘方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295章 水上飞机航母第346章 阴谋论和潜规则第249章 南京第254章 加速发展(下)第166章 有车有房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从文人抓起第70章 吊唁(下)第347章 要儿子还是要闺女第256章 洞房花烛夜第248章 海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