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土改风暴(中)

芜湖军咨分府

柴东亮的案头堆满了报纸和电报译稿,各种或好或坏的消息纷至沓来。在这个波澜诡诘

的大时代,充满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武昌的形势大大好转,那位一心想扑灭革命火焰,用民党人的鲜血换件黄马褂穿的冯国璋男爵,被他的恩主袁世凯一脚踢回了北京城,当了一个挂名的察哈尔都统。现在指挥前线北洋军的则是袁世凯的干女婿段祺瑞。

民党和北洋军默契的打打停停,民党口号喊的凶却始终无法收复汉口、汉阳,而北洋军大炮轰的震天响却总是打在无人居住的区域。双方似乎对目前的局面都很满意,彼此心照不宣的做戏。

长江舰队留下海琛号巡洋舰和三艘炮艇给民党撑场面,时不时的往北岸放两炮权当是给北洋军奏乐,其余舰船在司令汤芗铭的率领下返回安庆修整。英国驻汉口领事潘恩不停的穿梭在长江两岸,成为事实上的南北两军调停人。被冯国璋的大炮轰出了武昌城的黎元洪高调返回,袁世凯已经明确表态,只把他当做唯一的谈判对手。黎元洪的地位因为被敌人肯定,从而坐的更加安稳,武昌军令部的首义三武则被逐步削掉了兵权!

“都督!”师爷高铭静悄悄的走了进来。

柴东亮见他到来,笑着递给他一张纸道:“老夫子,正要找你呢!你帮我看看,这份电文的措辞可否恰当!”

高铭接过来一看,先是一愣继而诡秘的笑道:“都督要邀请孙文先生回国主政?”

柴东亮点头道:“是啊,这全国独立的省份已经占了大半,但是却统属不一,政令不行!北军攻武昌,各省却纷纷袖手旁观,如此一来正好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我想请孙先生回国主政!”

柴东亮的性格,高铭还不清楚?,鹭鸶腿上剔精肉,蚊子肚里刮油脂的货色!绝对是舍命不舍财的贼骨头!柴东亮的底细,高师爷鸡吃萤火虫——心吃肚明!他那个特使身份明摆着就是冒牌的,现在准备通电全国,请孙文主政,不过又是作秀捞政治资本罢了!反正安庆、芜湖已经落在了他手里,十个营的新军为爪牙,长江舰队为羽翼,实力在南方各省民党中已经是数一数二了,有此实力在手,难道孙文还能逼他吐出来?

如果柴东亮真的那么在乎孙文,黄兴被围武昌的时候,一天三次发电报求援,也不见他派一兵一卒啊!

“这电文还需润色一二,学生一会儿就去办!”高铭笑着道。

亲兵送上茶水,柴东亮问道:“老夫子有什么事儿吗?”

高铭平淡的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儿,就是訾议局的议员们要集体辞职!”

柴东亮像是屁股装了弹簧,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他们想造反?”

高铭笑道:“造反倒不至于,只是他们对都督提出的用官企股份换他们名下土地的做法,很不赞同,所以集体抗议!”

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难道非逼老子打土豪分田地,刀架在脖子上才肯就范?

柴东亮冷笑道:“少了张屠夫,咱还得吃带毛的猪?告诉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想辞职就立刻滚蛋!”

高铭笑道:“都督息怒!这些人都是属蜡烛的,不点不亮!”

柴东亮见他神态自若,忙问道:“老夫子有什么妙计?”

高铭看见桌子上的烟盒,自己掏了一根点上:“妙计我是没有,不过学生倒是有个想法!”

“老夫子请讲!”

“这些人无非是担心官企赔钱,土地换了股份不牢稳罢了!做买卖毕竟有个亏赚的问题,不及收地租来的妥帖!”

柴东亮为难道:“这倒也是,但是要想打消他们的顾虑却也难了!”

高铭吐了个烟圈,笑着道:“打消他们的顾虑当然是千难万难,但是想让田土地租收入也不稳当,那倒不难!”

柴东亮感觉灵光一闪,似乎抓住了什么窍门,沉吟片刻道:“老夫子的意思,是让他们没办法安安稳稳的收租?”

高铭拍着巴掌赞叹道:“都督果然聪明过人,一点就透!学生想,都督一定能想出好办法!”

柴东亮露出会心的微笑:“多谢老夫子提醒!我自有办法摆布他们!”

高铭拿着柴东亮拟好的电文站了起来:“都督,我这就将电文润色后,发给华洋各家报馆,通告全国,电邀孙先生回国!”

“中国百姓之苦,惟以田土兼并为最!富者阡陌连云,贫者身无立锥!革命之义,唯以强国富民,非为一家一姓之尊荣!为求国民之幸福,特推行田税累进法,凡每丁土地不足十亩者,免征田税,十亩至五十亩者,每亩收田税银五角,五十亩至一百亩者,每亩田收税银两元···”

芜湖、安庆所属州县,到处贴满了告示,识文断字的人摇头晃脑的念着军咨府的通告。老百姓尽管不明白什么叫做累进税,但是告示的大意却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田少的人就不交税了!而田多的有钱人则要多缴税!

大清的龙旗换了十八星旗之后,老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当官的还是原来原先那批人,只不过是巡抚衙门改名叫做军咨府罢了。而这份告示则是惊天动地的,官绅不纳粮不当差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雍正年间曾经改过一段,到了清末就又给废除了!

而现在,官绅不仅要纳粮,而且要多纳,反而是小门小户的泥巴腿子被免了钱粮···这天真的变了!

大清把土地按照地力的富寡,分成了“天”“地”、“人”、“和”四个等级,一亩“天”字号上好水田的出产不会超过四百斤,普通“地”字号中等旱田也就二百斤左右。军咨府按照前清征收钱粮的标准,将土地统一折算为“地”字号标准旱田。一亩地收两块银元的税,再扣除长工的吃喝,如果是丰年一年就算是白干了,再敢有个水旱灾害,地主不但什么都落不下还得赔钱!

通告贴出后,赞扬者有之,骂街者也有之,挑着大指夸赞的都是家有二亩薄田吃不饱饿不死的那种,骂街的都是家里有大量土地的!

正当大家还没从震撼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军咨府的第二个命令又下来了。号召地主用多余的土地换取企业股份。

而这些被置换的土地,三成用官企股份支付,七成换做土地债券,军咨府分十五年还清地价。这些土地将有偿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的人也按照十五年分期付款还清地价。

就在同一天,军咨府的第三个命令又出台了。芜湖、安庆所辖州县的官员,三日内申报家中的土地,凡是每丁超过十亩的部分,一律按照三成股份七成债券置换,逾期不报或者是没有按规定置换者,立刻罢免一切职务!如果有弄虚作假隐瞒欺骗者,则交付临时军事法庭公审!

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推出,令城中的流民兴奋异常,拥有自己的土地是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而官员们则叫苦不迭,换吧有些舍不得,天知道这些股份能不能赚钱,不换吧光累进税就受不了而且还要被罢官!

柴东亮对官员可不像对訾议局的议员那么客气,那些心存侥幸三天没有申报的人,直接就派士兵夺了大印,赶出衙门。

放眼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做官的人!前清的候补官员、留洋的学生、州县訾议局的议员···谁先置换了土地,谁就可以接替!

霹雳手段之下,官员们侥幸心理被打破,衙门外面虎视眈眈盯着大印的人,更是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消几日官员土地申报的工作就顺利完成。

官员的口子一开,訾议局的议员老爷也心思动摇了,一些手疾眼快提前将土地置换的人弄到了实缺的官职,令其他人羡慕不已。原先铁板一块抵制土地置换的訾议局,也开始分化。

土改,正在缓慢而坚决的推行!

第7章 铁血军旗第171章 磺胺,意外的收获第220章 余波未平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165章 好汉第32章 初见第302章 发展的弯路第244章 你们过时了!第94章 陷害第194章 不一样的九一八(中)第212章 黑龙会的反击第312章 蔡锷的选择第52章 止戈为武第176章 没见过你爹妈谈恋爱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229章 血光团第271章 仇恨的力量第76章 顾维钧第321章 战争打响第324章 我们的青岛(三)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127章 一夜成名第222章 宋教仁,不能救第3章 诈弹夺城(中)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从文人抓起第143章 蒙疆风云第278章 素质与体制第283章 备战第229章 攻心为上第226章 聪明的一休(上)第296章 渤海风云第85章 传票第152章 扬威海外第275章 机遇和危机第220章 余波未平第96章 吸血蝙蝠第286章 袁世凯的反扑第316章 进京(下)第229章 血光团第231章 杯酒释兵权(上)第111章 血浓于水(下)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75章 我有过墙梯第212章 黑龙会的反击第235章 进退两难第162章 我的大学第35章 针锋相对第291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第175章 推波助澜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254章 加速发展(下)第309章 航母与战列舰第229章 攻心为上第190章 抵制日货(下)第156章 安徽有饭吃第50章 土改风暴(下)第92章 龙虎斗第59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下)第20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下)第122章 日本人必须说不第344章 先拿北大开刀(下)第16章 鸿门宴(上)第182章 南满铁路的爆炸声第71章 一个说法第180章 工人运动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汉子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87章 孙文失策第257章 海军总体战第270章 左牵黄右擎苍第161章 蒙古潘金莲第241章 丑态百出第115章 袁世凯当总统(上)第140章 扩军计划第95章 日本人的阴谋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83章 抓捕(下)第229章 我们的青岛(八)第207章 血脉相连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322章 我们的青岛(一)第53章 豪杰第210章 夺门之战第50章 土改风暴(下)第319章 大战阴云下的平静(上)第241章 丑态百出第310章 国产汽车的迷局第249章 南京第239章 儿戏般的革命第18章 因祸得福第90章 南京乱(下)第250章 杂牌军的战斗第327章 我们的青岛(六)第265章 奇货可居第211章 大开杀戒第42章 工业园第126章 巡阅江淮第260章 盟友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