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初定

还没有从强国的心态中走出来吗?吕梁狠狠的将手中的文件拍到桌上,小鬼子果然是华夏民族的死敌,就算被击败、签订条约也不忘给华国找麻烦。掠夺台湾妇女,那个台湾总督脑子被狗吃了吗?

“反正都与日本不死不休,我头上被西方强盗安排的罪名不少,也不差这一点儿。命令,我军驻台湾占领区所有的日本军人、警察、官员全部枪毙,所有平民关押起来,进行劳动改造。我是要在台湾修路筑桥的,那些工程可都是需要死人的,‘叠桥铺路无尸骸’,就让那些日本平民担当这一重任吧!”身居高位、手握大权,无论在那个年代都是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的,吕梁由于愤恨而下达的简单命令,就使近十万名日本平民不得不在看管下辛苦劳作,为台湾南部基础设施建设奉献生命。

据日后统计,这十万名日本人最终活下来的不超过三万,其余全部埋葬在公路铁路矿山等之下,日本政府以此多次向外界呼吁,联合西方列强向华国施压,要求归还那些平民,但都遭到拒绝,直到十年后那些幸存平民才得以回国。

至于那些日本军人,下场更加悲惨。在海边即将自裁的高沙太郎没能如愿,在众人的注视下,刚刚擦净武士刀的高沙就被一枚迫击炮弹炸上天。二师追击部队将其包围后,立刻开始炮击,经过十五分钟的炮火洗礼后,期望投降的台中混成旅团全军覆灭,伤者也成为士兵训练胆量的工具,全部被刺刀穿透、抛入大海。

台中地区被劫掠的台湾妇女一万一千两百三十五人,因为战斗波及,死伤三十二人。其余全部获救。二师死伤二十五人,损失车辆三辆。击杀日军士兵、警察等八千五百余人,缴获大批粮食、财物等物资。

另一边的台南地区战斗更加顺利。台南守备旅团在台南以北的嘉义市被阻截,被一师包围后没有抵抗就全部投降。为了处置守备旅团六千多名降兵。一师煞费苦心。上面的命令是军人警察全部枪毙,但一师认为这些人都是不错的壮劳力,就这么枪毙有些可惜,于是向上级请示,但被驳回,理由是这些士兵有组织、素质高,很难控制。

不得已,一师只能执行命令。排队枪毙不是什么技术活。所有的军人警察被一师用机枪扫射,然后浇上汽油焚烧。算起来执行类似屠杀任务的华军部队不在少数了,当年的广州之战、后来的九州岛、现在的台湾岛,数以万计的小鬼子因为吕梁的愤青行为命丧黄泉。

之后就需要华国外交部擦屁股,日本政府联合英法等过强烈谴责华国屠杀日本平民的举动,并指出华国侵入旧金山条约规定的日本占领区、并悍然挑起战斗,必须为此做出补偿。日本甚至没有撤出驻琉球群岛的军队,以此向华国示威。

相对应的华国拿出了日本军队劫持台湾妇女三万多人的证据,指责日本根本就是一个****无度的猥琐国家,劫掠华国平民的举动就是战争行为。华**队有义务采取任何手段夺回那些平民。另外华国要求日本交出日本驻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作为战争罪犯交由华国审判,不然华国将派出大军。从台中一直推进到台北!

军事威胁比任何口水战都有效,日本果然就此服软,没有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纠缠。从军事上看,日本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华军占领整个台湾,目前只有一个日军台北守备军,兵力少得可怜,如果华军一意孤行,日本将束手无策。为了保住台湾北部,日本不得不咽下苦果。但坚决不交出台湾总督。之后口水战虽然还有,但此事渐渐平息。不过罪魁祸首佐久间左马太也没有活太久,在他回国述职时。乘坐的船只意外的在大海上失踪,日本派出船只搜索很久都没有找到。

如果日本人能潜入上千米的海下,就可以找到失踪的总督大人,三艘华军潜艇组成的狙击小队,在调查局准确情报的配合下成功击沉那艘运输船。实力越来越强的华国,所能做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吕梁更多的采用直接粗暴的军事手段,从对日之战后,吕梁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宣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老婆,老婆!”当时插队的老四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自己的夫人,老四大名叫做胡老四,家族世代为农,其父母也懒得起更深奥的名字,直接以老四为名。插队后死里逃生的老四听说华军前去解救那些妇女,领取粮食后回到家中,与自己的老娘半信半疑的讨论一番。

经过十年的日治期,大部分人已经改变了心态,从适应当初的满清官府,到适应日本殖民统治者,没有哪个官家会如此为平民办事。开仓放粮已经让大部分人惊喜了,更别说救回自己的老婆!

“老四!”突然一声撕裂天空的尖叫传出,老四猛地转过身去,果然是自己的老婆!脏兮兮的衣服,没有发现被糟蹋的迹象,老四更加高兴的走过去,终于团聚了,人群中大部分人都与家人团圆,一阵阵劫后余生的哭声传出。父亲哆哆嗦嗦的看着可怜的女儿,万幸啊,没有被日本人糟蹋!

谁都知道日本人抢女人是为了什么,对贞操极其看重的东方,这足以使女子疯癫乃至自杀。好在没事,军方也不擅长安抚,静等众人散去,接下来还有很沉重的任务。

在台中和花莲附近,要布设针对北方的防御工事,军方要安排军队的驻扎,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都需要驻军以维持秩序,在警察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需要暂时军管。另外建设军营、修缮港口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来自广州、厦门、福州、上海等地的运输船源源不断的抵达台湾,包括粮食、药品、军用物资、建筑材料、行政人员等在内陆续在台湾登陆,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从此回归华夏统治范围,对于尚未取得的北部,吕梁并不担心,在内心中那里已经成为华国的一部分,只是现在还不是夺回来的时候。

充沛的物资使秩序很快安定,各级行政机构也被建立起来,台湾南部成立台湾省,军部成立台湾军区。恢复秩序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日本统治痕迹,尤其是他们推行的日语教育,既然回来了,就不要出现对日友好的心态。

很奇特的一个现象,被列强殖民统治的许多地区,在独立后都表现出了对原宗主国的友好,特别是民间的态度。一方面是殖民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用“囚禁效应”来形容,在犯罪案件中,被劫持的人质往往会对劫匪产生依赖心理,被****狂囚禁的女孩,最后竟会对****狂产生奇妙的心理。

水利设施、公路、铁路在内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恢复某一地秩序、开始发展经济的法宝,华国对此已经非常熟练,对于平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发放粮食的充足,当然这些不是无偿的,需要平民以工代赈。另外高产作物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从华国崛起后,在其统治的南方地区,就没有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就算是乞丐也被惯得不收粮食,该收钱币了,台湾这边更要如此,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旦农业打好基础,将变成物资丰盈的富庶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台湾省政府去做,目前的台湾人口已经达到303万,这是1905年日本殖民政府统计的结果,应该比较准确。如果这些人口平均放到全省,确实不算多,但如果平均到耕地上,就显得非常拥挤。

受制于落后原始的农业生产、无处不在的瘴气、蚊虫蛇蚁、一人高的野草、密布的森林等条件,台湾的耕地与人口的矛盾非常紧张,在台湾面临的环境其实与大陆其他省份差不多,华国已经有成套的解决方案。

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厂、商业等实现城镇化,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于这些工作,行政人员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因为他们原本在大陆做的,也是那些东西。(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三个战果第二百九十三章 海上前哨战 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色的阳光第一百五十四章 战略欺诈第三百七十三章 夸夸其谈第二百七十二章 紫荆花开 三第三百六十章 命运之门第四百零七章 电波下的战术探讨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门风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级战列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智囊团第七十七章 福建的动向第五十四章 河源战役 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荆花开 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后的手段第九十一章 振动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个天才的配合第十五章 钢铁,钢铁第四百零一章 对攻第三百二十章 入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华山号第二百九十二章 海上前哨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海上前哨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国第九十八章 山地旅第七十四章 孙革第四十四章 侦察第三百一十九章 退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风起伦敦第四百一十七章 空降第一百六十七章 舰队对峙第三十三章 总结 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临朐攻坚战 上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安达曼海蛇 二第三百零四章 北京之议第四百四十二章 日德兰海战落幕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脸第三百一十一章 徐州会战第四百八十三章 投降仪式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济州岛攻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对马海战 二第一百六十章 海战落幕第二十一章 造船厂第四百三十二章 邓尼茨艇长第三百四十六章 防空炮第五十二章 大战将至第四十九章 登船第一百五十一章 曼德勒大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华夏梦之满囤卖粮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兽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克瓦胡岛第五十章 得逞第一百五十二章 缅甸泥潭第二百三十章 炮击开始第三百零三章 偃旗息鼓第三百八十二章第九十四章 联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万象天引第二百三十章 炮击开始第三十一章 首战告捷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海战 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阿道夫下士第四章 吴家美人第一百零九章 国人的脊梁第二百三十五章 北伐结束第一百八十章 美国公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西狩第二百七十七章 日月之歌 二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还要!第一百六十九章 济州岛攻略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级战列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安达曼海蛇 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兽第一百零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九十八章第四百七十章 柔弱的少女第四百四十章 将高傲踩在脚下第四百零八章 蒋方震的信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喷井第二百七十五章 紫荆花开 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来自大英帝国的考验第十四章 减租减息第一百一十章 代号“眼镜蛇”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体进攻第二百五十六章 唐宁街一号文件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荆花开 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谋略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国毁灭第二百八十八章 英国在哭泣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国第一大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洗头房第三百五十三章 华夏梦之满囤进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华夏梦之满囤卖粮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脸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奥匈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