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负责警戒的战斗机发现华军高空侦察机后,舰队就进入最高境界状态,舰队司令官下令起飞十一架侦察机、扩大舰队四周搜索范围。防空与反潜作业同时进行,让舰队官兵疲惫不堪,距离本土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不可能一直持续精神紧绷的状态。而且他们已经经历了上万海里的航行,官兵的状态、战舰的状态都不好,他们只能期盼不要在半路上遇到华军舰队。

可惜的是美国人没能如愿,当圣迭戈军港的战舰驶入太平洋,试图与分舰队汇合的时候,华军主力舰队距离美军分舰队已经不足两百海里。在墨西哥西海岸。雷维亚希贺多群岛附近,华军准确捕捉到美军分舰队的身影。

华军三艘舰队航母释放的第一攻击波很快抵抗目标上空,十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美军战斗机首先迎上去,而唯一的一艘美军航母则准备释放战斗机。但这艘航母是华军飞机的首要打击目标,美军舰队防空阵型散乱,没有专门的防空战舰,防空效率一般。而且面对华军高速飞机,那些防空机枪和防空炮有些力不从心。

当干掉美军战斗机后,那些防空火力成为华军战斗机的目标,仓促之下单凭防空火力根本无法阻止华军飞机肆虐。第一波攻击结束后已经有两艘美军主力舰被重创,一艘巡洋舰沉没,那艘珍贵的航母甲板上正燃起熊熊大火,即使扑灭也无法继续起降飞机。另外一艘战列舰被三枚鱼雷和五枚航空炸弹命中,舰体大幅度倾斜,狂暴的海水涌入,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美军分舰队继续像靶子一样被华军飞机攻击,耗尽弹药的第一波飞机返航,第二波飞机紧随其后赶到战场。强大的战列舰只有被打击的份,一身武力无处发泄,这种憋屈是美军官兵难以承受的。他们幻想中的巨炮对轰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事视线外的远程打击。那些灵巧却又残暴的华军飞机,似乎比战列舰更加强大。

先发现、先攻击,航母时代不仅仅需要先进的飞机和战舰,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战术。美国人在这方面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他们拥有的一艘舰队航母本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起码给华军飞机和战舰造成一定的损失。

空中打击共分为三个波次,四艘主力舰中,两艘战列舰被击沉、四艘重创,一艘速度较快的战巡因为进水,速度变得和海龟一样。另外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受创,所以当华军舰队主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代理舰队司令官发现他们的敌人是六艘主力舰和四十多艘其他类型战舰,因此果断投降。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击计划失败,这可以看做是对华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有一定的赌博心理因素。美国人为此付出了一支强大的分舰队,开战以来暴兵的成果消耗大半,他们再次缩回圣迭戈军港,在路航的庇护下战战兢兢。

消除了美军海军的威胁后,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攻势恢复,在华军多面强压下,联军陷入苦战,接连丢失重要城市。在悉尼战役中,有一万多名美军士兵和三千多名英军士兵向华军投降,这是澳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联军终于被华军打掉了抵抗的决心。一万五千多名澳军士兵退回堪培拉,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城市,最后的防线。

正面战场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场交易正在秘密进行,在北方边境,大量物资被堆积到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快速运往俄国境内。这些物资没有标明产地,而且全部用俄文书写标注,但外界很容易看出,这是华国生产的物资——她正取代英美成为俄国最大的援助国家,用俄国牵制德国,吕梁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的利益划分做准备,华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凸显。

澳洲之战尚未结束,东南半岛再次燃起战火,准备充分的华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向缅甸的英军防线发起猛攻。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英国人死战不退,这里有上百万殖民地军队,比较充足的物资,再加上几千名英军本土军官指挥,竟然挡住了华军的攻势。

英军付出了十五万殖民地军队的代价,成功守住仰光,这个战役被伦敦的报纸成为“仰光大捷”,并宣称华国人无法迈过仰光防线,进入最宝贵的印度。但这个报道在十天后成为笑话,等待重火力抵达的华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势,五百多们大口径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加入战场,英军赖以为支柱的丛林被华军投掷的燃烧弹点燃,英军哭喊着从燃烧中的丛林跑出来,然后进入华军早已准备好的伏击圈。

与此同时,华军印度洋分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利用马来半岛上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突破英军岛屿防线,将战火烧到印度洋内。

面对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军调整策略,试图利用拉长华军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延缓华军的前进速度。他们放弃了缅甸大片地区,一路向西撤退,最终躲到边境地区坚固的工事后面,这里囤积了上百万阿三士兵和为数众多的物资,可以说英国人利用在印度上百年的积累,在印度能够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于这条防线上。

华军偏偏绕过了这条防线,地面上的平行推进对于华军来说得不偿失,他们不仅需要面对英军坚固的工事和漫长的防线,更需要解决热带丛林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华军在这里放置了十个师的步兵和五个师的缅甸独立军士兵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海洋上。

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将希望寄托于敌人攻打自己的坚固防线,德国人从阿登森林绕过去,华军则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绕过去。华军拥有优势的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而英国人在印度却没有完善的海面防守力量,英军印度舰队也因为本土的抽调变得单薄许多。

两艘舰队航母和七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华军印度洋分舰队完全控制了南亚的制海权,两个海军陆战师的华军部队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登陆,拉开了南亚攻略的序幕。

陆地上的战斗并不激烈,英军殖民地军队面对精锐的华军不堪一击,英国人能拿出和华军数量相等的军队,对于华军士兵来说,其实和那种军队作战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不是说敌人装备低劣,而是他们根本算不上军队,哪怕面对凶悍的日军,也比和这种敌人战斗更舒服。

没有坚决抵抗,没有偷袭骚扰,没有战术运用,一触即溃的敌人差点让登陆的华军深入内陆几百里。历史证明越是优越的自然环境,越是会造就松软的民族,这片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理所当然的造就了战斗力最底下的种族。这是英国人的悲哀,南亚殖民地里上亿人口,却都是最差的士兵。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顾不上自怨自艾,他们在东北部防线上的主力正在被华军切割包围。而华军的登陆也标明他们主攻方向不是东北地区,因此三十多万英军士兵被调回,大战随即爆发。

顺利登陆后的华军,只要后勤能够跟得上、运输船充足、航线安全,就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士兵送上岸。而现实是华军拥有上述条件,来自南方沿海地区的士兵,来自日本军团和缅甸军团的士兵,完全能够适应南亚的气候。为了降低本土士兵的损伤,华军大量使用外籍军团,十五万日军士兵和五万名缅甸士兵成为作战主力。战斗经过表明对方无愧于世界最差士兵的称号,三十多万士兵在两天内溃败,接连丢失东北大片地区。

一个月后,两个集团军的华军部队登陆南亚,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进入倒计时,十五天后德里城中心升起华军旗帜。之后华军又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英国人完全驱逐出南亚,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南亚攻略是华军进行的最轻松的战斗之一,英国人精心准备的防线和工事没有派上用场,几百万殖民地军队在野战中被华军轻易击溃。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平坦的地形,让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迅速穿插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官们面对华军高速穿插包围的战术无可奈何,面对手下印度士兵的无能无可奈何,面对英军的颓势更无可奈何。战斗中几万人甚至十万人规模的投降比比皆是,这次战斗只是锻炼了华军的后勤能力和收拢战俘的能力罢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招制敌第二百二十一章 成功逃脱第七十二章 海鹞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的目标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第四百一十一章 第一个王牌第三百二十二章 国家一统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战区第二百三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二百七十四章 紫荆花开 五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飞翔的海盗第四百六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九十八章 传统步兵第六十六章 广州见闻第一百七十四章 突围战第三百七十章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还要!第一百七十三章 装甲兵,突击!第八十章 登陆第二百七十四章 紫荆花开 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安达曼海蛇 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一样的开局第一百零八章 土楼对峙第五十六章 河源战役 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华山号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国毁灭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百七十九章 沙俄的求援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的目标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二百七十章 紫荆花开 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赴约第八十八章 黄昏第三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店加油站第一百八十六章 谋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后的手段第二百三十章 11、9惨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装甲兵,突击!第三百四十六章 防空炮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边倒第四百零二章 不受重视的伞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门风波第九十四章 联盟第三百三十七章 沙漠之蝎第二百一十三章 合作意向第二章 钢铁基地第二百九十三章 海上前哨战 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一章 广东铁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店加油站第一百七十三章 装甲兵,突击!第五十三章 河源战役 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装甲旅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百一十三章 合作意向第十章 刺探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边倒第十九章 第一炉钢液第六十六章 广州见闻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三百九十四章 台湾军团第三百五十章第三十六章 吴家镇第四百三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二百章 消息走漏第二百一十二章 狮子大开口第一百四十六章 瓮中捉鳖第二百九十三章 海上前哨战 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七十六章 无法抹去的伤痛第七十三章 大头第二百一十二章 狮子大开口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三百四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谋略第九十四章 联盟第九十九章 开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日月之歌 七第二百零三章 码头风云第六十六章 广州见闻第三百四十五章 半岛战争第三百六十三章 准时宣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军事准备第四百三十章 隆美尔的神话第三百二十二章 国家一统第四百八十二章 乱 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门风波第二百八十二章 日月之歌 七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国第一大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力量加入第四百九十七章第六十八章 山中第三十四章 总结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