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绿色革命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

“稍息,立正——”

“长官,农垦一团三营一连集合完毕,应到136人,实到136人,请长官指示上士邵鹏远”

“入列”

“是……”

……

清晨,不过是太阳刚跃出海平线,邵鹏远便指挥整个连队,扛着铁锹拉着口号,离开简易的军营,朝着垦区走去,空中口令回荡,气势磅礴,有千军万马之势

令行禁止,这就是军队

不过,这并不是军队,这是踏着步伐,扛着铁锹等工具,穿着军装的年青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人,他们是苏北“兴华农场”的劳动兵团,他们的任务便是将苏北满是荒草、芦苇的荒地开垦为耕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不仅是农场,同样还是“兴华农业研究所”的所在。

这些数百万亩的盐场荒地,是袁世凯“奖励”给六合公司的,距离连云港足有三百华里,距离并不妨碍公司对这里的开发,春节过后,劳动兵团便从山东、皖北、苏北、河南等地招募的近四万名工人,用于荒地开垦。

在一连的垦荒区内,一辆美国产的“霍尔特”履带拖拉机赫然挺立在一连的荒地上,刚从劳动兵团拖拉机驾驶班结业的王福财的坐在驾驶座上摆弄着那几根操纵杆,而在驾驶室前头,吴烈山、范芳华几个人则在那里检查着拖拉机的汽油发动机。

今天是一连第一次使用拖拉机,垦区十五个团,每个团两辆,而一连之所以分到这辆拖拉机,原因很简单,在的一个月中,他们连垦荒面积超计划10,居全团第一。

土路两侧,二连和三连的官兵们闻讯而来,眼巴巴的看着那拖拉机,同时正神态不一地看着一连的们,这会他们甚至都没有带的武器“锹或镐”。

几个士兵好奇而不解地问。

“方长官,听说这拖拉机干一天活,等于两百个人?”

“两百,那是小菜一碟,一台拖拉机,一天能干一个团的活,我们现在可不和你们比赛,是十五个团的拖拉机连比赛,比谁垦的地多”

不待连长答案,邵鹏远便得瑟的向们炫耀着。

“那挖渠呢?”

的是二连连长耿喜,二连和一连的竞赛每一次输赢不过一两亩的地事,现在拖拉机归了一连,他就能咽下这口气。

正摆弄着拖拉机王福财从驾驶室中探出半拉身子。

“耿长官,开渠也行啊,把土拉巴松了,挖起来省事”

话声一落,周围便是一片笑声,而的耿喜则不满地瞟了一眼一言不发的方国茂,而方国茂却依然没说,不过他的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老2,今个我们一连的拖拉机度犁,我就放两枪,助助威”

接着的的方国茂又似耍宝似的,一拍枪套。

“呀,我的抢拉营里了,要不,老2,你给帮帮忙”

“你……”

瞧着方国茂脸上的笑容,耿喜恨不得一鞋底打上去,可最后却无奈的从枪套处取勃朗宁手枪,上膛,又举起手枪,对天便是接连两枪。

枪声一响,拖拉机缓缓启动,这会三个连的人都围在地头惊讶地看着那缓缓行驶的拖拉机。

看得有些眼光的二连、三连的人,在拖拉机开动的时候,便不怀好意地大声嚷叫着

“看吧,这铁牛不是牛,保不齐就快趴窝了一步,两步,三步。不冒烟了,趴下”

可在他们的叫嚷声中,那拖拉机拉着哗啦啦的钢连声仍然在向前行驶着,而且速度渐渐加快,黑色的荒地被犁铧翻起,望着那极难收拾的芦苇根被轻易连根拔出,见那拖拉机似儿戏般的前行着,所有人都变得的有些发呆。

“乖、乖……有这玩意种,那……”

“那还要人啊”

“人得要,肯定、肯定不要牛了……”

在人们的惊讶中,那台轰鸣作响的拖拉机稳健地行驶在荒地上,身后翻起两带宽宽的深土道,转眼之间便犁出一片长长的黑土地。

好一会耿喜才逐渐缓过神来,喃喃地说。

“这玩意儿……厉害……”

举华农场,一片用高达五米的高墙围起的农业研究所内,李子诚站在这片试验麦田中间,这片麦田与来农业研究时所见的麦田截然不同,那些麦田杆高、稀疏、穗小,而这里的小麦杆低、稠密、穗大,抽出一根麦穗,李子诚这是真正的“青团”。将那正在灌浆的青麦粒轻轻搓下,蒸熟,捏成团,嚼得满嘴生香,再粘在牙缝里,口中随即冒出一种轻飘飘而又糯搭搭的香味。

“经略使,按现在的测算,这种黑小麦亩产量应在750至900磅之间,麦株高不过只有80厘米,穗长在正常条件下可达17厘米左右,单穗数为22个,每小穗4-5粒,穗粒数达100粒左右,多者可达150粒以上……”

举华农业研究所的育种专家.洛夫博士,望着嚼着青麦的经略使说道,对于这种高产小麦,他同样非常惊讶,主是惊讶他的适应性,小麦尽然可以很好的适应中国的环境。

“经略使,就现在,包括我们在连云港北部以及烈山两处试验区的结果来看,这种黑小麦,非常适应贵国,至少是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东南部、河南南部的气候”

“嗯嗯……”

点点头,李子诚倒是没说,这些黑小麦麦种是在飞机上的一个集装箱内装着的麦种,而在那个集装箱内,不仅有麦种,还有棉、玉米、大豆、水稻种子,按公斤装袋,而最让人意外的却是,那些的包装袋无不标明“非转基因”,供货方是美国先峰公司的一家试验室,而收货方是先峰公司巴西试验室。

幸好是先峰公司,如果是孟山都公司,恐怕根本就不敢用,先峰公司即提供转基因种子也提供非转基种种子,就像在另一个集装箱内,装着大量的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也许是从美国挑选的良种,以便在巴西进行驯化试验。而现在这些种子全部便宜了,即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洛夫博士,在另一块试验田中,未使用磷肥而只采用普通农家肥的产量是多少?”

离开麦田李子诚问道另一个关心的问题,肥料,尽管现在连云港已经建了中国肥料公司,每年可以生产数十万吨磷肥,但这个产量却不能满足全中国的需求,大多数中国农民还是使用传统的农家肥。

“预备计300至400磅,由此可见,施用磷肥是绝对符合……”

不等洛夫把话说完,农业研究所所长丁颖便立即接腔补充一句道。

“经略使,我们在烈山的试验区试验了一种新式的农家肥处理,并在其中一块试验田内使用,预计产量不低于600磅,”

“哦?新式农家肥”

丁颖的话倒是引起了李子诚的注意,还有新式农家肥?

“这是我们的一位研究员发明的,自古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就普遍将秸秆、落叶、野草、动物粪便及垫圈料等堆积在一起,进行发酵制成肥料,不过这些堆肥技术都是根据经验,而且没有任何的科学标准,所以在去年研究所成立后,便有一位研究员以此为课题加以研究,因为在中国因为交通、财力,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到或买起肥料”

“这个人到是有心人,他叫名字?”

“梁新”

在应声时,李子诚又随手拿中口袋中的记事本,记下这个名字,这是一个习惯。

“……加以研究后,便开把落叶、垃圾、动物及人的粪尿在土坑内堆成约5米高的堆体,经过四个月两次的翻堆,即可获得腐殖质这样的产品。按照化验分析,这种肥料的质量相当不,而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堆体会像预言的一样可以发热,而且不会腐败……”

听他提着堆肥与磷肥的差异和优点时,李子诚却他说的这些意味着,肥料在很多时候,甚至比种子更重要。

“这种堆肥的方法可以大面积推广吗?”无错不跳字。

堆肥、良种,如果两种技术完全普及的话,仅以黑小麦为例,便增产三倍甚至五倍之多,而这意味着?意味着数亿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加三至五倍,在几个月后的战争之中,充足的粮食使得中国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国外出口面粉,而不用再进口小麦。

“,这种堆肥方法,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该方法的科学性表现在基质有了配方,另外有了操作的步骤描述,可以大面积推广,原理非常简单,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可言,中国每一个农村都可以加以推广。”

“那就推广它”

看着眼前的麦田,李子诚的目光中闪动着一丝神采。

“包括这黑小麦,今年,咱们也要推广出去”

从大路到河边,中间是一片宽广的棉田,前面是辽阔的远景,黄昏时夜雾从低洼处升起,周围渐渐朦胧起来。在汽车停下的时候,看着眼前那一望无际的长满各色棉花的棉田,李子诚似乎看到了这棉花变成棉桃,然后再到棉花裂铃吐絮的模样,那时棉田一望无际,随地势起伏,枯褐的长茎撑持着一团团的雪絮,走在其间,一个个摘棉人彷佛被白色海洋淹没一般没在雪棉海中。

这些棉花与现在通海垦殖区引种的美国海岛棉不同,与河北、山东等地引进的陆地棉也不同的,无念经是通海引进的美国海岛棉或是河北山东等进引进的陆地棉,都有着本土驯化、低产等各种各样的不足,而眼前这数百亩棉田,种植却是一个全新的棉种“陆地海岛棉”,它是以海岛棉为父本、陆地棉为母本的杂交品种,纤维较长,但细度、强度达不到一级海岛棉指标,但却完全能达到长绒棉二、三极标准。

“现在咱们这棉花,若是能驯化适合咱们中国的风土,那……”

望着眼前这棉田,李子诚目中尽是期待之色,相比于的农业研究所从国内外征集了31个美棉品种在此试种驯化,更期待的是这种陆地海岛棉的驯化成功,毕竟中国除去新疆之外,皆不适合种植优质海岛棉,海岛棉产量高、棉质好,价格是现在中国普遍种值的亚洲棉的三倍,陆地棉的两倍,而且适合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种植,如果这种棉花能驯化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几年,中国纺织工业将因此得到足够的优质原料。

“,这棉花……真的有那么重要?”

望着眼前这棉田,陈陶遗想也不出来这次经略使“南巡”为选择华兴作为第一站,之前的良种小麦他倒还能理解,可是这棉花,他看不出有重要的地方。

“公瑶,你可知日本之富强始于何物?”

未转过身的陈默然依然看着远方的这片棉田。

“日本之富强,使于日人重视教育,重视……”

“这固然是日本富强的一个条件,可另一个条件呢?”

打断陈陶遗的话,李子诚反问道。

“另一个条件?”

“没,如果日本不能发展自身经济,难发展教育,又谈何国家富强?”

手指着眼前的棉田,李子诚的眼中闪动的尽是激动之色,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绿色**

“甲午战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政府投资扩张军备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再次引起民间成立公司的热潮。在9年到1899年间,棉纱生产量从6.7万捆增加到75.7万捆,增长了11倍。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而且1897年出口棉纱14万捆,大大超过了进口的5.4万捆,若是没有轻工业产品的出口,日本又何有机械工业发展所需之资金?国家富强……”

手指着那棉田,或许这棉田对六合而言并不重要,但却是构建中国工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富强,诸如纺织之类的轻工业可富民,而轻工业出口换得大量资金可用于强国所需重工业之扩张,这才是富强之道”

若有所思的看着那棉田,再看着已转身朝汽车走去的经略使,陈陶遗似乎明白了道理。

“真不知下一站去运河工地,还能再学到?”

第380章 卢沟桥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131章 青年睹车力明日 今时睹鲨念将来第354章 上海第25章 送上门来第88章 日本的反应第211章 中南海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15章 游说第273章 决心第313章 作画第290章 固执第156章 根基第138章 子弟兵远征欧罗巴 琪紫二人遇于海第140章 哈特菲尔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拥新第268章 阵地仍在第157章 战时会议定以策 战场纪律酷无情第299章 期望第99章 现形记第299章 期望第93章 华润泉的建议第345章 飞机上第4章 两条街间浮想第272章 第一舰队第314章 为了……第71章 向六合致敬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53章 试探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69章 消失第335章 新的游戏第4章 忽悠第51章 借刀一用第160章 初战第243章 怎么办?第69章 消失第57章 要人之要 金融之核第222章 公署内第52章 先手更!第213章 新模式第25章 送上门来第172章 对应之策第172章 南坡愿一试第101章 袭击第97章 出自于私 谋之以国第29章 居仁堂内父子谈第341章 长宝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140章 首战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总-理府 连云晓之情理诱以利第298章 初战第72章 在途中第127章 灾,百姓苦,丰,百姓忧第327章 诸人心境第19章 九里山上第332章 国会之用第326章 学会敬畏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196章 烈山第89章 中村是公第147章 刺宋第21章 总长有所图 总统亦有谋第139章 他人短视吾不计 吾欲看远留遗产第125章 应该如此第162章 战俘营内求以死 军官生而为公平第33章 外交突破新历史 血铸责任不敢弃第68章 尊严是靠打出来的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84章 短视第181章 南京第7章 江海关税务司浮想 京城内风云变幻第52章 先手更!第80章 贝当的门徒第350章 野心第71章 向六合致敬第20章 值得一试的生意第375章 国家、国民都盼望着你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71章 魏子栋的心思第353章 阴谋第49章 为我掌控第34章 宴无好宴第254章 不起眼的小东西第85章 大战前夜第131章 荣誉第113章 担挡第376章 公使们的浮想第80章 招商局第11章 海盗第298章 初战第231章 用场第358章 惊愕第137章 院内忧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离是非第363章 欲哭无泪的老袁第24章 持以公无偏私收军为已有第208章 不惜第255章 野望第280章 金刚的末日第327章 诸人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