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自治会

自治,在某种程度上,只要提及连云港,往往就会提到连云港自治,如同南通自治一般,在中国便了南通自治和陇海自治,时间一前一后,地虽为一省,域却分一南一北,前者号称“模范”,后却被国人誉为“楷模”。

与南通自治由张謇“个人之治”,一切均在张謇的计划和推动下,依其声其名为盾不同,代表陇海自治的连云自治却完全是借助铁路附属地所持有的政府不得干预的特权,方才得又推行。

连云开埠后,因连云无税无苛,无官员卡勒,再加上连云刻意招商,很快便有一批商人来连云购地或租地造屋,开设公司、工厂,尽管在连云建设的过程中,身为六合公司董事长、陇海铁路公司董事长的李子诚既有宏观的总体指导思想,也有微观的具体规划。作为陇海沿线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可以说整个陇海铁路均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

但随着大量商人涌入连云,连云自治会便应运而生,在穆的主持下,民国二年六月在连云饭店举行了第一次用地人会议,推选十三人组成连云商埠港口委员会,这次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对用地人会议召开的日期和会议的职权范围作了规定。

商埠港口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连云从公司管理化为公共管理,每年一月,在陇海铁路用地管理公司召集用地人会议会商缴纳捐费等事,这些捐费用于建造和修整道路、码头、下水道、公园,也用于道路清洁、设置路灯、教育等公共支出,收入捐费随时记录在册,每年一次交给用地人、租地人过目,用地人会议由此担负起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筹集各项事务费用,决定开征捐费,审查管理委员会账目等职责。

在民国三年的年初,用地人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出席会议的用地人数不少于全体用地人的三分之一,经由陇海铁路用地管理公司认可,有关决议案具有法律效力,若用地人对决议案提出修正意见,必须有其它参加会议的用地人附议,否则修政案无效,而原来的决议案提付表决。

同时还通过决议,在用地内拥有估定地价为1000元或不满1000元的用地人,均享有一份投票权,土地估价值每增加1000元,增加一份投票权,同时规定,凡缴纳房层租金超过500元者,亦可获得一份投票权。

事实上,国人之所以将的陇海自治称为“楷模”,正是基于系统化的自治章程和自治机构,而用地人会议正是连云自治的基础,这种仿自上海租界的自治模式,在陇海铁路沿线推广,在一些人看来,却是开中国之“地方自治”先河,完全摆脱人治而化为公治。

公共之事,自由公众决之,尽管用地人会议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这开启了先河,连云商埠港口委员会、海州商埠委员会、徐州商埠委员会,沿线用地自治委员会的先后成立后,民国三年六月连云又多出了一个机构——陇海自治会议。

而陇海自治会议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至少在表面上陇海铁路公司已经完全将铁路用地管理交给了这一公共机构,尽管在另一方面,陇海铁路公司拥有过半的席位,但却没有任何人会否则一点,在中国,至少在陇海正在一步步的形成一个“市民社会”,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商人正是通过用地人会议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有权管理自己。

陇海自治会,在连云港的地面上并不怎么显眼,甚至一些人都未曾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却没有任可以否认,自治会正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刘老板,这可是要打仗了啊!”

“魏老板,这事你就咱们掺和进去合适嘛?”

“可不是,这要是打仗了,咱们可就惨了……”

“哎,我说啊,这次经略使他老人家怕是有些欠考虑了!”

在自治会会议室内,数十位在陇海沿线有着数十万元资产的老板,此时他们大都是交头结耳的在那里说谈着。

瞧着众人在那里的共和化工的总经理于鸿玉却是觉得好笑,这些人那,有几个人不受益于董事长,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他在陇海办的企业,没得到董事长的帮衬、扶持。

就像共和化工,于鸿玉是利用海州的磷矿提成建立了共和磷肥公司,但是磷肥配方却是董事长交给他的,作为全中国唯一的一家磷肥企业,共和磷肥垄断着试验农场的肥料供应,同样又在农技所的帮助下,将磷肥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在依靠磷肥致富之后,在董事长的建议下,在年初同六合公司合资建起了一座庞大的共和染料工厂,六合公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50%的股份,化学染料的生产历来为欧洲各国所垄断,在亚洲,染料生产企业为零,在美国也不过仅只有两三家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着落后的染料,但是市场对化学染料的需求量非常之大,而共和化工公司的染料工厂,却恰好在8月试投产,第一批染料除被国内厂商抢购之外,甚至还收到了多达三百万元的日美两国企业定单。

可以说,正是在董事长的帮助下,共和磷肥才会从一家化肥企业,变成一家化工集团公司,而在于鸿玉的眼中,这场战争爆发的正是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这场欧战的规模越大越多,打的越长越好,染料,这是共和化工的王牌产品,现在染料业被英德两国所垄断,战争的扩大意味着两国染料工业很有可能会停产或转产,一旦德国停止对美国输出染料,美国将有400万人无事可干,而到那时,共和化工便可以取代英德两国,向美国输出染料。

“于老板,你瞧瞧,都是什么人那!”

顾兆桢扭头冲于鸿玉说道,他是中华赛璐珞公司的董事长,和于鸿玉一样,中华赛璐珞公司同样也有六合公司的股份,当然在他看来,以股份换技术无疑是最划算的一笔买卖,赛璐珞技术并不复杂,但对于最初只是制造丝边的来说,从事赛璐珞制造却意味着某种转变,现在中华赛璐珞公司不仅可以生产低级的人造象牙,还可以生产包括电影、相机胶片在内的产品,不过对于顾兆桢来说,他心中一直都有着一个野心,就是收购六合公司名下的中华化工所属的四家人造丝工厂。

而此时,那些和他一样,多少都曾受益于董事长的老板们,在那里因为胶澳事件显出的担心与言语间的不满,却让他在心下有些鄙夷,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没让他们报答那,结果连董事长的大事都不支持,什么人那。

“他们是看不明白!”

说话的是徐州苏皖制鞋公司的老板安富生,虽说他未曾直接从董事长那受益,可众所周知,江苏陆军、劳动兵团的军靴都是从他那定购的,听说他最近还准备涉足成衣制造,说白了,怕还是看上几十万人一年几百万件服装的生意。

“不管怎么样,经略使他老人家要打这一仗,自然有他的道理,我没什么眼界,可却知道董事长待我等不薄,这个时候,我等自然不能装孙子!”

话虽出,可理却是这个理,过去他们可是没少承董事长和公司的恩情,这时候自然不能给董事长添乱。

“可惜,总有那么一些人,良心都吃到狗肚子里了!”

“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嗯,有些人想不明白罢了!”

孙确朝着那扎着一小堆的人看去,他的眉头紧锁着,在这间屋子中代表着陇海自治的用地人,仅只是用地人,他们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整个陇海的公共利益去考虑问题,或许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

假如将陇海自治会改成由民众代表参与的自治会,那能不能发生一些改变呢?相比于其它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陇海都有着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点,在这里不会有地方势力,任何人来到这里都是新客,这也是这里推行自治,而不需要考虑地方势力妨碍的最根本原因。

这里坚持人们通过投票过程决定关乎他们自身命运的重大事情,假如将这一次自治原则,改成人们通过选择来决定关系他们自身命运的重大事情。

这样的话会不会产生什么变化呢?

“回头,我得把这里的人全都换掉!”

隔着墙,手指着大厅的方向,那里坐着近百名来自陇海沿线的用地人代表,李子诚断然开口说道。

如果说陇海自治最大的缺陷在什么地方,恐怕就是用地人制度,用地人制度实际上排斥了这里每一个市民参与自治的可能,资本的限制使得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参与其中。

“经略使,那您打算怎么办呢?”

这位曾为陈其美幕僚,现任的陇海自治委员会主席,也是现实意义上陇海自治中官阶最大的官员,却笑着反问一声。

“自治!”

李子诚依然吐出两个字来。

“他们觉得自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事务领域,男人们集合在一起解决问题,借鉴租界的用地人制度,根本就是个错误!因为这里不是一租界!”

看了一下时间,知道时候已经差不多的李子诚在出门前又补充一句道。

“在全中国,没有比陇海更适合推行民众自治的了,因为在这里,自由是不受约束的,在这里,城镇没有城墙,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传统习惯!”

话至此,李子诚便推门朝着外间走去一,现在自己只有一个使命,就是得到他们的支持,那怕只是表面上的支持,去消除他们心间的恐惧。

与国外的地方议会和上海租界的租地人会议上激烈的辩论不同,在连云港陇海自治会上,并没有激烈的争论,而是一个个发言人在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争取他人的支持。

“……可以说,假如战火从胶澳燃起,就很有可能扩散至连云,直至整个陇海,到那时……”

终于在最后一个发言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李子诚便缓步走上台去,看着周围那些原本自己为了示弱,而弄出这个用地人会议,事实上,当初选择用地人制度的目的,就是在于自己掌握了80%以上的投票权,如果投票的话,通过对自己的支持,但是在这个时候必须要说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陇海的中坚力量,而陇海却是自己的根本,如果陇海都不能支持自己,站到自己的身边,那么还会有谁来支持自己呢?

“为什么非要和日本打这一仗?”

站在发言台上,李子诚反问道?

“为青岛?为国土?为尊严?为名誉?”

接连几个反问从李子诚的口中道之后,又亦常肯定的说道。

“都不是!”

摇着头,李子诚知道他们远不能理解胶澳和连云之间的联系,更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坚持,或许正是因为对日本的了解,自己才会这么坚持。

“德国人要归还给咱们青岛,可日本人却说“不”,占据着关东的是日本,现在他们又想借着胶澳问题,向胶澳和山东也伸出了手,这当然会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

“国家利益!”

这个单词是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的国际社会中使用的最频繁的词语。在这一百年里,国与国之间的阴谋,外交和战争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也是它在外交官和军人中最流行的时代。

毋庸置疑,十八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在进入十九世纪后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文明体制,其结果是以欧洲的产业国家为中心浮现出了战国时代的现象。并演变成了向世界上其他未开化的地区夺取殖民地和获取市场的病态。国家开始有了这方面的生理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帝国主义。

而日本的大陆政策是地理政治学上的本能,还有一方面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其实当时日本的产业还没有发达到需要向其他地域输出他们的过剩商品的地步,不过他们也受到了历史性的刺激。再加上原有的南下本能,才会采取了维特所说的近乎疯狂的冒险的领土扩张政策。当一个国家一旦开始了这样的行动时,要靠自制力来停止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一战时发生的“山东危机”,就是日本试图利用一战欧洲列强无力东顾之机,试图吞并中国的开始。

“假如日本向他所说一样,他们对中国没有任何野心,诸位,其为何会对我等已接触收胶澳不惜使用以武力,事实上,胶澳不过只是日本向中国内陆扩张的第一步,众所周知,中国之独立依赖各列强利益之平衡,而今英德俄法四大列强陷于欧战,不可自拔,日本又岂会坐视这一吞并中国之良机?”

一语断言之后,李子诚环视着台下众人,从他们中很多人流露出的思索之色,便知道他们从自己的话语中意识到了危险。

“日本国小,但野心之大,远超我等想象,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胶澳与我连云、陇海何干?但是诸位是否考虑过,如胶澳为我中国所控制,那么在军事上、经济上却能缓冲给陇海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日军占领胶澳,并控制山东,那么我们需要面对什么呢?”

一声反问在他们的心底挑出一个问题时,李子诚又直接解释道。

“我们不仅将在面对沿着胶济线铺开的日本军队带来的军事压力,两样需要面对日本商品在内地倾销给我等实业工厂带来的压力,而真正的压力是,如果我等不接受胶澳,而日人意欲以胶澳为借口,意借港、借路调兵,从而染指连云,我等如何挡之,难道要坐视战火燃于连云不成?”

深吸一口气,手扶着发言台,看着台下似有所思的众人。

“所以,李某才不惜担种种恶名,绕开中央与德人谈判,接收胶澳,从而确保胶澳战火,不至燃至连云,不至日人以胶澳为据点,控制山东,威胁我连云,从而保全我陇海之地!”

“可,经略使,如果日本人到时进攻连云,我们又当如何处之,江苏陆军又岂能挡日军海陆大军进犯?即便是江苏陆军可守卫连云,那么日本海军呢?若是日本海军从海上炮击我连云,连云又当如何自保?我等又当如何自保?还请经略使三思而行……”

突然响起的声音提出的几个问题,却让李子诚的眉头一锁,这会议中的用地人成份颇杂,难免会有一些人怀有其它目的,就像这发言人一样,即便是站在台上,自己也没注意到是谁说的话,显然那个人是刻意为之,不过相信保安部那边肯定记下了。

“你又怎么知道连云没有要塞?”

第184章 经略地方第271章 内田良平的打算第35章 绿林道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第172章 对应之策第126章 罪过连连第200章 赌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68章 如何回报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1章 海盗第6章 他不是第9章 名啊!利啊!第73章 中华闪电第320章 拖他几天第57章 要人之要 金融之核第139章 他人短视吾不计 吾欲看远留遗产第118章 捧杀第102章 利字当头第104章 列车浮想第76章 警察第294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25章 列强谈判持以强第302章 炼狱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197章 是政客?还是……第57章 宋老实第42章 地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250章 航母第295章 海军的选择第163章 战地医院平静且尊严第77章 服务第173章 奉天第346章 武昌第188章 报复第300章 人心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凯第76章 警察第9章 会馆会餐第227章 风云起第74章 冯如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371章 定策第112章 派遣服务第358章 惊愕第228章 难题第53章 势不及人更!第269章 拼死而为第276章 改变第382章 就职仪式第245章 好好干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50章 实习生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第17章 制约第160章 初战第337章 改变第127章 我等你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296章 元老会议第129章 想想办法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82章 大国商第217章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116章 成功契约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4章 两条街间浮想第142章 旧大陆战事无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闲第245章 好好干第192章 阀思第74章 冯如第370章 印象第52章 父与子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77章 凡尔登开局第92章 元帅心思第7章 江海关税务司浮想 京城内风云变幻第66章 开创第19章 睹舰下水思技术第78章 一种人第21章 总长有所图 总统亦有谋第72章 我能第190章 京城变第13章 连云谋定最底线第92章 元帅心思第235章 说服第9章 名啊!利啊!第123章 一个模范第191章 谋其短第177章 谋划第106章 投机第15章 议员丑闻为我用 政治妥协定强硬第277章 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