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只有……

“啪”

一声惊堂木,在茶馆内响了起来。

“且说那东洋鬼子,眼见着这海水为赤,无不被吓的心胆俱裂,‘玉’撤,岂能心甘,‘玉’攻,涌岸上非死即伤那神宫眼一转,便在小篷来动起了歪脑来……”

在大兴茶馆内,一个个茶客聚‘精’会神听着说书先生在那里喷着唾沫在那里说着《五十三勇士大战八千东洋兵》的新书,一个个的无不是听的热血沸腾。

五十三名战士,三‘挺’重机枪杀伤敌日军三千余人的特大捷报,只是瞬间的功夫,便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中国,接着各大报纸也接连刊登了事情的经过。这种事情过去从未有人做到,这五十三名战士,在广播电台、报纸舆论的宣传下,迅速了成为了战斗英雄,甚至更有人将其称之为民族英雄。

而淮海经略使公署更适时推出了《五十三勇士大战八千东洋兵》的评书,然后透过其它渠道传往民间后,这评书不过是短短几天的功夫,便在全中国火了起来,国人同洋人打了七十来年的仗,可从未没赢过,那英雄什么的也曾出过,可是像这样以一敌百的英雄,还真没有过。

“好汉子”

“这才是咱中国的爷们”

在听着那说书先生提着虚构中的“伤兵拉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情节时,那茶馆内的茶客们顿时叫嚷了起来,更多的人甚至连眼睛都跟着红了。

“爷们,真爷们,咱中国的兵,若都是这样的爷们,那洋鬼子又何以为惧”

“可不是,这江苏陆军,打出咱中国爷们‘精’气神来”

正值‘精’彩时,却又是猛的一拍惊堂木,喝了一口茶来,而一旁的一少年连忙拿着捧盘在各桌前走着。台下的众人纷纷打起赏

“男儿‘玉’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说书先生缓声道出这一句话时,眼亦是一红。

“经略使道出这句话时,双目微红,对身旁秘书言道……”

“狗屁”

台上的说书先生一提到经略使,楼上雅间坐着的关振铭只觉心下一堵,嘴里便崩出这么一句话来,尽管嘴上这么说着,可他知道,打从今个起,他怕得要绝了那想据六合为已有的心思。

过去,他李致远不过就是一个商人,而现在,他李致远,要钱有钱,要兵有兵,甚至那兵都不比日本人差,这样的李致远又岂是他能对付的。

尽管有了这个认识,可一想到放弃,关振铭的心下却尽是不甘之意,当初若是没有自己的帮助,他李致远又岂能有今天,可他是怎么对自己的。这几年,他苦心经营,最终却不过是为李致远白做嫁衣,即做嫁衣,也应该有些辛苦之功,可他李致远啊

心想着,心下尽是不甘之意的关振铭猛喝一杯酒。

“启新君”

这时却突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听着声音,关振铭整个人先是一愣,又是一喜。

“桥本君你这是……”

进来的是桥本隆一,在日本时他和关振铭是同班同学,而且互为知已,不过在关振铭回国后,两人便鲜有联系,尤其是在关振铭把心思都用于六合之后,两人的联系更是越来越少。

“哈哈,启新君,这一别数年,不知最近几年如何”

主动坐下来,桥本隆一便主动做了下去,然后似笑非笑的望着关振铭。

好友的突然出现,又找到了这地方,让关振铭意识到怕桥本来这,不单是为了絮话那么简单,没准还抱着什么目的。

目的心下微微一动,关振铭便不‘露’声‘色’的问道。

“桥本君,我记得毕业后你似乎去了满铁”

点点头,桥本隆一笑望着好友。

“虽是去了满铁,可亦无法同启新君相比,当初所有同学之中,怕无人能与启新兄相比,亚洲第一大实业公司六合公司副经理,君之成就,实让我等愧颜”

桥本的一翻言捧,却让关振铭的神情变得极不自然,这话虽是恭维,可事实上,他这个六合公司副经理又有什么?

一个月虽有一万元经费,可却要为公司在京中奔走,说白了不过只是六合公司在京城的一办事员而已,至于所谓的经理之名,不过是那李致远丢的一根骨头罢了。

“不过就是个名罢了”

说话的档口,关振铭瞧一眼桥本隆一说道。

“老朋友,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接着他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见桥本隆一一愣,便又继续说道。

“这几年,你们日本人让他李致远祸害的不轻,先挖了大连日本工厂的工人,然后又在青岛给你们下绊子,如我未料错的话,哼哼……”

冷笑一声,瞧着桥本隆一,关振铭却是把目光一敛。

“想让我干什么?”

“瞧您说的,启新君”

神情微微一正,桥本隆一便开口说道。

“要说这些年,你在六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李致远是怎么对你的,启新君比谁都清楚,实话不瞒的启新君,现在李致远于胶澳抵挡日本之兵,实了螳臂当车之举,只待第一舰队主力一到,非便胶澳瞬间可克,即便是那连云港又岂能阻日本之兵?”

皮儿胡同关家。

身着一袭淡‘色’长袍的关冕钧却正在侄子关振铭坐在书房内商量着事,小丫头小心地倒茶.而且关冕钧身后墙上是却挂着一副中国铁路地图,那铁路地图与外界的铁路地图不同,地图的铁路用得是十数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铁路线,准确的来说是铁路线的归属,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铁路公司背后的国家,而用来代表中国的却不过只有那几条铁路罢了,而那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铁路,就像是刺入中国章鱼触角一般,吸‘吮’着这个国家本就不多的财富。

不过四十三岁的关冕钧这会戴带着老式圆眼镜,上‘唇’是西式小胡子,人虽说瘦削,可却也带着几分文人的儒雅之气。

放下茶杯,关冕钧望一眼一言不发的侄子,先前两人已经谈了半天,这会两人却又陷入沉默之中,于是关冕钧便主动打破沉默轻声说道。

“今个看报纸,报上说,这几天仅京城一地为胶澳守军募捐近百万元之多”

“可不是嘛,江苏陆军在胶澳为咱中国人长了脸,大家伙自然乐意奉捐”

见伯父问起了这事,关振铭连忙开口说道。

“不过这募捐虽多,可仗这么打下去,总不是一个长法。”

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一眼关冕钧一抬手。

“你还年青,你不懂,这场仗现在既然已经开打了,就无论如何都得打下去,哼,反正早晚都得打,现在打不过是早打几年罢了”

关冕钧的口气极为严肃,可他又紧跟着补充道。

“仗是一得打的,要是不打,不把日本人的野心打没了,咱中国只怕是一天都不得安生”

伯父的话让关振铭点上支烟。

“可这日本并不好惹,人家可是有舰队的,咱们有啥?威海卫有英国人在那挡着,扬子江口也有各国海军,日本人是不敢妄动,可连云呢?连云可不是青岛,青岛有炮台、有要塞,连云有啥?若是日本人去打连云,就是他致远有通天的本领,怕也白搭了”

侄子的话让关冕钧沉默片刻,然后看着院子说道。

“日本是不好惹,可他们必须得知道咱们中国也不好惹,要不然,中国可真不得消停了”

关冕钧有自己的考虑,事实上,胶澳打响之后,全中国差不多都明白了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明白,这一仗无论如何都得打下去,输了,日本人的野心也就更大了,没有英法德美这些列强的牵制,那日本人的胃口还不撑上天去,没准会寻思着吞下全中国,到那时再打,可就真晚了。

伯父的话让关振铭不无担心地说道。

“这日本人可是准备派舰队去连云港了,若是连云港被打平了,这胶澳可也守不住啊”

眉头微微一跳,关冕钧不动声‘色’说道。

“振铭,当伯父的知道你这辈子心高,可你也得知道一点,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若是勾结日本人,即便是你真得到了六合,怕也是为人傀儡,更何况,对陇海铁路,日本人又岂会不眼红,没了铁路,没附属地那六合还是六事吗?”

关振铭沉默了下来,先前他已经把桥本隆一的话和伯父说了一下,现在终于‘弄’明白伯父的意思了。

“可,伯父,这几年,我们关家待李致远可是不薄,他又给了咱们什么,我这个副经理,看似风光,可您也知道的,这副经理不过就是个名声罢了”

“糊涂”

哼一声,关冕钧转过脸来,冷眼看着侄子。

“振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你比我这个当伯父的清楚,若是说,你勾结日本人,吞了连云港,到那时,你成了什么?名声,到时你可真是名扬中国了”

接着怕关振铭‘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关冕钧又补充道。

“对一些人,要慢慢的去改变他,李致远不信你,这几年你连让他相信你都不能相信,说说,这是他的错,还是你的过?他对你有成见,你就要想法去改变他对你的看法若是看法改变了,你自然也就有用武之地了”

“可怎么改变?”

关振铭一愣,自己的那些‘花’‘花’肠子摆在那,他李致远又岂会轻易相信了自己?

“眼下不就是个机会吗?”

“日本人要派第一舰队来连云港”

看着手中的电报,李子诚整个人都沉默了下来,一直以来自己都认为战场会在胶澳,顶多也就是在扩展到山东半岛,至于连云港,可能会受到‘波’及,但绝不会成为战场,可现在关振铭的这份电报却改变了一切。

“情报可以确信吗?”

蒋作宾的眉头微皱着,为了能配合胶澳战场,第一师、第八师两个师已经北调至少鲁苏两省‘交’界地图,随时准备开赴胶澳,现在连云港顶多只有一个总队一万一千多名武警。

“应该可信吧”

点点头,李子诚的心里同样带着一丝疑‘惑’。

关振铭为什么会拒绝日本人,日本人需要一个六合公司经理,而过去几年他却一直试图在公司获得一席之地,可偏偏每一次都是为自己做嫁衣,这次日本人主动找上他,这次他成功的把握远超过过去,可他却偏偏拒绝了,而且还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让自己早做准备,以防止日人占领连云。

关振铭

念叨着这个名字,李子诚整个人都沉默了下来,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看来自己的确是把他想错了,至少,这个人身上不是全没有一丝可取之处。

“经略使,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守住连云港,相比于胶澳,连云无疑更为重要,连云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而胶澳只是一个港口,如果连云被占,那么对我们而言,就是根基全失”

望着陷入沉思中的经略使,蒋作宾出声提醒道。

“所以,我建议应该把第三师、第八师调回连云,同时将由劳动兵团改编的五个师,悉数调往连云一带……”

走到地图前的蒋作宾一边作着兵力调动的建议,一边在地图上用铅笔画出了一个简单的连云防御圈。

“能守住连云吗?”

“调回那第三师和第八师,就能守住”

蒋作宾肯定的说道,或许连云港没有要塞,但连云港却有着胶澳无法相比的优势,现在航空队主力俱在连云进行训练,至少可以保证不让敌舰接近连云,而只需要防范日本陆军登陆苏北,留下两个主力师,一来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二来可以在必要时阻敌进攻。

“可胶澳呢?”

抬眼反问一声,李子诚望着蒋作宾,就这么放弃胶澳未免太过可惜了,如果没有第三师、第八师在外围配合,青岛就会陷入苦战,至少在第三师、第八师到达之前,青岛陆地战时就不会结束,胶澳战局陷入疆持,同样也不是自己愿意面对的局面。

“经略使,嗯……”

稍做沉‘吟’,蒋作宾抬眼望着经略使。

“如果想两地皆保,单靠我们目前的军力,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除非……”

“除非请电大总统,请北洋军配合作战”

李子诚有些无奈的道出这么一句话来,可袁世凯会派兵吗?即便是袁世凯同意派兵,是让北洋军去山东,还是让北洋军来连云,无论是去山东或是去连云,他们的战斗力可靠吗?

北洋军可是说是中国与列强差距最小的军队,但这指的却是北洋六镇新军,而且这个差距最小,指的还是——武器,而不是其它。事实上,现在只有五镇,第一镇禁卫军早已遣散整编,至于袁世凯整编的十几万杂牌军,无论是战斗力或是装备,都不甚可靠,袁世凯有可能会为了山东,把自己的家底的扔在山东,或是扔在连云吗?

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可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自己压根就没有足够的部队能够同时保卫两地,现在的江苏陆军表面上看来,是扩编到了六个师,可这六个师却有三个师是新建部队,用在胶澳利用有利地型防守或许没问题,但是可是在连云呢?

“经略使,现在我们就差一个师,只需要有一个师,守住连云就没有任何问题”

直视着经略使,蒋作宾又继续说道。

“现在最重要的是胶澳反攻是否能如其发动,胶澳事变的关键,在胶澳而不是的连云,现在胶澳日军已经集结了超达三个师团,五万人,只有在野战中,将其彻底击败,才有可能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前,从而结束目前的冲突,但是以目前胶澳的兵力而言,如无外部配合,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军力实施反击。”

反击这才是整个胶澳作战计划的关键,或者说是结束战争的关键。

“按照最初的作战计划,胶澳会变成一个磁铁,吸引日军主力的同时,调动三个师配合胶澳守军,对日军实施合围,而与此同时利用空中力量攻击其海军,断其后路,为实现合围创造机会,而现在……”

“现在,我们就只有三个师的机动部队,即便是进一步动员,恐怕机会也不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劳动兵团压根就不可能具备野战能力”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力量,李子诚很清楚,正因非常清楚,所以这会才会这么难以选择,连云是根基、胶澳是关键,两者都不容有失,可自己的力量却不足以保卫两者,但这个选择,却又不能不做。

要么是取舍,要么就是说服袁世凯,请袁世凯派兵,袁世凯手中有五个师的‘精’锐,如果他愿意派出两个师的话,那么问题就全都解决了,可,他有可能会派兵吗?

“电请中央吧若是大总统不同意的话,那么咱们就……”

话语稍顿,李子诚似无奈又似决然的说道。

“就只有一寸山河一寸血了”

第114章 启航第147章 刺宋第345章 飞机上第84章 短视第66章 开创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166章 徐州第211章 中南海第267章 男人的……第240章 自治会第70章 釜底抽薪第275章 游说第186章 两局合作第91章 震惊第2章 梦想启航第251章 空战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302章 炼狱第106章 投机第80章 招商局第138章 宋教仁第244章 血忠社第208章 不惜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57章 宋老实第273章 决心第120章 至高点第157章 机车制造厂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凯第243章 怎么办?第369章 谋变第58章 敬的是什么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64章 东洋之变变于后第85章 枪第52章 先手更!第34章 观念第6章 他不是第50章 实习生第64章 善与狠第134章 为什么选我第152章 尚蒂伊将军怒意浓 前沿处欲把名来扬第202章 二人之心第94章 不过如此第113章 何为重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80章 情报分析第112章 派遣服务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37章 心狠手辣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139章 保安部第124章 能救一个是一个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凯第104章 列车浮想第168章 如何回报第192章 阀思第25章 送上门来第149章 利益第94章 不过如此第40章 筹划(下)第226章 克虏伯第221章 印象第166章 胜利时刻第157章 战时会议定以策 战场纪律酷无情第57章 要人之要 金融之核第222章 公署内第213章 新模式第138章 宋教仁第152章 尚蒂伊将军怒意浓 前沿处欲把名来扬第29章 质物第365章 二十一响礼炮第130章 学工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337章 改变第272章 第一舰队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136章 他来得了吗?第31章 条件第374章 双雄会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230章 拖不得第72章 在途中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169章 行兵谏第199章 丝第106章 投机第94章 论法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20章 设想更!第32章 姜是老的辣第371章 定策第306章 文刀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305章 中国之幸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245章 好好干第57章 最现实的问题第334章 制定者第7章 江海关税务司浮想 京城内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