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大国领袖的滋味

作出决定!

作出对日本有利,而且正确的决定!

在袁世凯道出这句话后,他能够清楚的看到有贺长雄的脸『色』变得的极为难看,他哭丧着脸,那张脸的脸『色』,时而白时而红,怒意?

不!

没有任何愤怒的情绪!

有的只是无边的心痛之意!

心痛至极点!

此时有贺长雄只剩下这么一个念头了,或许中国人很难理解,但是作为日本的有贺,却清楚的知道,海军对于日本这么一个岛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免费小说请牢记看文字小说就到‘』’)

没有海军就没有日本!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国内上下各界早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

可另一方面有贺长雄却清楚的知道,海军给日本造成的压力,不错,在击败了『露』西亚之后,日本是一个公认的强国,但同样是一个穷国,但这个穷国却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这支海军是日本耗尽国帑建成的。

每建成一艘战舰,都会对日本的经济造成恶劣的影响,而现在,一天,或许是几个小时,日本就失去最为精锐的八艘主力舰!

日本海军完了!

在心下升出这个意识的同时,有贺长雄的心底只剩下了悲痛之意,以至于他的神情都有些恍惚。

他看着几上的照片,似乎想找到一些可以证明这不是真的证据,可最终,他却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事实,照片上的沉舰是真实的,袁世凯没有必须拿这个东西造假!

“在国于国之间,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命运的衰灭!”

在有贺长雄失魂落魄之余,有些心清气爽的袁世凯吐出这么一句话来,随后又不无快意的点着一根雪茄烟,在吐出一阵烟雾后,又看着有贺长雄说道。

“同样一个正确的决定·也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命运!

此时,袁世凯第一次觉得命运竟然是如此的微妙,在前一秒中,他还在天啊、地啊的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惶恐、孤独、对未来的不确定困扰着他,吞噬着他的意志,甚至有时他都动过向日本作出让步的心思,如果他有选择的话,他或许真的就那么做了,可他没有退路,只能坚持。

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再也坚持不住的时候·突然,一切都改变了,命运的微妙-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得到了体现!

袁世凯的话却让心下悲痛不已的有贺长雄,满是苦涩之意的说道。

“大总统,相信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大隈恐怕只有辞职倒阁一途了,日本是无法承受如此这般沉重的损失,大总统·您和中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有贺清楚的知道,日本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同样也明白·好友之后的命运。

“不!”

摇着头,吐出一口烟后,袁世凯看一眼有贺说道。

“你不懂政治!大隈现在肯定不会辞职!”

几乎一个好觉!

两个月来,袁世凯终于睡了自己的第一个好觉,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装病了,同样也不需要像过去的一样,面对英美法三国公使时陪着小心,奉着奉诚,倒着苦水,更不需要在日置益面前·一边骂着李致远和各省都督们的胆大妄为,一边说着自己的无能为力,另一边又向他道着歉,陪着不是,总之,那里外不是人的日子·终于,在今个都结束了!

袁世凯在寝室睡了个够,这一觉把两个月来的劳累、担忧都驱走之后,在洒满阳光的窗下洗漱完了,他这才起床推开门扇,从高旷的天空.』、宝月楼,望着中南海美丽的秋景。

突然他整个人放声大笑了起来,他感觉自己从来都没有这么爽快过,第一次,他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强国”领袖的那种自豪,那种发自心底的得意,他想起了有贺昨夜听到第一舰队覆灭时的惊恐,同样想到了他的奉诚,突然间,袁世凯只觉一阵前所未有的雄心,在他的心间聚集着,一种前所未的壮心充斥着他的心头:

“既为大总统了,自己应该为这个疮瘼满目的国家尽心尽力地办些好事吧,忘却昔日的恩恩怨怨,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把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华民国,自己成为一代伟人1成为中国的华盛顿!中国的拿破仑!”

尽管华盛顿和拿破仑并不是的一样的人,但袁世凯还是在心里对自己如此说道,当他望尽了这片蓝天白云下的秋高气爽之后,他的心里甜滋滋,他竞拿着未燃的雪茄,轻轻地在手中『荡』着,口里轻『吟』起来;

“我正是春风得意,我要兴我的国家,兴我的民族,让世人皆知我袁世凯的伟大……”

想到这,踌躇满志的袁世凯便燃起雪茄,狠狠地抽了两口,喷吐出一片烟雾,凭那股茫茫白烟在他面前飘来飘去,吸着雪茄烟的同时,他又在那里思索着,思索着胜利之后的将来。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报告道。

“英国公使朱尔典来谒。”

一听自己请来的客人来了,袁世凯连忙说道:

“快请

分钟后,一位细高身条,淡黄头发、白脸膛、高鼻梁的英国人被领进来。他一进客厅,便恭恭敬敬地向袁世凯行外国使节晋见他国元首礼,那雁尾服刚刚翘起,便被袁世凯拉住了。

“老朋友相会,有失远迎,更不敢当此大礼。快请坐,请坐

作为驻华公使的朱尔典却仍在谦让。

“阁下是大中华民国大总统了,我怎敢造次。

作为一个中国通,朱尔典的汉语说得地地道道,甚至就连言语中还带着中国式的客气,真不愧是位中国通。

“好了,好了。”

袁世凯摆了摆手说道。

“这里只有你和袁慰庭两人,阁下正是我的故知,一切俗礼都免了。要像二十年前咱们在朝鲜相识一样,推心置腹·海阔天空,我和你来个干杯少

“大总统不怕小可失礼,

“友不序礼!”

“你不怕国人说你越规

“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那咱们就打破国界了。”

“世界大同

二人掘起手,仰面哈哈大笑起来·在放声大笑时,朱尔典注意到眼前的大总统似乎和前阵子不一样,从两个月前,胶澳事变起,袁世凯似乎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放松过,就是现在袁世凯的身形,即便是当年在朝鲜两人初识时·也比现在胖不少,由此可以想见过去两月他所承受的压力。

朱尔典,这个62岁的人在中国几乎度过了他人生的一半,从889年出任英国驻华使馆书记起,他便精心收罗中国情况,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今天。他是在出任朝鲜总领事时认识袁世凯的,两人几乎是一见如故。在庚子国变时,面对袁世凯维持着山东的秩序·朱尔典更是全力向八国推荐袁世凯,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在李鸿章去世后·临于山东局面的稳定,八国才认定袁世凯是维持北方了,同样也意识到他是中国朝野中少有的改革派,最终,袁世凯顺利接任北洋大臣,即便是在袁世凯被迫下野之后,作为英国驻华公使的他也一时一刻也没有忘了这位,更没有丢下袁世凯,而且辛亥革命后,朱尔典更是认准袁世凯是恢复中国秩序、维持中国稳定的唯一人选。

在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同样也是他积极带动西方国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打开了中华民国的外交僵局;在所谓的“二次革命中”,英国以及其所代表的欧美列强仍然坚定的认定,袁世凯是维持中国稳定的唯一人选,即便是在一战爆发之后英国为了亚洲利益,选择牺牲中国的时候·作为英国公使的朱尔典在选择英国利益的同时,同样悄悄的站在袁世凯的一方,为其出谋划策。

无论是对德单方面宣战或是胶澳事变后中央『政府』下定决心介入,背后都有着朱尔典的影子,这个影子直到现在,仍然在影响着中国。

“自“胶澳事变”变起之时,承蒙阁下和贵国『政府』多次公开声明对中国正当行为以支持,对日人蛮横以遣责,这都是、对我和我的『政府』的最大支持

在道谢的同时,袁世凯亲手为朱尔典泡上香茶,又亲手为其捧给他雪茄,这是对老朋友的尊敬,尽管他明白朱尔典更多的是代表着英国的利益,这是作为外交官的本份,但是他能考虑到中国的利益,已经非常够朋友了。

“在这里,首先请准我向公使阁下,并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及崇高的敬意!”

擅与同列强打交道的袁世凯当然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给对方戴高帽子,而此时在给对方戴高帽子的时候,他却有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心境,甚至隐隐有与对方平等而坐的想法。

面对袁世凯的恭维,朱尔典连忙说道。

“我本人和我的『政府』,均以最大的热忱,希望阁下能够保全中国的利益,中国的领土,这是英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尽的职责

说罢二人又相对仰面哈哈大笑。

居仁堂的小客厅,一改昔日的肃穆和恐惧,变得温和、欢快起来,连桌上放的那只转动着珐琅烧成的小人的金钟钟声,也显得格外清脆、嘹亮。

朱尔典吸着雪茄,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踱步到袁世凯面前,轻轻一笑,说道。

“我刚才进来时,注意到大总统似乎心情不错啊

“公使阁下,今天正值秋爽,不知公使有没有兴趣陪我一同游览一下这曾经的皇家林园!”

“有大总统相陪,实在是荣幸之致!”

说着,二人便慢步来到中海,恰看到一片梅树林边,虽然那梅树簇簇枝头未着梅花,但朱尔典却借景说道。

“腊梅是落叶小灌木,属腊梅科。中国有一本古书,叫《学圃杂疏》,那上边说腊梅原名黄梅。是什么时候改名的呢71ci无考证。但是,你们古时的文人王安国·北宋熙宁间尚咏《黄梅》,而到了元桔间,苏轼、黄庭坚便改称腊梅了。这样看来,腊梅之名称应起在1068年至1094年间。大总统说对吗

虽说是中国人·但袁世凯何曾研究过这些事。王安国也好,黄庭坚也好,他们的诗作他也很少读过;苏轼的作品他虽然读过一些,因为情调不合,也是读过便丢下了。他知道身旁的这个英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知道的太多了,所以才称得上是位真正的“中国通”·与那些所谓的中国通不同,身旁的这位中国通不仅了解中国的时事,同样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他便轻点下头应该:

“也许吧。公使阁下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熟悉,倒是令蔚亭汗颜了!”

在朱尔典的面前,袁世凯并不需要隐瞒什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更何况在袁世凯看来·很多事情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外行人在内行人面前装懂,那才真是惹人嘲笑·与其那样,反倒不如直接承自己不如

面带微笑的朱尔典又接着说道:

“中国的梅,品味最多,《粤雅》、《梅谱》、《花史》,连《本草纲目》都曾作过分门别类详述,大约不下十几种,并且多与文人雅士的轶闻趣事有关。实在是中国文化的一片高洁天地。”

袁世凯被说得频频点头。他知道,身边的这个英国人引出这番话,本意并不是赏梅,现在梅花未现·又岂有赏梅之需?他不过是想以梅作媒,引出话题。

欧战的爆发,虽让英国暂时放缓了在亚洲,在中国的注意力,但是却从未使朱尔典放松过,可以说对中国的一举一动·朱尔典都非常关注,更何况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今天清晨,朱尔典接到一个报告,昨夜袁世凯突然邀见了总统顾问有贺长雄,在有贺长雄离开总统府后,其便前往日本公使馆,随后日本公使馆先后经东交民巷邮局,向国内发出多达数十封电报,一夜间,可谓是电报往来不断,突然的异常,朱尔典当然注意到了,就在他还未能明白了袁世凯想干什么,为什么日本公使馆和国内的联络突然增多的时候,袁世凯却主动邀请他来总统府,所以才有了这会的借纟梅t题发挥。

今天请朱尔典过来,就是为了让英国为中国出力的袁世凯一直在等着机会把那件喜事说出来,然后借英国之力,从而通过外交渠道解决胶澳事迹,这会一听朱尔典提到梅花,自然是眼前一亮,顺着他引起的话头说道。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说的好啊!”

呤出这两句后,袁世凯又望着梅林后的中海说道。

“公使阁下,还记得我曾说过,在这场没有退路的冲突中,我以及我们中国是要在一万个不可能中,寻求那一个可能——那就是击败敌人!”

不自主的,袁世凯引用起了李子诚给他的电报中的一句话,曾几何时,袁世凯甚至觉得李子诚的这句话说的些狂妄,在他看来,最好的局面就是日军于胶澳僵持不下,最后他再通过外交上的努力,给日本人一个台阶,然后双方媾和,可现在,局面却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陆军航空队的大胜,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现在的局面对中国非常有利,同样也非常有利于外交解决。

“大总统之决心,绝非他人所能理会!大总统之坚持又岂是他人所能理解?”

朱尔典连忙出声称赞道,熟知中国人,同样熟知袁世凯的他·知道袁世凯要说正事了!

“唉,身为中华民国之大总统,自然要千方百计,以谋国事,决心也好,坚持也罢,为国事计,也只能如此了。”

先是一叹,接着袁世凯又继续说道。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再次引用一首古诗后,袁世凯神情严肃而带着些喜『色』的补充道。

“昨日,我却是在经历两月之苦寒后,终又嗅得这满面扑鼻香了!”

说着袁世凯突然放声大笑起来,在朱尔典还未能明白他的意思时,笑容一收敛,他又一本正经地说道:

“想来公使阁下早已知道,胶澳变起之后,我江苏陆军于胶澳血战·得维今日胶澳两军胶着,日军虽三次增兵,两换司令,却又未能得进一步!”

“是的·我并且代表我个人向大总统阁下能够拥有如此顽强之军队而表示致意1我们很想知道一下,大总统下一步棋打算如何走,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朱尔典顺着袁世凯的话说道,在他看来,昨天日本公使馆的异常举动,会不会意味着中国已经决定做出某种程度上的让步,而这种让步的底线又在那里?

正想向这位堪称莫逆的老朋友·道出昨日大胜的袁世凯却是突然严肃起来,对他而言,现在恰正是一番苦寒后,初得梅花芬芳之际,不过,他却清楚的意识到,现在并不是得意的时候。

“公使阁下,一月前·日本作出派出第二军之决心,意在断江苏陆军之后路,侵我连云·为达成其目的,其派出最为精锐之第一舰队!”

从袁世凯的言词,朱尔典能感觉到他的无奈,一个没有海军的国家,面对这样的威胁,考虑退让,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早在意料之中,在日本的动作中,英国能做的也就是让日本做出背书·限定战区,从而达到保全中国的目的。

“自日本作出这一决定,我可谓是食不安,寝不着,这弱国之大总统之压力啊!”

感叹之余,袁世凯看着朱尔典说道。

“阁下是了解中国的·以日本之蛮横,中国若想要以外交结束胶澳冲突,都必须做出巨大让步,牺牲大量国家之利,可无中国的现状却不允许中国做到这一点,所以,本大总统也只能咬紧牙关,硬撑下来。”

“的确。”

朱尔典点了点头,对于袁世凯的苦处,他岂能不知,一边有李子诚借胶澳事变煸起民意,意在保全中国之利益,另一边又是革命党人于日本,受日本支持,面对这种情部袁世凯可谓是左右为难,若是行以议和的,袁世凯只会成众矢之的,若是拼死一战,中国又何以为战,有时抛开英国的利益,在心里,他甚至同情这位老朋友。

“大总统难处,非他人所能理解啊。”

“是啊,他人不能理解,百般误会也只能本大总统自个忍下了。”

朱尔典点点头,隐约的从袁世凯的话中,他得到了结果,看来中国已经决定作出巨大让步了,是牺牲胶澳,还是······

不待朱尔典把话说完,袁世凯连忙打断朱尔典的话,想让他震惊归震惊,但却不能让他自己堵死自己的路。

“公使阁下或许还不曾知道,昨天,江苏方面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面显微笑与得意的袁世凯转过身,看着朱尔典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说道。

“昨天,江苏方面,不仅击退入侵的日军,还重创了日本舰队!”

什么?

有些惊讶的朱尔典望着袁世凯,一时间甚至都没能反应过来,江苏方面重创了日本舰队?他们用什么?水雷吗?

“而且击沉了日本海军第一舰队全部八艘主力战舰,现在日本海军,可以说,已经一夜退回至十年前,虽仍可堪一战,可实则却是不堪一击!”

“啊!”

又是一句如晴天霹雳似的话只震的朱尔典半晌都未能回过神来,这怎么可能呢?击沉八艘主力舰,这意味着什么?或许他是一个中国通,但他同样是一个东方问题专家,他清楚的知道第一舰队的八艘主力舰,可以说是日本海军的精华所在,而现在却被击沉了!

“这是真的吗?会不会是虚报战果?总统阁下”

朱尔典有些不可思议的直接问道,在他看来,这或许是地方上的军官在那里虚报战果,如此虚假的战果,即便是无知的孩童也看出其中的水份。

可袁世凯却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哈哈,老朋友,我告诉你,这个战果已经确认了,很快,日本人自己也会承认!”纟

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104章 推进置腹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329章 取舍第125章 怪叔叔第92章 解决之道第251章 空战第41章 汉森第13章 连云谋定最底线第65章 地中海上的龙第91章 困境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第223章 交易第382章 就职仪式第118章 捧杀第293章 大国领袖的滋味第43章 驻京办主任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24章 部门第354章 上海第255章 野望第69章 消失第314章 为了……第377章 袁世凯的准备第21章 总长有所图 总统亦有谋第378章 离心离德第216章 萨拉热窝的枪声第166章 徐州第179章 南京第116章 杀招第174章 驱虎吞狼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1章 时代的开局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72章 在途中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48章 河南劝业再劝业第29章 质物第112章 派遣服务第342章 出“奇”第80章 贝当的门徒第97章 连污巷第163章 战地医院平静且尊严第57章 最现实的问题第111章 专员之访第163章 意外收获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7章 诸人心思第282章 让他们尝尝第189章 变乱之夜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163章 意外收获第70章 釜底抽薪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7章 诸人心思第3章 邮轮上第50章 这就是连云港第91章 困境第116章 成功契约第222章 公署内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211章 中南海第128章 奸商第67章 欧罗巴的欢迎方式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172章 南坡愿一试第39章 杨府关杨秘会议 总统府以伪待诚第365章 二十一响礼炮第168章 如何回报第75章 前哨第171章 魏子栋的心思第132章 连岛为屏塞为防 禁区鲨居择他地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84章 “内忧外虑”第314章 为了……第239章 绝不妥协第257章 困境第100章 中村无为第173章 奉天第349章 兼并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120章 至高点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251章 空战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354章 上海第16章 华盛顿公使忧 唐宁街抉择断第263章 湘潭地第347章 首义之都第49章 游说汤氏第151章 官兵初战顾虑重 丈夫迎战不回头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211章 中南海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82章 大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