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改变

“从即日起,除已安装机械工厂外,所有新企业必须沿线!”

在五个月前,谁也想不到这么一道由董事长签发的公司内部文件会给公司、甚至整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那时没人能够理解这是为了什么,连云港的企业远没有达到饱和的水平,这种企业疏散,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在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这里除了一个火车站之外,什么都没,即便是火车站,也不热闹,离城有十多公里,所以,才会有人修了这么一个马拉小铁路,用于转运货物,现在看到的这些住宅、街道、厂房,都是这几个月刚建的,除了厂房之外,都是木制的简易建筑!”

面对来阜阳站参观的黄兴等人,附属地管委会主任严同生在介绍附属地的同时,他有脑海中浮现出五个月前的一幕幕。

“黄先生,原本按计划中的这座通用电器公司下属无线电公司,工厂应该建于连云港,而最终,却被选择建在潭阳附属地,那时这里只是一片麦地,而公司只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

说话的时候,严同生便领着人朝无线电公司的厂区走去。

在黄兴等人看来这座工厂的厂房看起来有些简陋,与连云港的那些砖瓦结构的大厂房不同,这座工厂的厂房却只是地基处有三尺高的砖基,墙面和房顶完全是石棉瓦制成,除去规模之外,这座工厂全没有一丝“大厂”应有的气息。

“这厂房,似乎有些简陋啊!”

黄兴笑说着,脸上虽挂着笑,可他心里却乐不起来,四天前,一行人到达连云港后,李致远以一个“公务繁忙”为由·拒绝同他们见面,只是派人陪同他们沿陇海铁路参观“沿线工业区建设”。

这一路参观下来,黄兴才知道什么是“国人走南闯北,工业尽在陇海”之说·沿线附属地上工厂厂房一座连接一座,高压线路起伏不断,可以说,即便是同日本的一些工业城市相比亦毫不逊色,其附属地集工业、商业、生活于一体,正如日本那些以厂为核心的工厂町区一般,不过日本是沿城、沿港为中心·而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那条铁路。

“实话不瞒黄先生,公司只给了我们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一个月的完工期之后,工厂的产能就要达到设计产能的%!”

当初为了赶时间,即便是严同生也是其它工人一样都是同和机器设备一起赶到的阜阳附属地,工厂的机械设备都是直接在连云港完成组装·随后装在于敞车箱上,用帆布盖上,可以说可以说·当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厂房地基已经建成一半,而建成的这一半,则是用于安装机械的位置,至于其它位置甚至连洋灰都没抹。

在过去的两年中,陇海工程公司早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厂施工,在那些美国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座工厂最基本的施工建设,甚至在陇海工程公司的施工用语中还多了一个“基本完工”·这个基本完工,就是指工厂可以进行生产,但工厂内诸如厂房之类的配套设备,却不见得已经完工。

“这座工厂四个月前,就已经基本完工,两个月前达到设计产能·每个月可以生产五万部收音机、电台、电子设备,以及六万支电子管的产能,这座工厂论其规模而言可以说是现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无线电设备和瘛子管生产企业!预计到年底,无线电公司的销售额将超过一千万元!”

严同生的脸上露出些许得意之色,换做任何人都会得意,这座工厂可以说是整个附属地的核心企业,而且现在这座代表着现在“最先进科技”的企业规模仍在扩大,尽管这家无线电公司却不是附属地的全部,在附属地内还有十几家本地人办的诸如成衣厂、纱厂、面粉厂之类的轻工企业,但这座大型企业却是当之不愧的核心。

“一个月!”

黄兴、何海鸣等人惊讶的朝这座工厂看了眼,一个月五万部收音机,半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一年的至少也有两千万!

众人惊讶互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震惊之色,他们惊讶的是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工厂所创造的财富,更惊讶于在中国的腹地,竟然会有这么一家大型现代企业。

无论是收音机或是电台,在他们看来无不是现代最新科技,而这里过去只是安徽省最偏远的北方,顶多也就是种种粮食,可现在这里却建成了这么一家现代化企业。

“黄先生,实际上,这座工厂只是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现在公司之所以将企业分散于沿线附属地,目的就是在于带动当地士绅,由农业转向实业,目前附属地内0人规模上企业多达一百三十家,其中九成皆由当地士绅创办,虽说大多数企业规模有限资本少则千元,多则亦不过十余万元,但却开了一个好头,目前这些企业赢得大都颇为可观,可观的赢利进一步激发了本地人投资实业的热情,从而促使其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实业生产中。”

在严同生说话时,黄兴只是不住的点着头,在日本的时候,他曾看过一篇关于中日两国实业发展对比的报道,而日本记者着介绍了中国的纺织业。

在清末时,质优价廉的进口棉制品以及外资棉纱厂长期主导中国机制棉布的市场。至1913年末,中国自有及外资棉纺织厂仅有37家、纱锭12228万枚、织布机29389台,而日本已有棉纱锭1984万枚,但因**公司提供廉价分期付款的棉纺设备,棉纺织工业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总计1913年年底至1914年上半年,纯为中国民族资本所投资之新设棉纺织厂共有35家之多。

大战爆发后,国内外棉制品需求的激增使纱价高涨,而原棉供应国内利润渐增,使得自产自销的原棉供应趋于稳定,粗织纱布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增长极其显著,而这些新建企业刚一投产即逢值这一高利之时,尽管新建企业大尚未投资,但中国的棉织企业在两个月前·产能规模便已经超过日本。

而且现在这些企业无不是利市投资,可以想象在市场利润的刺激下,这些企业必定会进一步继续扩大生产,扩建新厂,而且供应企业机械设备的正是现在国内唯一的机械生产商—**公司。

在离开无线电公司之后,一行人来到正在施工建设的一片工业区,工业区内尽是一派繁忙之色·被围墙分割的厂区内,完工的、接近完工的、刚施工的厂房一栋挨着一栋。

“这些工厂都是贵公司投资的工厂吗?”

打量着这些规模显然不大的工厂,柏文蔚有些疑惑的问道,曾经出任安徽督军的他,对皖北的变化,除去惊讶之外,恐怕也就只有惊奇了。

不过与其它人相同的是,这一路·尽管只是沿着陇海皖北路矿支线参观,却也让他看到一个新的希望,这种希望不同于革命、不同的变革·而是一种整体上的希望,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沿线的这一座座厂矿。

“柏将军,这些企业大都是投资商创办,不过公司对其中一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他的回答却让所有人一愣,外人在附属地内投资到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在附属地内没有任何苛捐杂税之说,这一路上·他们没少见识铁路用地管理机构的“服务”,李致远把整个附属地当成“饭店”,管理机构的雇员则就是这座饭店的服务员,虽说“店大”却见不到任何欺客之举,这些人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是这样的,众所周知我国的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英、美、日等国无法相提并论。虽说欧战爆发后,国内工业与生产环境的改善、列强撤资等对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刺激,但在技术人员方面,技术人员短缺却是一时难以改变的,虽说各大工厂自主成立技术训练班或技校,以满足人才短缺的需求,但对于这些新建企业而言,人才短缺可以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在提及技术帮助的时候,严同生的脸上尽是得意之色,在他看来,在全世界商界,如公司这般大度、有前瞻性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恐怕也就是只有**公司了。

“早在两年前,公司就在连云港设立了专门技术学校,除去培养公司企业所需要技术工人之外,还培训了数十名轻工企业技工,这些技工大都在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每当有人欲创办企业的时候,在采购机械阶段,公司就会向他们提供部分技工,帮助其培训工人,而这些“援助技工”会在其企业步入正轨后,自由选择是回公司,还是留在援助工厂……”

当然他并没有提到,大多数援助工人最终都回到了公司,除去公司的报酬和齐全的各项保障之外,公司鼓励那些技工继续深造或实习,最终将其培养其成为更专业之技术人员或棉纺织专家,在这一点上,却是其它企业无法给予的。

“除去直接技工援助之外,公司还会向其推荐工厂毕业地连云港商科学校的管理人员,以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泰勒化生产方式在国内实业界中进一步推广,以体罚为管理工人主要手段的包身工、工头、文武场等旧式管理制度在新兴企业中均被淘汰,现在这些企业无论是设备或是管理上,都毫不逊于欧美国家同类企业。”

在提及“连云港商科学校”时,同样毕业于商科学校的的脸上尽是骄傲之色,作为商科学校的第三期毕业生,通过过去一年的工作以及和同学们的信件往来,他清楚的意识到,在未来的中国,连云港商科学校的影响力,将不逊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美国商界的影响力。

为了帮助那些“不懂实业”的士绅能够成功的创办企业,公司通过银行和他们签署了的合同,通过机械设备的分期贷款·银行为确保贷款安全,向企业派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从而确保企业主可以在企业内使用现代管理体系,而那些管理人员无不是商科学校毕业生。

最后·随着那些企业的成功商科学校的毕业生会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国商界会出现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商科群体”,五年,也许十年之后,连云商科在中国商界的影响力,将是无人能及的。

不过,对于黄兴等人而言·在严同生的脸上流露出自豪之色时,只是礼貌的笑笑,这一路上,他们的认识的很多铁路用地、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商科学校毕业,显然眼前的这位同样也是,想到商科学校的校长是泰勒,那位知名的企业管理大师,他们流露出这种神色倒也在情理之中。

“严主任·我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这里并没有发电厂,这些企业的用电如何保证·还是这些企业要自备动力车间!”

相比其它人,黄兴反倒更关注一些实际问题,过去的几年间,他一直从事商业投资,在现在这个大利市下,他自然又对投资实业生出了兴

严伺生把手一朝着远处一片田地间的一列停于轨道上的列车指去。

“黄先生,整个附属地的用力供应都是由那辆发电列车供应的!”

“发电列车?”

“为何不投建电厂?”

面对他们的疑问,严同生笑了。

“新建电厂得用多长时间?就算扩建电厂,没有一两年时间也是不行的。而列车发电站的全部设备都在车厢里,随到随用·只要有两根铁轨停放就行了,很方便。列车发电站停靠在铁轨上,所有的发电机、办公室、仓库甚至维修等都在列车上,全部工作人员也一起配备。哪里有需要,列车发电站就开到哪里,由于发电机组建在车上·既不用架高压线,又不用盖厂房;既能迅速调动,又能迅速发电,所以现在除连云港外,列车发电站担负着最重要的电源供应任务。”

如果不是今天生出投资办厂的念头,黄兴还真没注意到,这些附属地似乎都没有电站,生出兴趣的立即提意道。

“走,我们去看看这列车发电站去!”

十几分钟后,一行人来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列车发电站附近,发电站外在一道铁丝网围墙内,除去车厢内传出的噪声之外,看起来和普通的列车没什么区别,不过,这列车没火车头。

“黄先生,我们的列车电站有16节车厢,依次是六节油罐车、两节寝车、两节办公车、一节备品材料车、一节维修车,最后四节是用油发电的发电车。”

在铁丝网外严同生向黄兴普人介绍道。

“像这列列车电站,四节车厢内安装了四部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发电量不仅可以满足用地内的用电量,甚至还可以向阜阳县供电,将发电机组建在火车上,发电迅速、机动灵活,使用起来很方便,等到这里的电厂建成后,挂上火车头,就可以拖到其它地方,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没有发电厂,一台发电车就能满足一座城市的供电······”

在严同生介绍着列车发电站时,却见一个穿着西装的年青人正急步走过来,他的手中拿着一张报纸,在来访的客人中走出一个人迎着他,两人说了几句话后,那人便拿着报纸走到黄兴跟前。

“连云电讯,淮海经略使李子诚先生复电大总统,待胶澳战事结束,将往京城与大总统共商国事!”

看着手中的报纸,黄兴一时竟回不过神,他的脑中除去发电机的轰鸣声外,更多的却是一个声音在那告诉他,这是假的、这是假新闻!

报纸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众人顿时没有了参观的兴趣,这一份回电,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李子诚现在不愿见他们,不代表参观之后还会拒绝,即便是在袁世凯和日置益谈话被舆论热炒,国人无不忧心他日内乱时,他们仍然相信,最终,李致远还会是倾向于“以武行监督”。

男人嘛,谁不向往权力!

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如果李子诚的这份电报只是为了“堵天下悠悠众口”,那么到也没什么,但怕就怕在,那李子诚真的糊涂到极点,当真傻到去京城,为了一些所谓的大义,自解兵权,到那时,可就真的说什么都晚了!

如果李致远拱手交出军队,若者解散军队,那,李致远对袁世凯还有什么威胁?这若大的中国,还不是任由袁世凯为所欲为!纟

第30章 断其命脉第247章 航母第132章 连岛为屏塞为防 禁区鲨居择他地第267章 男人的……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224章 台风第49章 游说汤氏第108章 富贵险中求第27章 黑金隐患他人忧 仰山出面大包揽第31章 条件第90章 利益至上第86章 老朋友第285章 叹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189章 变乱之夜第15章 议员丑闻为我用 政治妥协定强硬第126章 在农村第51章 提笔之手第75章 前哨第352章 北与南第272章 第一舰队第55章 公而无畏第66章 开创第237章 应对第66章 开创第337章 改变第207章 予名利为我驱第303章 心思第170章 应对未来第53章 试探第3章 嘱咐第294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159章 商校军官不受迎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112章 投资商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120章 至高点第42章 侦察部队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84章 “内忧外虑”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53章 试探第19章 睹舰下水思技术第12章 斗智第102章 利字当头第37章 肉票的开始第107章 一本万利第239章 绝不妥协第265章 铁骑山第307章 阳谋之计第156章 宣传之力妙无穷第172章 南坡愿一试第45章 银行团第162章 人造丝第215章 法属中南的竞争第327章 诸人心境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42章 英模会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98章 两人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07章 一本万利第91章 震惊第165章 第一个被记住的人第70章 法金汉的选择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54章 送瘟神第72章 我能第14章 白水行舆论引导 连云府内会公使第312章 奋勇队第216章 萨拉热窝的枪声第162章 战俘营内求以死 军官生而为公平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250章 航母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187章 扬州夜第37章 心狠手辣第316章 投降第72章 在途中第131章 荣誉第308章 改变第76章 改变第126章 在农村第168章 如何回报第240章 自治会第362章 变局第29章 质物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360章 阴云第156章 宣传之力妙无穷第162章 人造丝第222章 公署内第113章 担挡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62章 逃兵的感悟第161章 索姆河绞肉 军官初被俘第3章 邮轮上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