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国会之用

辛亥革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固有体制;五族共和,民主,宪政,法治,从此成了文武百官、朝野上下的口头禅。

而在某种程度上,国会成为了这个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的某种意义上的象征。民元国会,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1912年8月27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和《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并成立了一个办事临时机构“筹备国会事务局”。根据《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国会分上下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

参议员,22行省,每省各10名;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各设选举会,分别选出27名、10名、3名;另由中央学会选出8名;各地华侨选出6名。按法定名额,则参议员共有274人。仿照美国制度,六年一任,两年一选,以保持其新陈代谢。

众议员的名额,则依各地区人口多寡定之。每80万人口选众议员一人,然每省至少有众议员10人,人口不足800万的小省份亦照选。唯蒙古、西藏、青海则参众议员人数相等。22行省中以直隶(河北)人口最多,有众议员46人。人口最少的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龙江,各选众议员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为一届,三年一选。选举分初选和复选,条例滋多,不俱载。按法定名额,全国共有众议员596人。参、众两院合计共有议员841人。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全国各地根据选举法选出参众两院国会议员。登记选民共四千万以上,占全国人口9.98%,就其选民比例来说,在这个时代,亦不逊于欧美等国。两千年来,中国人每次在普遍意义上参与到一场政府之中。

选出的议员。主要包括政治活动家、自由职业者、原清朝官吏等,而在中国的国会之中,尽管有进步党、有国民党、有其它小党、无党派人士,还有大总统直点的蒙藏等地议员,但是任何一个在中国的外国观察家都知道。这个亚洲第一共和国的国会是由派系,而非政党组成的。

所谓派系,主要是基于各种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世谊世交关系、僚属关系、同僚关系、姻亲关系等等与利害而组成的政治小集团。这些派系并没有稳定的政纲、缺乏意识形态上的共识,基础薄弱;派系内部非常不稳定。各派系之间的关系经常发生变动。虽然这些派系也组成了所谓的政党,但是政党纪律涣散,议员们往往兼跨多党。也常常因为金钱与官位的诱惑而脱党叛党。

辛亥之后则两派混同。此时的政党,其党义并无明显不同,各党派均以争夺国会议席为宗旨,“人人欲显身手,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原有的党派性格消失。除了少数具有远见者,民国政党人物并不以发展党派为职志。”所谓政党,乃是“虚有其名,派系其实”。

政党或许虚有其名。但国会却有其实,不过。在民国二年7月,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并失败。当选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民党籍的国会议员,导致国会由于人数不足无法运作而休会,次年,袁世凯又正式解散国会。接着,袁世凯更下令解散各省议会。

由此,作为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主要象征之的国会遭到解散,可中国依然是那个亚洲第一共和国,不过只是少了两个字而已。

选出的可以解散、解散的还可以恢复,只不过是因时而异罢了!

“恢复国会!”

抬起头,朝梁士诒看去,袁世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

甚至一想到国会,他就有些头发发麻,

当初那个国会可以说是让袁世凯就心慌意乱,这是个不能用枪消灭的团体。不仅不能消灭,还得敬奉,还得给它笑脸。

所以,他苦思冥想了好一阵,才想出一个对付国会的办法。

所有他要敬重它,把国会捧上天;

他要拿主张,把国会当成挡箭牌;

他要逐步净化国会,使它成为他的工具;

他只打算当一个幌子来办国会。

业经成型的国会毕竟是集中了当代国中的精英,它囊括着各政界的名流,各学术界的泰斗,还有各地方的一方霸主。弄不好,任何一方都会兴风作浪,尤其是国民党。

幸好最后,孙文自己出手国会给毁了,二次革命,什么革命,那是叛乱,叛乱好办,先平息,再追究,等到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自然的也就可以追究“发动叛乱的国民党的责任”了,于是乎“叛乱”成了最好的理由,国民党被解散,国民党籍议员被驱逐,国会议员人数不够无法动作,没关系,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取代国会,再接着就是解散国会,为了阻止国会“复活”,更是下令解散各省议会,也就只有江苏省议会以“乱命不奉为名”拒绝解散省议会。

可那只是少数几省,大局还在他的掌握之后,而且江苏省议会,在二次革命时,也是立了功的,自然袁世凯不会再追究什么,可是现在,梁士诒竟然让他恢复国会,这不是白费心机嘛,当初为什么解散国会,他梁冀夫可是没有出力,今天怎么又出言反而了!

一时间,袁世凯还真弄不清楚梁冀夫在想什么,可他却不能表露出来,为上位者,即便是不懂,也不能说不懂,更不能说懂,要不然要这些幕僚干什么?而更重要的是,他想听梁冀夫怎么园他的这个说词。

此时袁世凯没有说话,他重新把面前捏灭了的雪茄拿起来,燃着,然后在桌边缓缓踱步。

梁士诒是熟知袁世凯性格的。他不愿干的事别人无法强迫。要是劝他,他便沉默踱步。看到这种情形。曾经全程参与解散国会秘谋的梁士诒岂不知道大总统在担心什么,于是便解释道。

“大总统,今日不同往日,过去,咱们解散国会是形势需要。现在恢复国会也是形势需要!”梁士诒知道,如果今天无法说服袁世凯,那他的一切谋划,都可以说是为他嫁衣。见大总统似乎对自己的话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便又继续解释道:

“过去,咱们是和国民党打交道,那群人。除了乱政什么都不会,所以,要解散它,只有如此,才能让国家政局稳定。可现在,咱们却是要同李致远打交道,所以,咱们就需要这个国会。”

“细细说来!”

一听梁士诒这么说,袁世凯连忙说道。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急切,于是便略停片刻方才说道。

“和李致远打交道有什么不同?”

让李致远来当这个国务总理。袁世凯原本就是心不甘情不愿,不过却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必须要向国民展出他的胆量,展现出他的唯才是举,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国务总理一个帽子,换他的二十万大军派往欧洲,值!

但心知值,却并不意味着,袁世凯就甘心出来一个国务总理来分自己的权,所以,这会梁士诒的话虽还没说清楚,可袁世凯却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来。

“用国会来制衡国务院!”

梁士诒缓声道出自己的主意来,对于他来说,或许他会选择同李子诚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倒向李子诚,对梁士诒而言,最重要的是他手中的权力。此时的梁士诒的心态和过去完全不同,他甚至把自己看成了这场权力博弈中的一份子。

他想用李子诚去平衡袁世凯,想用国会去平衡李子诚,最后再用袁世凯去平衡国会,而他——梁士诒,最终却是这场游戏的主持人,而作为这场游戏的主持人,必须要对三方都有制约能力,只有如此,未来他这个总统府秘书长才能保持一种超然之位。

瞧着大总统,当初曾同大总统一起一手废掉国会的梁士诒,自然知道袁世凯为何会恐惧国会、害怕国会,所以若想让大总统同意恢复国会的话,就必须要先让大总统意识到,恢复国会不仅没有坏处,而且还有好处,嗯,或许还有一点坏处。

“大总统,是否还记得当初芝泉代理国务总理时,议员就借款一事质询芝泉?”

望着大总统,梁士诒提及了一段旧事,而那段旧事,正是袁世凯为回避国会引起的,当时为避开国会咨询国事,袁世凯规定“凡属公府的,均由国务总理、国务委员去回答!”,所以成功的摆脱了咨询国事之繁。

那时的国务院已由段祺瑞代任总理,而恰又值国会因借款一事沸腾,面对国会的质询,段祺瑞自然不知道如何处理,去众议院前,他曾向袁世凯请过招,可袁世凯也就几字而机“搪塞”、“酌情”、“平息”,可他在国会参院却不过只是说了两个字,也没有解释什么,便一转屁股走了。

当时段祺瑞走了,那些议员们一下子呆了起来。那些对于共和、对于民主略知一二的众议员们个个目瞪口呆,他们不敢想象,被他们监督的政府总理竟敢如此无视民主!瞪目归瞪目,口呆任口呆,代行国务总理毫不含糊地走了。

在段祺瑞走后,国会内的众议院岂会乐意,他们不是喊着要把咨文退回政府去,看他如何向国人交待。就是喊着要立即弹劾政府,问问他们目中还有没有黎民。但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

对于这件事,袁世凯岂会没印象,那是他对国会的第一场“胜仗”,也就是那件事让他意识到国会不过“外强中干”,那些个国会议员,口口声声为天下人推举出来的代言君子,可也正是那一次,让袁世凯明白,对付他们,和对付普通的官员没什么两样,至少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如此。

想着当初对付国会的大胜,袁世凯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他笑看着梁士诒。当初可不就是他从这件事中看出了国会的虚有其表,从而制定出那个“分步”计划。最终一步步的把国会“逼死”。

想起曾经的旧事,再一联系梁士诒过往之功,袁世凯这时才发现自己对他误会颇多,杨士琦等人说他结交军人,意图不轨。可出身军旅、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袁世凯却明白,那些军人根本就不拿他梁士诒当成回事,至于杨士琦等人的不过也就是眼红其权进谗言罢了。

再联系着最近几月,梁士诒奔前操后的忙活着。想及自己对他的误解,袁世凯便在心间自警道。

“路遥知马力,以后千万不能偏听偏信!”

这会袁世凯自然而信的把解除梁士诒职务归罪于杨士琦等人的谗言上。而他只是“误听”而已。

“虽说后来平息了,可那阵子,芝泉可是疲于应付啊!”

袁世凯不无感慨的说一句,可以说正是那件事,让苦于应付的段祺瑞主动向他请辞。而袁世凯自然也乐得顺水推舟,成全他的辞职。

提及这一旧事,袁世凯眼前却是突然一亮,望着梁士诒,脸上的笑容渐浓。他梁冀夫那里是想给他或者李子诚添烦,根本就是想用国会名正言顺的“废李”。

“大总统。当初那些众院议员要把咨文退回政府去,看政府如何向国人交待,更有人要立即弹劾政府!可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这是为何?”

一声反问之时,梁士诒却在心里笑了笑,那些众议员实在是太过忘情了,中国是中国,是走了几千年封建**道路的中国!权在谁手,军在谁手,礼和法也都在谁手了,那个监督权就是他们给的,千万不能忘记,他给你的监督权绝不是真的让你去监督他的。而是做做样子。你真的去行使它了,最后便监督到他们自己头上。

梁士诒的话却让袁世凯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是为什么。而这时梁士诒却又继续说道:

“大总统,如果当年,您若是支持国会,这一事件又当如何?”

支持国会?

一时没转过弯来的袁世凯,差点没觉得梁士诒这是犯的那门子混,最怕和国会纠扯不清的他,岂能去支持国会,更何况……

瞧着大总统,梁士诒又进一步解释道。

“若是大总统能对国会予以支持,那国务院恐怕就不仅仅是疲于应付了!”

沉默一阵子,袁世凯明白了梁士诒的意思,他这是借国会之力打击李子诚,而他这个大总统只需在幕后给予支持就行。

“可,冀夫,若是那样,国务院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那里是国务院有什么想法,而是李子诚到时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大总统,一切皆有国家法度衡之!”

梁士诒极为自信的说道。

“届时,质询政府也好,弹劾政府也罢,大总统您却是站在法度之上的,您所支持的不外四万万国民之推选之国会的正当权力!民国是民作主的国家,民国的国体是共和!自然的,身为民国之大总统,支持国会正当权力,也是大总统的职责!”

“糊涂、糊涂!岂能任由国会屡屡为政府添烦。”

这会袁世凯担心的倒不是什么政府,而是担心的他自己,担心国会因此而作大,到那时,万一送走了李致远,国会倒戈相向,他岂不会麻烦了。

显然梁士诒早已经有所准备,他立即解释道。

“国会经上次解散后,国会两院议员,早已经明白其间事理,于国会两院议员中,坚定叛乱者,早已转往日本,尚留于国内者,大都于此观望,他们又焉不知,没了大总统的支持,那国会,便是什么都不是!”

梁士诒一字一句,几乎全无掩饰的说道。可就在梁士诒这么说时,袁世凯却是突然显出一脸寒霜来,声调也随之变得阴沉起来。

“糊涂、糊涂!你既然知道,民国是民作主的国家,民国的国体是共和!以后,一切事务都得民说了算,国会是由亿万国民所选,岂是什么都不是!国会,乃我中国共和之象征,”

许是意识到自己的话语重了点,袁世凯又缓声似语重心长的宽慰道。

“冀夫,你是我的身边人,下回可不能再这么说国会,让外人知道了,影响不好!堂堂国会,那里能什么都不会……”

此时梁士诒那里会因为大总统几句重言生气,现在他大笑还来急,袁世凯的回答让他明白,这国会怕是要恢复定了!

送走了梁士诒,想着梁士诒那招“以会攻李”,寻思着当初段芝泉那疲于应付的模样,袁世凯这才算是真正轻松地舒了一口气。他坐在太师椅上,拿过雪茄,自己吸起来。

瞧着那升腾的烟雾,袁世凯却似自言自语的说道。

“我身为民国大总统,不徇私,不枉法,唯以法度尔!”

说罢,一阵畅怀大笑,便从袁世凯的嗓间迸发出来。

第104章 列车浮想第353章 阴谋第92章 元帅心思第257章 困境第94章 论法第140章 哈特菲尔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拥新第81章 他们可以吗?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34章 宴无好宴第111章 专员之访第139章 保安部第135章 琪玉心烦恼亦忧 府内舞会迎致远第171章 魏子栋的心思第252章 谁都想成为王牌第361章 人体试验第134章 不得已间二人择第220章 造船厂第335章 新的游戏第246章 志愿军第36章 鲁南铁道大劫案第62章 人性第167章 狂热第131章 青年睹车力明日 今时睹鲨念将来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260章 唤醒民众第18章 另一个选择更!第148章 酣战之余求战渴第148章 酣战之余求战渴第28章 袁世凯之愁第223章 交易第2章 第四帝国的迷团第68章 哥俩第219章 响亮第298章 初战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第33章 杨度之才更!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凯第359章 我不能……第337章 改变第293章 大国领袖的滋味第84章 “内忧外虑”第205章 合肥魂第242章 首衅不由我发第161章 索姆河绞肉 军官初被俘第143章 大战将起时 炮灰自参战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218章 西山卧佛寺第355章 准备好了吗?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329章 取舍第29章 质物第260章 唤醒民众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26章 罪过连连第12章 斗智第133章 云与肉第61章 长记性第97章 连污巷第344章 大总统的决断第129章 买一送一第335章 新的游戏第162章 人造丝第142章 旧大陆战事无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闲第245章 好好干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111章 进一步第101章 袭击第51章 借刀一用第166章 徐州第317章 那一天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263章 湘潭地第241章 要塞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4章 杨度第357章 李案第76章 改变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129章 想想办法第191章 京与津第200章 赌第355章 准备好了吗?第288章 疑惑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第308章 改变第45章 银行团第169章 行兵谏第98章 私与公第30章 断其命脉第148章 酣战之余求战渴第56章 施以谋第245章 好好干第189章 扬州夜宴第347章 首义之都第180章 情报分析第117章 电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82章 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