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公使们的浮想

“民国4年(西元1915年)5月31日,这一天,一直以来关注着中国局势的各国中国问题观察家以及中国的各界人士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自“张园刺案”之后的29天中,笼罩于这个国家上空的内战阴霾,终于随着前门火车站的一声欣汽笛声,开始消散了。非常

与三年前相同,李子诚是乘着火车前来的,当李子诚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中国首都的时候,那时,在无数国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可以缓解中央财政危机的富人,如此而已,最终,中央政府在他那里得到了缓解国家财政的巨款,当时没有人知道,为获得金钱给予他的铁路以及附属地意味着什么,而三年后的今天,正是当初的那条铁路,把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

无论是以中国人的眼光或美国人的眼光看来,李子诚所经历的一切,真的颇具传奇性,这不是指他在商业谈判上让老摩根抱恨,也不是指让小摩根至今仍耿耿于怀,这一切商业上的成就,远无法同其在陇海铁路沿线创建的一座座工业城市所相比。

可在我看来,他真正的传奇之处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他所谓的“中国梦”,他没有任何背景,但他成功的开创了一个工业奇迹,而这个工业奇迹不仅帮助他拥有了惊人的个人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工业奇迹改变了这个国家,他的工厂改变了这个古老国家的经济构成,而他的国家,也在这个工业奇迹中击败了一个强国,而更为重要的从今天开始,他将领导这个国家!

他将去引领一场变革!

请允许我在这里用这一句话去形容它—“震撼世界的变革已经拉开了序幕!”

是的,可以肯定,未来这片古老土地上一切都将会深深的震憾整个世界,变革是肯定的·进步是肯定的。我们能够从李子诚的身上确定,他将会遵循怎样的道路,什么事情肯定会发生。但总体上来说,中国是一块难以捉摸的大陆·现在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并不是外交官们口中所说的“等等看”,而是“从现在起正视这个国家”。

总之,现在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场正在上演的和即将发生的变革——它将为整个亚洲的复苏指明道路,同时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于这个国家!”

《纽约先驱报变革自南而来》端纳于北京

京城,东交民巷,最近两天,对于东交民巷的外交官来说·他们长松了一口气,同时,另一种紧张情绪却又他们的心间弥漫开来,他们之所以松一口气,是因为李子诚乘火车到达京城,与袁世凯展开会谈,意味着中国很有可能不会爆发内战,从而将不再影响到各国在华利益·干扰各国对华贸易,威胁各国在华侨民的生命财产。.

而之所以紧张,原因非常简单·李子诚或许是中国政府高层之中,唯一一个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并在欧美国家成长的中国官员,但是,从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显然受到了欧洲各国所盛行的“民族主义”影响,这样的一个人出任中国总理,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种结果——影响各国在华特权!

也正因如此,各国外交官们的情绪才会显得有些复杂,一方面·为了维持中国的稳定,避免内战的爆发,他们乐意看到李子诚出任国务总理,通过这种政治上的整合,通过实现袁李合作,避免内战的爆发·而另一方面,李子诚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立场,却又令他们担心在华特权的损失。

复杂的态度、现实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至今,公使团仍未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如何同新的国务院打交道,第一次,一直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各国公使团,决定落后于现实。

美国驻华公使馆二楼的公使办公室内,雪茄烟的烟雾弥漫着,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指间夹着一根古巴雪茄烟,面带微笑的他看着正在自己面前侃侃的公使馆参赞丁家立。

“…在某种程度上,孙逸仙只是一个捣乱分子、投机分子,并且其人个性好大喜功,而且是个鲁莽而没有原则的冒险主义者,又极好虚荣……”

在丁家立如此形容孙逸仙的时候,芮恩施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三年前,同英国公使朱尔典一同提及孙逸仙的“铁路计划”时,《纽约先驱报》记者端纳写给莫理循的一封信上的内容。

大概在6月底7月初的某天,端纳在上海拜访了孙逸仙,谈话中,孙向他提起自己的铁路计划,但又声明暂时还不能公布。孙逸仙的话不说则罢,一说反而吊起了端纳的胃口,于是他软磨硬泡了好一阵子,孙逸仙这才走进内室拿出一张6英尺见方的大地图,并铺在地上向他详细介绍。

孙逸仙拿出的是一张包括**、蒙古和中国西部最边远地区的地图,但在端纳的信中,当时的情形却是这样描述的:“从这张地图完全可以看出,说明孙不仅是个疯子而且比疯子还要疯。他丝毫不讲实际,缺乏普通常识,而且对他自己目前所倡议的事业缺乏最基本的概念。

而后来,当孙逸仙的中国铁路规划推出之后,芮恩施总算是理解为什么端纳会如此形容那位“革命家”,正像端纳说的那样孙逸仙不过只是手持毛笔和一块墨,不时随心所欲的在各省和各属地的位置上画满了许多线路。他用双线表示沿着海岸线从上海到广州的铁路干线,又从那里穿越崇山峻岭通往拉萨,再向西绕来绕去伸到西部边界进入新疆,再穿出去到达蒙古。

他的另一条干线是从上海经四川再到拉萨。他还有一条线路是从戈壁沙漠的边缘进入蒙古。其他几条线路是通向北方、西北和东北的,各省都有很多支线。

虽说只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佐证。

“丁家立,你的话让我想起了端纳因中国铁路规划,对孙逸仙的评价!”

在丁家立话语稍顿时,芮恩施便笑着接控说道。

“端纳把那幅铁路地图说成是“孙逸仙之梦”,他断言,孙逸仙是成不了事的而且他对这点早就知道——可那时他已经被尊奉为大总统了。正像端纳称在议和时期有一次孙逸仙曾夸口说他要亲自领兵到北京去,但端纳问他财政问题如何解决时,孙逸仙“嗯”了一声,然后一边用拿破仑式的姿势挥舞着手臂一边盯着端纳表示他才不去考虑那些肮脏的钱,他说:“财政是我最后才考虑的问题!”,当时端纳简直被气疯了,他认为此人不可能担任任何需要常识的工作,更不要说担任需要政治家度量的工作了。”

“所以……”

公使的话让丁家立的脸上露出笑容,同时又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如果昨天,来到京城的是孙逸仙那么我会站在袁世凯的一边,我同样赞同美国应该支持袁世凯,从而维持美国的利益,但是,公使先生,昨天,来到京城,即将出任国务总理的是李子诚!”

认真的看着若有所思的公使的丁家立又补充道。

“相比于孙逸仙,李子诚的个性沉稳,虽说其喜好冒险但这些冒险却都控制在其力所能及之内,如果这个人成功的把他在陇海铁路沿线取得的成就推广至全中国,那么,公使阁下,我们就必须要现在就作好准备!”

准备?

“准备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国家!”

丁家立肯定的说道。

“现在公使团为何会犹豫不决,因为每一个清醒而理智的外交官、观察家,都可以看到,李子诚或许是乘着火车来到京城,但是他却一定能在这个国家掀起一场风暴,一场前所未来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之中,所有在华拥有特权的国家都将受到冲击,也正因如此,朱尔典才会建议,我们应该支持袁世凯,通过对袁世凯的支持维持各国在华特权,但是,公使阁下,我想提醒您的是……”

扶一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这位以公理教会的传教士身份,在33年前就来到中国,后来成为公使馆的汉务参赞的“中国通”,用沉为严肃的口吻说道。

“风暴是不可阻挡的,任何试图阻挡的风暴的人都将被风暴撕成碎片!”

沉默,在丁家立提到风暴不可阻挡之后,芮恩施便沉默了下来,公使团之所以至今仍未作出决定,究其原因就是每一个人能够意识到,在中国很快就会上演一场改变一切的风暴,而这场风暴将会撕碎很多事物,其中就包括各国在华特权,各国不愿放弃本国的特权,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支持袁世凯,以保证本国的特权,可他们却又深知“无力阻止风暴”,正是基于这种矛盾,才使得,至今,在李子诚入住迎宾馆的一天之后,公使团仍未能拿了一个统一意见,公使团的行动已经滞后于局势的变化。

如何同国务院打交道呢?

“公使阁下,我们会同袁世凯合作吗?会,但是,他们对国务院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全面倒向袁世凯?不,理智不会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会作出的决定只会是“等等看”,可是,这绝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对于美国而言,如美国欲在中国发挥影响力,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进行改变,现在,195年,正如1912年的中国,谁能占据此时的优先,就将在这个国家获得优先,所以,美国必须要做出决定!是由美国去影响这个国家,还是继续让它国影响这个国家!”

陷入沉思之中的芮恩施在心中仔细品味着丁家立的话语,他知道其说的是实话,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几乎不亚于一场“改朝换代”式的变革,谁能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那么就能在未来,于这个国家占据先机,相比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

第126章 罪过连连第206章 绿色革命第101章 结果不重要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13章 父与子第113章 担挡第294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182章 伤员第16章 秦王扫六合第205章 合肥魂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226章 克虏伯第18章 车厢之内起争持 鹰游门内睹新舰第316章 投降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43章 驻京办主任第26章 连云谋租界 克定思黑金第335章 新的游戏第7章 匹兹堡第47章 担保第242章 首衅不由我发第140章 首战第152章 尚蒂伊将军怒意浓 前沿处欲把名来扬第136章 他来得了吗?第361章 人体试验第125章 应该如此第381章 芒种第221章 印象第50章 实习生第160章 陈其美的解决之道第48章 河南劝业再劝业第42章 地第145章 大风起第81章 他们可以吗?第308章 改变第27章 黑金隐患他人忧 仰山出面大包揽第47章 担保第163章 战地医院平静且尊严第93章 已变之局第169章 行兵谏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365章 二十一响礼炮第117章 些许小事第348章 民心第168章 兄弟第2章 第四帝国的迷团第149章 利益第76章 改变第33章 外交突破新历史 血铸责任不敢弃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08章 富贵险中求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220章 造船厂第54章 送瘟神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360章 阴云第274章 匪与兵第105章 市场反应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总-理府 连云晓之情理诱以利第146章 阴冷第64章 善与狠第382章 就职仪式第263章 湘潭地第143章 大战将起时 炮灰自参战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17章 制约第127章 灾,百姓苦,丰,百姓忧第181章 南京第89章 中村是公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152章 尚蒂伊将军怒意浓 前沿处欲把名来扬第52章 父与子第56章 有意思的人第173章 奉天第21章 车厢内他人为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钩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338章 山骡子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129章 买一送一第10章 总统府夜宴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58章 敬的是什么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382章 就职仪式第112章 投资商第75章 冯如第243章 怎么办?第17章 愿意来中国吗?第194章 扬州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34章 观念第135章 这就是天堂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63章 意外收获第186章 两局合作第278章 像训练时一样第191章 谋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