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可行性

面对穆湘玥的称赞,却换来了李子诚心底的一番苦笑,这那里是什么自己“看的透彻”根本就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儿玉源太郎委托后藤新平拟订的《经营满洲策略概要》一书中得到的答案。

“不过以外人看来,后藤经营满铁,根本就是以铁路为中心进行综合经营,而其依托铁路沿线车站建立的城市,却极大的促进南满地区的商业繁荣,早在5年前,满铁实建时便选定了南满铁路沿线上的瓦房店、盖平、熊岳、大石、海城、辽阳、奉天、铁岭、长春等九个重要车站地点和关东州所在地大连作为首期的市街建设城市,现在又增加了公主岭、四平街、开原、鞍山、抚顺、本溪,并就此制定出了具体的市街规划。”

啜口茶,润了下嗓子,李子诚又继续说道。

“而日人在满洲投资工厂亦集中于车站附近市街,甚至国人亦选择在附属地内经营产业,其厂铺之税亦纳向满铁公司,工厂、商铺建成促进沿线铁路附属地繁荣,导致地价、房租上涨,使得满铁公司获得空前利润,仅过去5年间,满铁公司以其收入弥补日本财政多达上亿日元之多,而其中铁路收入不过只占三成,这恰是其以铁路为中心的综合经营所带来的……”

当李子诚在说那讲述着记忆中,那个从论文和书籍中了解到的满铁时,脑海里却冒出的却是那个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自后藤新平在入主满铁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文装的武备”这一殖民主义统治策略。

而“文装的武备”这个词,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具体内容也逐年有所不同。最初的“文装武备”简而言之,就是用文事设施,以备外来的侵略,能够在突发事变时兼可有助于武力行动。后藤新平的这一主张,形象地说,就好象是在文人的服装内裹着一个体格强健的军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后藤新平这里就是要在中国的东北通过以发展经济力量的方法,来达到增强军事实力的目的,而不是赤裸裸地去加强军事力量。其实在他的“文装的武备”统治策略中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要把其在台湾所施行的惯用手段“王道与霸道”更好地运用于满铁的施政管理之中。

后藤新平认为“帝国的殖民政策就是霸道”,就必须是以强硬的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但同时又应不失适宜地推行“王道”。所谓“王道”,就是要通过以“发展经济、学术、教育、卫生等”,达到“建设一个广义的文明社会”。后藤新平也正是妄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来达到笼络人心,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使之皈依帝国”。这里的“王道”只是一种手段,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而“霸道”才是根本的目的。

而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满铁所能达到的区域,统统地变成日本的属地。正是在这种“文装的武备”的思想指导下,满铁建立了一系列的科技、文教、卫生设施。开办大量的学校,大肆进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以为日后长期殖民统治培养人才;建立诸多的医院,并力争使每一所医院都具有野战医院的功能。成立满铁中央实验所,全面推进和开发对中国东北的科技殖产,成立满铁调查部,为全面侵华作情报准备。

同时,满铁还在铁路沿线城市投资设置了独自经营或扶持投资经营的电气事业、市场公司、交易所、报社等。这些措施都是行发展经济和文教为幌子,达到加强军事力量为目的。而此种手段在整个满铁经营的40年中,一直是贯彻始终并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现在,藕初兄,你应该知道我的目的了……”

终于用了近一个钟头的功夫,解释完满铁之后,李子诚的声音突然变得紧张了,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穆湘玥,作为一个年青人,谁能没有自己的野心呢。

“在中国建立中国自己的满铁!”

一句有力的话语响起后,房间内便陷入了沉寂。

而年近四旬的穆湘玥望着面前似有些激动的李子诚,他只有二十三岁,但是他的野心却不是……

感叹着年青人的野心,穆湘玥倒是没有说什么,而是思索了片刻,方才有些迟疑的说道。

“致远,你应该知道,这里是中国,而我们是中国人!”

难道他忘记这个现实问题了,他是中国人,在中国很多事情外国人可以做,中国人却不能做,或者说,中国人没办法去做,外国人能做成的事情,在中国,不见得中国人就能做成,满铁,满铁有日本做为后盾,而你又有什么做为后盾。

“正是因为在中国!”

点着头,李子诚的身体微微前倾着,而此时穆湘玥甚至都觉察到到他的呼吸都显得有些急促。

“正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才要建一个中国的满铁!一个以铁路为中心的综合经营的大公司!一家利用铁路横贯中国,进而带动全中国发展的大公司!”

几乎是用一声轻吼吼出这句话时,李子诚接连几次深呼吸,以压抑内心的激动,之前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只是因为袁世凯需要钱,他需要钱,就需要拿出用来交换的东西,也就是这个念头,对会让自己生出办“中国满铁”的心思,对于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一个天大的诱惑。

只要袁世凯需要自己的钱,那么自己用提供借款作为交换,换取铁路路权,和规模更大附属地,不是没有可能,那么就有可能建成“中国的满铁”。

而且这同样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四年之后,袁世凯这位强势人物死去,将直接导致了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而在那种地方势力粉墨登场、中央势力衰退的时期。拥有这样的一家,以铁路为血脉的、以附属地为血肉的公司,不仅可以以其经济和影响力上的强大,保全自己的企业免遭军阀勒索,同时还可以利用附属地享有的各种特权促进沿线工业经济发展。

甚至在未来,自己的公司会成为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无论是任何势力粉墨登场,都无法离开自己的支持,铁路和附属地,不仅连接着这个国家,同样也分割着这个国家。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么做非常可行!

军阀混战、地方自治、中央势力衰退,这都是建立这么一家公司的保障,有时候,只有在这种混乱之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才有可能建立一家这样的公司,若是中央势力稳固,这铁桶江山就不会没留下足够的夹缝供一家这样的公司生存,而未来的大一统小分裂的中国,这样局面却可以让自己在地方军阀、中央政府之间左右逢源,现在袁世凯有求于自己,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夹缝。缺乏统一集权政府,自己才能利用各个势力之间的夹缝,先利用铁路夺取了自治权,进而形成以车站为中心的自由城市,自由发展面向市场的工商业经济。

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机会吗?这几年的相对稳定却又暗潮涌动的局势,使得无论是袁世凯或是其它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眼睛盯到自己的身上,等他们盯到自己的时候,那时已经成长起来的自己,还有谁能撼动呢?

(好了,其实在这里无语充分借鉴了历史上的南通自治,南通自治从清末直到20年代初,在长达二十年之中,几乎形成南通王国,在这里,无语只是比南通更进一步,步子迈的更大点,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呵呵,建立中国的满铁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在最初的时候,要在别人许可以容忍的之内,总之,尽量合理吧!ps:今天再次加更!新书不易!谢谢!)

第129章 买一送一第303章 心思第40章 袁氏兄妹议奇事 致远谋定内务事第191章 谋其短第380章 卢沟桥第143章 大战将起时 炮灰自参战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133章 云与肉第66章 开创第356章 闹剧第97章 出自于私 谋之以国第106章 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战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326章 学会敬畏第258章 海军的忧虑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80章 招商局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139章 保安部第255章 野望第125章 应该如此第20章 值得一试的生意第34章 宴无好宴第177章 谋划第230章 拖不得第325章 俘虏第34章 观念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凯第19章 九里山上第308章 改变第200章 赌第375章 国家、国民都盼望着你第215章 法属中南的竞争第57章 最现实的问题第104章 列车浮想第288章 疑惑第93章 已变之局第57章 宋老实第176章 二年第261章 只有……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第85章 大战前夜第280章 金刚的末日第41章 内务部队决缓急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174章 驱虎吞狼第71章 中国的需要第19章 新的设想第7章 诸人心思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99章 更应关注之事第79章 少爷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89章 苏维耶堡第50章 这就是连云港第190章 杨度的建议第67章 天堂在那第278章 像训练时一样第13章 父与子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153章 敌后穿插战事忙 乘车飞夺铁路桥第231章 用场第102章 张三第185章 前夜第178章 傀儡第323章 袁世凯的决定第279章 电子战第6章 盘点第139章 他人短视吾不计 吾欲看远留遗产第9章 名啊!利啊!第303章 心思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114章 启航第10章 总统府夜宴第70章 釜底抽薪第317章 那一天第282章 让他们尝尝第197章 是政客?还是……第20章 接连下马威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274章 匪与兵第45章 银行团第131章 荣誉第194章 扬州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89章 苏维耶堡第202章 二人之心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63章 惊讶第341章 长宝第365章 二十一响礼炮第25章 送上门来第375章 国家、国民都盼望着你第147章 战之术唯死之狂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31章 南苑校场买人心 繁普大谈金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