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剪不断理还乱

桂良继续讲述咸丰帝跟恭亲王之间的恩怨八卦……

恭亲王生母已经贵为皇贵太妃,再要有别的封号,当然是尊为后宫大意的皇太后之位了。

也不知当时咸丰帝有没有考虑过这事,桂良表示他也摸不清楚咸丰帝当时心情,只听随侍小太监后来传出来的描述,咸丰帝明显没这方面考量。

据说恭亲王当时又哭又泣好不伤感,可当今咸丰帝却是不置可否只“哦,哦”地轻应了两声,示意他听到了恭亲王的回禀。

说到这儿桂良连连叹气,说事情坏就坏在当今的态度太过含糊不清,让人容易会错其深意。

恭亲王见当今如此态度起了误会,将咸丰帝未置可否的含糊表示,错误的认为已经允许,他这时身居“首揆”之职,一回到军机处,便传旨预备尊封的礼节。

都不用桂良解说,吴可就明白这下坏事了。

黄得的想法又岂是那么好曲解的?

平时手下大臣刻意揣摩圣意都极犯忌讳,更不用说情节更加恶劣的曲解圣意,并且还大张旗鼓的四处宣扬了。

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就算身有残疾身体虚弱,性格又有些偏软也容不得这样的事情发生。

果然,桂良述说当时的恭亲王能力不俗,短短时间其生母还未歇气,便已经将晋封皇太后的一切礼仪琐碎处理妥当,就待咸丰帝用玺确认。

及至礼部具奏此事,咸丰帝开始还不明所以,等到弄明白怎么回事后便大为恼怒,不过他亦很是理智,知道这样以表孝道的事儿决不能拒绝,否则在病中的皇贵太妃受此刺激,立刻就会断气,到时他这皇帝也不会好过。

封建时代推崇“百善孝为首”,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无论是皇室贵胄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之户,无补以此为最高道德规范,谁要是触犯了道德上便有污点,就是皇帝也不会好过了去。

咸丰帝因为重重顾忌而准奏,尊养母为“康慈皇太后”,这是七月初一的事,隔了八天,康慈皇太后心愿了了便驾崩去也。

Www⊕ тt kдn⊕ ¢O

这下,咸丰帝没有顾忌了。他自己虽仍照仪礼,持服百日,但礼部所奏康慈皇太后丧仪,则大加删减。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不祔庙;二是不系宣宗谥。

不祔庙是神主不入太庙。太庙是极严肃的禁地,有无这位太后的神主,谁也看不到,但不系帝谥,则天下共知,这位太后不是“正牌”。道光帝尊谥末一字为“成”,所以皇太后应称“成皇后”。

康慈太后的尊谥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并无成字。

这在明朝时便有此规矩,皇帝的生母为妃嫔,如果及身而见亲子即位,则母以子贵,自然被尊为皇太后,倘或死在亲子即位以前,则追尊为后,但不系帝谥,以别嫡庶。

咸丰帝的用意在此,却不肯担承薄情的名声,凡此减损丧仪,都托词是太后的遗命。

两兄弟猜嫌的迹象,还不止于此,十一天以后,咸丰帝又以“办理皇太后丧议疏略”为由,命恭亲王退出军机,回上书房读书。本来亲如一母所生的两兄弟,至此咸丰帝拿恭亲王跟所有的弟弟一样看待了。

这手段便有些恶劣了,恭亲王见了心中又如何不怒?

当然咸丰帝的用意朝中大臣心知肚明,对其皇帝威信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也。

论起帝王手段,这位咸丰帝还是还次了一点。不要说比起开国时的几位英主,就是性格脾气相仿的皇父道光都比不上。

当然,这其中有道光识人不明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咸丰帝自身的问题。

显然,因为种种缘故,咸丰帝的‘圣威’确实下降得太多,桂良说起这个的时候虽然还算委婉,可单他这个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了。

接着,他又向吴可诉说了许多有关咸丰帝的秘事。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2月25日)清晨,慎德堂御榻上的道光帝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光帝在继位者皇太子奕詝的哀哭声中,终于闭上了昏花无神的老眼。

从此,奕詝步上独领朝纲的帝王政治生涯。

正月二十六(3月9日),举行新皇帝登基大典。年逾十八周岁的奕詝登临紫禁城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王公百官朝贺如仪。奕詝颁布诏书,改年号为咸丰元年,这便是咸丰帝称号的由来。

眼下看来,咸丰帝即位这事,绝对是道光帝的一个错招昏招!

桂良说这话的时候很有些不客气,吴可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按桂良的说法就是,当今咸丰帝的身体太差,不说是个瘸子了,就说他少时因为出天花,没长好,脸上也落了一脸麻子,这尊容放在朝堂之上真真有碍观瞻。

吴可偷乐,皇帝的容貌长得有碍市容,这怎一个悲催了得?

不过说来也有趣得很,清代的前几任皇帝与天花有深厚渊源的着实不少!

康熙更是因为天花而登临帝位,虽然天花给他带来一脸麻子!

而他的父亲顺治则死于天花,这对父子跟天花的关系是一福一祸,两父子可称得上兴国皇帝。

整整200年后,咸丰因为天花也长了一脸麻子,吴可从后世一些影视作品中也隐约看出他的儿子同治也是天花患者,这两人又是一对父子关系!

以吴可的观感来看,这对也可称得上是亡国父子皇帝!

且一前一后,这两对父子皇帝竟然分别处于清初和清末,时间跨度整整200年!

更巧合的是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的女人——孝庄和慈禧,刚好也是一前一后,一个兴国,一个亡国!

甚至孝庄和慈禧的皇帝儿子都是因天花早亡!

特别巧的是,康熙登极的时间是1662年,而咸丰之子同治登极是1862年,整整两百年!

拜后世的影视小说所赐,吴可倒是知道咸丰帝活不长久,至于之后所谓的‘同治中兴’更是个天大笑话。

洋人那是得到了足够利益,正安心消化这些巨额收获呢,所以也没怎么找大清的麻烦,让大清朝足足过了近三十年安生日子。

以田朝的国情,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的干扰,百姓们的日子就会安心舒服许多,经济发展也跟着就上来了。

可惜的是,几十年安心日子积累下来的财富,,在之后不足二十年时光里败个精光不说,连大清国都亡了。

以后世眼光来看,所谓的‘同治中兴’,不过就是给洋人积累财富而已,大清自身却是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说起咸丰帝的身体,桂良又神神秘秘的说了一个宫闱隐秘。

当年咸丰帝的生母是和皇五子的生母几乎同时怀孕的,为了争一个长子的名额,发了狠心吃了催胎药,所以他比皇五子早出生一个多月。

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就是这个理,之后皇五子被过继给道光帝的一个兄弟作儿子,从而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

咸丰帝可是白白受了一遭罪,因为先天不足的他从小就是身体虚弱加上智力较差,在一干朝臣们心中的威信可不怎么样。

要不是咸丰帝治政手段不强,怎么可能让太平军掀起那般声势,要是换了清朝前几任皇帝早就给摆平了。

别看道光帝在史书上评价不高,可是在他当政期间,除了被洋人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了国门之外,国内局势却是比较稳当,哪有咸丰当政时的这般乱象?

更要命的是。咸丰帝还性格懦弱,以致于被后宫妇人挟制,而且这厮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每日只顾沉缅女色。

清代皇帝每日“御门听政”的制度就是在他这一朝被他给终止了的,可见其之昏溃无能,这样的皇帝又怎叫受了不少委屈的恭亲王服气?

桂良更是说了一桩奇闻,据传喝鹿血能补气养血,所以咸丰帝竟专门命人建了鹿苑,每天都要喝鹿血,靠这个秘方的支撑他才得以维持身体,终日纵情声色。

等到今年英法联军逼进北京,咸丰帝吓得屁滚尿流,急忙带着一大群后妃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时,还不忘记带上他的鹿,并说“鹿血是朕的命,根子,不能没有它”,坚持一定要带上鹿。

而当时时局危乱,大臣宫妃们都忙着逃命的关口了,谁还管得了鹿?

结果咸丰帝在承德行宫因为喝不到鹿血而身体一落千丈,到了现在都没见好转迹象,真真叫人不耻。

说这话的时候,吴可都能听出桂良话中的不屑之意。

还有咸丰帝的能力差,这一点是公认的,不说治国方略,他在政治上也是一味沿袭前朝旧制,因循守旧,这才造成了大清眼下的乱局。

要不是有太平军搅局,洋人能这么毫不顾忌的杀奔京畿而来?

恭亲王恰恰相反,他比咸丰帝有更多的改革精神,对政事有自己的主见。这一点,也是令道光帝有点不放心恭亲王的唯一原因,他看不清楚恭亲王的这种改革精神对大清是好还是坏?只有选保守的咸丰比较放心一点。

而且咸丰帝的体质太差,又不爱惜身体纵情声色,造成生育能力极差,到了眼下竟只有过两个儿子,次子还早早夭折,稍一不慎便可能断绝皇家香火。

也正因为如此,咸丰帝对恭亲王的防备更甚,两人的恩怨纠葛真真叫做剪不断理还乱……

第三百八十五章 僵持第六百四十八章 风帆战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惊讶第九章 未雨绸缪思对策第七百二十一章 风云激荡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然第三百八十九章 气愤第七百一十六章 惊怒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地鸡毛第三百八十章 搬迁与‘捷报’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开眼界第三百三十六章 围点打援第一百七十二章 忽悠咋呼惊镇民第七十一章 马不停蹄两连胜第七百零三章 表现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大营被破第四百八十章 动作频频第三百七十四章 揽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沈保祯第六百一十一章 斗争和收获第六百二十二章 过江龙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方动作第七十七章 收获颇丰忧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往昔的威风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五十章 天京事变第一百四十三章 暗斗损人不利己第三百九十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零四章 春风得意马失蹄第一百四十五章 左右逢源非难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官迷第四百二十二章 俗务第三百七十四章 揽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惊天一爆第四百六十八章 严重的土地兼并第三百一十二章 一战破敌第四百章 平静的河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边倒第三百八十三章 捡便宜第三百零九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告黑状第五百六十八章 惊闻第五百四十四章 湘军在江西(一)第六十一章 紧锣密鼓谋划忙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和第七百一十九章 烦恼第二百六十章 交代第二百二十二章 让人惊喜让人忧第五十七章 规划未来谋新营第二百五十三章 堵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然的任务第一百四十八章 隔街对骂火气冲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边倒第七章 惊疑不定思后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绿营兵马突杀到第三百八十八章 战火纷飞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奔县城疑惑多第二百九十一章 幸灾乐祸第六百二十六章 熟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警惕列强第一百七十章 临时休战费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 洋务洋务第三百六十一章 局势混乱第三百章 横生变故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前宁静扰人心第九十三章 利益驱使动人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云突变大敌来第四百二十四章 正轨第四百八十四章 清军再败第四百一十八章 练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激战之庐州战线第五百一十一章 局势骤变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排第四百七十二章 麻烦多多第五百五十二章 警钟长鸣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地鸡毛第三百四十八章 匪患和黄河改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势力广布第六百六十一章 动作第六十三章 危言恐吓为拉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插手第三十七章 出谋划策牟未来第四百三十七章 钱粮第四百九十章 争吵第六百九十一章 商讨第六百四十章 风光和隐患第十九章 居心叵测人心寒第十八章 利益冲突大混战第六百一十七章 变化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江巡抚第六百六十四章 战火连天第四十二章 紧锣密鼓亲做饵(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一章 你来我往第六百零二章 活跃的双边贸易第六百一十二章 英国人的忌惮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可阻挡第四百二十二章 俗务第六百一十二章 英国人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