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现场解说

“刘主任,这么快就找到了吗?”一旁的小黄看到刘明兴奋的样子也凑了过来,困扰了这么久的举报早就让这个年青小伙儿烦透了。

“只是有了一点新的想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不过应该是差不离了。”刘明说。

“别这么云山雾罩的了,赶紧的。”周姐说,“看到你在那里画圈圈我就知道你小子大概有了办法。复杂吗?”

“从现在我们掌握的资料来说的确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问题的话,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但是,还是要谨慎一点,这就跟科学探索一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刘明说。

“好了,你也别卖关子了,搞清楚了今天晚上请你去七零年代酒吧,我自掏腰包。”刘明越是这么说,周姐的对他的信心就越坚定。

“今天肯定是做不到水落石出了,但是大概的思路基本上可以明确了。”刘明说,“忙了这么久了也该吃中午饭了,我们下午仔细聊一聊,你也给点意见。”

周姐一看手表,可不是吗,已经到了十二点半了。金燕公司看到调查组关着门也不敢过来敲门,尤其是上次刘明训了陈河一顿后,金燕公司的人看到调查组的都想斜路走。

匆匆吃过午饭,谈话室的门又关上了。趁热打铁,这是纪检工作的一个习惯。

“周姐、小黄你们先有点耐心,这个推导的过程比较长,而且里面涉及到的相关规定比较多,我一边讲麻烦你们一边提意见,这样查漏补缺后我们容易达成一致。”刘明说。

“行,小黄你可以用笔记一下,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周姐在这个时候还没忘记带徒弟。

“别这么夸张,也就是有些规定不熟悉而已,我讲慢一点,你们注意补充。”刘明说完稍稍坐正了一点,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认真起来。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次的人员变动,总共14个岗位却轮动了22个人,这里要注意的是22个人而不是人次,如果用人次来计算,那就不只是22这个数字了。按理说14个岗位变动是不会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意味着肯定有人退出有人进入。比如说原本14个岗位是全满的,然后有8个人退休,这就空出了8个岗位,如此一来就会出现涉及到22个人,因为8个退休加上8个提拔的,然后再对剩下的6个岗位进行轮换这就涉及到22个人。我仔细看了一下四次调整的文件,的的确确有8个人从中层骨干的岗位上退出了,其中退休的5人,调离的2人,提拔了1人。在加上轮岗,所以22这个数字没问题。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金燕公司并没有超职数配备中层骨干,并不违反相关规定。

既然在大面上并没有什么问题,那就需要对具体轮动的人进行分析了,也就是要找出重点人来进行观测分析。这里面第一个进入我视野的人选是赵高兵,因为四次轮岗,他调整了3次,这不符合我们用人的惯例。短短半年变动3次岗位这绝对不正常。可是由于我对这个人本身比较熟悉,然后看到他变动岗位的痕迹,恰恰证明了在对他的使用上金燕公司算得上是知人善任,再加上这小子的经历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的地方关系牵扯,自身的资历也不是很老,所以我先把他排除在外了。而除了他的轮动非常频繁之外,其他人轮动的频率却是比较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换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从岗位的重要性来进行分析。周姐你们对金燕公司不熟悉,自然对这个公司的工作岗位的权重也就不很清楚。作为他们的上级公司,我们接触还是比较多的,相对来说了解得就多一些。具体来讲,金燕公司权重最重的几个岗位分别是工程部、招投标部、财务部这三个岗位。财务部一般都是保持比较稳定而且还有专业要求,所以任何一个公司财务部的人员都是相对稳定的,人员变动很少。招投标部看上去是权力最大的部门,但是同时也是监管最严格的部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反腐倡廉不断深入,各级纪委对这一块盯得非常紧,所以招投标部也逐渐从权重最重的部门变为了管理最严的部门,一般人还不愿意去。剩下的就是工程部了。这个部门负责具体施工,这里面的利润是比较大的一块,权力相对集中。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他们临机处置的自由裁量权也是最大的,我们在监管上难度也是最大的。从纪检监察的角度来看,权力越大产生腐败的可能也就越大,所谓的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就是这个意思。”刘明停了停,喝了一口水。

“所以,你就盯着这个工程部了。”周姐插话道。

“是的,也就是从这个职位上我先锁定了两个主要的人,陈锋和贾学军。”刘明说。

“有什么问题?”小黄问。

“我们把四次的文件合在一起再看看,陈锋一直都是工程部的负责人,前三次的调整都没有涉及到他,贾学军则是后来提拔上来的,第一个岗位在信息部而不是工程部。但是就在最后一次调整的时候,贾学军却成为了工程部的负责人,而陈锋则被放到了后勤部的岗位上。这两个人的岗位调整正好是一种反向的调整。贾学军是从冷门调到了热门部门,而陈锋则是从热门岗位调到了相对冷门的岗位。所以,我在最后的一张纸上就留下了这两个人的名字。”刘明说。

“刘明,你的这种思路是不是有点问题啊。从我们监督的角度来看,越是重要的岗位越需要轮岗。这两个人虽然有你所说的反向调整的问题,但是这不是恰恰证明了金燕公司是守规矩的吗?”周姐说。

“姐儿,这就老刘和你不同的地方了。”刘明贱贱的一笑,“你是不接地气加上健忘症的综合体,所以就有了盲点。”

听到刘明的调侃,周姐稍加思索就莞尔一笑:“还真是的,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

“逗你的,别当真。”刘明说,“由于你们不熟悉金燕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前面我说过,金燕公司的中层是没有级别的干部,所以他们的岗位是否重要外人根本就不清楚,至于是否轮岗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在金燕公司内部就产生了重要岗位不轮岗的恶习,只要到了重要岗位,那都是恨不得能够干到退休,而想要到重要岗位上去,中间又还有很多门道,这个用屁股都能想得到。”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这两个人的调整肯定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交锋的。所以你才要看看会议记录,想从这里面找出相关的证据对吗?”周姐说,“可是会议记录既简单又一致,可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你才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多遍。”

“是的,我刚刚看的时候也觉得在这么重要的岗位调整竟然能够这么高度一致实在是不合常理。因为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远近亲疏,能够调整到重要岗位和金燕公司的管理层肯定是有关系的。尤其是这个小朱到金燕公司主持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根据这些天的调查你们应该不难感觉到,小朱在这里并不是有绝对的掌控能力。而要做到高度的一致前提就是要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或者是有非常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脉关系。就我日常的了解,这位朱经理任何一条都做不到。”刘明说。

“确实,在我们的调查谈话中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周姐说。

“所以,没有争论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记录上确没有显示出来,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记笔记的人不用心,敷衍了事;二就是反对的人表现得很隐晦,甚至于怀恨在心,等着机会再反扑。”刘明说。

“可是你后来你是怎么找出问题的,看你那个嘚瑟的样子,你千万不要用什么灵光一闪来敷衍。”周姐说。

“没有,我一开始确实也找不到头绪。可是后来,我想起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表态发言的时候总是有个先后顺序的,按照常理来说是一把手最后表态,前面就是按照管理层里的排名顺序进行表态,也就是从排第二的副经理开始,一把手最后的顺序表态。”刘明说,“现在你们再把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员调整的会议记录仔细看看你也会像我一样得出结论来。”

周姐和小黄听到这里,马上将两次的会议记录拿出来摆在一起一行行的对着看,小黄也像刘明那样对表态人员进行排序。总共7个管理层排起来并不复杂,也就是十来分钟,周姐和小黄就排出了顺序,为了证明刘明的正确性,他们又把第一次第二次的会议记录调出来,又排了一遍。果然,经过四次排序的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刘哥,受教了,你牛!”小黄佩服的冲刘明竖起了大拇指。

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八章 分析第八章 分析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五章 拒绝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七章 人心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一章 二锅头不辣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七章 人心第七章 人心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七章 人心第七章 人心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八章 分析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七章 人心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三章 小朱很崩溃 刘明很强硬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七章 人心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五章 拒绝第八章 分析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一章 二锅头不辣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五章 拒绝第五章 拒绝第十一章 师傅来了第八章 分析第五章 拒绝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七章 人心第八章 分析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七章 人心第三章 小朱很崩溃 刘明很强硬第五章 拒绝第五章 拒绝第八章 分析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三章 小朱很崩溃 刘明很强硬第八章 分析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三章 小朱很崩溃 刘明很强硬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十章 现场解说第一章 二锅头不辣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五章 拒绝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五章 拒绝第六章 内有玄机第一章 二锅头不辣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五章 拒绝第一章 二锅头不辣第九章 蛛丝马迹第五章 拒绝第五章 拒绝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五章 拒绝第五章 拒绝第七章 人心第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七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