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谋而合

不知为何朱高焰对这件事情印象很深刻,也许是孙万福的长相实在太猥琐了吧。

好奇的他长大后一直在探究这件事的真相,但是朱棣每次面对他的询问都严厉呵斥他,这样反而令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越来越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隐藏得越深,别人越想偷看,只不过趴开的手法在你想象之外的,就像任何新式的防盗系统都不能饿死小偷一样。

当他发现不能从老爹身上找到答案的时候,他就把目标锁定在孙万福身上,这个猥琐的家伙似乎更容易突破一点。

当他离家出走的时候,下意识得去了山东,不仅仅是山东离北平近,还有这件事的牵引因素。

探寻秘密永远是件有挑战和有趣味的事情,尤其是别人拼命掩盖的秘密。

在山东,天资聪颖的他从天资鲁莽的孙万福那里知道了他想知道的东西,即一直到朱天豪一家被倭寇击沉为止。

一个太监的好故事往往会在人心中永远占据一席之地的。

在地窖中,他无事可做,往事涌上心头,就顺便问了一下同为倭人的一休,想在临死前把心事抖抖干净,没想到一休那竟然有这件事情的答案,虽然还没有确认,但是如此巧合的事情概率太少,其余部分他用直觉填补上了,他认为他已经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

开始他认为这可以救他的命,虽然事情的走向差点一百八十度逆转,但他这种爱好专研最终获取答案的毅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种人啊。

一般这样的人总能够闯出一片天地的。

朱明复就是忌惮他些优秀品质,他不希望以后碰到这样的对手。

口蜜腹剑的朱明复继续套他表弟的话。

“高焰,多亏你告诉我这件事,这位太祖王孙朕会善加处置的,对了,你今年多大啊?”朱明复问道,他想知道这小子到底多大,好计算他何时会成为威胁。

“去年是十六,今年是十七。”

“你下一步想怎么办?”

“我想先回家,然后送给陛下一份大礼。”

朱高焰的性格一直胆大包天,直到被朱明复关进地窖才感到人世之险恶,个人力量之脆落,此刻很想回到家里,先找回那个自信的自我再说。

“哦,回家的事不急,朕还要把接回那流落倭国王孙的差事派给你呢,你先说说是什么大礼?”朱明复笑道。

“就是倭国。”朱高焰说得很坚定,那语言很有朱棣王者之气的味道。

“哈哈,你倒说说看,朕很有兴趣。”

没想到朱高焰竟然和倭国很有缘啊,朱明复心中十分畅快,怪不得皇帝叫天子啊,原来天子总能率先想到老天的意思。

“皇上,倭寇一直骚扰我大明海疆,听一休说倭国地少人多,贫民只好为盗,而父王控制辽东大片土地后,最缺的是人口,皇上不觉得其中正好互补吗?”

“你说,将倭国人口弄到燕国去?”

“陛下圣明”

朱明复感叹这小子天生是个商人的料啊,知道这两个地方一个人口过剩,一个人紧缺,正好互补,就动起了这个歪脑筋。

他承认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主意,只有天才才想得出这样的主意,他把朱高焰流放的主意也愈加坚定。

怪不得古人说寡言则寡祸,要是这小子有一休一丁点的木讷,别那么多嘴,绝不会被逼离开家园的。

“但这和朕有什么关系?”朱明复装糊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事陛下都应该管啊,再说燕国缺少海船,而朝廷和明教海船很多,如果能让父王派人来和陛下商谈,事后朝廷和燕国联合派兵,得胜之后,燕国得人口,陛下得土地,岂非两利。”

朱明复暗想,你小子算计倒很精,想借我之手壮大燕国,等你以后掌权了再来和我抢地盘啊,我难道就那么好骗嘛。

“你是不是想扶一休回去即位?”

“陛下料事如神!利用一休的身份收编倭寇,再加上大明乘机出兵,此事定能成功”

“好,朕觉得你少年英雄,英姿勃发,和一休又熟悉,,朕就让你参加征倭军如何?”

朱高焰本来想进入燕国的军队参加联军,见朱明复如此爽快,也十分高兴。

“臣遵旨!”

“好,朕待会让你先住在紫金山军营,随后朕通知燕王,让他派代表来洽谈此事,假如燕王没胆子出兵,朕一个人出兵好了。”

“皇上放心,这种好事情,父王落不下的。”

朱高焰为朱明复采纳他的计策十分高兴,朱明复更高兴,这简直比请君入瓮还要爽,应该叫自请入瓮吧。

朱明复吩咐明智立即将两人送至紫金山,他在栖霞寺烧了香,赏赐了一笔香火钱后志得意满得回宫了。

“没想到倭国就要死在这么一个十七岁的小家伙手里了!”

朱明复感叹倭国亡国之奇,不过奇国必有奇祸,也算是因果吧。

明朝初年中国的军事实力不仅独霸东亚,在全世界也大概就那个阿拉伯人的奥斯曼帝国可以较量一下。

至于现在还牛比哄哄的欧洲如今还在中世纪的黑幕下挣扎求生呢,他们长期战乱,几十公里的地方也可以成为一个王国,所以安徒生童话里公主王子会这么多,他们的人民精神郁闷、物资匮乏,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脸色越来越惨白,头发越来越枯黄,连早期迁到东欧的匈奴突厥人都由黄种人变成白种人了,简直悲催得无法言喻,面目全非啊。

倭国的情况比之当时的欧洲也仅仅略微好一点而已。

以当今大明的实力打个倭国实在就是捏死一个蚂蚁一样。

当然了,有一点困难还是要清醒认识的,就是海路阻隔,兵力运输不便,以前忽必烈几次三番派人进攻日本都失败,都是遇到大风导致沉船的,倭人兴奋得把吹翻元军的大风称为“神风”。

但现在明教由于洪武年间的持续打压,导致他们被迫向海洋发展,中国的造船工业在这忽必烈之后的百年内也有了长足进步,那时光明教就已经拥有了几百艘大吨位的海船。

据龙万云汇报,很多倭寇都被明教收服做了他们的雇员,因为倭寇们实在太穷了,他们的船只很小,不适合长途海运,只好靠上国际大财团明教,给明教的走私活动打打下手,在国际产业链的底层混口饭吃。

朱棣接到朝廷请他会谈的消息后,大喜过望,期盼已久的廉价劳动力总算有着落了,东北的大片土地总算不用撂荒了。

朱棣打倭国富余的人口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朱棣打听到那里的人都很一根筋,只要确认了主仆关系,这些人会像牛一样给你干活,而吃得猫一样少,还有比这更好的劳工吗,但令他揪心的是他手中没有足够的海船,如果贸然出击,朱明复在他背后一击的话就全完了。

他也郑重考虑过近邻高丽国的,但人家高丽老早就归顺了朝廷,连年被朱元璋评为“优秀属国”,命令子孙不得征讨,所以朱棣只能望着那边干咽口水。

朱棣派出的谈判代表是洪鲲,就是洪鹏之兄,朱棣对徐辉祖和朱明复的矛盾不清楚,还是想当然认为派他来能赢得朝廷的好感。

还好朱明复并不记恨洪鹏当年的袭击,他理解当时不过各为其主罢了。

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37章 深夜遇刺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31章 北征蒙古第23章 复杂人生第4章 公仇私恨第32章 说服梅殷第58章 平倭之战(六)第18章 各得其所第24章 一系列改变第4章 御书房内第50章 府衙大牢第30章 对马岛上第46章 兵戎相见第59章 九鼎之肉第47章 琴儿姑娘第40章 执掌明教第45章 食尔之肉第6章 冒死上书第9章 玉汝于成第2章 千年教堂第46章 擒获反贼第49章 走向虎穴西历2014年的话第9章 玉汝于成第11章 天价主意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36章 救人之旅第35章 巡视苏州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22章 王真的事业第10章 特区计划第28章 发战争财第42章 求贼捉贼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16章 就叫东厂吧第1章 开大朝会第30章 对马岛上第30章 大义灭亲1 建文帝的行踪之谜第14章 洪蛟其事第8章 和平协议(下)第1章 开大朝会第30 四章 无间道第4章 公仇私恨第32章 同一首歌第17章 除夕逼婚第18章 异国狱友第9章 南京失守第43章 凯旋而归第32章 同一首歌第48章 试图逃走第35章 凯旋路上第45章 食尔之肉2 明史梅殷传摘录血大的鼓励小封推及其他第14章 割地收款第32章 说服梅殷第15章 致命一击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30章 对马岛上血大的鼓励小封推及其他第13章 和尚生活第15章 救梅景正第57章 他是我孙子(三)主角朱明复年表二第59章 九鼎之肉第6章 皇帝之心机第1章 奸商无敌第4章 御书房内第25章 麻烦的朱泰熙第7章 和平协议(上)第38章 转祸为福第3章 妙手回春第10章 铜亭密议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60章 告别谈话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19章 谁敢动我生意第55章 平倭之战(三)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26章 审心审人第27章 不谋而合第61章 九本好书第48章 试图逃走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13章 大内议婚处(下)血大的鼓励小封推及其他第24章 一系列改变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29章 画痴文山第4章 谁布的局第39章 密道之旅第23章 贵人贱画第18章 报恩之时第43章 平定叛乱第12章 大内议婚处(中)第27章 酒之祸福第55章 平倭之战(三)第52章 请你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