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三章 攻防转移

一直等到太阳过了头顶,城内还没有作出反应,董卓的人马拥挤在城中以北的街道,黑压压的,整装待发,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咚咚……夜长梦多,刘靖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轰轰……投石车营连续五轮投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阻吓敌人反扑.

一声令下,益州营(孙观)抬着四百架云梯靠上豁口两侧的城墙,射声营(史车)迅速登上云梯,爬上了城墙,一万弓箭手在军司马的率领下迅速向两侧移动,占领南面城墙。

急促的鼓声从城北响起,安东将军郭汜、安南将军段煨、安西将军张扬和安北将军李肃各率领一万步卒朝南门冲来,把敌人赶出城……怒吼声震撼天宇。

青州营(臧霸)和兖州营(张辽)抬着盾牌从豁口鱼贯而入,将士挽盾举刀,一脸的欣喜,他们这次作为攻城的主力被刘靖派上,寄予厚望。

轰轰……一块块石头腾空而起,奔跑的人群望着空中坠落的石块,纷纷躲避,攻击的阵型一阵混乱。

不管石头!杀呀……郭汜大喊,用大刀拨打飞来的箭矢。

杀呀……将士看主将奋勇争先,怒吼着紧随其后。

咻咻……射声营居高临下,箭矢迎面扑上。

漫天箭矢从楼车上飞出,腾空而起。

扑哧、扑哧……

杀呀……吼叫暂时忘记飞舞的箭矢和石块,把敌人赶出城去,烧毁楼车和投石车,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臧霸(青州营)和张辽(兖州营)一左一右迅速展开,士卒们刚架好巨盾,郭汜和段煨朝青州营扑了上来,张扬和李肃冲向兖州营,铁刀猛剁厚实的盾牌,士卒们用身体紧紧抵住。

几万人窝在一起。

咻咻……双方的箭矢飞舞,成片的人群中箭栽倒、惨叫、呻吟。

“杀!”郭汜手中的大刀砍下,一块盾牌碎裂,盾后支撑的士卒猝不及防,身体被劈成两半,鲜血洒了一地。郭汜左劈右砍,残肢断臂飞舞,血浆四溅,一块块盾牌倒地,洪流急泻而入。

“杀!”臧霸大吼一声,杀气腾腾,挥刀冲了上去,刀厚力沉,泰山压顶,郭汜举刀迎上,当的一声炸响,双方各自退后半步,刀来刀往,两人砍杀起来。

双方士卒碰撞在一起,吼叫声、怒骂声、战刀相击的碰撞声、刀刃剁在肉体上的碎骨声、惨叫声响彻战场。

郭汜和段煨等虽然人数占优,但施展不开,还要躲避城头和楼车上飞舞的箭矢,攻势进展缓慢。臧霸和张辽知道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续的大军就会从豁口鱼贯而入,以伍长、什长为单位,士卒们相互配合,借助盔甲和兵器的优势,步步为营,没有把眼前的敌人放在眼里。

于禁(徐州营)、孙观(益州营)和万恳(屯骑校尉)率部陆续冲进豁口。

杀呀……青州营和兖州营将士们力量倍增,挥舞兵器向敌人还去了反攻,郭汜和张扬一看敌人越来越多,士卒的脸上露出惊恐之色,大势已去,下令后退。

杀!张辽大吼一声,大刀连续出击,不给李肃转身逃走的机会,士卒们冲上了上去,把李肃身边的义从砍成肉泥,李肃稍一愣神,左臂被张辽削掉,惨叫一声栽倒在地……

人流潮水般退却,臧霸、张辽、于禁、孙观和万恳怒吼着率部紧追不舍。

----

“禀报太师,大事不好!蹇硕和薛忠(司空)叛乱了,带着一营西园军占领了皇宫!还杀死了太傅(张让)和卫尉(赵延)!”车骑将军赵忠慌慌张张跑来,眼睛冒火,赵延可是他的亲弟弟。

“肯定是狗日的薛忠蛊惑蹇硕!稚然(李傕),集合队伍,老子去把他们捉住,千刀万剐!”董卓从埋葬万年公主的事情上看出薛忠对自己不忠,但考虑他在太原担任太守多年,还需要他,当时没有追究,酿成了大祸。

“禀报太师,安东将军(郭汜)他们退回来了,安北将军(李肃)被杀,大军伤亡惨重,刘靖的大军已经占领了南门大街,朝这里赶来!”后将军樊稠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众人心头一沉,大势已去!

“请太师率领末将们从城门杀出去,和右将军(吕布)会合,再图大事!”

“左将军言之有理,请太师率末将们从城门杀出去!”

“走!随老夫杀出去!”董卓的心头一阵悲凉,管不了家眷了,只有留住人马,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禀报皇上,高升和郭聪从北门杀出!”

“禀报皇上,李傕从东门杀出!”

“禀报皇上,樊稠从西门杀出!”

“看见董卓的帅旗没有?”

只有杀死董卓,并州军群龙无首,就是有人突围出去也成不了气候!古代打仗,帅旗随着主帅移动,将士们随帅旗进退。刘靖这个现代人认为兵不厌诈,常常不守常规,不知道董卓会不会使诈?

出来就好!免得在城内厮杀,殃及百姓。只可惜荀彧带着五万骑兵赶往了云中,身边只剩下虎豹右营(张涛)和虎豹前营(许暹)二万骑兵。

“回禀皇上,微臣还没有瞧见!”

“命令左将军,坚守北面,随时阻截董卓!”

“遵令!”

晋阳城东临汾水,西靠龙山,东、西两面都不便于大军展开,董卓要突围出去只能选择北面!黄忠率领张涛、许暹和特种车营右部校尉(黄天青)在北门外等候多时。

董卓就是出其不意选择西门和东门,最终除了上龙山(弃马),还得走北面!

从西门和东门突围的路也不会平坦,首先要通过遍地的鹿宕和铁刺藜,面对高耸的巨矛盾和连成一体的拒马,还要跨越壕沟和木栅栏。

防守东面的是校尉典韦,王国赶往云中后,带来的五万步卒(三万是新征募的屯田兵)留了下来,带队的五个都尉中,有三个是刚从别部司马提拔的,还没有统率一营大军的经验。刘靖考虑自己没有机会上场厮杀,武虹、张成、许褚和典韦的手痒痒神,跃跃欲试。刘靖就派典韦率领一万人防守东面,许褚和张成各率领一万人防守西面,剩下的二万新卒作为预备队,交给光禄勋程昱率领。

攻防转移!

高升和郭聪率领一万步卒刚刚越过鹿宕和铁刺藜,轰轰……大地摇晃,刺耳的厉啸声震耳聩聋,两人抬头一看,移动连弩车!大惊失色,大声命令士卒趴在地上,手中的木盾起不了大的作用。

扑哧、扑哧……反应慢了半拍的士卒看着弩箭贯穿身体,碗大的血洞,血咕咕的往外涌,脑海一片空白……

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四十九章 围点打援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马当先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零二章 主动出击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六十三章 回马枪第九七章 乘胜追击(六)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一章 以逸待劳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二十八章 春暖花开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军营失火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二十五章 春回大地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三十四章 货真价实第一一三章 收复乐浪郡(中)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六十六章 接应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十四章 论功行赏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二百二十七章 后王坡决战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六十三章 吴县顾元叹第四卷 新三国 第九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六十九章 身不由己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六十一章 洞房花烛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回家过年第一零一章 彭城朝廷灭亡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车骑将军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五十七章 鱼死网破第一卷 虎啸山谷 第九章 等待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二十一章 讨贼校尉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四十八章 神箭手马德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军营失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头和骞曼打起来了第一百八十章 公孙度投降第五十四章 秋后算账(一)第四卷 新三国 第九章 收复交州(一)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七十章 郭太进军冀州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劝降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十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五章 刘靖的幸福时光(一)第四卷 新三国 第十章 蔡邕回京一百八十六章 徐庶献计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五十三章 桂平被杀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五章 讨伐曹操(五)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三章 讨伐曹操(三)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四十一章 韬光养晦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三十七章 长途跋涉第六十八章 不死不休(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后王坡决战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张允来了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五章 七星龙渊第七十一章 不死不休(八)第四卷 新三国 一百五十一章 关羽袭营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四十五章 满载而归第四卷 新三国 第十四章 机会闪现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六十一章 洞房花烛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五十二章 青羊坡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挡车第八二章 收复兖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史慈被围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八章 行校尉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六十四章 报复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车骑将军第一百九十九章 巨马河伏击战(二)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七十三章 救驾有名第四卷 新三国 第九十八章 刘靖的阳谋第四十五章 刘靖的幸福时光(一)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八十三章 单打独斗第二百二十九章 去留两难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三十六章 粮草被烧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四十九章 疾风烈火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章 休战一年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七十章 紧要关头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六章 把钱花出去(二)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五十章 单打独斗第二卷 崭露头角 第十章 小黄门蹇硕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甫鸿和段毅走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瓜分人才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八十八章 浪子回头第四卷 新三国 第十四章 虎入山林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三十一章 火光一片第四卷 新三国 第十一章 蔡琰走了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六十六章 接应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整军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来了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五十四章 镇南将军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万年公主暴毙第一百八十九章 舟桥营到了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七十章 凉州告急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五十章 除恶务尽第三卷 英雄辈出 一百五十五章 女人的心事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面进攻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五十五章 向往的生活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三章 预谋第五十四章 秋后算账(一)第七十二章 不死不休(九)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五章 典韦的师傅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一章 讨伐曹操(一)第四卷 新三国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放弃卢龙塞第五十章 鲍鸿运来了粮草辎重第四卷 新三国 第八十八章 赶到邯郸第三卷 英雄辈出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过年(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舟桥营到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第四卷 新三国 第二十七章 讨伐曹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