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喋血玄武门
李世民与哥哥李建成,是一母同胞,但为了皇权,却势不两立。李渊对两个儿子很无奈,犹豫不定,可他总体上是倾向李建成的,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符合礼制。
由于李渊对两个儿子的争斗束手无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李建成拉拢四弟李元吉,许诺让他当皇太弟,李元吉便倒向了李建成,两个人联手对付李世民。李渊的儿子虽多,但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死得早,六子李元景只有五六岁,其他的年龄更小,所以,只有三个年长的儿子在争斗。
李建成、李元吉联合后宫嫔妃,不停地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想夺取他的权力,但收效不大。他们想收买李世民手下的谋臣武将,送去金银财宝,极力拉拢,却遭到拒绝。李元吉想暗杀李世民,李建成不同意。李元吉气愤地说:“我这是为你老兄考虑的,与我有什么相干?”李元吉还派勇士去刺杀尉迟敬德,但没有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幕僚属官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依仗实力强大,想动用武力。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心腹和主要谋士,他本是文官,却第一个提出来,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房玄龄去找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也是他的心腹和主要谋士。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如今仇怨已经结成,祸患一触即发。大乱一起,不仅殃及秦王,而且会颠覆国家。我有一个主意,不如效仿周公。周公为了国家,大义灭亲,诛杀弟弟,留下了千古佳话。有人说过,为大义不能顾及小节,就是这个道理。”
长孙无忌十分赞同,说:“你的话正合我意,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事情重大,一直没敢说出来。”两人又找到杜如晦,杜如晦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和主要谋士,而且与李建成有怨。三个人意见完全一致,于是一齐去见李世民,劝李世民及早动手,除掉李建成。李世民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没有同意,但已经悄悄做了准备,派张亮去关东联络豪杰。
李建成对李世民十分警惕,知道房玄龄等人在他身边,不会出什么好主意,便秉告李渊,把房玄龄、杜如晦以及程咬金等几个武将,调出京师,到外地任职。李元吉又探听到张亮之事,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张亮宁死不招,只好把他免官,逐出京城。
公园626年,突厥侵犯边界,攻破长城,包围了乌城。李建成早就想夺取李世民的兵权,但一直没有成功,如今见有了机会,赶紧奏报李渊,建议由李元吉统领李世民的部队,去抵御突厥。李渊也想削弱李世民的权力,很爽快地同意了。
李世民所依赖的,正是军队,如果没有了军队,一切都完了。此时,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准备搞武装政变,夺取皇权。李世民立即把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二人穿着道士的服装,悄悄进了秦王府,与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商议政变大计。
按两唐书的记载,玄武门事变过程很简单。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哭诉,说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并且要谋害他。李渊听了,十分惊愕,当即发出诏令,让李建成、李元吉第二天进宫,与李世民对质,查清事实。李渊还对李世民说:“明天你要早来。”
看来,李渊对李建成与嫔妃淫乱之事并不相信,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质了。其实,李世民状告李建成淫乱后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要把李建成引出来。
六月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自己亲率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屈突通等几员大将,全副武装,等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毫无防备,只带少数随从,有说有笑地往皇宫走。
李建成、李元吉快走到玄武门的时候,猛然看见一队兵马挡住去路,为首的几个大将,凶神恶煞一般,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刀枪,横眉冷对,虎视眈眈。李建成、李元吉情知不妙,拨马就走。李世民喊他们,他们并不答话,只顾策马狂奔。李世民一声令下,诸将纵马追击。
李世民瞄准前面的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应声落马,倒地身死,尉迟敬德飞马向前,砍下了他的脑袋。此时,李元吉已经跑出去很远,尉迟敬德紧追不舍,一箭将李元吉射落马下,也砍去了他的脑袋。
有几个随从逃回了东宫,东宫将士听说发生了玄武门事变,太子已死,一片惊慌,不知所措。李建成的部将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人,十分愤慨,大声喊道:“我们蒙受太子恩惠,不能在大祸来临时逃避。”他们集合起两千名士兵,杀向玄武门,要为太子报仇。这些将士们,在明明知道太子已死的情况下,还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可见李建成的为人,不会是很差的。
玄武门前,李世民的士兵与李建成的士兵展开激战,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毕竟李世民早有防备,逐渐占了上风。尉迟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挂起来,东宫士兵见了,军心动摇,最终兵败溃散。
薛万彻带领数十名骑兵,逃入终南山。冯立杀死李世民的部将敬君弘,对部下说:“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然后落荒而逃。后来,李世民以李渊的名义颁发诏书,不予追究,并进行招抚,薛万彻、冯立、谢叔方又回来,继续为唐朝效力。
两唐书都记载说,李世民得胜以后,率兵闯入东宫和李元吉的王府,下令将李建成的儿子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和李元吉的儿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全部诛杀,一个不留。李建成死时三十七岁,李元吉只有二十四岁,他们的儿子们都是未成年人,最大的只有十几岁,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不幸全部遇难。李世民也是够狠的!
在玄武门血战之时,李渊还被蒙在鼓里,他召来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颜师古等一班大臣,准备让李世民与李建成对质。不料突发事变,李世民的数百骑兵包围了皇宫。
李渊惊慌,问裴寂怎么办。裴寂尚未回答,萧瑀、陈叔达抢先说:“建成、元吉狼狈为奸,犯上作乱。秦王功劳天下第一,臣民心悦诚服,不如立为太子,把国家政务交给他。这样,陛下卸去肩上重担,百姓也得安宁。”李渊说:“好,这也是我的夙愿。”于是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以后,又把皇位让给他,自己当了太上皇。
奇怪的是,萧瑀、陈叔达并没有出皇宫半步,怎么知道是李建成、李元吉作乱呢?看来,这也是李世民事先谋划好的。后来,萧瑀、陈叔达都得到重用,官至宰相,萧瑀还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两唐书在《尉迟敬德传》中,又有不同的记载。李世民在玄武门得胜以后,立即命尉迟敬德率一队人马,去保护李渊。其实,李渊自有侍卫,哪里用得着尉迟敬德去保护?显然,尉迟敬德是逼宫去了。
尉迟敬德身穿铠甲,手持兵器,率兵来到李渊身边。当时,李渊正在海池上划船游览,已经知道发生了事变,见尉迟敬德领兵到来,极度惊恐,忙问:“今天的叛乱者是谁?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是李建成、李元吉叛乱,秦王已经派兵把他们杀了。秦王担心您的安全,派我来保护您。”李渊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亲兄弟终于兵戎相见了,李世民取得了胜利。此时,不知道李渊的心中,是个什么滋味?
尉迟敬德说是来保护皇帝的,却要求李渊写一道诏令,把朝廷大权都交给李世民。李渊心里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不写,恐怕老命不保。于是,李渊亲笔写了诏令,把皇权让给了儿子。当时,李渊六十岁。之后,李渊又过了十年的软禁生活,七十岁时病逝。
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而发动的武装政变,从实质上说,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不过,李世民虽然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了皇位,但却开创了贞观之治,把唐朝引向繁荣富强,李世民因此成为千古明君。这是值得庆幸的,玄武门事变也就显得有意义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夺取皇位,肯定会引发朝廷剧烈震荡,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善后,怎样稳定局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