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李世民儿子挺闹心

李世民儿子挺闹心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完全让人满意的事情,一代明君李世民也不例外。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以贤明闻世,可他们的儿子却是另类,互相争权夺利。李世民为了立太子之事,犹豫难决,左右为难,心中烦躁,竟然要拔刀自杀。这实在不像是英雄所为,令人无语。

两唐书记载,李世民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孙皇后生的嫡子有三个,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排行第四的李泰和排行第九的李治。

嫡长子李承乾,出生于长安皇宫中的承乾殿。李世民以此殿为他取名,既有纪念的意思,更有“承继大业,总领乾坤”的深意。

李承乾小时候很聪明,深受父母喜爱。史书说他:“性聪敏,太宗甚爱之”。李世民登基以后,随即立七岁的李承乾为皇太子,明确了他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李世民对这位皇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光大自己的事业。李承乾只有三岁,李世民就让他读书,五岁时,又特意请了著名儒学大师孔颖达等人,教授他儒学经典。等到李承乾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锻炼他的政治能力,让他在朝堂听政,有些事还让他参加处理断决。李世民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煞费苦心,甚至有点拔苗助长。

李承乾在父母的严格约束管教下长大,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却出现了青春期叛逆。他喜欢音乐、美女和游山玩水,喜欢与一些放荡之徒尽情玩耍。恰在这时,长孙皇后不幸病逝,李承乾更加无约无束,放荡不羁。李承乾不仅喜欢美女,也喜欢美男,与一个美少年搞起了同性恋,并且给他取名叫“称心”。

李世民知道以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称心”处死了。处于热恋中的李承乾非常伤心,日夜哭泣流泪,还偷偷为“称心”立了灵牌,每天祭奠。李承乾对父亲产生了怨恨,叛逆心理更重了。

李世民对儿子的变化感到忧心忡忡,他派出最好的大臣,去教育辅导太子。房玄龄、魏徵、孔颖达、于志宁、李百药等十多位著名大臣,都当过东宫辅臣。他们治国理政都是高手,可教育青年未必在行。这些人都是忠诚正直之人,敢于犯颜直谏,轮番教导太子,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把李承乾斥责为秦二世,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李承乾又患上足疾,成了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身体上的缺陷,让李承乾的性格也有些扭曲。他羡慕突厥人的习俗,学着突厥模样梳成发形,穿上胡人服装,装扮成突厥可汗,令东宫奴仆都换上胡服,打着五狼头大旗,在宫中奔跑玩耍。李承乾高兴地大叫:“如果让我拥有天下,披头散发当个可汗,该有多痛快啊!”众人都认为他中了魔,这实际上是李承乾对压抑生活的渲泄。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荒唐行为,既气愤,又失望,感到他难以继承大统,于是,便开始关注起第二个嫡子李泰来了。

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生,比太子李承乾只小一岁。李泰聪敏绝伦,很有心计,爱好文学,书法也很好。他组织一批文人学士,用了数年时间,编写了一部《括地志》,记述了各地的沿革、地理、古迹、传说和重大事件,对后世影响很大。李世民很高兴,不断对李泰进行赏赐,赏赐数量超过了太子。

李泰见自己得到了父亲的宠爱,而太子李承乾越来越让李世民不满意了,便自然产生了谋取太子的想法。李泰在朝中拉拢大臣,结党营私,贿赂父亲宠爱的嫔妃,让他们变着法地诋毁太子,赞美自己。

李承乾见李泰咄咄逼人,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也不甘心坐以待毙。李承乾采取了极端手段,派刺客前去暗杀李泰,可李泰早有防备,没有成功。李承乾又匿名上书,诬告李泰谋反,可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承乾对李泰无可奈何,一筹莫展,他只好再找机会。

公元643年,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起兵叛乱。李祐是李世民的阴妃所生,阴妃的父亲是隋朝留守长安的将领,李渊攻打长安时被杀。李世民见阴女漂亮,纳为妃子,却不料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阴妃与李氏有杀父之仇,对儿子李祐从小就灌输仇恨。李祐当齐王以后,横行不法,朝廷予以责罚,他在舅舅阴弘智的煽动下,干脆举兵造反了。李世民听说儿子造反,十分恼怒,命李勣率军平叛。李勣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李祐、阴妃、阴弘智等人均被处死。亲生儿子竟然造反,这给了李世民沉重的一击。

太子李承乾见弟弟李祐造了反,心里却很高兴,感觉是个好机会。李承乾想学老爹李世民那一手,趁乱起事,武力逼宫,提前登基。当时,魏徵、长孙皇后均已离世,李世民多有过失,引起许多人不满。因此,李承乾在朝中拉拢了不少人,连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李世民的七弟李元昌、名臣杜如晦的儿子杜荷等人,都参与了太子的阴谋。

李承乾很高兴,对众人说:“我们东宫的西墙,离皇宫只有二十步远,一旦发动起来,瞬间就能攻入皇宫,夺取皇位易如反掌。这样的优势,李祐那个傻子怎么比得了?”

可是,李承乾万万没有料到,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发动,李祐叛乱就被平息了,而他们的阴谋却暴露了。太子造反,这对李世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

李世民面对这个曾经寄予厚望、如今彻底失望的嫡长子,心痛不已,他念及父子之情,没有处死李承乾,只是把他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心情郁闷,第二年就病死了,年仅二十六岁。

废黜了李承乾,太子之位似乎非嫡次子李泰莫属了。可是,李承乾临走之前,对父亲说了一番话,却让李世民感到心惊肉跳。李承乾对父亲说:“李泰十分阴险狠毒,他如果当了皇帝,我肯定性命不保,而李治和其他兄弟,恐怕也活不成了。”李世民听了,心灵受到巨大震动,他不得不为李治和其他儿子们的安全担忧。

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排行第九,当时只有十五岁。李治自幼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特别孝顺。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李治只有八岁,哭得死去活来,所有的人都被感动地落泪。李世民对这个幼年丧母的儿子特别疼爱。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当太子的优势最大,李世民确实也想立李泰为太子。有一天,李泰去看望父亲,父子俩谈得很融洽,谈了很长时间。李世民在心情愉悦之下,禁不住向李泰吐露了心迹,说打算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由于李世民担心李治和其他儿子们的安全,便问李泰,问他将来会怎样对待弟弟李治?

李泰一听自己能够继承皇位,顿时心花怒放,但他高兴得过了头,为了取悦父亲,竟然说:“我知道父皇特别疼爱李治,我只有一个儿子,以后,我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传位给弟弟。”李世民听了,非常感动,觉得李泰真是太孝顺了。

李世民把李泰的“孝心”向众臣夸耀。不料,大臣褚遂良当场反驳,说:“父子天性,远胜过兄弟之情,从古到今,从来没听说过有杀子传弟的事情。这是谎言,陛下千万别相信。”李世民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一听此言,猛然醒悟,反过来对李泰产生了戒心。李泰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李世民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伤透了脑筋。他想立李泰,但感觉李泰心计很深,不够忠厚,而且有些残忍;想立李治,又觉得李治文雅软弱,怕他担负不起重任。李世民绞尽脑汁,反复掂量,犹豫不决,但到了最后,逐渐开始倾向李治。

李世民认为,如果让李泰继承了皇位,那么,李治和其他儿子们的安全是没有保障的,搞不好会被李泰杀掉;而李治儒雅仁慈,是不会杀害兄弟的。这个时候,李世民站在了一个父亲的角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皇位继承问题。李世民是通过杀掉哥哥弟弟才登上皇位的,他对此有着切肤之痛,所以,他要极力避免自己的儿子也手足相残。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李世民很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自然要经过群臣商议。在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因为李治性格软弱,又排序在后,许多人并不同意,而赞同李泰的比较多。李世民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里矛盾,感觉很烦躁,太子之事便没有定下来。

散朝之后,李世民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三人留下。李世民满脸愁云,苦恼地说:“我的两个儿子造反,立太子的事情又弄成这个样子,我心里很烦乱,觉得活着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说着,拔出佩刀,就要自杀。

在场的人全都大惊失色。长孙无忌一个箭步向前,死死抱住了李世民。李勣也赶快扑了上去,一把夺下李世民的佩刀。三人一齐跪倒在地,大哭说:“陛下千万不要这样,您想立谁为太子,我们一定遵命。”

李世民说:“朕对这个问题考虑了很久,思虑再三,觉得只有立李治为太子,将来由他继位,才能够稳妥一些。”长孙无忌立即表态,说:“好!我们就听从您的诏令,如果有不同意的,臣一定亲手斩了他。”

两唐书记载了李世民要自杀的情节,不知道李世民是真想自杀,还是假的。不过,因为立太子之事,把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逼到这种程度,也够难为他的了。

公元643年4月,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此后,李世民每次上朝,都把李治带在身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政务,还让李治参加朝议,悉心培养他的执政能力。

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发现,李治果然是宽厚有余,能力不足,把江山社稷交给他,实在是不放心。李世民觉得自己的第三子李恪,很有才能,当时二十四岁,明显比李治强一些。因李恪不是嫡子,所以之前没有把他列入选太子的范围。

有一天,李世民试探着对长孙无忌说:“这段时间以来,朕发现李治确实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而三子李恪英武果断,十分像朕。朕打算改立他为太子,你看怎么样?”

长孙无忌坚决反对,说:“打天下的时候,当然需要像您这样的英武之人;而守护社稷,最重要的是仁义,不一定英武。李治虽然没有陛下英武果敢,但宽厚仁孝,深得人心,又有众大臣辅佐,一定会守住江山的。再说,立太子是大事,怎么能够反复无常、多次更改呢?”李世民听了,觉得有道理,只好打消了再次更换太子的念头。

公元648年,李世民亲自撰写了《帝范》十二篇,交给李治,向他传授为君之道,希望他能够守护好社稷。

公元649年,李世民终于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很不放心地离开了人间,终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明皇帝,被历代所赞扬,他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永载史册。

李世民死后,他亲手开创的贞观之治,会怎么样呢?他无奈之下选择的接班人李治,能够守护江山社稷吗?

70、唐宪宗元和中兴40、神龙政变女皇下台82、朱温灭掉大唐王朝68、唐德宗削藩惹兵变37、忠贞之臣魏元忠57、哥舒翰痛失潼关71、铁血宰相武元衡73、滑稽的染工暴动79、黄巢起义唐朝崩溃2、隋末大乱各地兴兵4、李渊起兵不反隋64、叛军屡见儿杀爹精选6、西藏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精选3、瓦岗英雄归大唐20、欲殉帝葬两忠臣56、安史之乱动摇天下38、武则天的酷吏们36、唾面自干娄师德精选8、李世民的皇后贤明儿子却闹心29、王皇后引狼入室44、老子狗熊儿好汉55、包藏祸心安禄山37、忠贞之臣魏元忠12、大胸怀才能创大业9、天下未定杀功臣29、王皇后引狼入室32、徐敬业举兵并非反武27、武则天先嫁李世民4、李渊起兵不反隋1、唐朝兴衰历程精选2、历史上首支“娘子军”5、进军关中几乎夭折34、奸佞小人李义府精选8、李世民的皇后贤明儿子却闹心7、李渊建唐平天下53、唐玄宗霸占儿媳妇72、宦官又杀一皇帝6、历史上首支“娘子军”34、奸佞小人李义府39、武则天的男宠们68、唐德宗削藩惹兵变42、李显被妻女毒杀精选6、西藏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34、奸佞小人李义府47、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27、武则天先嫁李世民54、祸国宰相杨国忠9、天下未定杀功臣精选6、西藏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38、武则天的酷吏们25、李治并非软弱无能61、骂贼不怕割舌的颜杲卿71、铁血宰相武元衡6、历史上首支“娘子军”17、李勣攻破高句丽29、王皇后引狼入室9、天下未定杀功臣54、祸国宰相杨国忠37、忠贞之臣魏元忠41、千年妄议无字碑76、唐宣宗大智若愚56、安史之乱动摇天下18、保家护院两门神36、唾面自干娄师德68、唐德宗削藩惹兵变52、唐玄宗乱国先乱家10、英雄难断家务事70、唐宪宗元和中兴31、武则天是怎样当上皇帝的28、 武则天再嫁李世民儿子34、奸佞小人李义府28、 武则天再嫁李世民儿子26、中国第一女皇陈硕真22、陈玄奘西天取经54、祸国宰相杨国忠62、忠武双全郭子仪11、兄弟喋血玄武门18、保家护院两门神24、李世民儿子挺闹心72、宦官又杀一皇帝76、唐宣宗大智若愚13、贞观之治探索治国之道52、唐玄宗乱国先乱家13、贞观之治探索治国之道32、徐敬业举兵并非反武49、先砍头后奉诏的宋璟14、房谋杜断的启示79、黄巢起义唐朝崩溃精选10、武则天先后嫁给李世民父子80、藩镇割据天下大乱23、唐太宗皇后很贤明精选4、兄弟喋血玄武门32、徐敬业举兵并非反武29、王皇后引狼入室72、宦官又杀一皇帝精选2、历史上首支“娘子军”19、当枪手当成宰相44、老子狗熊儿好汉6、历史上首支“娘子军”1、唐朝兴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