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陈友谅弑主称帝

陈友谅弑主称帝

陈友谅,元末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骁勇善战,为推翻元朝立有大功。不过,他野心膨胀,杀害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篡位称帝,在历史上留下抹不掉的污点。

陈友谅,湖北仙桃人,出身渔家。其祖父原本姓谢,因家贫当了上门女婿,随女方改姓为陈。陈友谅的父亲打渔为生,育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家中贫穷,有一个算卦的,见到他家祖坟时说:“日后必定富贵”。陈友谅听了,心中暗喜,从此用心读书,同时练习武艺,总想有一天获得富贵,出人头地。

陈友谅长大以后,身体强壮,膂力过人,武艺娴熟,粗通文史,勉强算是能文能武。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想办法到县里当了一名小吏。

元朝后期,对南人实行歧视政策,陈友谅当了多年小吏,并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陈友谅很不甘心,也对现实十分不满,常常感叹世道不公,自己生不逢时,逐渐产生了反元念头。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天下大乱。陈友谅思虑再三,觉得乱世出英雄,说不定是个出头的机会,于是纠集一伙人,也在家乡举行了起义。不过,陈友谅没有名气,起义规模很小。

不久,徐寿辉的大将倪文俊攻占了仙桃。倪文俊是武汉黄陂人,也是渔家出身,跟随徐寿辉起义,深得信任。当时,徐寿辉的红巾军已经威震江南,陈友谅便率部归顺了倪文俊。

倪文俊得知陈友谅是渔民出身,自然亲近了一些,又见他头脑灵活,有些文化,便留在身边任职。陈友谅逐渐成了倪文俊的亲信。

后来,倪文俊见陈友谅通晓武艺,有勇有谋,便让他当了将军,领兵与元军作战。陈友谅果然不同凡响,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多次打败元军,立下不少大功。徐寿辉对陈友谅很器重,后来封他为元帅。

陈友谅不仅会打仗,而且在笼络人心、治理军队方面也有一套。陈友谅大肆扩充部队,招贤纳士,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徐寿辉的红巾军中,陈友谅的势力迅速崛起,成为最强的部队之一,深受徐寿辉器重和信任。

陈友谅的实力增强以后,野心也膨胀起来,他见天下大乱,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便不甘心只在徐寿辉手下为帅,总想实现年轻时就有的出人头地的梦想。陈友谅当时驻军黄冈,黄冈是红巾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他拥有数万兵众,坐观天下,等待时机。

红巾军势力兴盛以后,领导层却产生了矛盾和分裂,这给了陈友谅一个难得的机会。彭莹玉战死以后,倪文俊成了红巾军的二把手。倪文俊是红巾军起义的元老人物,骁勇善战,在与元军作战时屡立战功。倪文俊随着地位的提高,也滋生了野心。

倪文俊生活腐化,恃功骄纵,元朝派人招安,他便动了心,企图博得高官厚禄。倪文俊与元朝勾勾搭搭,引起徐寿辉的警觉。

倪文俊见徐寿辉有了怀疑,干脆铤而走险,企图暗杀徐寿辉。不料,徐寿辉已经有了防备,倪文俊的阴谋没有得逞,只得带领自己的部队,跑到了黄冈,投奔陈友谅。倪文俊觉得陈友谅是他的亲信,十分可靠。

徐寿辉发出诏令,揭露倪文俊罪行,要求各地予以缉拿。陈友谅是个利欲熏心之人,不讲情谊,他趁倪文俊不备,将其杀掉,吞并了他的部队。陈友谅此举,一举三得:一是大义灭亲,显示了对徐寿辉的忠心;二是兼并了倪文俊部队,势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得到了实惠,徐寿辉提拔他当了红巾军的二把手。

此后,徐寿辉对陈友谅十分信任,让他执掌兵权。陈友谅率军大举东征,连战连捷,占领了江西全境和福建的汀州、安徽的安庆等地,重创了元军主力。陈友谅的声望与日俱增,势力也越来越大。

陈友谅权势越大,野心也就越大,他培植亲信,铲除异已,杀害了红巾军著名将领赵普胜等人。陈友谅依仗自己兵权在握,准备实施篡位夺权阴谋,而徐寿辉对此毫无察觉。

公元1360年,徐寿辉从汉阳出发,前去龙兴,途中经过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的地盘,陈友谅见机会难得,便决定在此地动手,夺取红巾军最高权力。

陈友谅做了精心安排,在江州城中埋伏重兵,徐寿辉到来的时候,陈友谅亲自出城迎接,态度毕恭毕敬。徐寿辉没有怀疑,毫无防备地进了城。入城之后,陈友谅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将徐寿辉带领的将士全部斩杀。陈友谅把徐寿辉囚禁在江州,自称汉王,设置了王府官员。

过了不久,陈友谅把徐寿辉带到采石矶,在那里将他残忍杀害。陈友谅以采石的五通庙为行宫,即皇帝位,国号为汉,史称陈汉。陈友谅终于出人头地了。

陈友谅弑主称帝,引起许多将士不满,红巾军便四分五裂了。不过,陈友谅的势力仍然很大,他占据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手下有雄兵数十万。

这个时候,在红巾军的打击下,元朝已经失去了对江南的统治,元军都退缩到了北方,南方只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了,势力最强的,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

后来,朱元璋先后灭掉江南各支起义军,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陈友谅被流箭射死,陈军土崩瓦解,地盘全被朱元璋占领。陈友谅死时四十四岁。

陈友谅一生追求出人头地和荣华富贵,可他只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可见,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12、忠心耿耿博尔术37、灭亡南宋统一天下7、大蒙古国横空出世55、权臣控制朝廷45、江南反抗迭起70、朱元璋灭元建明朝32、忽必烈建立元朝14、神箭手哲别精选7、大元朝为何屡次对外作战失败9、蒙军南下伐金29、蒙军第三次西征38、史天泽为元立大功38、史天泽为元立大功33、士大夫云集金莲川36、刘整献策攻伐江南46、孙子接了爷爷班14、神箭手哲别68、朱元璋势力崛起精选4、蒙古铁骑为何能够天下无敌57、脱脱力挽危局63、韩山童发动大起义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战12、忠心耿耿博尔术40、姚枢传播程朱理学46、孙子接了爷爷班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3、韩山童发动大起义44、海外用兵受挫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战34、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44、海外用兵受挫55、权臣控制朝廷54、兄弟相争弟杀兄62、彭莹玉一生致力反元14、神箭手哲别45、江南反抗迭起55、权臣控制朝廷68、朱元璋势力崛起1、《元史》与《新元史》6、恩将仇报攻灭汪罕26、蒙哥争得汗位19、窝阔台试行新政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儿子24、长子西征横扫欧洲精选9、一个不懂汉话的元朝皇帝43、蒙古诸王叛乱1、《元史》与《新元史》精选6、汉人为元朝灭宋立大功48、元武宗创治改法34、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70、朱元璋灭元建明朝37、灭亡南宋统一天下29、蒙军第三次西征17、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28、再次伐宋蒙哥丧命34、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52、泰定帝坐收渔利59、元朝矛盾积重难返33、士大夫云集金莲川25、乃马真后摄政23、窝阔台征服吐蕃31、大蒙古国一分为五35、平定李璮叛乱13、经略中原木华黎2、北方兴起蒙古族8、蒙灭西夏之战14、神箭手哲别66、陈友谅弑主称帝31、大蒙古国一分为五精选8、元英宗推行汉化被蒙古贵族刺杀53、两都之战元朝混乱6、恩将仇报攻灭汪罕58、元惠宗先明后暗26、蒙哥争得汗位43、蒙古诸王叛乱64、红巾军威震天下26、蒙哥争得汗位52、泰定帝坐收渔利精选9、一个不懂汉话的元朝皇帝35、平定李璮叛乱57、脱脱力挽危局64、红巾军威震天下9、蒙军南下伐金55、权臣控制朝廷2、北方兴起蒙古族25、乃马真后摄政26、蒙哥争得汗位19、窝阔台试行新政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39、刘秉忠辅佐忽必烈精选9、一个不懂汉话的元朝皇帝41、元朝也有“苏武”26、蒙哥争得汗位40、姚枢传播程朱理学58、元惠宗先明后暗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44、海外用兵受挫27、长途跋涉攻灭大理14、神箭手哲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