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洪流

渡过白马津,复入东郡地。

地皇三年九月下旬,在耿纯抵达时,这片被王莽一分为二又更名“治亭”的土地,已不复第五伦去年赶赴濮阳借兵时的安定。

耿纯记得,自己离开邺城时第五伦对他说过:“治亭大尹王闳乃是皇亲,也算治郡能手,管辖濮阳十余年,就是胆子小了些,惧怕皇帝申饬,如同惊弓之鸟,甚至曾服毒自尽。”

也由不得王闳不日夜恐惧,毕竟治亭头顶本就悬着一道黄色的巨河,随时可能将他十余年所作努力一朝冲毁。加上卫地没有山河之防,从战国时起就是赵、齐兵锋往来的战场,如今来自兖州的流民一拥而入,地方行政早就濒临崩溃了。

所以耿纯在濮阳附近只见到疲于应付流民的郡兵,以及纷纷加高坞堡壁垒以自守的豪强。

等耿纯一行人过了瓠子口后,便进入了黄泛区,如果说濮阳附近,王闳尚能与豪强们共同维持一定秩序的话,那这片地域便只剩下了混乱。

据耿纯所知,一百五十年前,汉武帝初年,黄河就在濮阳附近的瓠子决口。朝廷发动了十万人还没堵上,加上丞相武安侯田蚡宣扬什么堵不如疏:“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

结果导致封堵作罢,黄河肆无忌惮向东南流入大野泽,与淮水、泗水相通,导致十六郡的百姓受灾,这一带成了黄泛区。直到二十多年后,汉武帝亲至瓠子,发动了更多人才塞上,让黄河归于原位。

是故今日,耿纯依然能见当初瓠子口堤坝边,淇园竹子一排一排地打下去残留的木桩,再填上土石和柴草为雍塞。

可帝国极盛时留下的制度终会腐朽,至于竹木柴草朽烂得更快,年久失修后,瓠子再度决口,新朝在尚有能力治理时一拖再拖,至今已再也拿不出财力人力,只能放任浊流东溃。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耿纯望着河水摇头,让第五伦派来给他做护卫的数十人加强戒备,进入河水泛滥的区域后,便如入敌国。

这几十人中,便有几个流民兵,耿纯不止一次让他们跟自己说说当年大河决口的事,毕竟那场天灾,魏人只是旁观者,是幸运的邻居,这些流民却是亲历者。

一位已经升任士吏,在武始县分到地的流民兵,说他家住甄城,正好是大河决口的正面。

“不瞒郡丞,河水来的那天,我正好娶亲。”

甄士吏说起当日情形,迎亲队伍不长,却热闹得很,笙箫声脆,安车稳当,大人小孩都挤在路边欢笑。可就在这热闹之际,却隐约觉得脚下的黄土地有些颤动,闷雷样的嗡嗡声也从远处传来,震得人耳朵发麻。

接着是浑浊的洪水涌了过来,刚开始水量还不大,只是水流急,片刻之间,浑浊的黄水就淹过马车轮子,淹到车舆上,行驶不能。他只能解了车,带新妇骑马逃,可还不等他们走到高地,更大的洪水呼啸着冲来,几尺高的浪头砸向人群,瞬间将人、马、车都卷得无影无踪。

“我拽着一棵树活了下来,但新妇却再也没见着,大概真是被河伯抢走了。”

士吏苦笑道:“待了好几天水还没退,饿得实在不行,就抓住漂在水里的门板,将自己捆在上面,到处划着找食,我什么都吃过,比如花蛇,连鳞带肠肚往肚子里吞,平日觉得腥臭,那时却是香甜。”

哎,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等洪水退却后甄士吏回到家,全家七口人都不知去向,连尸体也没见到,里闾也死伤大半。

更难熬的日子还在后头,接下来一路上,甄士吏指着左右告诉耿纯,这河水汹涌一时,留下的祸害却很长久,先是将下泄的低洼处统统变成汪洋,河水退后,昔日的良田沃土变成了沙滩河汊,难以耕种。

甄士吏家在洪灾前本是小地主,后来也领着残存的族人耕田,可收获却寥寥无几,只能抛弃家园,去洪水未波及的丘陵郡县给人当佃农。

日子才安定没多久,黄河不知是痒还是怎么,又扭了扭身体,好家伙,洪水又来了!

“三天一小洪,五天一大涝,还种什么地?”

在随时面临家园覆灭的生存条件下,兖州人宁可流窜求食,也不肯圈地种粮,那样至少在大水来时无牵无挂,侥幸未死,就换个地方。

因为河道未定,此后黄河水连年泛滥,气候也变得奇怪,在旱魃和水患的来回折腾中,昔日肥沃的土地已经龟裂成块,最后完全不适合耕种,原本有粮仓之称的甄城,如今甄士吏带着耿纯故地重游,早已是一片荒地。

“这下,连欲做佃农帮佣都不能了。”

“连续三季颗粒无收,我才不得已往西流亡,亏得到了魏地,才被收编入伍,不仅有吃的,如今还重新分了田宅,唉,第五公真是吾等的大恩人啊。”甄士吏对第五伦是当真心存感激,他打算明年就重新娶妻,这次不用担心汹涌大水了。

耿纯行走之际,看到土里夹杂着一些虫卵,撂荒的土地又成为蝗虫迅速滋生的温床,几乎年年都闹,横跨兖冀青徐,甚至能一路飞到关中去。

被水旱苛政来回折腾十余年的兖州流民,也被外郡人视为蝗虫,四处流散,如今或加入赤眉,或遁入魏郡被第五伦和豪强收编。

至于还留在当地的,真是惨不忍睹,耿纯看到无家可归的难民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果腹,甚至以含毒野菜及土充饥,糠秕杂食反成佳肴,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些倒毙路边的死人被利器割走了肉。

而前往无盐的路上,他们更遭到了许多股流民武装的袭击,依靠劲弩击退,有时候攻击他们的则是王师抄粮的小股部队,耿纯表明身份后,才得到护卫,前往更始将军所在的无盐县。

路上,亲眼目睹这一切后,耿纯对时下的局势更加了然。

“就算无盐大捷是真的,十万赤眉已被翦灭,但只要这大河一日不安宁,兖州百万流民就依然会四处流窜求生,迟早也会出现黄眉、绿眉、白眉来!”

“防民之难甚于防川,王师官军犹如瓠子的竹木土石,哪能挡得住这汹涌怒河?就算暂塞一时,一旦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这些聚众求生的流民,一如水患,耿纯清楚地意识到,一旦他们完全失控,造成的破坏将是难以想象的,届时无论家世殷实的富户,还是看似坚固的坞堡,甚至是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府,都将在湍急的民潮中被冲垮。

“魏成至少还有点山川之防,能暂挡一时,我的故乡和成郡宋子县远在北方,宗族短期内也不会遭到波及,可吾父所在的定陶,却首当其冲啊!”

耿纯不由对父亲耿艾多了几分担忧,他去年之所以答应第五伦邀请,随他到冀州来,就是念着“狡兔三窟”,既然待在常安没什么奔头,不如跟着第五伦,为家族在魏成郡再营造一个窝。

加上耿艾担任大尹的定陶,老家宋子县,乃至于朔调的族叔耿况,他们的选择很多,耿氏一族,不至于在乱世里没了去处。

可如今看来,昔日号称“天下之中”,富极兖州的定陶简直是危如累卵。先被王师入驻摧残过一通,如今又在赤眉与官军的战场附近,耿纯心系父亲安危,想着去更始将军处探知虚实后,就前往定陶,看能否劝劝他的老父亲,这定陶咱们家不守了,学学第五伦辞官的干脆,想办法开溜吧。

接下来的路上,耿纯但见太师王匡的大军在向南方大野泽畔的梁山开拔,他们秩序不整,但拉着的车上却运载着许多首级人头,说是沿途消灭的赤眉,但耿纯猜测多半是被杀了冒功的无辜百姓。

又问护送他的官军关于无盐大捷之事,彼辈趾高气扬,说什么:“不过是一群流民罢了,毫无还手之力,无盐的赤眉,都排着队让吾等砍头,我一早上杀了三十人。”

这更让耿纯听出了些许水分,加上他本就是文武兼修,等摸清楚太师、更始将军行军路线,方略布置后,不由大惊。

“什么千里奔袭,将赤眉截为两断,这明明是主动一头扎进梁山赤眉、泰山赤眉的包围里啊!”

早就听第五伦说过这两位打匈奴时,坑害友军有方,出击匈奴无能的事迹,但没想到这仗居然打成这样,不知是真的愚蠢,还是太过自信。这是想干嘛,中心开花么?

果不其然,等耿纯心怀忐忑行至无盐县以西时,却见前方人头攒动,官兵没命地西边跑,边跑还边嚷嚷道:“王师败了,王师败了!”

耿纯让人拦下一队还算成建制的队伍,领头的却是一位军司空曹掾,名为彭宠,看着面善,一问之下,发现二人在常安时曾打过一次照面。

“原来是故纳言士耿君,我曾做过大司空士。”

彭宠是奉命带着丁壮,从无盐出发给太师运粮,可他们才出城没多久,就从后方跑来的溃兵处,听闻泰山赤眉在无盐本地人带路下,袭击了更始将军大营。

因为多达五万人,防区散得很开,彼此之间消息不便,忽然遭到袭击后,各部纷纷说前方大溃,更始将军战死云云,于是就出现了争先恐后往西南方跑的场景,彭宠也让人丢弃辎重,一起开溜。

可如今要去哪呢?彭宠道:“吾等都是打算投太师。”

眼下情形,无盐当然是去不得了,耿纯也只好稀里糊涂地和彭伯通一起跑路。

一路上,耿纯发现这彭宠有些头脑,耳提面命,死死拉着众丁壮聚在一起,这种大败的混乱情形,有建制的活命几率更大,若是单独乱窜。那些隐藏在水泽中,对王师恨之入骨的无盐人都能取了你脑袋。

毕竟和王师分辨是否为赤眉一样,本地人也可以按照口音不同,杀死所有外乡人啊!

耿纯就这样被迫裹挟着,夹杂在溃兵撤退,等抵达无盐西数十里的成昌乡时,却发现奋勇当先越过他们往西跑的更始将军后队,却忽然像无头苍蝇般乱窜,更有人一扭头朝北方逃去。

而接下来迎面逃来的人,竟打着不同建制的旗号。

“是太师麾下的兵卒。”彭宠大惊,等他与耿纯逮住几个朝他们撞来的溃兵一问,得知了令人骇然的事。

“太师击梁山赤眉董宪,吃了败仗,大军正往成昌撤来,希望更始将军救援!”

绝了!真是绝了,更始将军廉丹被泰山赤眉袭击,也打算撤往成昌,背靠太师求救呢!

大新的卧龙凤雏,在无盐大捷后短短半月,就这样顺利转战百里,在成昌胜利会师。

无数支部队乱嗡嗡地挤在成昌附近,士兵找不到将军,将军找不到士兵,旗号杂乱簇拥,数万人茫然不知所措。连耿纯、彭宠也被裹挟在其中,难以脱身。

而梁山赤眉、泰山赤眉两路大军,正如钳子一般朝他们夹来!

耿纯站在车上,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发生,一下子想起了甄士吏对他描述过,河决那天的场景。

脚下的黄土地在微微颤动,闷雷样的嗡嗡声也从远处传来,而近处的官军茫然无措,鬼哭狼嚎,震得人耳朵发麻,一模一样。

而地平线上,汹涌大水亦在人头攒动,那是以泥土抹红眉毛的赤眉军,他们甲兵简陋,他们毫无秩序,却人人奋勇向前。

川壅而溃,那是黄泛区流民积攒了十多年的愤怒,是夹杂了无盐上万冤魂的怒吼。

势不可挡,赤色的洪流滚滚而来,淹没王师,席卷兖州大地,摧枯拉朽,将旧秩序毁灭殆尽!

……

PS:第三章在18:00。

第261章 西汉第565章 江汉第127章 你摊上大事了第493章 预判第579章 飞将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289章 天兵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2章 改名狂魔第180章 掌声响起来第690章 “陨石”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14章 宰天下第15章 云台二十八第172章 聚米为山第247章 进京第613章 这不是和平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77章 猪突豨勇第479章 一生第385章 持久第177章 武安第611章 携民渡淮第32章 驰名双标第445章 陈仓第441章 刺客信条第576章 断蛇第669章 当阳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第62章 降奴服于第658章 要有光第406章 陇蜀第242章 举不举?第653章 砍头第430章 东北易帜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43章 酒酣胸胆尚开张第494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第615章 神化第573章 输麻了第367章 小镇做题家第327章 离谱第677章 后翼弃兵第600章 第五层第75章 地皇元年第58章 宗主第84章 起飞第175章 大腿第643章 懂了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1章 传火第289章 天兵第289章 天兵第183章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第147章 要文斗第133章 蜂虿之毒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524章 老友第561章 武安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范一次第165章 只见新人笑第279章 虽王可也!第577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269章 儿皇帝第401章 王业不偏安第198章 一粒第402章 饭稻羹鱼第317章 怀哉第133章 蜂虿之毒第667章 蜀中无大将第265章 孝子第87章 假摔第478章 温酒第132章 黄泥第51章 三辞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74章 公孙述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426章 就算是五万头猪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106章 吞胡第4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95章 那没事了第481章 大公无私第62章 降奴服于第668章 贾复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374章 铜马帝第142章 反贼何苦难为反贼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订!)第513章 诛莽第199章 害群之马第315章 韩信第533章 不识大体第517章 再见第533章 不识大体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30章 传统艺能